大秦帝国风云录-第5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伐策略变了,规模大了,时间长了,刚刚统一的大秦事实上无力承担,但大秦的政治需要北伐战争,于是不论大秦国内局势和财政状况如何,这场战争都会爆。
没有了历史上近十年的南征大战,却有了比历史上规模更大的北伐战争,这对新生帝国的伤害是一样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帝国的政治环境没有任何改变,在帝国最主要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xìng缓解,集权和分封这对矛盾始终掌控着大秦政治展的情况下,无论历史轨迹如何改变,历史的洪流都在同一块土地上奔腾,所以最终历史洪流还是要冲垮堤坝,摧毁这块土地。
宝鼎必须为北伐战争做好全部准备,在他看来,这场战争如果能像历史上一样在短短两三年内结束,那必定可以改变帝国的命运,反之,北伐战争会拖垮大秦的财政,那时候秦王政一旦驾崩,公子扶苏即便顺利登基,也无法缓解国内激烈的矛盾,地方上的封国之主和以功臣们为的地方势力极有可能乘机叛1uan,bī迫咸阳宫分封诸侯。诸侯一封,大秦立即便会陷入分裂和战1uan。
=
耕刚刚结束,集结于江淮战场上的二十五万秦军主力在王翦、麃公、蒙武等人的指挥下,向楚军动了攻击。
楚军据垒死守,江淮战场上的项燕和江东的景缨、彭蠡的昭公互为支援。双方打得血rou横飞,旗鼓相当。
四月初,江南战场上的秦军集结完毕。
此次咸阳调集了巴蜀、荆宛、江南和秦军水师大约十五万大军,近万艘大xiao船只,力图一战攻克楚军的彭蠡防线。
章邯、盖聂、荆轲、隗藏、庄翼等诸军统率带着大军顺江而下,第一战攻克柴桑,接着大军乘船横渡彭蠡泽,以雷霆之势猛攻彭蠡。
彭蠡防线的楚军虽然也有十几万人,但他们部署在彭蠡四周的城池里,兵力分散,再加上他们没有预计到秦军此次攻击竟然调集了近万艘船只调运兵力,所以根本来不及调整防御策略。
三天后,秦军攻克彭蠡城。
昭公带着彭蠡防线的楚军全线后撤。
秦军攻占彭蠡防线,大军沿江挺进,迅进入江北,攻占了居巢、舒城,与王翦的主力大军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
项燕无奈,命令大军后撤。
王翦毫不犹豫,命令秦军全线攻击。
楚军后撤,将士们惊恐不安,士气低mí,而秦军将士则士气如虹,奋力追杀。
在厮杀过程中,项燕受伤,楚军撤退的度更快。
当夜,王翦命令秦军将士再接再励,向楚军动最猛烈的攻击,务必把项燕及其军队全歼于江北。
这一战的功劳不能分给章邯,但章邯带着军队正从水6两道急赶来,留给王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秦军连夜攻击,蒙武、王贲、麃浚、冯毋择、李信、公子高等人无不身先士卒,冲杀在最前线。
双方激战,一直杀到天明。
项燕战死,楚国的两淮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但项梁和范增带着数万残军杀出了重围,逃到了历阳城。
=
章邯杀到。
他并没有与王翦抢功劳,而是乘着楚国水师全部赶到历阳接应项燕大军后撤之际,在当涂一带把江北的盖聂、荆轲两支大军全部运送到了江南,然后直杀丹阳城。
楚王负刍和楚国的中央府署就在丹阳。
秦军的度太快了,章邯所部更是挡者披靡。
楚王负刍带着中央府署仓皇撤往吴越之地。昭公在丹阳坚守了三天,最终不得不弃城而走。
楚国水师一边与秦国水师jiao战,一边撤运江北楚军,但王翦指挥秦军火包围了历阳城,楚国水师无奈之下,只好放弃接应,撤军而走。
王翦攻占历阳。
章邯攻占丹阳。
在秦国水师的保护下,王翦带着秦军主力顺利渡江。
=
王翦、麃公、蒙武等人不想让章邯的江南大军攻伐江东,这不仅关系到军功分配的问题,更关系到关东系和老秦人对大江流域的实际控制,假如让章邯杀进江东,抢占了地盘,那么等于让武烈侯公子宝鼎在江东bsp; 公子高为此亲自出面劝说章邯。公子高是吴侯,江东之地一部分是他的封国,还有一部分郡县自然要由关东系和老秦人来控制。武烈侯剥夺了他成为大秦储君的希望,又把他赶出了江南,他还能指望谁?当然指望老秦人帮助他重新崛起了。
形势展到这一步,宗室和外戚已经在统一后的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中明显占据优势,以军功和起家的豪mén贵族虽然人数多,势力庞大,但因为与生俱来的政治上的劣势,他们不得不暂时搁置矛盾,联手合作。
这时候他们的目标已经不仅是追求分封,而是要控制更多的地方郡县增加实力,以便在接下来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身家xìng命了。
“兔死狗烹”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时代变了,政治也变了。过去诸侯并列,政治的目标是增强国力争霸兼并,所以寒mén士人可以凭借军功和跨入豪mén贵族的行列。现在中土统一了,政治的第一目标还是增强国力,但第二目标则是维持和平和统一,那么可以预见,凡所有危及到中土和平统一的不利因素都将遭到狂风暴雨般的打击。大秦统一了中土,兔死狗烹的政治风暴也将接踵而至。
宗室和外戚因为宗法和血缘关系,与君王利益一致,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分享王国的权力和财富。以军功和起家的豪mén贵族是真正的士卿阶层,他们依附于君王,他们的权力和财富都依靠君王的赐予。王国的权力和财富只有这么多,假如关东系和老秦豪mén贵族占据多了,那么宗室和外戚贵族自然就少了,于是矛盾就来了。
不管是打江山还是守江山,最终都要依赖于士卿阶层的聪明才智,这一点已经在过去的历史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也证明如果过度依赖士卿阶层,最终可能连国祚都失去了。从周武王的分封诸侯中可以看出,周武王分封了七十一国,其中宗室五十三,可见在中土统一的政治环境下,君王若要确保国祚的世代延续,第一个依靠的不是士卿功臣,而是宗室。
看看现在,秦王政建五个封国,五个封国的封君都是宗室王子。再看看朝野内外,无论是中枢还是地方,宗室都掌控大权,其中以武烈侯公子宝鼎的权势最大,他掌控着北疆,拥有着强大的武力,拥有着广袤的疆土,事实上他就是一个割据称霸的诸侯了,这一点在他和北疆武力成为大秦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中的“一足”后就已经得到了证明。
如此庞大的宗室和外戚力量,在一个和平统一的大环境下,必定要掌控最多的权力和财富,这时候他们如何掠夺更多的权力和财富?当然是想方设法打击士卿贵族,这种例子在过去的历史中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过去,以武烈侯公子宝鼎为的贵族政治联盟与中央对抗,与秦王政和咸阳宫对抗,但自从秦王政和公子宝鼎在离石会面之后,政治形势就变了,武烈侯亲手摧毁了这个政治联盟,与秦王政和咸阳宫则是合作多于对抗。如今武烈侯更强大了,成为大秦政治格局中的“一足”,假如他帮助秦王政镇制甚至诛杀功臣,那么功臣们如何抵御?
功臣们只有两个抵御办法,一是利用当前时机扩大自身实力,一个是联手合作。
现在他们为了扩大自身实力,联手合作,阻止章邯进入江东。
=
章邯当然要进入江东。
无论是秦王政和咸阳宫的命令,还是武烈侯在书信中的嘱咐,无不清晰地传递出一个讯息,统一战争必须以最快的度完成,江东在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来,一切都是为了拯救中央财政。
未来几年里,中央财政始终处在崩溃的边缘。南北战争的爆越来越近和中央财政的极度匮乏是一对矛盾,而无限制的增赋加税和普罗大众的日渐困苦又是一对矛盾。普罗大众活不下去了,造反了,国内哪来的稳定?国内局势不稳,大秦内忧外患,国祚岌岌可危,怎么办?
秦王政希望借助章邯在江东cha进一根钉子,激化武烈侯和功臣们之间的矛盾,而武烈侯则直言不讳地告诉章邯,帮助公子高和王翦攻占江东,然后撤出江东,继续镇戍你的江南,以此来缓解我们和功臣之间的矛盾。
“我将竭尽全力帮助吴侯拿下江东。”
章邯郑重誓,“我的军队绝不会留在江东,拿下江东后,我会以最快度率军返回长沙。”
第一卷 崛起 第424章 帝国时代的来临
小说巴士 更新时间:2011…8…30 17:37:30 本章字数:8772
第424章帝国时代的来临
章邯的誓言并未赢得王翦和公子高等人的信任。
就在这个时候,武烈侯的书信到了。
武烈侯在书信中向王翦要一个人,那个人就是范增。武烈侯说,范增是项燕帐下的长史,才华出众,过去曾帮助自己做过一些事情。假如俘虏了此人,请将其送到北疆。
接着武烈侯说到了北疆形势。未来南北战争的主战场肯定在西北疆,所以北疆的防御重心将慢慢向西北转移,但考虑到东北疆的形势,燕南需要一个更好的镇戍统率。为此,他向王翦建议,在江东大战结束后,请王贲率jīng锐主力北上镇戍燕南,远征辽东。
很明显,武烈侯考虑到了王翦等功臣们的心思,为了缓解彼此的矛盾,打消王翦等人的顾虑,他把燕南乃至辽西、辽东整个东北疆的镇戍全部jiāo给了老秦人。东北疆地域辽阔,实际上就是过去燕国的全部疆土,让老秦人镇戍这么大的一块地方,一方面固然是为了集中北疆力量进行南北战争,另一方面则是帮助功臣们控制更多的地方郡县。
武烈侯太大方了,大方到让王翦和麃公等人心惊
武烈侯的目的是什么?是把功臣们逐渐调换到边疆,利用南北战争来转移国内jī烈的矛盾?抑或是“兔死狗烹”的开始?
说句实话,东北疆那块地方适合割据称霸,一旦国内局势不好,老秦人可以据东北而自立,但不好的地方在于旁边就是武烈侯和北疆大军,东北疆只有稍有异动,武烈侯就能带着北疆大军杀过去。
“即便是陷阱,我们也要跳。”麃公倒是豪气冲天,“我们根本没有选择。”
看看今日的中土大势,秦王政和扶苏这对父子坐镇京畿,南疆有公子峤和熊氏外戚,北疆有公子宝鼎、公子将闾这对叔侄,大秦的宗室和外戚已经在战略上抢占了先机,大秦本土疆域及其周边地区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下。
反观功臣们,目前控制的地方势力局限在河北、山东、两淮和江东。其中山东和两淮都有宗室封国,而河北处在北疆和中原的夹击之下,江东处在中原、江南和岭南的夹击之下,战略上非常被动,假若宗室和外戚要联手咸阳宫屠戮功臣,功臣们即便割据自立,也难以赢得最后的胜利。
现在武烈侯主动把东北疆的镇戍jiāo给老秦人,这等于让功臣们突破了战略上的被动,东北疆和河北都是老秦人的势力范围,对咸阳必将造成相当大的威胁。
“按照武烈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