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464章

调教大明-第464章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生受大家,戚某拜谢。”
    戚继光站在原地,向各人团团一揖。
    在场所有人都是连忙还礼,不少人眼中涌出泪花来。
    “何必如此?何必如此?我一生功业刚刚已经尽述,此生足矣,真的足矣。”
    说是“足矣”,但戚继光眼中不能没有遗憾之色。
    重整京营,练强兵十万甚至二十万,恢复国朝以中御外的格局,彻底改变现在的九边局势,这样的宏图壮志还是他在二十左右为京营军官时就发下的宏愿,现在看来,当年自己太狂妄了一些。
    隐隐的,他心中一动,突然转身向某一个方向。
    在东北方向,他看过去。
    当然看不到什么,三屯营这里的东边,重山叠嶂,边墙蜿蜒,似一条长龙般的在戚继光的眼前展现着,燕山和边墙成为大明的坚实屏障,在这一条巨龙之外,潜伏着曾经经华夏带来无尽苦难,几乎将黄河以北和四川盆地汉人杀光的游牧民族,仍然野性难驯,潜伏于莽莽草野之中,戚继光几乎在这一刻兴奋起来,如果真的能给他练雄兵十万,而不是缩水再缩水,最终徒劳无功,只是叫他镇守一方,说不定他的一生功业,要比现在辉煌十倍,百倍。
    十万雄师,加十万后备,他可以轻松的荡平草原上的一切反抗力量,封狼居胥,卫、霍的功业,未必不能再见于今日!
    可惜,俱往矣……
    “但愿那个小子,能比我强……不,他一定比我强。”
    几乎是萧然一骑,戚继光在众人的目光之中,黯然南下,与他一并下野的人实在太多,中朝大佬被清洗的过程,几乎就是从戚继光,王国光,梁梦龙等人开始,从此时此刻,到万历十一年为止,一年之间,朝中几乎为之一空,多少张居正辛苦多年搜累到朝中的极尖人才,包知最好的治水专家出身的刑部尚书潘季驯在内的技术官员也是一样被清洗,明季的亡国之危,实实在在的已经自万历十年末到十一年的开端时起,正式拉开了序幕!
    ……
    ……
    就在张惟贤的部下传骑赶往三屯营的同时,天津的海边简陋的木制港口之中,一艘三百料的小型海船在船中升起了主桅帆,借助风力,不大的船身在港口之中左右逢源,让开其余的船只,开始扬帆远行。
    看管港口的官员只是象征性的盘查了一下就放行了,这船只上装运的是一些毛皮和来自张家口的口蘑,此时已经是隆冬,口磨经过一季的收获和口磨商人的购买,到秋季开始在各地发售,这艘船上装运了大量的口磨,这东西也是冬季补充维生素的上好佳品,晒干之后以水发,不论是为主菜还是辅菜,都有一种独特的香气,营养也是十分充足,向来是北方和西北各地中产以上的家庭在冬令时节的最爱。
    这一艘船只里倒装了过万斤的口磨,另外就是几万张毛皮,按价格来算应该在十万两以上,如果从陆路运输的话,光是各地的关卡税关就不知道要剥多少层皮下去,人力运输或是漕运的成本也会成倍增加,但天津港口的人知道这些船是往中左所去,那边已经发展成一个大港,具体情形他还不知道,但每日都有从天津到中左所的船只就说明了一切,这些船自海上直接南下,听说还有不少送皮子到倭国的,一船船的土物送到倭人那里,最少能换半船的银子回来,或是直接贩卖铜钱去,利润也是极高……也真是叫人闹不明白,这倭国听说就是一个小国,也不知道是哪儿来的这么多银子!
    在悠长的号子声中,船帆吃足了风力,张满了,船只离港之后,渐渐航行到深水区域,海水的颜色明显产生了变化,船只在洋流之中,借助风力,开始向着固定的目标航行而去。
    在这个时候,从不大的舱里才钻出来一个人,玄色五福长袍,头上一顶暖帽,腰间一根银带,十足行商模样,但如果仔细看他的眼神,就能发觉一些特别的神采……这人便是自道观中紧急撤离的军情司情报人员,那里是一处死点,他知道情况紧急,更知道朱尚骏可能被盯梢,虽说朱尚骏是督查人员,也在情报司历练过,但现在军情司和大明的锦衣卫及东厂斗的厉害,双方的水平也是在不停的上升之中,包括和辽镇情报人员的暗斗,也是越来越激烈,可以说,稍有不慎,就会全盘皆输,而情报人员的失败,很多时候就是意味着死亡。在朱尚骏到来之后,这个死点就肯定弃而不用,而他也会立刻离开京城,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呆在辽阳,在获得新的身份和掩护之后,才会重新返回情报的一线战场。
    “放心吧,”船老大看到了扮成商人的商士,大声笑道:“从天津直放中左所那边,现在顺风顺水的,一天半功夫准定能到。”
    “能快则快,只要船不翻就以速度为最优,有什么损失,我会补给你。”
    “诺,诺。”
    船老大知道这商人不简单,从京城匆忙赶来,顺字行驻天津的分店人员立刻紧急安排船只,然后不管船没有装满,立刻就升帆出港,他估摸着这位肯定是辽阳镇的人,具体做什么的当然不知道,这船老大也不去想。
    官面上的事,当然是他们这些跑海的管不着的,不过不管怎么着,辽阳镇和顺字行现在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而且辽阳镇的总爷确实是万家生佛般的声誉,中左所和金州等地已经变了个模样,这船老大尽管不是辽东人,但这些年辽东逃出来的逃亡军户也见的多了,这两年自从是张惟功到辽阳之后,军户逃亡的事已经绝迹,而天津到山东登莱一带,倒是有无数人穷苦军户开始往辽东逃亡。
    这是真正想不到的事情!
    辽东都司是天下都司中对军户管制最严,地方最为穷困,比起西北的都司都强不到哪去的穷苦地方,以前,只有辽东军户往外跑,甚至往女真,朝鲜地方跑的记录,内地北方军镇,向来只有往南逃亡的,从来没有听说过,居然还有人往辽东跑。
    但这事,就是真真切切的发生着。
    这艘船上,除了货物和假扮商人的军情司人员外,就有两家军户。
    都是老少皆有的人家,父母二人带着三四个儿女,一家子没有拖累,又知道辽阳镇的屯堡正需要这样的人手,一合计之下,卖房子卖家产,每人就带着一个小包,藏着可能卖净家当的几两银子和几千铜钱,加上一些舍不得卖的东西,比如祖宗神牌,精巧的供器,或是当娘的当年出嫁时打的银钗一类……就是怀着种种希望,带着种种幻想,这两家人偷偷摸上船,和那些偷渡逃亡的军户一样,往着辽阳的方向而去。
    “希望一天半准定能到吧。”
    军情司的情报人员受过严格的体能训练,那两户军户在进入深海之后,被上上下下起伏不定的船身弄的十分难受,一家子你吐过我吐,轮流趴在船窗子上向大海吐个不停,最后只能趴在窗子上不停的吐酸水,那个难受劲就不提了。
    军情人员受过训练,虽然在开始时也感觉到头晕和恶心,但很快就适应了下来。
    他开始盘算着,从京师正常走陆路到山海关是不到六百里,正常需要两天的的时间赶到,从山海关再到辽阳,也是最少还需要两天以上的时间,而泛海而过,一天半的时间到中左所,传骑沿途换马不换人,按中左所到辽阳新修官道和三十里一驿站的完整驿传的速度,一天时间就足够将情报带回辽阳了。
    就是说,在敌人开始有所动作的同时,自己应该已经可以赶回辽阳,而下一步本镇会如何应对这惊风骇浪般的变故,怎么判断敌人的下一步行动,那就是上层的事情,自己这样中层的情报人员是无法参与共中了。
    但无论如何,他不能不为自己的决断而感到骄傲!
    ……
    ……
    “张惟功欺吾至此,真是该死,该死!”
    几十年后,万历的孙子崇祯皇帝向皇亲武清侯李国瑞借助军饷十万,结果李国瑞表示只出一万,崇祯便是如他的祖父此时的情形一样,红头涨脸,如同一只被触怒的狮子一般,在乾清宫的金砖地面之上,来回的踱步走动着。
    几案上的上好的成化年的斗彩茶盅被万历摔在地上,砸的粉碎。
    而朱尚骏亲自为差官,送到兵部提塘官手中,再送通政司,再送到万历手中之后,得到的结果,便是眼前的情形。
    万历读完奏折之后,不出意外的暴怒起来。

第582章 好做
    惟功在奏折上明言没有办法捐输,他指出顺字行的物流生意主要是人和物的流通,看起来做的热闹,其实利润不高。
    利润最高的当然是包运各军镇的军粮,但惟功同时也指出,顺字行并没有借助官府朝廷之力来垄断,其余的商家,一样能做这样的生意。
    如果皇帝觉得顺字行生意做的非法逾规,惟功表示可以不再包运军粮,可以放由各商家和军镇及各地官府来解决。
    按原本大明那种荒唐的做法,比如浙江的卫所要送军粮到南京,不是由上头户部或兵部统筹安排,而是该卫所自行其事,往南京各地的官道上,你来我往,大家各自承担,整个大明,就是有这样几万个微小的毛细血管供养着,浪费和效率低下,可想而知。
    北方军镇,道理上也是一样,每个卫所承担着送军粮,草束,牛筋,铁箭头,腰刀,铠甲等各式各样的任务,军粮的运送,以前多半是晋商来承担,效率低下,费用很多,所谓晋商八大家,有一半多是靠粮食转运囤积生意发的大财。
    这个时代,盐,茶,粮,铁,能与这几样生意媲美的就是高利贷钱庄生意了。
    这些年来,因为顺字行的组织能力极为高端,解决了效率低下的问题,加上收购粮食有自己的门路和办法,这半年来有大量海船北上,更是进一步的降低了北方粮价。
    惟功曾经就辽阳镇的军粮改漕为海上过奏折,内阁也是批复同意了,因为很明显的,辽阳镇的军粮供给也是由江南运送过来的,额定人数之后,一年军粮在六十万石以上,还要有相当的杂粮豆料供给军马,如果由陆路过去,耗费之大,动用之力漕船之多,实难想象。
    如果辽阳镇需要这样的供给,恐怕朝廷不会同意后来的额定人数,毕竟已经有辽镇为主,辽阳只是辅助,哪怕是辽阳已经打了好几个漂亮仗出来,但在某些人嘴里,辽阳仍然只能充当辅助。
    一个辅助军镇,需要朝廷加大输血,对明朝那种糟糕的动员能力和财力来说实在是灾难。
    好在改漕为海之后,海船都是由顺字行来出,费用相比漕运低到简直能忽略不计,对内阁来说,海运可行,已经算是有了一个明显的例证。
    北方的各军镇,也是一样。
    顺字行的效率极高,分配层次明确,军粮大量收购的价格低廉,运用快捷而方便,因为顺字行的介入,北方各军镇已经减少了很多麻烦……但现在惟功明确表示可以放弃,这当然是一年好几十万的利润,可惟功宁愿放弃这个收入,也不愿上缴给皇帝!
    惟功委婉的表示,便是宁愿顺字行放弃这种半官方的微妙支持,以纯粹的民间势力,做民营生意。
    这样的话,锦衣卫和东厂攻讦的顺字行店大欺客,横行不法的诸多攻击之词,就如无根之木,很难立的住脚了。
    而对皇帝,惟功表示可以从自己的体己积蓄中挤出三万两来,做为潞王大婚的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