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渐青-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多宋军的战马累倒地了,就抢过辽军的战马,继续追杀
有的士兵累得举不动刀枪了,就将刀枪横于马鞍上向辽军猛冲
有的士兵口渴了,就咬住辽军的的脖子猛吸几口鲜血,模样象噬人的夜枭,把许多辽军吓得魂飞天外,两脚软得再也站不住
有的宋军累得弹动不得了,以刀撑地不倒,仍然吓得辽军亡命的走避飞逃。
因为这股宋军不是人,是魔鬼,是噬人而食的魔鬼这种念头在辽军心中已经深深的根植进去,别说现在,恐怕一这生他们听到龙卫军之名,都会吓得提不动刀枪。
赵野他们一直追杀到天亮,别说辽军溃散,就连宋军也散得找不着影子,赵野倒不担心,因为龙卫军有个铁律,那就是最少也要以营为单位行动,哪怕象昨夜那种纷乱的情形,历经血战考验的龙卫军依然能很好地守着这条铁律。
就算有些冲散了,但也只是少数,昨夜辽军已经提不起一点反抗的勇气,哪怕是一个宋军,也能撵着几十辽军乱砍,所以就算走散,也不至于有太大的伤亡。
而这一夜辽军到底死伤多少,还没来得及统计,大家都累得动不了了,但初步估计,辽军伤亡绝对不下于两万,赵野在一条小溪边竖起大旗,好让宋军慢慢的聚拢。
结果直到中午,宋军才慢慢归队完毕,一点人数,只有两万人了,昨夜出来时是两万五千人,一下子没了五千,赵野真个是心痛得直滴血,因为这些手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他带着他们横扫襄州,远征西夏,再战燕云,那份袍泽之情比血还浓,现在一下子五分之一不见了,不教他心里直抽痛。
赵野这边在抽痛,逃到六聘山的萧惠都差点想自杀了,他一边逃一边收拢溃军,到六聘山停下来时,身边还有五千来人,而且大部分没了铠甲,连刀枪都扔了,一个个脸色吓得没一点血色。
萧惠,除非是带着这些人逃,否则再想让他们跟着去作战根本不可能了,这些人胆都已经吓破了他们就是一个个行尸走肉,连灵魂都没有了的行尸走肉
萧惠绝望之下横刀自刎,被几个亲兵拦了下来,众人望着他,想问他下一步办,萧惠默默无言,还能办?除了逃,还能办?
而且逃还不呢,宋军已经彻底控制了长城各要隘,除非分散成几人一股,化装成平民,或许还能逃得,否则萧惠根本没办法带着这几千残兵通过宋军的封锁,宋军来支援的那五万骑兵已经到居庸关了,能不能逃过宋军骑兵的追剿还很难说。
萧惠想得没,张愈带着五万骑兵确实已经过了居庸关,在昌平接到赵野这边的战报之后,他立即让五万骑兵以军为单位,分成二十股展开拉网式追剿。
萧惠带着几千残兵在桑干河附近被一股宋军追上,辽军人数虽然多了一半,但大部人连兵器铠甲都没有,遇上宋军只有跪地求饶的份,宋军甚至没有伤亡一人,就俘虏了大部分辽军。
萧惠带着两百来人继续奔逃,但宋军的骑兵实在太多了,连马良春他们也加入了追剿,得知萧惠身边只有两百来人后,宋军甚至以营为单位,细分为五百人一队,每条路,第个关隘都围堵了起来,萧惠逃无可逃,最后在一个叫雀隆坡的地方被截住,萧惠倒也硬气,眼看逃不出去后,横刀自刎,死不降宋。
许清带军来到营州时,根本不用攻城,而城门自开,辽军守将槿嘎阿达带着五千守军出城投降,至此,燕云地区最后一个城池也归宋了
在营州,许清迎来了两路使者,一为渤海人,一为高丽人
辽国南京道,西京道尽失,大部分军队被灭,到此时,辽国虽然还有中京道、上京道与东京道,但被宋军攻下只是问题,就算宋军不攻,估计辽军内部也会大乱,因为失去了几十万精锐,辽军再没能力压制周边无数的少数部族了。
这时侯渤海人与高丽人找上许清,想干嘛就不能说了,许清先接见了渤海部族的大成义,渤海人在前唐时期曾建立渤海国,盛极一时,人口一度达到五百万,曾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第一代国王叫大祚荣,传国229年,后被契丹灭。
他们虽然叫渤海国,但事实上他们的国土原来都在高丽的北面,就是后世的吉林与黑龙江省大部,被契丹灭国后,渤海国许多百姓不愿接受契丹人统治,一部分南走中原,一部分东奔高丽,还有一部分西散入草原。
最终有五十多万人被契丹人强行南迁到辽河上游一带安置,而来找许清的,就是辽河上游这一支渤海人的代表,他们长期遭受契丹人打压奴役,这个时候来找许清并不出人意料,
大成义四十多岁,身材魁梧,一进客厅见许清只是个少年,不禁微微一愣,但很快回过神来,学着汉人的礼节,给许清行了一个揖礼。
就许清,渤海人名字许多都是以‘大’字起头,原来的渤海国十五任国王前面都是一个‘大’字,许清带着淡淡的微笑说道大成义头人请起”
“多谢许招讨”
“不知大成义头人此翻来找本招讨所为何事?”
等侍女上完茶,许清便问道,自攻下幽州后,许大招讨身边就没缺过侍女,而且都是高质量的,全是些原辽国高官贵女,便是如此,也经荆六郎挑三拣四,非貌美如花,温婉殊丽者还没机会来侍候许大招讨使呢。
大成义倒也没拐弯抹角,直接开口道大宋讨伐辽国,我渤海族人深感振奋,我们族人一直以来受尽契丹人欺压,我们原举族归附大宋,起兵与大宋共同征讨契丹人”
许清笑了,大成义这话听起来可不咋嘀,听他的意思是想做大宋的属国,名义上归大于大宋旗下,实则要求自治啊
“大成义头人的心意本帅心领了,如今辽国四十万精锐被我大宋灭尽,剩下一些老弱残兵不堪一击,就不用麻烦大成义头人你们起兵了”
“这……许招讨,我渤海人与契丹人势不两立……”
“势不两立?”许清淡淡抢了一句,就差没问大成义早干嘛去了?这个时候还想来捡便宜,耶律宗真都没让你们自治,现在看大宋好糊弄是吧?
“大成义头人,咱们推开天窗说亮话吧,你们渤海人若是愿意起兵攻打契丹人,将来我大宋必定会给大成义头人加官进爵,不过,普通渤海族百姓则一律与我大宋百姓一样,由大宋朝廷来管治,你们可以去打听一下原青唐羌得到的待遇,丝毫不差于我中原百姓,渤海族人愿意归宋,我们会一视同仁,话就这么多,愿不愿意由大成义头人考虑吧”
大成义没想到许清突然说得这么直白,没有丝毫转圜的余地,他一时不知作何应对许清很快将他送了出去,笑话,有与你磨蹭,咱早点打到上京去不好?
PS:感谢安乐公的月票支持
另,有游客在书评区说水儿才跟许清几天就怀孕了,太不合理。。。。。。
这个。。。。。。那个。。。。。。俺不说好,其实嘛,这个事情嘛分析起来涉及到女同胞的生理问题,有些复杂
别说几天,其实嘛,就是一次中标也不奇怪嘀
第四百五十七章龙卫军之魂
第四百五十七章龙卫军之魂
第四百五十八章各方来投
第四百五十八章各方来投
@@@
高丽来使是老熟人朴永志,高丽人对大宋文化是很倾慕的,太祖刚立国时,高丽就遣使上表称臣纳贡,辽国担心受高丽与大宋两面夹击,于是出兵讨伐高丽,高丽战败,只得与大宋断交
不管后世的人如何喷高丽棒子,处身大宋这个时代,许清对高丽人倒没有太反感,自唐朝中叶以后,高丽人一向倾心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比较忠心的属国,它不象其它北方游牧民族一样,降降叛叛;
他们只是弹丸小国,被契丹、蒙古、女真人征讨,为了生存才不得不屈服,说来这怪不得人家背叛,要怪只能怪中原王朝不争气,这世上的事就是这样,你作为老大不强大起来,被人家压着打了,对身边的小弟也再没有保护能力,再去怪小弟背叛就没意思了。
到明末,大明朝灭国很久了,朝鲜还在使用崇祯的年号而当时,中原已满地是金钱鼠尾,相比之下,再去怪人家朝鲜背叛,还不如多在自身上找找原因。
朴永志依旧是一身汉人衣饰,对许清执礼更为恭敬了,当初他见到许清时,许清还只是大宋一个侯爵,而现在,许清不但灭了西夏,眼看又要将辽国给灭了,说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点不为过
对高丽来说,此时若能讨好许清,甚至强于讨好赵祯,因为他们不许清会不会象对待黄头回鹘一样,灭了辽国顺带着把高丽也给灭了,不管出于原因,高丽主动与大宋断交是事实,做了几十年辽国属国也是事实,单就这一点,许清顺带着出兵灭高丽谁也不能说
朴永志施完礼,立即递上一张礼单,许清接过一看,真不少啊换成铜钱绝对不下于十万贯,这可比渤海人空手上门会做人多了许清现在连辽国贵女都收做侍女了,还怕收点礼?高丽人不送来,他也打算从战利品中贪点呢
这世上的事就是这样,给朝廷留个贪财好色的形象没不好,这分功劳太大了,不找个理由让朝中大臣把这份功劳砍去一些,人家会不舒服的,你不贪财好色人家会说你贪名专权的,一个臣子,你弄得名声比皇帝还高,你想干嘛?
“宁国公,您我们高丽一向心慕大宋,从没想过要背叛大宋,奈何辽国一再讨伐,高丽国小民弱,战败之后为求生存只得屈服于契丹人的yin威之下,即便如此,我高丽还时常私下派使臣去朝贡,实在是不得已啊如今宁国公领军讨伐契丹,我高丽希望能从新归于大宋臣属,附从尾翼,一同出兵伐辽,今后高丽将永世奉大宋为宗主国,年年纳贡,岁岁来朝”
“朴大人,本帅只管作战,至于这些邦交之事,你还是前往东京朝见我大宋皇帝时再说吧”
第四百五十八章各方来投
第四百五十八章各方来投
第四百五十九章杯酒释兵权(大结局)
第四百五十九章杯酒释兵权(大结局)
庆历五年四月底,紧随狄青之后,赵野、张愈各领五万大军杀入辽东,而许清带着十万步兵出山海关
辽国在前期损失大部分兵力后,后方变得极为空虚,只有上京城还有几万契丹本族军,最关键的是此时的辽**心已经涣散,各部族纷纷投向大宋,起兵攻辽。
辽国朝中也是乱成一团,有的大臣主张议和,向大宋称臣换取许清退兵,有的主张死战到底,耶律宗真倒是极为强硬,凡主将议和的大臣一律罢官或下狱,五月初,他集合了最后的十万大军,再次来了个御驾亲征,在中京道松山与狄青遇上。
这时狄青的兵力已经增加到八万多人,与耶律宗真相差不大,双方近二十万大军铺开在草原上,望都望不到边,为了方便指挥,狄青将大军一分为二,让部族军从则面发起进攻,而他带着四万宋军从正面发起攻击。
耶律宗真派出了他最后的皇牌军,皇宫宿值军迎战狄青
随着角号声的催促,双方隔着几里地,几乎是同时冲出,几十万只马蹄敲击着大地,大地在瑟瑟发抖,狄青披头散发,铁枪微微前指,极速飞驰的战马上,大风将他的那头散发吹得笔直,极为醒目。
等到双方接过百多步,天空中轰然腾起无边的箭雨,带着碜人的呼啸声扑向对方的军阵,箭矢的杀伤没人去回顾一眼,这一刻,双方充血的眼中看到的只有对方越来越近的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