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涣也看见了他,不由笑呵呵道:“原来是张都督,你怎么也回长安了?”
“我是回来述职。”
张焕走上前,见他前面地麦田种满了小麦,上面还覆盖着一层薄薄得白雪,不由笑道:“蒋侍郎好有雅兴!”
蒋涣摆了摆手道:“这不算什么,每天中午也不能回府,便来这里吃饭,顺便摆弄一下,倒也其乐无穷。”
他指着不远处一个正在地里忙碌的老农笑道:“看见没有,那就是吏部侍郎璀,前两天下大雪把他的麦苗压倒了不少,正心疼呢!”
张焕这才明白京娘的经营手段,不由暗暗佩服,让朝廷重臣中午闲暇之余来此耕作,既博得了亲农的名声,又寻找到农趣,可谓一举两得,而那些低品小官为了能有机会和重臣套近乎,自然都会赶来酒楼吃午饭,生意当然兴隆,所以半分地才会卖到千贯。
这时,旁边的胡姬听说张焕是个都督,不是京中的官员,自然不会买地,顿时无趣起来,一转身便要离去,张焕却叫住了她,“我是来喝酒的,你先带我去找间雅室,等会儿再让裴公子来寻我。”
说罢,他向蒋涣拱拱手,“侍郎忙着,我先去了。”
蒋涣笑着点点头,又弯下腰忙他的麦田了。
此时已是午后,酒楼里的大部人都吃过午饭,结帐走了,空出了不少房间,但三楼最豪华的那间雅室却被士兵严密看守,不准任何人上去。
“这是谁在上面?”张焕指了指那些侍卫问道。
胡姬瞥了一眼,连忙低声道:“那是崔相国在楼上。”
张焕点点头,转了个弯,来到二楼的另一头,很快他找到了一间靠窗的雅室,坐下后,随即取出一张名刺递给胡姬,“让京娘来见我!”
那胡姬见他直呼东家其名,不敢怠慢,连忙拿着名刺慌慌张张地走了,不多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窗格上闪过京娘白腻的肌肤,她推开门,一阵香风扑面而来。
张焕刚站了起来,激动不已的京娘便一头扑进了他的怀中,几个月不见她,她的气质愈加高贵,肌肤也变得更加白腻细嫩,浑身散发着一种成熟女人独有的魅力,明艳照人,张焕感受着她动人的身体,轻轻抚摸她丰满的肩头微微一笑道:“想不到只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你便将酒楼经营得有声有色,真不愧是商业奇才。”
京娘脸上飞过一抹霞红,她不好意思地离开了张焕的怀抱,轻轻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云鬓,笑道:“说起来这还要感谢李翻云,正是她向太后建议,崔相国和其他几个重臣才先来耕种,慢慢将其他官员引来,否则我怎么有这个本事把这些公卿大臣招来。”
“虽说是这样,不过你这个点子却想得很妙。”张焕坐了下来便问道:“来你这里喝酒的常客有哪些?我是说在朝中有地位的重臣。”
京娘低头想了想道:“象吏部侍郎畅催、礼部侍郎蒋涣以及太府寺卿杨炎,还有一些其他的少卿、郎中之类,而崔相国和王尚书隔三差五也要来一次。”
张焕忽然打断她的话,“他们两个总是一起来吗?”
“是!每次都是一起来,他们现在就在楼上,从不让外人进去,连送菜都是他们的亲卫端进去,连我也没有进去过。”
这时,张焕渐渐有了一种念头,如果能把这间酒楼变成自己的;不过他还不能确定京娘和崔小芙的关系,倒不敢轻易开口,此事得从长计议他话题一转又笑道:“那你呢?有没有想过再嫁人?”
京娘含娇带媚地白了他一眼,轻轻咬了一下唇道:“我倒是喜欢一个人,可是他从不把我放在心上,只是同情我,我是有心嫁给他,可就怕他不肯娶。”
张焕一笑,“靠得太近会被野花扎手,可离得太远又看不见它的可人处,距离不远不近,反而最美,这是谁说的,我倒忘了?”
京娘笑的浑身颤抖,她取一只酒杯,给张焕满上,丰满的娇躯轻靠在他身上,红红的小嘴在他耳边吹气如兰道:“京娘永远不会属于任何人,可是她却很喜欢你,若你愿意,可以随时摘这朵野花。”
张焕伸手搂住她的肩,将酒一饮而尽,淡淡一笑道:“可是我张焕也从来不会去摘一朵不属于自己的花!”
他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端在手中大步向门口走去,走到门口,他才回头对一脸惊异的京娘笑道:“等哪天你属于我一个人,我再好好品尝你这朵花,现在我要去敬崔相国一杯,和他谈一谈他女儿的婚事。”
卷三 纵横宦海——卷七 入朝 第一百五十五章 会见崔圆
大唐政务机构的新年休假一般是五日,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但这只是对于一般办事的低品官吏而言,而对于掌握决策权的大唐重臣,这个休假日并没有什么意义,崔圆是从正月初三便来大明宫中书省处理政务,虽然各种事关国计民生决策和重要人事变更要到四月份才陆续出台,但新年伊始,各种事务还是纷至沓来,外国使臣的朝贺、地方大员的述职、新年大朝的准备等等,都是他崔圆的事情,尤其是新年大朝,这是新皇即位后的第一次,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年大朝准备在正月初七举行,届时,新皇和太后将接受来自大唐各地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拜,崔圆从去年底就开始准备此事,眼看大朝日益临近,他也就更加忙碌。
今天是正月初四,崔圆忙里偷闲,和工部尚书王昂一起来到大明宫附近的劝农居小酌,崔圆在劝农居也有半分地,他偶然也会亲自下地耕种一番,但并不是为了什么兴趣,而是为了劝农,这是大唐的第一国策,作为大唐右相,他的下田耕作无疑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此刻,这位大唐右相正站在劝农居三楼的窗前,注视着几个重臣在各自的半分地里劳作,他的目光久久地停在礼部侍郎蒋涣的身上,礼部侍郎原来是萧华,去年四月萧华改任陈留刺史,而礼部侍郎一职就由原来的礼部司郎中蒋涣接任,蒋涣是张若镐一手提拔,在礼部中已经做了十年,掌握着礼部的实权,正是他的存在,架空了现任礼部尚书卢杞的权力,去年张若镐去世后,蒋涣便成为各家争夺的对象,他崔圆也下了血本,答应提拔其弟蒋颐为吴郡刺史。想把他拉入自己旗下,不料他最后却投靠了韦家,大大出乎崔圆的意料。
大唐的七个内阁成员中,实际担任的职务和他们所控制的权力并不一定相符,尚书省六部中除了张若镐控制礼部外。其他五部皆被崔、裴两人瓜分,崔圆掌握吏、兵、刑三部,裴俊则控制户、工两部,而其他九寺五监及御史台等主要掌权者也大部分投靠了崔、裴两党。
另外五大世家除新任礼部尚书卢杞外,其他四家则大多是在地方上具有一定的实力,只有韦谔在少府寺,楚行水在太府寺和盐铁监掌握一点势力。
现在韦谔居然把手伸进了礼部,就算裴俊能忍。他崔圆也不能忍。崔圆轻轻捋着胡须,眼睛慢慢眯了起来。既然这个蒋涣不能为自己所用,那就要想办法干掉他,无论如何。礼部不能让韦谔拿去。
在崔圆地旁边还坐着另一个人,也就是工部尚书王昂、山南王家的家主,他在年底回到襄阳祭了祖,随即在正月初二又赶回了长安,去年也是他心境变化极大的一年。由大喜到大悲。王家的祖地也是河东,自隋唐以来便是河东大族。安史之乱平息后,王家一直就谋划着重返河东,一直谋划了二十几年,好容易去年张若镐病死,机会出现在了眼前,当王昂正要喜极而呼时,局势却骤变,崔裴两家出兵瓜分了河东,王烟罗逃回襄阳,使王家重返祖地的希望彻底落空,崔圆背叛了当年对自己地许诺。
就在王昂对崔圆极其失望之时,崔圆忽然告诉他,愿意将自己唯一的女儿许配给他的嫡长子王研为妻,同时补王研为刑部司门员外郎,王昂知道,这是崔圆对自己的一种补偿,虽然这种补偿相对于河东是微不足道,但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强,而且崔、王两家联姻后,王家的前途将一片光明。
王昂正想着,忽然见一个侍卫在门口探头探脑,“什么事?”他不由沉下脸问道。
“回禀尚书,凉州都督张焕在门外求见!”
“让他进来吧!”不等王昂回答,崔圆慢慢转过身来,他刚才就已经看见了张焕。
崔圆在前天得到凤翔守军的飞鸽传书,得知张焕已经进了关中,对于张焕,崔圆的心情十分矛盾,他既希望张焕在陇右掀起波澜,削弱韦家,为他最终推倒韦家创造条件,同时,他也希望张焕地崛起受到抑制,不至于成为世家朝政地威胁,为此他特地派族弟崔寓拜访了裴俊之弟裴佑,含蓄地转达他的意见,响鼓毋须重棰,以裴俊地心智,应该是一点便透
很快,张焕被侍卫引了进来,他上前深施一礼道:“武威郡刺史张焕参见崔相国,参见王尚书!”
“张刺史莫非也想在长安种地?”崔圆揶揄一笑,便命侍卫道:“给张刺史加一个位子。”
“多谢相国!”
这时,旁边王昂见张焕毫无推却之意,他的脸登时阴沉下来,且不说他对张焕深恶痛绝,就算是个普通官员,又怎么有资格与相国平起平坐,他见侍卫把软垫铺在自己正对面,心中更是不爽,不过王昂也知道,心里不满最多只能挂在脸上,而不能挂在嘴上,既然相国都请他坐下,那自己反对又算什么呢?
王昂笑了一声便站起来道:“既然相国有事和张刺史交代,我就不打扰了,朝房中还有些事,我先走一步。”
崔圆瞥了张焕一眼,意味深长地对王昂道:“也好,你先去吧!这两天要约束好王研,好日子就要到了,可别在最后几天出了什么事?”
“请相国放心,我自然会加派人手,绝不会让小人得逞!”王昂对张焕轻轻哼了一声,便扬长而去,不过他这一哼却不是为了儿子,而是因为张焕想与自己平起平坐。
“相国似乎对张焕颇有不满。”
张焕对王昂的警告视而不见,他坐了下来,对崔圆微微一笑道:“难道比对蒋侍郎地不满还要甚乎?”
崔圆不由一怔,他心中暗呼厉害,此子的眼光何其之毒也,他呵呵一笑,“宰相肚里能撑船,本相哪有这么多不满,否则早累死了,张刺史猜测不准。先罚酒三杯!”
“是吧!那真是遗憾了。”张焕端起酒杯淡淡笑道:“本来我还想助相国一臂之力,如此,是张焕孟浪了。”
说罢,他连喝三杯,随即起身向崔圆深施一礼。“相国日理万机,时间宝贵,属下就不打扰了。”
崔圆始终一言不发,待张焕离去,他慢慢地坐下,低头陷入了沉思
张焕也没有再去找京娘,而是直接带着亲兵向永嘉坊而去,他在永嘉坊有一处宅子。也就是裴俊借楚明远之手送他的那一座。现在则住着留守在京城的李泌以及其他的几个幕僚。
老远,张焕便看见在宅子前面搭了一施粥棚。棚前挤满了前来领粥地长安乞丐,人来人往,十分热闹。而在大棚旁地空地上,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正在给一些生病地乞丐诊治,张焕越往前行就越觉得那男子的背影异常眼熟,他忽然认了出来,正是他的师傅林德隆。
十几匹马奔来。一些蹲在街上喝粥的乞丐纷纷向两边躲闪。这时,从粥棚里走出一名老道。他一眼认出了张焕,不觉笑了起来,他正是李泌。
“施主可是来领粥?”李泌待张焕下马,便迎上前打趣地笑道。
“李道长若还有余粮,不妨到河西去施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