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687章

三国之江山美人-第687章

小说: 三国之江山美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宁怒急,几个大步冲到最前,目视着陆逊破口大骂:“胡言乱语!甘宁自知有愧于孔明,但却绝无你说的那般厚颜无耻,你但可放马杀来,我甘宁纵是死也绝不皱下眉头!”
    “你当我不敢?”陆逊扮着黑脸,怒目相对,挥手便道:“前部准备进击!”
    “且慢!”王旭急声何止,大步向前走了几步,拦住怒气冲冲的陆逊。“伯言,甘宁乃是良将,世间义士,不只是孔明,我也倾慕已久,不应这般对待。”
    说完,他已是挥手对着身后士卒令道:“传我令,做一顿最好的饭菜,让甘宁和其麾下将士吃饱再战!”
    “楚王!你……”
    甘宁再度惊愕,他倒是见过王旭几次,心中也着实钦佩,可从没想到会得到这般礼遇。
    陆逊随之急道:“主公,若让甘宁吃饱,岂非又要逞凶?”
    “甘将军值得这般对待,若因饥饿而死,太过屈辱,吾心不忍!”王旭摆手道。
    “主公……”
    “无需多言,此事便定了,送上饭食!”王旭坚定地说。
    不多时,热腾腾的米饭和干肉就送到阵前,王旭遥遥看着埋头不语的甘宁,诚恳地说:“甘将军,我王旭命薄,不能得你这样的良将辅助,引为生平憾事,今日便亲自送上饭食,也算是表达我的敬意。”
    随着话音,他已是亲自上前提起装饭菜的木桶,徐徐送至山丘半沿。
    “甘将军,请用!”
    “楚王……”
    甘宁热泪盈眶,他即便在吴国,可也从没有得到过这样的待遇,眼前之人可是楚王,天下又有几个人能吃到王旭亲手送上的饭食?
    “甘将军,本王不强求你,敬你是条汉子,你对吴国已经尽忠,今日若你欲降,我荣幸之至,若不欲降,你便离去,算是我对你和你身后这些勇士最后的情意。”
    这一刹那,甘宁是真的被感动了,泪流满面。
    “楚王与孔明如此厚意,甘宁还有何面目再与楚国交战?今日断后拒敌,若无楚王情义,甘宁已死,吾主之情已报,今后愿随楚王南征北战,以报义释之恩。”
    王旭惊喜之色瞬间溢于言表:“你愿降?”
    “甘宁愿降!唯有一个请求望楚王应允!”
    “但说无妨!”
    “甘宁今后不与吴国,不与故主交战,不知楚王能否应允!”
    “好!”王旭毫不犹豫。
    “多谢楚王,末将愿以死报效,绝无怨言!”(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六章 兵临吴都
    陆逊临危受命,执掌楚国水师,出长江,战彭泽,袭庐陵,下豫章,直至最终助诸葛亮成功收降猛将甘宁,打出了名留千古的一役。他抓住了王旭给予的机会,顺应时势,建立起史诗般令人传诵的盖世奇功。
    至此,吴国本土扬州的主力军,除太史慈、凌统等人所帅部曲尚且完整,其余尽皆遭到惨痛损失。
    水师折损过半,战力锐减,失去与楚国水师正面争锋的能力。
    豫章失陷,以黄盖、周泰、蒋钦、甘宁等将为首的主力军虽成功撤走过半,但却也痛失猛将甘宁。
    吴国驻守交州主力军溃散,交州南海失守,扬州庐陵失守,鲁肃、吕蒙及庐陵太守贺齐尽皆被俘,只有朱桓等随黄盖撤走。
    整个战局再度被楚国所逆转,所有的危局和劣势都烟消云散,反而是吴国开始陷入危局。
    接下来日子,南方军团和近卫军团全面汇合,兵出豫章,徐徐向着扬州东部逼近,失去了豫章屏障的吴国,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起足够力量抵抗,王旭率领诸葛亮、周智、徐晃、典韦、颜良、严颜等将,以狂风扫落叶之势,步步紧逼,直杀往位于扬州丹阳郡的吴国国都建业。
    与此同时,陆逊率领部分水军,沿水路顺流而+∑,w¢ww。下,东进汇合先行一步的主力水军,同样从水路徐徐逼向建业。
    南方赵云率部抵达建安后,汇合庞统、黄叙部,解除了徐盛、韩猛等人的危局。吴国太史慈、凌统等将虽有心决一死战。只奈何如今吴都建业危急。面临楚国水陆两支大军威胁,迫不得已下,只能选择回师救援。
    赵云、庞统、徐盛、黄叙等人几度设伏,意欲趁其被迫撤退之时,一举击溃,只惜太史慈、凌统等人着实不凡,屡屡识破,回撤有序。虽然因断后拒敌折损不少兵马,但却没有伤及元气。
    两军一路打打停停,最终还是让太史慈等吴国名将率部成功撤走,不到十万人共分六部,先后撤回丹阳郡内。
    公元208年11月初,吴国集中扬州残存所有主力,包括周瑜从中原回师救援的三万兵马,合计十七、八万主力军,屯驻丹阳郡北,建业以南两三百里外的马鞍山一带。准备迎接与楚国的决战。
    与此同时,楚国包括水军在内的三路大军。也相继兵临马鞍山沿线,设营数十座,控制了数百里的范围,陆逊则以水军封锁长江沿线,截断吴国长江以北地区主力军南下的道路。
    可以说,此刻的楚国已经兵临吴国都城,使得吴国朝廷陷入背水一战的地步。
    值此形势下,吴国一面派人北上请求曹操出兵,一面不停遣使求和,既是为了争取时间,也是祈望能说动王旭退兵。可惜面对此刻的形势,王旭怎么会答应其求和,将所有吴国使臣都拒之门外,并且督促各部加强攻势。
    11月中旬,曹操犹豫再三后,还是出兵南阳,威胁楚国腹地,从实质上给予吴国援手。他也是不得不这么做,若吴国灭,楚国将变得更加强大,以他如今的力量,单独抵抗楚国将变得举步维艰。只是,南阳也不是那么好打,张合、张靖、鞠义等人所帅的两个军团将士皆驻守在那里,不图进取,只求拒敌,虽激战连连,却让曹军始终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毕竟曹军也刚经历大战,准备不充分,面对据险死守,又人才济济的两大楚国主力军团,办法并不多。
    12月初,楚吴之战变得越加激烈,在王旭率领下,以诸葛亮、庞统、赵云、徐晃、徐盛、韩猛、严颜、典韦、颜良等楚国精英为首的远征军,奇招频出,在各线战场都发动了全面的攻势。
    只惜面临绝境的吴国文臣武将也毫不示弱,周瑜、步骘、太史慈、凌统、朱桓等等无数江东英杰,前仆后继,奋死抵抗,丹阳北部数县之地内,烽烟遍布,两军对各处战略要地你争我夺,展开激烈厮杀,就连王旭也时常亲自坐镇前线,压阵指挥。
    这样的决战总是艰难的,也是残酷的,随着战火的持续,再加上天气寒冷异常,军士叫苦连天,楚军伤亡也变得越来越大,可看上去摇摇欲坠的吴国就是不倒,尽管他们更加艰难,更加难以为继,可他们固守的是本土,又有无数忠臣良将率领,那种死斗的精神是楚**所无法拥有的。
    公元209年初春,持续了几乎三个月后,这场拉锯战逐渐陷入僵局,楚军气势开始衰竭,军中厌战情绪迅速滋生。
    丹阳县,吴都建业南方的一个大县,不但是建业的一道坚实屏障,更是吴国心脏地带的交通要地,往日里繁华富庶,人流密集,商旅络绎不绝。
    可在这三个多月内,此地却在楚吴两国的交锋中几度易手,不复昔日繁华,各处城墙皆出现大规模坍塌,堆满了泥土袋、粗大的木桩和一些瓦片碎屑。城中百姓更是早就撤走一空,全是空荡荡的破落屋舍和堆满落叶的破败街道。
    如果不是偶尔经过的一队队士兵,那么这里已经与鬼城无异,阴气森森。
    此刻,王旭就在北城那残存的城墙上缓慢地走着,沉重的战靴踏出缓慢而有节奏的声响,其身后仅跟随着诸葛亮和庞统二人,个个眉头紧皱,脸上有着化不开的愁思。
    “主公,撤吧!”诸葛亮有些沙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王旭脚步一顿,那支抬起的脚隔了数息功夫才缓缓落下,他随之转身走到女墙后,静静伫立!
    一阵微风吹来,掀起了他额角的发丝,也掀起了他身后那染血的战袍披风。
    他左手反按着腰间的干将宝剑,沉静的目光望向北方,头也不回地说:“真的没有希望吗?今时今日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旦错过,将来再想打到这般地步,可就不容易了!”
    “唉!”诸葛亮略带无奈地叹口气,手中羽扇缓缓垂下,顺着王旭的目光眺望。
    “主公,楚军已力竭,再打下去,反会遭受败局。”
    “是啊!”庞统接过话去,丑脸上满是遗憾:“江东能人不少,如今心存死志,上下一心,又有百姓支持,而我们却已经兵无战心,疲乏不堪,再打下去已没有意义,江东终究气数未尽啊!”
    “气数?”
    王旭微有些恼怒:“什么是气数,江东的气数何时才能尽?天下何时才能定?我如今距吴都建业仅一步之遥,若击破吴都,全取扬州,以如今形势,扫平天下便只在三五年后,如何甘心,如何舍弃?”
    “唉!”
    诸葛亮和庞统相视一叹,没有再做声。其实他们的内心又何尝不挣扎,何尝舍得?这些日夜,又有哪一晚不是难以入眠?
    如今这样好的机会,放弃着实可惜,可这么持续打下去,胜败难定且不论,楚国更是将产生极大的损耗,堪称豪赌,得不偿失。
    事实上,他们所言,王旭的心里也很清楚,甚至早就有了退意,可是他很不甘心,眼看着只差一步就是大功告成,谁又能轻易接受失败。他懊恼的话语所表达的,并非是质疑,而是自己内心的挣扎,他真的很难说服自己。
    “报!!!”
    一声高亢的呼喊打断了三人的静思,传令小校健步如飞,眨眼奔至近前,单膝跪地拱手道:“启禀楚王,石臼再度失守,为凌统所破,赵云将军被迫率部撤离,询问是否组织兵力反攻?”
    静静听完战报,王旭脸上流露出略显苦涩的笑容:“今日下午反攻夺回来,明日正午又被夺回去,这么交替都持续多久了?罢了,告知赵云,无须再攻,静候新的命令。”
    “诺!”
    随着传令小校远去,王旭深吸口气,终于回过头来,大步向着城墙下走去。
    “孔明,通知各部严防死守,原地休整,同时修书一封,通知吴国来议和!”
    “诺!”诸葛亮脸上并没有喜色,手执羽扇,恭敬领命。
    楚国打得艰难,可对于吴国来说,更艰难!
    此时的吴国就好像一根树枝,楚国意欲将其折断,可怎么也差一点重量,可吴国被死死被压着,当然更难过。持续这么压下去,对两方来说都是没有任何益处的,除了损失还是损失,彼此都精疲力竭。
    当孙坚得到楚国愿意议和的消息,多月来仿佛老了十岁的僵硬脸颊,终于徐徐散尽阴霾,他明白,吴国今日这关算是挺过去了。至于将来,他现在已经没有精力去多想,只能留待将来再应对。
    在双方都迫切希望议和止戈的前提下,这场议和变得非常顺利,吴国再没有能力反击,楚国也没有了再持续打下去的气力,将问题放到谈判桌上似乎就变得轻而易举。
    三日后,两方开始商谈议和。
    这次,王旭没有出面见吴国任何一人,将议和事务全部交给诸葛亮负责,他只对其交代了一句。
    “夺回的豫章郡和交州南海郡不容商量,夺取的物资也没有再吐出去的道理,作为胜者,这是我的底线,其余的便任由你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