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仕妖娆-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是出任安丰军节度使,再就是大战之后,三位皇子平起平坐,皆封赏。
当然,赵愭还是要高自己和赵惇一头。
毕竟还有少保的虚职。
但不管怎么说,经历过这次大战之后,立储将会后延,也许一年两年,甚至三五八年都是有可能的,要看接下来的国家局势。
直白点来说,要看父皇是否还有恢复中原的雄心。
“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做?”赵恺对李凤梧是一百个信赖。
李凤梧思忖了一阵,“我将要担任西辽使团接待使,我需要你去做件事,通过你在临安的势力,怂恿赵愭的人向官家进言,让今科的一个进士任职我的副手,这个人你大概听说过,太常卿柳相正的长子,柳子承。”
赵恺讶然,“可是柳相正和赵惇……”
李凤梧笑了笑,并不打算告诉赵恺实情,“放心吧,我没那么傻,此举是主动出击,不仅要搬倒柳相正,还要让赵愭和赵惇两人互相厮杀。”
赵恺沉吟了许久,才道:“那应该能做到,有个人在中书省参知政事钱端礼手下。”
李凤梧大喜,“如此最好。”
钱端礼进言官家,想必柳子承回京担任接待副使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赵恺却高兴不起来,“近些日子要小心了,总感觉临安安静的可怕,似乎要发生什么大事一般。”
李凤梧愣了下,“你收到什么风声?”
赵恺不确定的道:“就是没有收到风声,才觉得有点不对劲,我估摸着钱家人要对你出手,毕竟你在秘书监,很容易被构陷。”
李凤梧所谓的轻笑,“官家圣明,不会搞出什么文字狱的。”
赵恺不言语。
《
第八十六章 大理滇马?
《
片刻后,赵恺才道:“还有个事。”
李凤梧有些奈,“你究竟有多少事?”
赵恺也忍不住笑了,“最后一件了。”
“说。”
“父皇近期和西府诸位重臣接连密谈了几次,东府两位相公和参知政治钱端礼都没能参加,似乎是关于大理的。”
李凤梧愕然,“官家要征大理?”
赵恺摇头,“不能确定,但应该和西辽使团的到访有关,所以我觉得此次西辽到访绝对不简单,你要多留个心眼,别违背了父皇心思。”
西辽——大理!
李凤梧怎么看,这两个外邦都和大宋没有多少关系。
大宋如今的国力,根本不足以支撑再兴起一场国战,何况是大理这个在今日只能说是蛮夷的国度,如果硬要说大理有官家想要的东西。
那只能是滇马!
大宋骑军单兵作战能力强,但规模太小,但若能拿下大理,便有足够的滇马扩大骑军。
若是骑军强大,北上恢复中原便希望大增。
这么一推理,似乎相当可能。
毕竟官家如今雄心壮志,这一次大战给了他莫大的信心。
惦记着云南的滇马也是情理之中了。
但特么这和西辽有什么关系啊?
不过这倒是给自己提了个醒,如果此次西辽使团真和官家征大理有关,可以诱导一下柳子承,让他在官家那碰个钉子。
官家一怒,不说贬谪外地,至少也得让他待制。
如此,柳子承才有可能失意,从而给自己和徐眉娇布置在他身边的那个棋子机会。
一旦上元大火的真相翻出来,确实和柳子承、柳子远和朱茂才有关系,那么柳相正也跑不了……至于朱文修么,已经坑在襄阳了。
谁叫这货要跟着张明之一起逃往江陵府。
想到这,李凤梧忍住轻笑起来。
赵恺莫名其妙,“你笑什么?”
李凤梧没有细说,话锋一转,“最近有点入不敷出啊。”
虽然父亲同意了,李家临安产业的收入,都归自己处置,但青云书社这边还需要大量投资,又不敢从锦绣绸庄抽太多钱出来,是以便显得有点拮据了。
赵恺翻了翻白眼,“要多少?”
李凤梧伸出五根手指,赵恺松了口气,“五千贯,不多,我明日让人送来。”
李凤梧摆摆手。
赵恺倒吸了一口冷气,“五万贯?”
李凤梧嘿嘿贼笑,“谁叫你父皇老是罚薪于我,你应该知晓的罢,我又被罚薪两年了。”
赵恺奈的紧,“靠那点薪俸能干什么事,你就不知道找点外水,好歹你也现在也是秘书少监了,著作局可是掌控了整个临安书商的财路。”
李凤梧哈哈一笑,“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候我要是阴沟里翻了船,你得拉我一把。”
赵恺所谓的耸耸肩,“明日先让人送一万贯过来应急罢。”
李凤梧笑纳。
作为一个扶龙之臣就是这么蛋疼。
其实自己虽然有点拮据,但真不差钱,为什么非得提这么一下,就是让赵恺知晓,自己也是有对钱财有欲望的人。
否则他将来登基后怎么敢重用自己。
天子从来不怕贪财的臣子,也不怕贪权的臣子,最怕的是贪权而不知节制,贪财也不择手段的臣子。
只要你在他的底限之内,一切都好说。
自己这样做,也是故意送个把柄给赵恺。
当然,这个把柄还得想办法送给赵昚。
让这两父子都相信,自己这个大宋雏凤,不仅对你们忠心耿耿,也对钱财忠心耿耿,至于权么,等自己以后再表。
柳子承担任接待副使那边,有赵恺去操劳。
自己接下来的事情,一者是搞定青云书社连载《画皮》的前期工作,二则是想办法从临安书商手上捞一笔,赚点外水同时将把柄送到官家和赵恺手上。
自污也不是个容易事儿啊。
所以官场就是这么奇怪,清者要自污,浊者要自清。
嗯,还有个正儿八经的事情,朱唤儿天天这么跟着自己,名分的也是个麻烦事情,等想办法把票买了。
天天搁一大美女在身边,看得见吃不着不心慌才怪。
第二日。
临安轰动了。
和金国谈判的魏杞、胡昉回国了。
带回宋金和谈的最终和议。
其条款有下:
宋金世为叔侄之国。
“岁贡”改为“岁币”,银五万两,绢五万匹。
金国放弃所占海、商、秦三州,双方疆界基本上恢复绍兴和议时原状。
双方交换战俘,叛逃者不在其内。
和历史原有的隆兴和谈和议内容有一点出入,原有的第二条如此:
第二条,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第三条,大宋放弃海、泗、唐、邓、秦、商六州。
而与绍兴和议相比,南宋在隆兴和议中的地位大有改善,皇帝不再称臣,岁贡改为岁币,数量也幅度所减少,金国做出了巨大的让步。
而南宋在采石矶会战以后的,在隆兴第一次北伐中又失去的海泗唐邓等州,宋朝只丢了泗、唐、邓三州。
这当然不是金国完颜雍好心,是大宋数万士兵的尸体争回来的国家利益。
如果按照原有轨迹,这六州都是要让给金国的。
经过隆兴两次大战,大宋国力空虚,而金国内政不稳,这个和谈结局,双方都能接受。
在隆兴和议下,赵昚朝内隆兴北伐终于轰轰烈烈落幕。
以数万士兵的尸首换回了国家尊严。
魏杞和胡昉皆立大功。
至于怎么封赏,则是赵昚的事情,但现在李凤梧遇到个麻烦事情。
自己原本是想自污,从临安书商身上捞一笔,却遇见了个钉子。
丁时发作为著作郎,总领著作局诸事,对自己的做法相当不满,一纸奏呈弹劾自己,送到了官家赵昚那去。
关于这点李凤梧并不怕,这本就是自己要做的事情。
只是丁时发不配合自己,还怎么从书商身上捞钱?
当然,李凤梧不仅是想从临安书商身上捞一笔,更重要的是要将临安书商拢在一起,让他们为青云书社所用。
毕竟连载发售,仅靠青云书社有点艰巨。
任何商业行为,制造都不难,难在于铺货……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搞连载的事情太过前卫,必须要以巨大的力量掀翻一切阻碍。
所以临安的书商们至为重要。
《
第八十七章 文字狱
《
在魏杞返回临安的时候,临安沸腾,但却不包括邓王府上。
即使大白天的,邓王府也安静的很。
邓王赵愭,率着钱象祖,身后跟着年近不惑的秘书年丞钱端义,走进一处极其优雅的大院子里,其间假山流水栈桥曲折,又有如虎踞的巨大太湖石,很是奢华。
赵愭在那虎踞太湖石身上摸索了一阵,便听见一阵哗啦啦声响。
虎踞石倏然往下一沉,露出一间密室门来。
三人依次走入。
虎踞石回升原位。
其后赵愭的贴身侍卫按刀站在石旁,禁止任何人靠近。
密室里只有一张书桌和椅子。
倒是放置着不少见不得光的东西,比如拿座九龙御云杯,这是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用的——当然,赵愭也不会这么傻让钱象祖和钱端礼看见。
九龙御云杯上罩着大红绸布。
在椅子上坐下,赵愭这才沉声道:“有什么计划,可以说了,此处绝对人可知。”
钱象祖目不旁视,对赵愭说道:“根据推测,李凤梧真有可能是庆王殿下的人了。”
赵愭动容,“何以见得?”
“昨日夜里,庆王殿下便服出行,皇城司秘密监视,我们的人也监视着,但到了众安桥北瓦附近,皇城司的人和我们的人都被庆王身边那个护卫给引开了。”
赵愭微微皱眉:“李凤梧的梧桐公社,好像确实是在众安桥附近。”
钱象祖点头,“正是如此,我们才如此推测。”
赵愭点头,“张侍郎也对我说过此事,说李凤梧和二弟走得很近,只是当时我觉得不可能,而且那时候李凤梧还没有足够的威胁。”
顿了顿,“如此看来,张侍郎所说十有八九了。”
钱象祖应道:“怕是的。”
赵愭精神一振,“父皇知晓此事么?”
钱象祖摇头,“恐怕不知道,皇城司没有绝对的证据,龙大渊和曾觌不会冒险得罪皇子。”
赵愭一想,确实此理。
“所以你的意思……我们要先搞掉李凤梧?本王倒觉得,二弟不足忌哉,倒是要提防我那三弟,有李家在外为剑,着实是个心腹大患。”
钱象祖苦笑,“殿下,你还没看明白吗,此次宋金大战,庆王殿下一改仁厚之风,亲自披甲上沙场,所立战功甚丰,如今庆王殿下在官家眼中,已不输恭王殿下了。”
赵愭沉默了,“所以,你们有何良策?”
这便是同意了要对李凤梧下刀。
不管李凤梧是不是赵恺的势力,宁可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
钱象祖看了一眼自己那个年轻的三爷爷。
钱端义立即道:“殿下,如今李凤梧在秘书监,微臣有一计,可让他在官家面前失宠,甚至被贬谪也大有可能。”
赵愭大喜,“说来听听。”
钱端义轻轻说了三个字:“乌台诗!”
赵愭一愣,旋即大震,脱口而出:“文字狱!”
这是大宋最为知名的文字狱。
“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苏轼而引发的一场“文字”战争。
熙宁年间,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从事改制。
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起因是元丰二年三月,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