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宋仕妖娆 >

第123章

宋仕妖娆-第123章

小说: 宋仕妖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凤梧所畏惧的笑了笑,“谢祭酒好意,我虽只是个太学生员,却也不畏惧黑|社|会势力,不会让他们得逞的。”

程大昌茫然,黑|社|会势力?

这是什么玩意儿,旋即想到可能这是太学生员新近对钱象祖一干人员的称呼,并没有多想,“你知晓就好,抓紧时间,争取春闱取个好名次。”

以官家对你的期望,你李凤梧要是考不进一甲,都算是失败。

第二百一十二章 张杓扶龙

李凤梧走了几步,忽然回头,“程祭酒,太学生中有句话不知道你听过没有。”

程大昌苦笑,“有发头陀寺,官御史台?”叹了口气,“非是我心,着实是有心力,官家不开口,户部也不会拨钱,巧妇难为米之炊啊。”

李凤梧愣了下,先前还以为是程大昌不作为,现在看来是官家不给钱?

话说回来,赵昚登基之后就忙着隆兴北伐,确实没有时间来管太学,不过他现在应该忙空了吧,否则前些日子也不会巡视太学。

于是说道:“学生倒是觉得,程祭酒近期些可以写些折子上去,万一官家批了呢。”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程大昌摇摇头走回了签押房。

若官家真有心光扬太学,那日巡视就会有诸多措施布下,然而并没有,说明官家目前只想让太学保持原样,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隆兴北伐之后,国库空虚,哪有多余的闲钱用在太学上。

中午时分,李凤梧在太学食堂吃饭。

说句实在的,太学的条件真心苦到没边……这当然是站在李家小官人何不食肉糜的角度,但若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其实太学的待遇还算不。

吃过饭,李凤梧照例是要饭后走动走动的,只不曾想走了不久,却被一位穷苦太学生喊住,此人略有几分杨迈的风采,二十三四的年纪,没有如其他许多的太学生员一般戴花,衣着朴素,面目也极其普通,是那种放进人堆里你就记不起他是谁的普通。

能让李凤梧顿足和他交谈,不是因为他对李凤梧恭谨行同辈礼,而是他眼眸里的那抹李凤梧只在魏杞、周必大身上才能看见的刚正。

“贵姓?何事?”李凤梧回礼后问道。

此人微微笑笑,“李承事郎贵人多忘事,先前听课,我坐你侧面,免贵张,名观。”

李凤梧讶然,他就是张观?

先前听说过,张观因得罪钱象祖,在太学步履维艰,若非程大昌赏识他,恐怕早就黯然离开了太学,而真正让李凤梧对其刮目相看的,还是他另外一件事。

这件事还没发生,和当今的相公汤思退有关。

隆兴二年十月,金国再度发兵南侵,宋军毫准备,节节退败,楚、濠、滁等州相继陷落,朝中主战大臣群情激愤,纷纷谴责汤思退撤兵议和之罪,汤思退被罢官贬至永州。太学生张观等七十二人联名上书,以‘奸邪误国’罪名,去斩汤思退、王之望、尹穑等人。

隆兴二年十一月,汤思退途径信州,闻此消息忧悸而死。

这就是那个给汤思退最后一刀的人!

李凤梧肃然起敬,“不知是张兄,失礼之处还望莫怪。”

张观笑了笑,不明白李凤梧为何忽然对自己尊敬起来,很是随意洒脱的道:“李兄何须如此,你我算是同窗,自不需拘泥于礼节。”

李凤梧暗暗叫好,这人很对自己的胃口啊。

张观又道:“冒昧打扰李兄散步,实则是有事相告,今日闲暇间,偶然听得杜回所言,说要将李兄赶出太学,请多加小心。”

杜回是依附于钱象祖的太学上舍生。

李凤梧正欲谢过,却见远处有人匆匆而来,竟是位吏部小吏,走近后递交了一份公文给自己,然后又形色匆匆的离开。

李凤梧心中明了,估计是赵云兆今日参自己一本的处罚来了。

张观见状,知晓此时应该避讳,告了声辞后离开。

李凤梧打开公文一看,笑了,和自己预料的不差。

一年薪俸么……这才值几个钱,关键是通过这件事让朝堂官员知晓,我李凤梧在官家眼里还是有点分量的,你要是没点分量就别想着来动我了。

而且通过这事,成功的把别人怀疑自己出使金国期间和赵云兆、卢仲贤抱团的想法打消。

怎么看都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不过问题还是存在,这种策略只能吓住一般官员,对于赵惇赵愭这两兄弟来说,效果等同于零,所以自己的处境依然危险。

这临安官场,一旦扯开了那真是步步杀机。

如果自己意料不差,从今日赵云兆参自己一本开始,赵惇和赵愭两兄弟会对自己下刀了,尤其是赵惇,以这位神经皇帝睚眦必报的性格,绝对不会容忍自己安然恙的去春闱。

连自己亲生父亲都能气死的人,你还能指望他大度?

……

……

青云街,相公府邸。

汤思退惬意的躺在摇椅上,两个丫鬟恭谨的为他敲着腿,在他面前不远处,站着一位年纪轻轻的官员,虽卑躬屈膝的奴才状,却也读书人的风骨傲气。

若是张浚看见这一幕,怕是要被气死。

这人豁然是刑部左侍郎张杓。

“张侍郎怎的有空拜访某,莫不是为你父来敲打某?”汤思退也很诧异,脸上却看不出丝毫情绪来,对这个年轻人始终怀有警惕。

张杓笑了笑,“相公权倾天下,我怎敢做那等劣事,今日拜访相公,着实是想提醒相公一二事。”

汤思退哦了声,“某还需要你提醒?”

张杓看了一眼为汤思退翘腿的丫鬟,汤思退挥挥手,俩丫鬟便悄然离开。

张杓这才道:“汤相公宰执朝堂,自然不需要我这区区侍郎提醒,不过……”张杓顿了下,“相公如今权倾天下,难道没想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汤思退冷笑一声,“笑话,某已是大宋左相,还能如何再进一步。”

张杓笑而不语,转头望向青云街南边方向。

汤思退悚然惊心,唰的一下站了起来:“你是说……”

张杓立即打断汤思退,“我什么都没说,汤相公心知肚明便可。”

汤思退也惊醒过来,不由得对张杓刮目相看,沉思了片刻才道:“这事某已知晓,会考虑的,不过你回去转告那位,官家初等大宝,且现在局势不稳,提立储只怕会适得其反。”

张杓苦笑,“我也如此认为,可那位等不下去了。”

汤思退点头,“论身份、地位,他都是首选之人,何须太过担心。”

张杓忽然压低声音,“相公或许不知,咱们的大宋雏凤和某位殿下走得很近,现在就担心另外两位联合起来,所以这事必须早定。”

汤思退愕然,这就难怪了,如今李凤梧虽然只是个从八品官,风头之劲却俨然是中枢宠臣的待遇,若他背后的那位殿下和另外一位殿下联手,纵然是大皇子也觉得不安稳。

“难怪你当初会参李凤梧。”汤思退这才明白过来张杓为何会站在李凤梧的对立面。

第二百一十三章 赵惇借刀

话说回来,汤思退依然不明白,张杓为何会罔顾他父亲张浚的意思,这么早就提前站位到赵愭的队伍去扶龙,就不怕万一赵愭坑了么?

汤思退想不明白,张杓却知晓自己心中的野望。

如今大宋谁人不知,父亲张浚极其看重李凤梧,甚至在写给自己的家书中提及过,此子当鸣,福及张家,言语之意,自己这个刑部侍郎以后也要靠他李凤梧庇佑。

想我张杓,年仅二十岁便任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同年任大理卿,二十一岁便权尚书刑部侍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便是从二品的刑部尚书。

仕途青云之顺,大宋有几人可以媲美于我?

我张杓才是这大宋真正的天之骄子!

需要区区一个李凤梧庇护?

我要证明给父亲看,张家有我张杓足矣,什么大宋雏凤,在我张杓眼里就是一只野鸭,若我张家庇护,他李老三能在建康发家?

原本我是不屑于这么早便站队到邓王麾下,不过为了向父亲、张家,甚至向天下人证明,我张杓才是真正的凤鸣九天之人,提前扶龙又何妨。

做一个从龙之臣,张家之富贵,终有一日可以追赶上钱家。

……

……

没人知晓张杓拜访了汤思退,当今官家赵昚也不知晓,更别提恭王赵惇,这位殿下刚从国子监回来,名义上是去找国子学的吕祖谦交流学问,实则见了国子监祭酒陈伸。

今日朝会上,父亲似乎是对自己不满意。

赵惇心中清楚,父亲确实很看重这个李凤梧,但是——那又怎样?

别说他只是个从八品的承事郎,就算他是少年天骄张杓,我赵惇要他滚出临安,他就得给我滚出临安,区区李凤梧,我要你今生都别想在临安做官。

如果可以,杀了一了百了最好。

我赵惇说到做到。

陈伸不敢逆我,有这位国子监祭酒出马,区区太学生员,还能呆得下去?

而自己和陈伸设计的死局,不仅仅是要将李凤梧赶出太学这么简单,还要给他落个重罪,迫使父亲亲自下旨,让这位大宋雏凤十年之内参加不了科举。

十年……

漫长的十年,也许那时候自己早已打败赵愭成为太子。

一旦自己成为太子,再要拿捏一个李凤梧,那就容易多了,有一万种手段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不过在这之前,自己不仅要提防赵愭,还得注意点赵恺,这家伙近期有点不对劲,虽然明面上看不出什么来,但却着实让人法掉以轻心。

建康查证符离溃败一案,赵惇这家伙办的不显山不露水,一改先前的仁厚风格,力主重罚,杀了中军统制周宏,让邵宏渊编制部将,更让李显忠重新崛起。

而且这事之后,邵宏渊、周宏背后的武将集团罕见的噤声了,更别提事后找赵恺的麻烦,显然这两位武将背后的集团都收到了某些人的提示。

能让势力盘根节的武将集团噤声的人,这大宋还数不出几个,枢密院那几个老东西,比如陈俊卿算一个,虞允文算一个。

而真正让赵惇担心的是张浚。

如果张浚也是赵恺一伙的,对自己而言,对赵愭而言,都不是个好消息。

一旦这个消息坐实,那么只有一种可能:这位先前表现对太子一位没有丝毫兴趣的兄弟,怕是在扮猪吃老虎。

因为建康查证符离大败一案,赵恺不仅没有得罪武将集团,反而受到了江南大营一干人的欢心,比如中护军薛岭。

这家伙的地位重量比张浚差不了多少。

毕竟是个手握重兵的高级武将,且钦差建康事情自己就发现,薛岭和张浚似乎是穿一条裤子的,这其中的意味简直让人发骇。

有枢密使张浚支持,还掌握了薛岭手下的江南大营,赵恺的势力俨然已在自己和赵愭之上。

而且经过那件事后,因为让李显忠东山再起,赵恺似乎还受到了一些人的拥护,比如那些归正人身份的武将,这其中又以辛弃疾为最。

说到辛弃疾,赵惇便恨得咬牙切齿。

那次事件之后,父亲不仅让辛弃疾继续任职江阴签判,还加封了修武郎、职江淮南营正将,这是典型的文武并封。

当年李显忠归正也没受到这等待遇。

以这样的形势来看,只要辛弃疾未来在战事中立下赫赫战功,必然是奔着枢密使这个位置去的,真让辛弃疾当上了枢密使……

赵惇扯了扯嘴角。

辛弃疾自己是很难动他了,毕竟如今宋金局势不稳定,大宋还需要这种人才,可如果宋金安稳呢……没有战事的话,武将升职将难上加难。

所以,论如何,也要促成这一次和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