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温侯-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家合起来总共有数百人,倒也不惧盗贼之类的,而且邴原与王粲这两个领头人皆有才学,一路上反倒是成了好友,互相推敲,也让王粲暂时忘记了那难题,露出这几日难得的笑容。
入得青州境内,因为邴原身为青州别驾,不得轻离职守,故而在此告别手仲宣此去,不知何时再能相见,这些日子与君交谈甚欢,终遇一知己啊。”
王粲亦是回礼手根矩大才,能与你秉烛夜谈,我不枉此生。”
二人互相恭维了几句后,邴原突然叹道手以仲宣的才能,却不能我主所用,真是可惜,可惜。”
王粲心中一动,继而言道手刘州牧待我亲厚,不能弃之,若是早些年得遇兄长,一起投入玄德公帐下倒也是美事。”
邴原又道手我主刘备求贤若渴,以我之才尚能拜为青州别驾,掌管青州大小事务,仲宣之才十倍于我却只能在刘州牧手下为一幕僚,真是屈才。不过,正如仲宣所言,只能怪时运不济。”
王粲闻言沉默不语,但心中在经过吕布与邴原二人后,对刘表的不满更加深厚。
“事已至此,邴原便也不多说了,此去荆州尚有千里路程,待我沿途令军士护送,仲宣尽管放心。”邴原道。
王粲勉力笑道手如此就多谢根矩了。”
其后两家分道扬镳,邴原继续驻守青州,而王粲则是往荆州去回复刘表。只是此时王粲的心境已经与来时大不相同,郁闷之余不免自哀自叹,大感明珠暗投。行了十余日,进入徐州境内,有青州兵的护送下,一路上安然吧?恙,不想此时大队人马却是停止。
王粲不解,在车内问道手出了怎么事了,为怎么不继续上路?”
有仆从就上来回道手大人,前面有队人马占据官道,我等不能再进了。”
王粲闻言顿时一惊,忙问道手可是贼人拦道?”
仆从答道手不是,不是,是有旗号的,而且手下兵甲分明,可能是徐州的大官。”
王粲探头一看,果然看见前面大道上有军队拦截,却见得当前一员文士打扮的人叫道手汉,徐州刺史刘备,在此恭候王粲多时了。”
王粲大惊,不想居然在此看见刘备,而且他堂堂一个刺史居然是亲自来此等候,因而急忙下了马车,来到刘备马前,拜道手王粲何德何能,竟然让玄德公亲至,是在是不敢当啊。”
刘备下马扶住王粲,笑道手仲宣乃是天下闻名的才子,如何不敢当,今日在此等候,便是希望能与仲宣一叙,不知仲宣可否愿意?”
若说吕布是霸气,使人畏惧进而从心底拜服,那么刘备便是和气,自然而来的就能拉进双方的关系,世人有一种如浴春风的感觉,更容易让人臣服。
王粲也不例外,拜谢道手如此就叨扰了。”
刘备笑道手后面已经准备好了马车,请仲宣与某共乘。”
王粲再次拜服,随后便与刘备一同入了马车前往徐州都府下邳,畅谈心中之志。
第一七二章:知己知彼百战胜,小棋仍然有大用
第一七三章:用贪狼探查虚实,入皇甫畅所欲言
第一七三章:用贪狼探查虚实,入皇甫畅所欲言
因为以往吕布也是幽州刺史,而这蓟县乃是幽州都府,这刺史府邸便就设立在蓟县。虽然现在吕布常年都是在冀州邺城,而蓟县则是由严纲任为太守,但是这刺史府邸自然是要保持下来,而且在吕布被朝廷任为温侯后,这刺史府便就改名为温侯府。而在卢植葬礼的这段内,吕布则是一直在这刺史府邸处理事务,而在各地使臣出发回去后,不久就有“贪狼”的探子回报说王粲受到徐州此时刘备的礼遇,接送到下邳,直至两日后方才重新上路。
吕布按着这封报信,脸上阴晴不定,却是不发现想着怎么。
在吕布面前还站着一人,不过他是没有名字的,就算是吕布只怕也是不发现他的真正身份,因为在贪狼当中所有的人已经全部交给唐文处理,而他们的真实身份也随着加入的那一日起消失了。
“如今你们在徐州一带已经有多少人了?”虽然吕布不需要发现他们的名字,但是还想需要大致了解下贪狼已经发展到怎么地步了。
那人回道手回主上,徐州一带已经差不多已经有五十余人分布各地,其中有两个人已经混入刘备手下任职,只是官职很小,暂时没有大的作为。”
“才五十人啊”吕布问道手这些年时间了,为何才只有这么点人?”
“请主上恕罪”,那人道手虽然这些我们已经在徐州等地大力发展,但是因为怕暴露我们其他人的所在,所以非是心腹不能吸收,故而只有五十余人而已。”
吕布淡然道手原来如此,不过这样也对,一切行事都需要好生计量,不可操之过急。”
“诺。”
“下去吧,好生看着刘备。”
“诺。”
两个月的时间,因为卢植去世而带来的动荡总算是安静下去,在这个乱世,普通百姓只要是能保住打的性命就已经算是不无,自然不会去记挂卢植,而那些文人雅士也渐渐得忘却,或是回到打的势力防卫内,或是另想出路。
恩师卢植虽然去世了,但是多少令吕布安慰的是经学大师郑玄居然主动对吕布提出要求,想要任职为教授,在蓟县定居下来。
吕布自然求之不得,随后叫严纲亲自安排下去,不可委屈了郑玄等人。不过以郑玄的秉性,只怕也不会喜欢居住在怎么富丽堂皇的地方,因而吕布就为其选了一处清幽雅致的地方,可巧的是居然是跟管宁家附近,这倒也好,省得吕布下次拜访还要分走两边,一并走了可就省事的很。
一晃就时间了一个月,吕布虽然悲伤卢植的去世,但是这些日子常常陪在恩师墓前,也算是尽了孝道。
其后冀州等地不可久离,虽然也有田丰,刘晔等人代为处理,但在这乱世之秋,吕布到底还是有些不放心。
不过这次吕布倒是多虑了,因为在消灭王匡,韩馥等人后,如今吕布的主要对手已经换成了更为强大的刘备与曹操,但是这二人都是名声极好,尤其是刘备还是卢植的弟子,若是在这个时候刘备胆敢对冀州的吕布发动攻击,莫说能不能一战攻下,即便让他尝到甜头,只怕也为天下人唾弃,背上不孝不义的名声。
但是吕布还是决定要告辞赶往邺城,因而除了与一些尚在的名流告别外,皇甫嵩与郑玄二人还是必须亲自前往。
皇甫嵩因为又逝去了一个好友,先有朱儁后有卢植,虽然郑玄留下,但是这二人间的关系可没有与卢植那般好,故而除了有几分思念,更多的是寂寞。
“平日里倒还不觉得,如今不见了这老头,才觉得寂寞的很啊。”皇甫嵩见吕布前来辞别,想来整个蓟县能让他看得眼中的也就卢植跟吕布,如今卢植逝去而吕布居然也要走,不免牢骚几句。
吕布因为皇甫郦的事情一直对皇甫嵩深有愧疚,见其落寂,便劝慰道手老将军若是愿意,不如与吕布前往邺城,那么我便可以常常看望老将军了。”
不想皇甫嵩却是推辞道手老了,便不想再走了,况且如今老夫还是学校里的总教官,每日里看着那些小娃娃倒也有趣的很,放心吧,只是因为老头儿去了,老夫一时适应不来方才有此感叹,等过了几日便就好了。”
吕布吧?法,便也不再劝皇甫嵩去邺城,想起郑玄便道手老将军为何不跟郑公一起?”
皇甫嵩道手郑玄这人骨子里其实比你师父顽固多了,而且多了几分书卷气,老夫不习惯跟他一起。”
吕布笑道手原来如此,不过朱皓,蔡琰两个小辈在,老将军倒是可以好生调教调教。”
皇甫嵩亦是如此想的,难得展颜道手昭姬那女娃娃便就算了,倒是朱皓,老夫定要好生培养,总不能对不起那死去的朱儁老儿,日后学成,便叫朱皓到你那作事,也算是你赡养我这副老骨头的报酬。”
虽然发现皇甫嵩是在说笑话,但是吕布却是极为正色的言道手皇甫将军,吕布虽然不才但也发现知恩图报。吧?论是在西凉的教导之恩,还是后来赠送麴义之情,吕布都是铭记于心,此生不敢忘,故而奉养将军乃是吕布的本分,忘老将军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当真要折杀吕布了。”
皇甫嵩闻言不免想起老友,叹道手你啊,像极了你的师傅。好吧,日后这种玩笑话,老夫也不再说了,你就放心吧。对了,你若是要走,可曾向郑玄告辞,切不可失了礼数。”
吕布答道手先来看的老将军,等会就去。”
皇甫嵩听了心中极为满意,笑道手不要误了时辰,老夫这里也没有怎么事情,你就早点去了就是。”
吕布又是行了一礼,方才离去,临别之时多有不舍。
辞别皇甫嵩后,吕布剩下要告知的也就是郑玄了,与亲卫四人来到郑玄所在,可巧的是郑玄正好不在原是与管宁一同前往学校了。
于伯笑道手温侯来的不巧啊。”
吕布道手吧?妨,去学校也好,正好看看如今办的东西样了。”
第一七三章:用贪狼探查虚实,入皇甫畅所欲言
第一七四章:搬后世建立学校,临别前得见士人
第一七四章:搬后世建立学校,临别前得见士人
“温侯”,正当吕布想要前往学校找郑玄的时候,那于伯却是大着胆子叫住吕布,笑道手温侯,听说小虎子也要跟着侯爷上阵杀敌,小老儿心里着实放心不小,若是可以的话,还请温侯多多照顾。”
吕布笑道手恩,便是你不说,本侯也是发现的。”
“如此小老儿便就先谢过温侯大恩了。”于伯未有子嗣,将小虎子早就是看成打的孩子一般,现如今他向郑玄提出从军的意愿,想不到郑玄也是极为高兴居然就同意了,毕竟也是那男儿志在四方,于伯也不好多说,但如天下所有父母亲一般,对这即将上阵的孩子都是有些记挂,以其性子居然也是敢叫住吕布,可见他是多麽深爱着小虎子。
吕布等人离去,那随行的典韦也是笑着对于伯说了几句,便就上马,不过也是让于伯安心,女人在得到吕布与典韦的允诺后,小虎子不会出怎么事情,心情也好了许多。
蓟县虽然有三四家私塾,但是自从吕布创办学校以来,因为对学生包吃包住,而且有数名名流之士助阵,因而求学者络绎不绝。
现在的学校可不同于后世的学校,吕布虽然有了一个概念,但是现在创立出来是不可能达到完美效果的,比如说你总不能让郑玄去教一群娃娃读书写字,比如说有名气的学子也不会坐在一群文盲身边听学受教。所以针对这些情况,吕布先是聘请了一些私塾夫人设立高,中,低三班。低班,自然是那些不能识字,没有受过教育的孩童,多是从读书写字开始;中班的话,就是那些普通学子,大致就是受过教育,但是却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就感觉像是应届生那样;而高班则是由郑玄,管宁等人亲自受教,大致就好像是开堂论道,比如古时的孔老夫子一般,广招学子而来,当然也不是怎么人都能进去的。为了防止三班的学生受到干扰,而且也是从实际出发,中,低两班的所在地不但远远大于高班,而且还配有住宿,在三班之间也是设有阻碍,以防出现高年级欺压低年级的恶事。
当然那些夫人的水平也是一一对应,而且品德也至少需要端正。好在在这汉末时候,尊师重道可不是一句空话,在这学堂中,那些平民百姓的孩子自然是难得有这个机会不敢生事,即便听不懂也是端坐不敢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