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 >

第5章

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第5章

小说: 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经”,读地、农学,其荒唐程度,相当于今天网易总裁丁磊开个农场专门养猪。

兴趣点既然与科举已经大异其趣,左宗棠的兴奋点从此自然会总与别人不同。

第三次进京会试时,同行的考生,都在紧张地复习功课备考,念叨什么“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背的人乏味,听的人头疼。左宗棠才不管,全不将经书当回事。经过河北栾城,他在街上看到知县桂超万张贴布告,劝老百姓耕种备荒,对如何栽种棉花、白薯,讲得十分详尽,他比考进士还来精神,连走带跑,将书担放下,拿出本子,将内容一字不落、原原本本全抄下来,准备留到回湘阴老家来试种。

都来科考了,还坚持这种离经叛道的学习,科场很鄙视,后果很严重。从皇帝到考官,对这些种红薯、摘棉花的事情,一不关心,二不感兴趣,三也搞不懂。这事多下贱啊,弄明白了是耻辱。虽然这些搞不懂,但有一点他们搞得清清楚楚:你左宗棠不是对种田种地的事情感兴趣吗?还考什么考,早点挑起你的鸟儿书担,回湘阴老家当农民去吧!

19世纪初叶,在中国经世致用的思想潮流中,左宗棠在湖南读书人中,算反叛得最醒目的一个。这样的科场遭遇,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左宗棠之前,湖南考生魏源,以几乎同样的方式,碰得头破血流。

魏源是少年天才,15岁时考中邵阳隆回的县学生员,20岁举为拔贡;29岁时,去顺天府乡试得第二名,被誉为“南元”。但随后20年,魏源像走夜路碰了鬼,每考必不顺,一直考考考,考到51岁,才在礼部会试中考中第十九名进士。却因卷面涂抹,罚停殿试一年。52岁才在殿试中考中第九十三名进士,差强人意地了却了一桩科举残梦。

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屡考屡败”,什么道理?一是他思想开放,笔锋犀利,专讲经世致用,属思想危险的激进分子,主考官既怕他,又讨厌他;二是他知道的太多了,知识面太宽了,时而天上地下,时而大海小溪,写得太好太深刻,内容常超出范围,主考官知识不够,看后如坠云里,不敢对他放心;三是他不拘小节,卷面写完后像一副油画,要认出字来基本靠猜。

魏源深受科举八股之害,反应最为激烈,在《默觚(gū)下·治篇一》中,他讥讽科举考试是“专以无益之画饼,无用之雕虫,不识兵农礼乐工虞士师为何事的‘科举兔册’”。“科举兔册”就是“梦想通过科举考试可以得到月亮上的玉兔”,讽刺朝廷臆想。

魏源的科举路,可以看作左宗棠的“科场前传”。只是左宗棠更加率真、狂放、孤傲。老左我不考了,你还能怎么样?朝廷当然不能将他怎么样。

左宗棠选择放弃考试,以行动抗议科举制度,看上去很英雄意气,却是一条风险路。对封建帝国里的读书人,断了“科考取官”途径,基本上也就断绝了成功的希望之路。

弃考绝仕的左宗棠,以举人身份,如果选择做个教书匠、农民,距离他的“当代诸葛亮”大梦,已经遥不可及。

居家、种地、读书,中国即使什么人都缺,也不缺这种人。

左宗棠第一次跌到人生低谷。他怎么从低谷中走出来,一步一步,去实现自己的“当代诸葛亮”梦?

'1' 社仓法主要为应对水灾与旱灾。系宋朝朱熹所创,在中国各地推行。社仓的米一般来自官府和富人,由乡绅、保正等人主持社仓事务,并且还规定:借粮的人每十家为一甲,每五十家推选一个社首,逃兵、无业的游民等不得入甲。社仓法对社会救荒,曾一度产生过良好的积极效果。

'2' 义仓又称义廪。隋朝开创的仓储制度民办粮仓的一种,官督绅办,储粮备荒。与社仓同属民办粮仓,义仓在县一级政府所在地设置仓廪,与社仓比较,社仓普及范围较大,一般在村镇都设有仓。

'3' 尊亲死后,服满以前,居住在家,断绝娱乐和交际,以示哀思,称“守孝”。儒家有“三年之孝”,但守母孝实际时间一般为27个月,因为母亲用母乳哺育孩子要27个月,即满三个年头。

'4' 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乡试、会试,叫正科。遇到皇帝亲试,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都能得中,故称“恩科”。恩科始于宋,明、清仍用。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如果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

'5' 1638年,受岳麓书院经世致用传统学风的影响,王船山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学友创立了行社,宗旨是崇尚实干,拒绝空谈,关注社会,切于实行;1639年,王船山乡试落第,和管嗣裘、文之勇等人又创立了“匡社”,宗旨是在学术上纠正谬误,在社会上匡扶正义。

第二章 倚妻窝龙

入赘之痛

左宗棠自己也没有想到,从湘水校经堂学来经世致用的读书方法,让自己与科举,从此隔了一层膜。这直接造成他“学非所考”,难以高中。

刚参加完乡试那阵,情况已经糟糕透顶:功名一无所获,虚名流传江湖;身上已无分文,脚下无立锥地。

养活自己,居然成了当务之急。左家,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大哥先亡,父母离世,三个姐姐相继出嫁,8口之家,转眼只剩二哥与自己,形单影只。家底已花空,买文凭花掉108两银子,欠下了一笔大债,进京考进士,更需以钱铺路。左家从大户人家,几经摇晃,中落成一个岌岌可危、眼看要断香绝火之家。

如今左宗棠,不但不可以“将泰山作枕头,以东海作龙床”,在朝廷小庙也求不到一块居身地,甚至连在小小湘阴也找不到一个可以藏身的小土茅屋。“胶囊公寓”固然没有,胶囊大的小茅屋,也难得寻,成了名副其实的古代版“蜗居族”。

男大当婚,又碰上要考虑终身大事了。没钱养身,当然更没钱娶老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成家生子,在古代是比考取科名更要紧的事。高傲的左宗棠,不得不低下头来,为生存计,考虑将自己反嫁出去。

先将“蜗居”变成“寄居”再说。

与富家女周诒端结婚,是左宗棠选择“寄居”的方式。

左宗棠跟周诒端到底怎么走到一起的?正史编派,野史演义,真假搅和,流传几个版本。

一个版本,周诒端晚上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将要嫁给一条龙,于是按梦的指引去找,找到了左宗棠这条卧龙。

这就是隐山当地人至今仍口耳相传的“黄龙盘柱说”。

故事说,1827年的一个雪夜,周衡的正妻王慈云带着两个豆蔻年华的女儿,和侄女们以“雪”为题,吟诗唱和。

夜深了,周诒端带着美妙的诗意入梦。

梦中,她来到隐山龙王洞。突然,一道白光闪来,一条小黄龙从天而降。小黄龙飞过白云庵,掠过莲花池、洗笔池,直奔流叶桥。小黄龙看见一个小水池。池边火光闪烁,池中水气蒸腾,旁边立了一石碑,上面写着:“化龙池”。小黄龙非常生气,骂道:“吾本真龙,何化之有?!”翻身入水,顺流而下,直抵龙王桥。龙王桥水深浪阔,小黄龙大喜:“此吾所爱也!”栖居下来。

偏巧龙王桥下住着“雷神”,它见小黄龙到此,马上报告大龙王,大龙王恼怒,派了一只神犬来驱逐。小黄龙一个翻身,飞到桥旁桂在堂周府的伞柱之上。周诒端猛然一惊,醒来才知是梦。

第二天,桂在堂家丁起来开大门,发现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乞丐,因躲狗咬,爬上了伞柱。好心的家丁将他领进屋,得知小青年姓左名宗棠,湘阴人氏。

这故事说得过于神奇,有唐代传奇味道,听起来像文人事后编的。中国民间有个习惯,一旦某人日后飞黄腾达,后人一定会想方设法给他编故事,总得高出自己一头,心里才踏实。

有点靠谱的版本说,1831年春天,左宗棠在长沙城南学院就读,乡试投考前不久,好友罗泽南、丁叙忠、邓显鹤,跑来告诉他一个消息:湘潭有一周姓大户,现正为周小姐“比诗招亲”。大家齐力劝他:左季高才高八斗,实力雄厚,你不去应擂谁去?好友欧阳兆熊、张声玠也来极力鼓动,左宗棠一冲动,去了。

周母王慈云当时是湖南知名的女诗人,她亲自出题把关,双方开展一场对联擂台。王慈云出联:胸藏万卷圣贤书,希圣也,希贤也。左宗棠答:手执两杯文武酒,饮文乎,饮武乎。王慈云一听很对味,又出上联:鸿是江边鸟。左宗棠应声对:蚕为天下虫。王慈云见他口气很大,再出上联试探:凤凰遍体文章。左宗棠从容对道:螃蟹一身甲胄。

两人对答,你来我往,机锋暗藏。周诒端一直在另室偷偷观看。她自己写得一手好诗,用今天眼光,算骨灰级文艺女青年,鉴赏能力高。见左宗棠才华横溢,对答如流,春心顿动,婚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周家在湘潭隐山东麓的紫山,三进五开,占地近一万平方米,盖了一所大院,取名“桂在堂”'1'。周家是名副其实的大户人家,家道厚实,方圆百里内千里挑一。但世间好事难得圆满,堂主周衡在40岁前,生了两个女儿,没男孩。没生男孩叫绝后,这可犯了“第一大不孝”之罪。按这个版本的说法,为了撑起门第,挽回门面,周衡想通过招女婿倒插门方式,来挽救家族断后的事实。

设擂招婿,比文招亲,既找到由头,又显出了本事,将倒插门的尴尬,轻松掩盖了,明眼人可以看出,有文过饰非的痕迹。

最靠谱的版本,是周衡跟左观澜曾在岳麓书院同过窗,周衡当年提过亲,左观澜口头答应过,有伏笔,现在是兑现诺言。但这也有个问题:左观澜虽然生有三子,但家境还过得去,难道一开始就想让左宗棠倒插门'2'?那也太没面子。

推断起来,最贴近逻辑的事实,应该是左观澜与周衡先前只是定亲,最初说好是左宗棠娶周小姐,没想到左宗棠没钱娶不起老婆,只好改成倒插门。'3'

最终确定倒插门,还有关键的一点:凭什么?古人谈婚论嫁,格外讲究门当户对。周家在当地是名门望族,祖父辈曾当过户部左侍郎,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副部长。左家呢,祖辈出的多是些秀才,基本谈不上显赫。女家强于男家,门不当,户不对,男方入赘,顺理成章。

周诒端本人条件,也是个原因。史书记述,她“容貌端庄,聪慧贤淑”,属于“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型。因为自身条件好,家庭背景高,她不肯随便嫁人,挑来选去,不觉已过二十。古代女子出嫁,一般在13岁到18岁,20岁已经算大龄女青年。用今天话说,叫“剩女”。诗人生性敏感,何况“剩女”。顾及体面,她接受了倒插门。'4'

可想而知,反嫁周家,对左宗棠来说,是件十分不光彩的事。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将他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的好事。

今天再看,两家还真是鱼水互需,天作之合。

左家正处于急剧衰落中,周家正处在蓬勃兴旺时。打个形象的比方,左家已干渴成一口小水塘,而且眼看就要蒸发完了,左宗棠这条卧龙,卧在那里,已经被晒得气息奄奄。周家呢,后花园有一个被闲置的大清湖,以卧龙自居的左宗棠,如及时从小水塘爬进大清湖,湖水虽然不能多到让龙腾挪自如,乘云驾雾,但至少让他免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