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元崇没有讲如何应付那么三国,而是花了大口舌讲许敬宗。这也是不得不为。
很头痛的一个人。偏偏无论皇上与皇后,对此人无比器重。
又说道:“经过了很多事后,许少师终于反思,于是人开始脱变了。但不是没有弱点,为人依然狂傲,另外自他的儿子与他的妾婢通私之后,将儿子流放岭南,最看重的就是他这个孙子许彦伯。为了他的孙子,说不定真能做出一些对殿下不好的事。”
其实站在他们这个智慧层面上,倒也不是一定认为许敬宗是坏人的啥。
官场上的倾轧争斗嘛,当年李恪之死,多无辜,可一手推就李恪之死的还不是长孙无忌。再说,当年如果让上官仪得逞,废掉武则天,有可能李忠重新立为太子。
但已经维护太子了,必须将许敬宗放在敌对的层面。
姚元崇又说道:“方法,我们也没有想出来。但有一点,许少师这个孙子,魏学士这几天打听了许多。他才学尚可的,不但才学,傲骨,都颇似年青的许少师。可是却缺少了许少师的阅历。许少师老了,病了,呆在京兆无法脱身了,许彦伯却到了东都。殿下,你毕竟是殿下,呆在陛下与皇后身边。然而呢,无论许少师反应多快,从东都到京兆,来回就是用快马得要三天时间。八百里的路,就是天暂,就是银河。”
对许敬宗,确实很让人无语。不但李威头痛,姚元崇与魏元忠同样头痛。
但后面的话让李威听得眼睛一亮。
是啊,老许同志对付不了的,如果打分,母亲权谋之术能打上一百分,最少九十九分,许敬宗能打上八九十分,现在的狄仁杰能打上七八十分,至于便宜老子也是可以的,但因为身体等各方面原因,只能打六七十分。他本人自己嘛,能有一个二十分就不错了。
可这个许彦伯,通过那天弘文馆的事,才华也许胜过自己,可心思眼儿,打分,自己是二十分,那么他只能打十分,与贺兰敏之一个德性,找死的主!
如果不是许敬宗,这个许彦伯,自己想拍死他,随时都能拍死。
当然了,说是这样说的,老许可不是吃干饭的。
所以姚元崇又说道:“殿下,你先去东都,我们看一看,有没有机会去东都一行。”
太子去东都,不但是要带上碧儿的,还要带上许多相关的成员,不过不管怎么样带,作为一个小小的半官方的对话,却不在其中的。魏元忠更因为西京国子监,不能离开长安。
姜是老的辣,之所以能想出这么多道理,没有狄仁杰,倒大半是魏元忠想出来的。少了魏元忠,姚元崇与西门翀两人缺少了一些底气。
姚元崇这才转到了“三国”上来。道:“殿下,我们都陷入了一个误区。”
“什么误区?”
“殿下,如果不是那名内侍的提醒,你会不会想到这中间的权利平衡?”
“不会?”李威摇头道。不要说这个莫明其妙的三国了,就是在贺兰一案中,偏袒贺兰的居然是父亲,想处死贺兰的居然是母亲,他都不会想到。
“那就是了。臣不知道会不会有其他人想到此节。但纵观魏学士,或者狄法曹,都是一时的人杰,然而他们有没有想到?”
“没有。”
“那么臣再问殿下一句,如果不是那名王内侍提醒,殿下会不会知道此中关系?”
“肯定不会。”不过李威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姚元崇还是很满意的,如果遇到一个迂阔的太子,虽然仁爱,可说什么,开不了窃,纵然是有力气也无使了。
“那就是了,为什么殿下要知道此中关系,并且为之操神呢?”
李威已经豁然开朗。王彩年本是好心,却让他钻了牛角尖。
这个内幕,也许母亲知道,但自己不知道很正常的。自己到了洛阳后,左右逢源,两面讨好,父亲能拿自己怎么的。难不成对自己说,朕让你对付你母亲的,现在怎么与母亲走到一起了?
那么好啊,你收回给母亲的权利,将这些权利给儿臣吧。
再说母亲肯定知道这中间的利害关系的,自己不与她作对,自然开心万分。以她的本领,专克父亲。然后自己以这一次受到了欺负,再来个拒绝监国,甚至交出皇太子,甚至偶尔纨绔一番,父亲到时候准得头痛。
现在的父亲还是很有实权的,可偏偏逃不过母亲的五指缠柔,就是有玉皇大帝的权利,又能何?
当然,这一关早迟要面临,但不用现在马上就面临。再说时间推移,什么事都能发生。只是这样做,父亲心中未免有些怏怏不乐,因此会给小人趁机而入。
可因为原来的太子默默无争,就是小人,也无仇无恨。只有一个许敬宗!
所以姚元崇一上场不提三国,而提这个许敬宗。
想到这里,他说道:“难得糊涂。”
姚元崇与西门翀先是一愣,然后笑了起来,道:“是啊,装聪明难,装糊涂却是很容易的。”
说完后,西门翀正色说道:“那么殿下病到了好的时候了。”
第七十三章两小初会太子病愈
“你是什么人?”李令月警惕地看着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被李威带回来,工作很轻松嘀,也不过抹抹他的书房什么,然后就没有了,剩下的时间让她看书。正趴在书架边上看书呢。
“你又是什么人?”
“我是小公主。”
“见过小公主,”上官婉儿在掖庭宫见的贵人不多,可见过的恶奴却是很多。立即伏下施礼,全然没有任何底气与李令月VS一番。
“我问你,你为什么到了东宫,还到了大哥的寝宫。”
“是太子,太子喊奴婢过来侍候的。”
“那你不做事,现在躲在这里,看什么书?”
李威已经闪了出来,将李令月拉住了,说道:“小妹,不得无礼,是我允许她看书的。”
“大哥,我不喜欢她,”李令月撒着娇道。
这分明是一种小孩子心理,东宫寝宫里的所有仆役都比她大得多,不紧张,然而这个小姑娘与她年龄相仿佛,又偏偏生得俏丽娇小,看着就惹人痛爱,害怕分走李威对她的宠爱。
“为什么不喜欢她?人家只比你大一岁,《诗经》里的诗最少能背出来八九十首,《离骚》能背出来一大半,你要向人家学习。”上官婉儿的聪明,最少在文学上的聪明,让李威都感到吃惊。
教她的是她母亲郑氏,虽然说是上官仪的儿媳妇,本人还来自河南荥阳郑家,但终是一个女人,能知道多少?再说,还要做粗重的活计。闲暇的时间并不多,就是到了晚上,点着油灯,还要按时将油灯吹灭的。
书本也是偷来的,就是这样,小姑娘学的东西,都远远超过了弘文馆那些低年级的贵族皇家子弟学的知识。
只能用一点来形容,天才!
所以李威起了怜才之心,最后几乎连事情都不让她做了。这是在装病期间,否则他都能将这个上官婉儿带到身边,一道去崇文馆,让她在边上听讲。
李令月不相信,她从书架上抽出来《诗经》,现在的《诗经》不是后来的书籍,因为毛笔字抄写的,然后用线装订起来,分成了几个小册子。李令月首先翻开《风》,问道:“那个,上官婉儿,你给我背《黍离》。”
这是《王风》之首,恰恰是上官婉儿熟悉的一首诗。
她还是有些害怕,不过依然背道:“彼黍离离……”
问了七八首,倒只有两首没有背出来,就是这两首还背出了一小部分。李令月无辄了。让她来背,《风》里若干首诗,顶多总共背出里面七八首,就很不错了,况且这样抽着出来让上官小婉背。
不过十五个《风》诗里,诗的篇幅不长,恰是上官小婉记得最多的,到了《雅》与《颂》里面的各首诗,大多数篇幅长了起来,却记不起来多少,至少背不出来多少。这一点李威也知道,将几本《诗经》放回书架,看着噘着小嘴的李令月,说道:“这一回相信了吧。”
“大哥……”
“你别急,我同你说一件事,没有几天,我要去东都了。”
“大哥,我不让你去。”李令月不满地道。
受了惊吓,回到宫中,好几天都没有出来,现在孩子也早熟的,知道了一些事了。如果不是李威派人喊她过来,她也许还继续躲在宫中。
可听到李威要走,有些急了,《西游记》还没有听完呢。再说,大哥可好了,那天自己受了危险,大哥可是第一个带人过来营救的。听宫里的人说,正是为了救她,大哥受了父亲责骂。心里很怨气的,父亲是什么心思?救了自己还不对了?
小脑袋盘算了一下,说道:“大哥,我也要去东都。”
“不行,父皇让我去东都的,可没有让你去东都。”不过李威心中却是暗暗高兴。
李令月有多重要,事情没有发作之前,刘仁轨就说过,上屋抽梯,人小力大。事情发作后,姚元崇他们多次说,要带小公主去洛阳。
“大哥,我要去洛阳看牡丹。”
现在去洛阳看牡丹,倒是最佳的时候。不过这是借口,牡丹洛阳的最有名,也不是洛阳一个地方才有的,终南山也有,就是长安城中也有,东宫中就有一些牡丹,现在正泼烈烈地开着,只是数量很少罢了。
“不行。”
“大哥,”李令月趴在李威身上,象树袋熊,吊着李威,摇着他的胳膊肘儿。
“好,怕了你了,如果你想去,我带你去,不过你要去,必须好好读书,最少有婉儿一半的本领。”
“耶!”李令月高兴地跳着,小姑娘嘛,又是一个喜动不喜静的小姑娘,出远门自然很开心的,而且又不是跟父母亲出门,跟老好人大哥出门,有很多乐趣的。高兴地又蹦又跳,然后来到上官婉儿面前,比划了一下,说道:“你比我大一岁,为什么没有我高呢?”
在背诗上没的比了,只好比划个头。
上官婉儿只是低头,不吭声。
………………………………………………
许越等人先后调离了京城,他们先后向太子惜别。
知道父亲忌讳,李威用病回绝了。别以为接见他们是礼数,反而有可能害了他们的前程。当然了,许越他们不知。
人调走差不多了,又有一道圣旨下了过来。
这才是关于大雩祭祀的,圣旨说,因为太子生病了,所以西京大雩祭取消,改在了东都,李治与武则天二圣亲自主持。正常的旨意,可在许越他们离开后,才下了这道圣旨,就有些让人回味了。
用姚崇的话来说,李威与狄仁杰他们来往,甚至刘仁轨十分看好李威,皇上都未必会生气。但拱卫皇城的羽林军,却是让皇上很忌惮的。
这是皇上判断出来,羽林军只是军愤,否则这一次调动的人会更多。
李威只是苦笑,自己以为父亲是生气,才忘记了大雩祭祀,原来不是生气忘记了,是害怕取消了大雩祭,自己会产生什么误会,京城中又有许越等羽林军的“亲信”,会出什么不好的事。于是压到许越等人离开,才宣读这份圣旨。
谁说父亲懦弱了?
古书上说皇家亲情最薄的,果然……
此次洛阳之行,没有那么简单啊。
但大雩祭也是李威心中的心病,大雩祭取消了,真到了病好的时间。
于是再次邀请窥基大和尚前来,不但他,因为大慈恩寺的法会,窥基这一次不但将它当作了慈善事业,也当作了一次宠扬佛门,特别是他们法相宗的机会。请了许多大和尚前来。
高僧是有不少的,可辨论经义,唐僧在天竺打遍天竺无敌手,现在唐朝同样没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