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女-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久之前就绣了,母亲说早点绣,不慌不忙得才好。”颜秉芳提起孔氏,面上闪过一丝暖色,眼里却隐隐有了泪光。
颜秉初心下感慨,看来孔氏和颜秉芳之间的感情倒是真切。
再看颜秉芳,有了喜事,浑身上下打扮还是素净,连荷包都没挂一个,屋里头除了正在绣的盖头,竟也找不出旁的鲜亮的颜色。
“前几天,老祖宗托人从苏州买回来的家具到了,大姐姐你去看了没?上面还雕着小桥流水的图案,特别逼真……”颜秉初笑着拿话岔开。
“嗯,看了,”颜秉芳愣了一愣,方笑道,“里面一个鸡翅木的屏风我瞧着很喜欢。”
两人又说了一会话,颜秉初就告辞出了锦绣苑。
这半个月颜府上下一团忙,真正乱如战场。
四月初一一大早,天还没亮透,颜秉初睡在西偏院的床上就能听见正院吵吵嚷嚷的声音,便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正巧缀幽推门进来,伺候她匆匆洗漱了便往锦绣苑走去。
锦绣苑里面灯火通明,人影幢幢,丫鬟婆子进进出出,忙得脚不点地。颜秉初伸进脑袋看了一眼,就缩了回去。
徐氏扶着老夫人一眼就瞅见在门口探头探脑的颜秉初,笑道:“怎么不进去?你大姐姐正在梳妆呢”
颜秉初上前搀了颜老夫人的另一边,笑道:“初儿怕进去了,反给大姐姐添乱。”
三人说笑着进了屋子,里间的梳妆台前,一个嬷嬷正在给颜秉芳开脸,将细细的红线,对折拧成一小股麻花,牙齿咬着一头,右手里拿着一头,左手手绷住那股麻花的前端,两只手一动一动,像只小剪刀似的,将颜秉芳脸上细细的绒毛绞了。
开完脸,另外一个嬷嬷便上前给一边颜秉芳通头一边嘴里唱着喜词。
颜秉初正看得兴趣盎然,蝉蜕笑着进了屋子,曲膝向颜老夫人禀道:“新姑爷的船都到了,一伙人抬着催妆礼在门前喊着呢二爷和三爷都迎到前门了。”
颜老夫人大笑道:“来的这么快走我们娘几个也去凑凑热闹”
颜秉初欢快不已地跟着颜老夫人后头往前院走去,远远就听见一片叫声夹杂着笑声,她侧耳仔细听,原来喊得是:“新妇子,催出来”
她拉拉徐氏的袖子,好奇地问道:“他们一大早就喊,得喊到什么时候?”
徐氏笑道:“等你大姐姐登了车,才停呢”
郑氏和香姨娘两人急急忙忙地催着发送嫁妆,下人把嫁妆箱子一台一台地送出府,排在颜府大门前,金银布帛,家具摆设,脸盆洗具……满满当当地,占了颜府前面整个一条街。
张家的人就在路口吹着鼓乐前来迎嫁妆,一路敲打着往码头的喜船上送去。
嫁妆送走之后,渐渐地颜府门前的车马渐渐多了起来,都是些亲戚世交,来送添箱礼。颜老夫人和徐氏就应酬起女眷来,颜秉初跟着郑氏返回锦绣苑。
锦绣苑里,颜秉芳的头发已经高高盘起一个发髻,脸上擦着白粉,眉毛描的黑长,嘴巴搽的红红的,跟街头小贩卖得白瓷人娃娃一般。
颜秉初见她神色有些紧张,就笑着向她说外面催妆的情景:“……每个人都大力嘶喊,声声不绝,还配着鼓乐,很是喜气。”
颜秉芳微微露出一丝笑意,那模样当真惊艳的很。
郑氏急步从外间走进来,口里催促道:“快快服侍姑娘换上喜服,吉时快到了”
颜秉芳站起身,两个丫头急忙捧着喜服来,伺候她穿上,搀扶她出了里间。
颜老夫人站在上首,感伤地看着她跪拜下去,嘱咐她道:“姑娘家嫁出去就成了别人家的人。为人妇要以夫为天,万事恭顺,为其容,使其悦,为其持家,孝敬长辈,安好内宅,‘家有贤妻男人不摊祸事’,往后,这日子,就要靠你自己好好过了。”
颜秉芳含着泪应是,在地上磕了两个头,一旁的丫鬟搀起她,给她盖上盖头,众人簇拥着往前院走去。
郑氏跟在后头悄悄地交待颜秉初:“到了前院,扶着大姑娘出去,记得一定要哭”
颜秉初“啊”了一声,面带不解地看着她。
郑氏笑道:“你随便哭两声,挤出些泪来就是了,重头戏在大姑娘”
颜秉初不由有些惴惴。
到了前门,众人让出一条道来,让姊妹两人上前,颜秉初扶着颜秉芳刚踏出院门,就听见颜秉芳哭唱了出声:“桃夭时节卜佳期,无限伤心叙别离。 哭娘哭嫂哭姐妹,情意绵缠泪如丝……”
其声切切,哀婉动人,真如哭得一般,
她有些发愣,郑氏忙偷偷地轻推了一下,颜秉初赶忙拼命挤出些眼泪来,娇怯怯地唤了一声:“阿姐,莫走……”
声音清脆玲珑,倒也引人侧目。
已快走到花檐子跟前。
颜秉初踮起脚悄悄地凑近她小声道:“大姐姐,这门婚事是大伯母为你挑的,你不为自己,为了她,也要过得好好的。”
颜秉芳闻言一愣,轻轻地拍了拍她的手。
颜秉初将她的手交给迎上来的张家少爷,曲膝脆生生地唤了一声:“见过姐夫”
这一声叫得新郎面红耳赤,颜老夫人在后头放声大笑。
颜秉芳又向众人福了福,方上了花檐子。
众人目送着迎亲队伍往码头走去。
颜秉初颇有些失落地看着队伍越走越远。
唉,这就嫁了出去,成了别人家的人,要孝敬公婆,伺候夫君,张罗小妾,管理仆妇……这日子想想都觉得可怖
回转屋内,送走了添妆的亲眷,徐氏就伺候颜老夫人回正院休息,自己又急急忙忙地着人收拾箱笼行李。
已经是四月了,颜廷文早过了杭州,他们也该上路了。
颜秉芳三朝回门的第二天,徐氏就带着众人离开颜府,颜老夫人坐着轿子,一直将他们送到码头。
颜秉君拉着颜老夫人的袖子道:“老祖宗,你真的不同我们一起上京?”
颜老夫人笑着抚了抚他的脑袋,又看了看一旁的颜秉初,亲了亲已经能依依呀呀发声的好哥儿,感叹地道:“老祖宗老啦已经走不动了啦”
第五十五章进京
收费章节(12点)
第五十五章进京
颜秉初认真道:“老祖宗哪里老了?咬起果子来比初儿还厉害”
众人都笑起来,前几天颜秉初的两颗尖牙都松动了,终于在昨天吃果子时脱落了,现在咬东西极不方便。
“你个小鬼头”颜老夫人亲昵地点了点她的额角。
“老祖宗,初儿会想你的。”颜秉初上前抱住她。
颜老夫人笑着拍了拍她的背:“好了好了,尽招老祖宗的眼泪。”
蝉蜕一旁轻轻地提醒道:“老祖宗,快开船啦”
颜老夫人招了招手,“都去吧,都去吧,到了京里写封信回来就是了”
徐氏又向颜老夫人拜了一拜,众人方上了船。
船渐渐离了岸,一路北行,直到看不见码头颜府众人的身影,颜秉初才回了舱房。
缀幽正在屋角用小风炉烧着水,见她进来,笑道:“姑娘渴不渴?”
颜秉初摇摇头,在窗边坐下,撑着下巴,转头看窗外的景色。
绿波倾倾,远山如黛。天蓝,云白,还有船家三两只。
景色是讨喜的,可是颜秉初总觉得有什么沉在心里,看什么都不快活。
唉。
她一声接着一声叹气。
缀幽奇道:“姑娘这几天怎么了,总不开心的模样。”
颜秉初一怔:“哪有什么不开心?”
“姑娘哪里像开心的样子,眼睛鼻子全挂下来,唉声叹气。你看看三爷,那才是开心的样”缀幽忍不住说道。
颜秉君果然很开心,两层的大船,跑上跑下,在屋里都能听见他哈哈的大笑声。
“要进京了,姑娘一点都不好奇?”缀幽将茶水小心翼翼地倒在茶壶里,又沏了一杯茶端给她。
颜秉初垂着眼睛,用手抚着甜白瓷的茶盏,低低道:“我就只好奇我们进京后住哪?”
门外传来一声笑。
“夫人。”缀幽急忙行礼。
原来是徐氏。
徐氏笑吟吟地走进来,在颜秉初身边坐下,笑道:“我们一大家子进京可愁死我们初儿了,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岂不是得在大街上当花子。”
缀幽嗤得笑出声来。
颜秉初闷闷道:“娘惯会取笑我。”
徐氏听她情绪低落,不由看了她一眼。
秀气的眉毛皱成一团,长长的眼睫垂下,连嘴角都抿得紧紧的。
这么丁点大的孩子哪来这么多心事分明脸上还带着稚气呢
徐氏放柔了声音,缓缓道:“娘哄我们初儿呢哪能让我们初儿当花子?娘还不心疼死我们在京里有座大宅子,是你祖父留下的,已有人先去收拾了。到了京里,娘做主,让你挑间最漂亮的院子好不好?”
颜秉初听得这么一大段话,知道徐氏在哄自己高兴,心里暖微微的,她抬起眼,娇声道:“那娘说定啦可不能偏了弟弟”
“好啊”颜秉君从门外跳进来,“阿姐现在连你也学坏了”
颜秉初和他犟嘴,一叠声地问他:“什么叫我也学坏了?你说说,这个‘也’字做什么用?还有谁?还有谁?”
颜秉君有些傻眼,看了一边满脸绷不住笑的徐氏,又看了看颜秉初。他总不能说先学坏的是他偏心的亲娘吧
他小手一挥,故作不耐烦地道:“好了好了,大人有大量,我不想与你这个小女子吵”
真是岂有此理他是大人他不想与她这个小女子吵
徐氏看他们姐弟二人斗嘴,掌不住笑。缀幽在一边见姑娘来了精神,不像前几天蔫蔫的,心里也高兴,连忙沏茶端给颜秉君,让他坐在桌子前吃茶点好让他继续有精力同她家姑娘斗嘴。
船一路慢慢北上,因遣了人先去京里收拾宅子,徐氏便放下一段心事,整日里陪着姐弟俩说说话,逗弄逗弄好哥儿,有时候高兴起来,众人会在繁华的城镇住上一天半天,热热闹闹地逛上一逛,再登舟继续前行。
就这么磨磨蹭蹭一路上竟走了一月有余。
快到五月中的时候,船只抵达京都城郊码头,早有家人等在那接着。
太阳哄哄的,地面上都有些暑气蒸腾上来。缀幽替颜秉初打着伞,扶着她小心翼翼地下了船。
“初妹初妹”颜秉初刚要上马车,远远地听见有人叫道。
岳雷兴冲冲地翻身下马,扔了缰绳就朝她跑过来,额上见汗,两只眼睛如同豹子似的炯炯有神,有种少年郎独特的蓬勃朝气,让颜秉初不由多看了两眼。
“太好了”岳雷搓着手,满脸笑意地看着她,“我天天着人在码头上看,初妹你终于来京里了走,我带你去玩去”
缀幽在一边抿着嘴笑道:“岳二爷我们姑娘才到家呢您也得让她休息休息个两天不是?”
颜秉初觉得初初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就看见岳雷这张俊朗的笑脸,实在让人心情大好,她笑道:“雷哥哥等我几天,我休息好了,就同你出去玩”
岳雷有些惊讶地看着她。
颜秉初这才想起来她此时正缺了两刻牙,形象大毁,便不好意思地抿嘴一笑。
这一笑又显得格外娇怯可人,岳雷直觉脑子一阵晕眩。
“唉,是不是很难看?”颜秉初歪着头问他。
岳雷连连摇头。
颜秉初见他一幅呆样,便眯了眯眼睛,又活泼泼地冲他一笑,转身上了马车。
岳雷急忙骑上马,亦步亦趋地跟在颜秉初的马车后头。两人隔着窗户说话。
徐氏在前头的马车看到了,满是诧异,转头问身边的郑氏:“那位小公子是谁家的?初儿怎么会同他熟识?”
郑氏笑道:“母亲忘了?他是镇宁侯家的二公子。在临安时原是见过的。”
徐氏恍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