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女-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平满脸笑容的弯下腰,恭敬的答道:“见着了,托世子的福,长高了不少,看着也懂事些了。”
说着撩起帘子,让谢诩进了屋。
谢诩在桌前坐下,屋里的大丫鬟映平替他倒了一杯热茶。福平便立在一边向他回禀出京四个月京里的动静。
“……走后没多久三皇子被封了泰王,因还在国子监念着书,那位便让在京城开了府邸,暂不去封地……御史台陈大人弹劾柱国公纵子当街行凶,家风不严……”
“你明日去街市上看看有没有好看的盒子。”
“盒子?”福平以为自己听错了。
“嗯。”谢诩不再多言,摆摆手让他退下。
福平只得满腹疑惑地告了退。
映平打了热水来,低头蹲在世子身边准备伺候着烫脚,半晌不见世子有动静,抬头却见世子静静地捏着手里一对银花出神,眼角眉梢都带着温和的笑意,不禁愕然。
***
一大早,颜秉初就带着默写的二十遍家训去向徐氏请安。
徐氏今天有些起迟了。颜秉初便进了里屋,坐在一边看着周嬷嬷给徐氏梳头。
颜秉初艳羡地看着徐氏一头浓密的黑发,道:“娘的头发真好看。”
周嬷嬷看了看颜秉初,笑道:“姑娘的头发倒没随了夫人。”
徐氏伸手招了颜秉初近前来,摸了摸她的发辫也笑道:“都说女儿肖父,初儿的头发随了老爷,倒是又细又软的。”
周嬷嬷将玉梳轻轻插入徐氏盘好的发髻。
“头发细软的人脾气都好,我们姑娘一看就是好脾气的。”
颜秉初也笑。
徐氏突然想起来周嬷嬷说的事,便同颜秉初道:“从今天之后,你就上半天学,下午的时间就空出来。”
见颜秉初不解地望向她,徐氏顿了顿道:“娘替你请了一位针线师傅,功夫很好,你年纪也大了,也该学学针线了。”
做针线?她都忘了是古代女子的必修课。她都七岁了,比起从会走动就开始拈针线的闺秀们来说确实是晚了。
“是从今天就开始学么?”
“那位师傅还没有到。”徐氏看着女儿有些稚气的小脸,慢慢说道“娘想着,你的奶嬷嬷被遣到庄子上去了,屋里还缺个嬷嬷,以后那位针线师傅就当你屋里的管事嬷嬷好不好?”
颜秉初点点头。
从临安府到福州走了不到一星期,来得也太快了些。颜秉初一面偷偷抬眼打量那个做得一手好针线的林嬷嬷,一边内心有点感伤地想,从今天开始就得过捻针搭线的日子了。
林嬷嬷是个三四十岁的妇人,满头黑发用一支银簪子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露出有些宽的额头,一双眼睛眼睛大大的,大约是做多了针线的缘故,看人不自觉会微微眯着,倒显得她有些和善。
徐氏拉过颜秉初“还不见过林嬷嬷。”
颜秉初乖顺地福了福,唤了声“林嬷嬷”。
林嬷嬷口里说道:“承姑娘的礼了”微微欠了欠身。
徐氏感慨万分地拉着颜秉初的手道:“我就这么一个女儿,还望林嬷嬷辛苦些,多多照看着。”
回到疏柳居,缀幽带着几个丫头与林嬷嬷见了,又是一阵子互相介绍的话。
吃了午饭,颜秉初便乖乖坐在椅子上看着林嬷嬷。林嬷嬷见小姑娘微微严肃着一张小脸,一本正经地坐在凳子上,一双白嫩的小手规规矩矩地搁在腿上,黑亮的杏眼眨也不眨地看着自己,眼睛里微不可见地闪过一丝笑意,冲她点点头道:“姑娘沿着院子回廊走一圈,再去睡两刻钟。时辰到了,嬷嬷唤你。”
原来还讲究养生之道啊颜秉初有些惊讶,仍是乖乖跳下椅子,依着林嬷嬷的话走廊子去了。
果然,当颜秉初慢慢要滑向梦境深处时,被林嬷嬷唤醒了。缀幽伺候着净了面,通了头。
东厢里屋,颜秉初一下床就看见了榻上满是徐氏中午遣人送来的大小花绷子,各色的绣线,专用的翘头剪子、刀子、银针,还有一副绣架。颜秉初满眼惊讶地翻看着,心里有了些微的激动。
林嬷嬷在一旁也不说话,只看着小姑娘把东西尽看了一遍,才缓缓道:“姑娘虽说不靠着绣活儿吃饭,但也得有副好手艺,将来说人家也有底气,婆家也会看重。”
颜秉初听得满头黑线,见林嬷嬷神色认真地看着她,还是使劲儿点了几下头。
林嬷嬷方满意地笑了笑,拉过小姑娘的手,仔细打量着。
“做绣活的,最重要的就是一双手,手心不可粗糙,手指要纤细灵活。”颜秉初的小手白嫩柔滑,五个指甲剪得秃秃的,手背上还有五个小肉窝。“姑娘的小手指甲要留留长,分线的时候才便宜。”
颜秉初一一答应记下了。
林嬷嬷便让她开始学分线,先将一股绣线慢慢分成两股。颜秉初听话地坐到一边练习分线。
只一会儿,颜秉初便觉得有些累了。她以为分线很简单,只捏着两头左右一分就好了,谁知她分断了好几根丝线。
“分线的时候要掌握好力度,先慢慢地,要轻柔。”林嬷嬷在一旁盯着她。
“嬷嬷,直接绣不成吗?我看那线没有多粗啊?”颜秉初放下丝线,捏了捏有点酸的肩膀。
林嬷嬷正色道:“针绣的绣线越细越能绣出神韵。有时候还需将一股丝线分成十六股,称之为绒,用绒止一二丝,绣出来的风景就会有远近之分,花鸟鱼虫才会有逼真之态。”
十六股颜秉初伤感地看着手中的丝线,分成两股她就有些头疼了。
林嬷嬷摸摸她的脑袋,柔声道:“嬷嬷知道姑娘聪明的很,可是这针线活那,不是光靠聪明就行,是要花功夫的。姑娘也莫急,天天练,日子久了,姑娘就练出来了。”
颜秉初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约莫又练了一个时辰的分线,颜秉初已能很速度快而熟练地分成三股丝了。林嬷嬷第一次露出明媚的笑意,一双大眼睛不住地从那三股丝再看到颜秉初。
“嬷嬷就说姑娘聪明,这不到一个下午呢,就能分成三股了,比嬷嬷当年强多了”
林嬷嬷收起了针线,将那三股丝仔细地绕在在一块碎布头上,笑道:“嬷嬷要拿给夫人和你周嬷嬷看看,我们姑娘这么聪明,这线分得真好”
颜秉初揪着手“嘿嘿”地笑着,被夸得很高兴。缀幽在一旁瞅着她直笑。
接着一直到吃晚饭前,林嬷嬷一直教颜秉初如何打样,嘱咐每日必须练一个时辰的字,空了就要学画画。
“这可都是做绣活的基本功”
疏柳居有了林嬷嬷,颜秉初的日子开始有规律起来,每日早起去徐氏院子请了安,就同颜秉君去上学,中午吃了饭,沿着廊子走两圈,睡上两刻钟——林嬷嬷不准她多睡,无论怎么赖皮都得起来。下午就跟着林嬷嬷做针线,练字和画画。晚上不准做针线,林嬷嬷怕她伤了眼睛,便在灯下看上一会儿闲书,很快就困了,缀幽便哄着上床睡了。
林嬷嬷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话也越来越多,逢人就爱掏出身上颜秉初最近干的活儿夸耀几番,最开始是分成股数越来越多的丝线,慢慢的是一副打得极好的花样子,一方刺得歪歪扭扭的手帕子,到现在是已经能掏出一个荷包来了。
阖府上下,只要一见到林嬷嬷,不出几句话,必能听到最近姑娘的针线又做得漂亮了几分。
背地里徐氏同周嬷嬷感慨:“这林嬷嬷倒是极为用心。”
周嬷嬷擦着眼泪叹道:“她也是个苦命人,早年丈夫去了,留下的唯一的儿子也夭了,现在是瞅着姑娘当成心肝呢”
徐氏点点头,暗地里又体恤些林嬷嬷。
第二十一章 消暑
第二十一章 消暑
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不知不觉就进了七月。白日里的太阳毒辣得厉害。
颜秉初下了学,刚进了屋,就直冲着桌上映月湃在冰里的绿豆汤去,手还没够得着,就被林嬷嬷手疾眼快地给抓住了。颜秉初耷拉下脑袋。
林嬷嬷笑眯眯地递给她一杯温水,道:“姑娘渴了先喝口水。绿豆汤现在可不能喝。等嬷嬷去去冰气。”
唉,颜秉初垂涎地看了眼冰冰的绿豆汤,她好想念夏天的冰淇淋啊。
檀云掀了帘进来看见颜秉初趴在桌上,眼睛时不时地瞥向绿豆汤的馋样,忍不住发笑。
“看姑娘馋得,嬷嬷还是赏她一口吃吧。”
林嬷嬷坚持不同意:“绿豆本来就是寒物,冰了吃更伤,姑娘年纪小,受不住。”
檀云本就是说说,见林嬷嬷说的有理,便也罢了,交待道:“夫人打算明天就去庄子上消暑。嘱咐让姑娘今晚早点歇了,明天一大早趁还没起热的时候就走。”
颜秉初登时兴奋起来,拽着檀云的袖子问道:“母亲打算去多久?”
檀云道:“约莫一个月罢。”
一个月一个月的早课可以不用上了就等于放暑假似的。颜秉初眉开眼笑,她最喜欢放假了。在避暑的庄子里,躺在阴凉的亭子里,吃着湃得凉凉的瓜果……
“姑娘下午老是嫌热懒待动,现正好可以趁着庄里凉快,把针线好好做做。庄子里开了不少的花,姑娘也该瞅瞅真花下线了。”林嬷嬷也计划地好好的。
唉,颜秉初的眉眼耷拉下来,哀怨地看了眼林嬷嬷,不依道:“嬷嬷”
一旁檀云突然笑着叫道:“哎呀这下姑娘可糟了夫人前阵子还和奴婢说,请了位女师傅来教姑娘弹弹琴呢”
颜秉初无奈道:“什么时候?”
“就是暑天里,听说那位师傅也是要教知州府上的姑娘的。知州府上的避暑庄子靠着咱们府上的,知州府里夫人和姑娘们也去庄子里避暑。”谭云笑道,“姑娘学琴倒有伴了。”
颜秉初有气无力地哼哼两声,表示知道了。
林嬷嬷看着缀幽送檀云出了院子,实在忍不住问道:“这暑天里一个月,姑娘再聪明,这琴也学不了多精通啊。”
颜秉初便耐心地和她解释:
“嬷嬷不知道,颜家家训里头定的规矩,对各类杂艺都须知道些,但不必太过精通。母亲请了女师傅暑天里教我琴,稍微能知道些,不至于一问三不知也尽够了。”
林嬷嬷奇道:“还有这样的规矩?”
颜秉初点点头。
“先祖教导不可以在这上面有太大的名声,以免为盛名所累,受到权贵的差遣,处之下坐,取残杯冷炙之辱。”
林嬷嬷仔细地想了想,方感慨道:“这才真正是百年世家的风骨啊。”
“唉”颜秉初愁容满面地叹了口气,“就是有些苦了我。”
林嬷嬷看着小姑娘皱成一团的小脸,忍不住拍掌大笑起来。
卯时初,颜秉初便被缀幽推醒了,匆匆喝了两口粥应付肚子,就在二门上了去庄子的马车。
颜秉初撩开门帘子,伸出脑袋,看了一转,前前后后统共四辆马车。前面一辆是徐氏的,第二辆坐着她和颜秉君,在后头两架就是丫鬟婆子和行礼之类的。
缀幽替颜秉初倒了杯水,取了几样糕点放在小桌子上:“映月早起做的,姑娘早上没吃什么东西,就将就着糕点垫垫胃。”
颜秉初小口啜着茶水,吃了一块糕。一会儿颜秉君睡眼迷糊地上了车,流云也跟了上来。
又过了片刻,车子缓缓开动了。
颜秉初顺着车子摇摇晃晃,歪在车内的靠枕上,迷迷糊糊又歇了一觉。再醒来的时候,已感觉有些闷热,勾起窗帘,透过纱窗只往外看了一眼,就连忙放下帘子,车外的太阳明晃晃的,耀人眼得厉害。
对面坐着的颜秉君拿着一本《幼学琼林》小声地念着,这已是他们念的第三本了。从庄里回来,就可以继续念第四本《声律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