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修道士 >

第9章

重生修道士-第9章

小说: 重生修道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两,正好同病相连。”
两人抱在一起嚎啕大哭。
王轩或许是哭累了,静静地趴在腊梅的身上睡着了,像只安详的小猫一样。
众人把王轩带回,放在王轩平日睡觉打坐的床上。
王轩一连好几天,静静的,呆呆的,一句话也不说,犹如行尸走肉一样。
王轩大悲,大苦之下,形容枯槁,心若死灰,道心动摇,以无心之态陷入虚无之态,时间悄然而过,终一日,王轩回神,餐王母之爱于心,心中又有心,心心藏心,心之中又有彼心,解心释魂,莫然无魂,竟悟得以无心载道,无己者无心以应物,道行大进,不如宗师打通十二正经只是早晚之事。谁能想到王轩的状态正应道家“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的境界,道行自是大增。
王轩端坐于大殿蒲团之上,浑身道气盎然,突然眼睛睁开,喝道:“善哉!善哉!众生皆有向道之心。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福生无量天尊,从今以后,吾道号太元,不复王轩”。
滚滚道音,如洪水般波及整个张家村。
三清山上,众鸟兽闻此音纷纷嘶吼惊叫,似喜悦,似庆贺,似胆寒。

第 17 章

戒律戒规,参悟武学
四丫鬟与二十八个孩子闻此声音,眉头微皱,复有露出微笑,纷纷赶往大殿。殿中有一女子身穿藏青色八卦道袍,头上用木簪挽起高高道髻,唇红齿白,面色红润,明净如月,钟灵毓秀,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太元睁开慧眼,淡笑道:“想不到倒是惊扰了大家,倒是我的罪过了”。
“轩妹妹,你怎么出家当起了牛鼻子道士了”,腊梅走上前来,埋怨道。
“自是因缘而生,因缘而当。因缘际会又有什么事发生不了,或许你将来还能当将军夫人呢!”,太元取笑道。
腊梅害羞得脸红,眼神有些暗淡,不做声,许是想起了虎子。
“小姐,奴婢才不管小姐做什么,只要小姐好就行。”春桃高兴地说道。众人一阵附和,都露出高兴的神采。小孩子鼓掌叫好。
“不过,你们有没有人随我出家?”
底下人立即鸦雀无声,都皱着眉头。
太元见众人表情,心中叹了叹气,“没人就……”。
太元还没说完,明理面无表情地走上前来,作揖道:“做道士有什么要求”。
“明道,信道,行道,修道,人行大道,唯心顺理,惟道是从,从道之事。皈三宝,守五戒,行九守,晓十善,尊师重道”。
“哪三宝,哪五戒,哪九守,哪十善?”明理追问道。
太元听了也不生气,一一解释道:“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律,不落邪见,故曰师宝,是为三宝;戒杀、戒贪、戒盗、戒淫、戒忘语,是为五戒;守和、守信、守气、守仁、守简、守易、守清、守盈、守弱,是为九守;恤死度生,救疾治病,施惠穷困,割己济物,奉侍师主,修斋念道,宣化愚俗,谏诤解恶,教化童蒙,劝人作善,是为十善。”
众人听后,都大吃一惊,哪有做道士要守如此多的清规戒律的?
“夫子,弟子以前流浪时,也见了很多道观,哪有这么多的戒律”,明理争论道。
“是啊,是啊”众人又是一阵附和。
“轩妹妹,这道士咱还是不做了吧,这将来还怎么嫁人?”腊梅恳求道。
太元淡淡一笑,“我从没说过我要嫁人!”
“这怎么行?”,腊梅大声惊呼,“这女子怎可不嫁人”。
其他人也面露惊色,这天底下还真没有敢说出不嫁人的女子,这太元可是第一个。
“那男子出家做道士是不是不许娶妻”,明理郑重地问道,这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煞有其事地问娶妻之事,要不是氛围不对,还真让人好笑。
太元断了断,沉吟一番,“自是”。
明理闻言,怔了怔,退了下去。
底下一片乱象,众人全都感到不可思议。
等众人安静下来,太元继续说道:“既然没人随我出家,孩子们就在道观里做童子吧,至于春夏秋冬四女,年龄到了,有喜欢的人了,告诉我,就嫁人吧”。
春夏秋冬四婢女听到太元说她们的婚事露出紧张之色,待听到最后又露出喜色。
这时,有一七八岁的男孩,站了出来,坚定地说道:“夫子,弟子想做道士”。
太元看了看他,疑惑地问道;“为什么?”
“弟子想学武功杀尽蜀国人,为父母报仇”。
太元眉头一皱,虽然王氏有部分原因是蜀国人造成的但也谈不上恨,要说恨也该恨战争和发动战争的人。
“你戾气太重,恨意太深,还需放下执着,回归清净法身。”说完太元递给了他一本写着清心咒的册子,又吩咐道:“以后,每人每天都念诵一遍”。
太元觉得原张家村的孩子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些恨意,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大有损害,就穿了他们清心咒语以消心魔,化戾气为祥和。
他们毕竟是童子,将来出去,亦是代表我观,若不会武功被人欺负,那不是很没面子,而且这些孩子读书都快读成书呆子了,教点武功调剂一下倒也不是不可。太元虽然平时表现得和俗世武学差不多,但本质却不同。练凡俗武功永远都是凡夫俗子,而太元的内丹术却有可能一步登天。不过,他们都拒绝入道,就是错失机缘,与太元的大道无缘,却不可强求。
太元道行高深已达俗世宗师境界,创些俗世武学倒也不难。
“武学乃是小道,不过既然你们想学倒也行,但你们可不许半途而废”。
那些孩子一听,全都高兴得跳了热起来,“我们一定不负夫子教导”。
太元见孩子们露出孩童之态,也很是高兴,不那些顾忌抛于脑后,欣慰地笑着。
“好了,没事你们就出去吧,这两天我要闭关,你们不要打扰”。
众人一一退去不提。
太元随即闭关,开始参悟道法武学。
太元这一出家,在张家村却发生了轰动,村人议论纷纷。
有人说太元母亲去世,她悲伤过度,奋然出家;有人说太元见凡人生命如草芥,欲要超脱,修炼成仙;亦有人说太元因张家村死伤过多怨气太重,出家来镇压邪气。总之种种说法不一而足。
不过太元是大家的救命恩人,就算有人想反对,也没有办法说出口,更何况太元武功高强,说实话村人自见了太元杀人,从心里还有点惧怕与她。所以村人只敢议论,不敢找村长说她败坏风俗。
这些也只是那些没事找事干的人才会想。现在,现存的五六十户人家,大都还处于悲伤难过阶段,太元这一出家,正好给了她们一个寄托哀思与信仰的地方,让他们能够拜神求仙,许下愿望,期待将来生活美好。

第 18 章

三清脚下,妙玄道观
泥泞的乡间小路上,几百号难民衣衫褴褛从白水镇赶了出来,往张家村去。众外乡人见了,莫名其妙,难民不是应该往城镇赶吗?此地如何至此?
却原来,张家村妙玄观有一太元道人,为人慈悲,济世度人,打败蜀军,保护了张家村民,是为活菩萨。这些难民都是找她求助的。
那些外乡人十分惊奇,不过一十二三岁女童有何神通,竟妄想拯救饥民,还受众人如此尊崇,不觉也跟上脚步随众人前往。
流民穿过张家村,来到三清山脚下。只见一大约三四亩大小的道观出现在众人眼中。道观虽小,却庄严古朴,又透露出飘渺逍遥的仙家气息。来到门前,一道青珊瑚镶嵌的楠木雕匾,上有道法玄文写“妙玄观”三个古朴镀金大字,似有清心醒神之效,望之,使人痛苦烦恼皆忘。众人见之,大感观主颇有法力。
深红色大门两边同样以道法玄文写着一副对联,上阕写:“道之道道中有道道法自然,道号经声换回苦海迷路人”,下阕写:“晨钟暮鼓唤醒世间名利客,玄之玄玄中有玄玄妙无穷”。外乡人一时间不甚明白其中道法,只觉得道观中人实乃大悲大德之人。
众人还未高呼敲门,便有一□岁童子开门出来,“观主请各位里面说话”。
众人陆续走进,不提。
且说太元自出家已经有半年了,前面她闭关创一些世俗武功颇有所得。每样武功练到高明之处都能达到先天境界。太元根据九阴真经与九阳真经,阴阳变幻,交感,互化的特点创出先天紫霞功有内力生生不息,刚柔相济,养气长寿的特点,后又陆陆续续创出了一些拳法剑法掌法轻功如:空明拳,绕指柔剑法,阴阳手,与月影舞步踏雪无痕等。创出这些后,太元大感自己都能开创一武学宗派了。不过太元对这些也不感兴趣,只是把这些东西整理一下,放入藏经阁内,顺便还记录了一些自己所学所练,如太极拳剑,道家丹功,和一些养气延寿的法门。
太元对自己所创出的武功估计放在俗世估计会引发一场血战,但她自己却不屑一顾,认为这些再练也无法突破人体极限,终是凡身肉体,无法成仙了道。太元追求的是无上大道岂是这些小道武功可比。
太元自创出这些武功后,便把孩子们叫来,让他们先从打坐站桩练起,教会他们一些武学常识如经脉,穴位,运气,人给他们一人一本传说中的武功秘籍,就做起了甩手掌柜,只道教不懂得来问,不要放松读书。
既然他们想学,那就要自己努力自觉,不能叫人督促,成与不成都看自身造化,半点强求不得。
不过从孩子们那兴奋的小脸,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的惊喜,抱着那小册子就好像是他们珍爱的宝贝似的,也不给别人看,因为他们觉得师门秘籍是不能随便传人的,虽然太元并没有这样吩咐过。
传过武功之后,太元又致力于施医药救人,来就诊的大多都是穷苦百姓,商贾官绅如要救治都是请太元前去。因为诊金高,她也没有推却,毕竟她还有这么多孩子要养,吃穿用度,那样都要她烦心,这养孩子还真不是人做的事。
不过,这渐渐地,太元的名号也传出去了,也有一些富人绅贾来拜神求仙,占卜问卦,养生居住,祈福许愿,捐了不少香油钱,到让原本有些拮据的小观宽松了不少。
太元实在忙不过来,边训练了一些孩子叫他们待人接物,端茶送水,打扫道观等等,这免费的劳动力不用白不用,诸如此类的杂事都分配下去了。四婢女也不用那么忙碌了。太元还交了年龄最大的明心一些占卜问卦解签算命之术,明心倒也聪慧,已有所得,太元时常叫他做于大殿上给众善信解签,倒也混出了名头,大家都叫他仙童。
安排完这些,太元也有时间闲下来了,没事悟悟道,念念经,教教孩子们斋蘸科仪,符篆礼仪,教义教规,超度做法,过得也充实。太元时常感叹自己没有徒弟,否则也不会叫他们这些形式,就连医术都没有传人。
这天太元正坐于大殿之内叫明心掐算星象法门,神念展开,忽见道观外,来了一群难民还有几个身穿华彩绸装,手拿折扇,相貌堂堂,似是书生模样的人跟在后面。太元吩咐明心去开门。
众人跟随明心入内,道路两旁的院落中种满了桃花绿柳,杏子李树,再往里便是香客善信居住之所。靠近大殿,有一青铜大鼎,矗立而上,鼎中檀香升起袅袅青烟,闻之使人心情舒泰。再往前便是九阶石台,通往大殿门口。那大殿黑柱玄漆,红墙青瓦,飞檐斗拱,檐牙雕琢,绕梁画栋。大殿上有一匾额,上书“鸿道殿”三个乌金大字。两旁有一对联,上阕为:“玄海尚有澄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