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一品江山 作者:三戒大师(完结) >

第384章

一品江山 作者:三戒大师(完结)-第384章

小说: 一品江山 作者:三戒大师(完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过赵宗绩身边时,有急于在他面前表现的官员,忍不住出声道:“呔,见到我朝皇子殿下,还不快快行礼?”
一众契丹人站住脚,为首的是一文一武,其中那武官冷笑道:“听说南朝皇帝子嗣艰难,怎么皇子还在襁褓,就抱出来挨冻?”
“说的什么混账话?”这下不止那官员,更多人怒道:“我朝皇子早已成年!”
“胡说八道,南朝皇帝生了皇子,自然要向我们报喜。”那契丹人一脸不信道:“正如我们这次前来,除了贺岁之外,还要向南朝皇帝报喜——我国萧皇后,于腊月初十,诞下皇次子、母子平安。难道南朝皇帝有了子嗣若干年,却还瞒着我国?”
这一点,确实是官家的失误,收了五个皇子,却没有通报北朝、诸藩,结果让契丹狗抓住机会,羞辱了起来。
“哼……”宋朝官员怒极了,便告诉契丹人,将大宋皇帝新过继了五名皇子之事。
“原来如此。”契丹人恍然道。
“既然明白了,”宋朝人冷笑道:“还不快快见礼?”说着分开左右,让赵宗实现出身形来。
一众契丹人睥了赵宗实一眼,问道:“敢问殿下是什么爵位?”
“这个么……”赵宗实淡淡道:“本座现在是公爵。”宋朝的爵位是要慢慢熬的,就算皇子也不例外,何况还是这种半道出家的皇子。
“原来才是个公爵。”契丹人哂笑起来道:“那得先向我们正使大人行礼……我们正使大人乃郡王爵。”
“你……”赵宗实登时变了脸色,那最先出言的宋朝官员,更是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
正在宋朝人下不来台之际,场上突然响起一声冷哼。
众人循声望去,便见是赵宗绩面若寒霜,排众而出。
一众契丹人也看清赵宗绩,竟然露出惊喜的表情,从上到下一起行礼,那郡王正使满脸堆笑道:“终于再次见到殿下了,请允许在下转达,我大辽皇帝陛下,对你的敬意和问候。”
赵宗绩却侧过身去,不受他的礼道:“尔等对我兄长不敬,这礼我不能受。”
“哈哈,我们只是看气氛太闷,开个玩笑。”那正使便乖乖转向赵宗实,向他行礼道:“殿下切莫介意。”
赵宗实一肚子愤懑,却不得不就坡下驴,点点头道:“欢迎贵使来大宋,宫门开了,我们进去吧。”
“殿下请。”正使躬身道。
赵宗实点点头,也做了请的姿势,便大步往宫门走去。然而那辽使却不动弹,结果赵宗实孤零零走了一段才发现,颜面扫地。
辽使依然望着赵宗绩,显然在等他先动。
“尔等如此厚此薄彼,”赵宗绩黑下脸道:“妄图离间我兄弟乎?”虽然心里暗爽,但众目睽睽之下,赵宗实丢的是大宋朝的脸。他可不能被认为,是在跟辽人串通一气。
“殿下误会了。”那正使正色道:“只有真正的好汉,才能得到我契丹人的尊敬。你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能为南朝据理力争,丝毫不畏惧我朝的压力,因此我朝上下都很尊敬你。”顿一下道:“但我们尊敬的是你,不是你的兄长……”
赵宗绩还待说甚,忽听得宣德楼上百鸟齐鸣。顿时大家都倾耳细听,果然半空和鸣,鸾凤翔集,若不是天寒地冻,众人还真以为,那里有百鸟在齐聚鸣唱。
这其实是教坊的乐伎在演奏,伴着这乐声,官员们迅速列队,诸亲王、枢密使、驸马、诸司使副为内臣一班,宰相、百官、辽国使节为外臣班,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目不斜视的步入皇宫……分割……这两天最大的体会,就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看着小和尚遭罪,心都碎了。
多谢大家关心,医生说小和尚的身子骨,比一般小孩壮,所以好得快。现在又像小牛犊子一样活蹦乱跳了,只是医生用听诊器听着,还是有些喘。明早再看看,要是好了,自然万事大吉,要是还喘,还得继续打吊瓶……呜呜,小和尚最怕打针了。


第三四五章 爆竹声中一岁除 (下)


大庆殿里,亲王、百官、外国使节、藩邦使臣向大宋皇帝陛下拜年,皇帝赏赐每人衣袄一领,翠叶金花一枝。待众人谢恩后,皇帝赐坐。因为遵循古礼,两人一几,大庆殿以及东西二偏殿中,竟能容纳数百贵戚近臣、来宾使节。至于其它官员,则在别殿设席吃酒。
宴会上还有庆祝新年的‘百戏’,这并非是宫里乐坊所养的伶人,而是由民间艺人入宫献艺。所谓‘百戏’,自然种类繁多,包括歌舞演奏、角抵、杂技、傀儡戏,水平也许比不上宫廷艺人,但胜在热闹喜气,用以烘托新年庆典的热烈气氛却恰到好处。
文武百官起先还能循规蹈矩,但很快便按捺不住,嬉笑不拘、各逞风流起来。
陈恪却显得有些失神,似乎在细细盘算什么。事实上,从听到契丹使者宣布,萧皇后于前日诞下皇次子的消息,他便有些魂不守舍。心中赶紧倒推一下,发现才刚才七个半月罢了。
这让他有些放心,应该跟我没关系,但是可恶的医学知识告诉他,如果是早产儿的话……所谓‘七活八不活’,七个月早产,胎儿的器官已经基本成熟,是很有可能存活下来的。
不过,契丹使节,说的可是足月!
不过,这种官样言词能信么?
平日里智计百出的陈学士,此刻竟陷入了揪扯不清的糊涂账中。
旁的宋朝官员,忙于吃酒应酬。没有发现他的反常,倒是一干契丹使臣,因为分外留意,反而察觉了他的异样。正副使者耳语一番,竟一齐端起酒杯,走到陈恪桌前。
宋朝的官员,不少一直在留意辽使。见状殿中马上安静了几分。
“久违了,学士。”为首的正使,朝陈恪抱拳行礼。副使也跟上。
“久违了萧王爷。”陈恪这才回过神来,不过‘居移体,养移气’。他再不是当初的毛头小伙,只是淡淡一笑道:“想不到北朝居然派出这么高规格的使节。”
那所谓的‘萧王爷’,正是当初与宋人谈判的代表,辽国辽阳郡王,同知南院枢密院事萧峰。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与这位萧王爷对话时,陈恪竟一直端坐在那里,没有丝毫要起身的意思,而那萧峰也丝毫不认为,这样有何不妥。
但那位副使显然别有看法。他叫耶律大林,乃是辽国皇太叔一系。因为耶律重元不放心,属于后族、偏向皇帝的萧峰,这才派他来做副使,其实就是监视。
陈恪和赵宗绩。搅黄了耶律重元的大计,自然也别指望,耶律大林能对他俩有好心肠,方才在外面,挑拨了赵宗绩和赵宗实的关系,这会儿看到陈恪。在正殿中只是敬陪末座,自然不会放过再下一城的机会。
只见他先望了望陈恪,又望了望满大殿百多张长几,一脸惊奇道:“陈学士怎么会坐在这里?”
“按班次排到这里。”陈恪淡淡道。
“吓。”耶律大林一脸大惊小怪道:“想不到以学士的功绩和本事,在南朝竟只能甘陪末座……”说着大摇其头道:“想不到啊想不到……”
此言一出,大殿中的宋朝大臣登时窃窃私语,众文武这才知道陈恪在辽国竟大名赫赫,但从来不听他提及,对其印象不禁又好了几分。可这话不应该由辽国人说出来啊!陈恪的官职比起贡献来,确实有些‘难酬其功’,但谁都知道,这是因为他与某人走得太近的缘故。此事虽然大宋君臣心知肚明,但被契丹人揭开后,就上升到了有关国体的高度。
如果陈恪的回答,不能很好的为朝廷挽回颜面,或者言语间有怨怼之言,便是‘出言不谨’、‘有辱国体’,回头就会有御史弹劾他。
关心他的人,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却见陈恪好整以暇的笑道:“我大宋规制严谨,官员升迁自有成法,下官才二十多岁,中进士不到三年,便在大庆殿中能有一席之地,已经是皇恩浩荡、骤然超擢、不胜惶恐了。”说着看看耶律大林道:“像北朝那样,中状元不到三年,就能参知政事的,在我朝断不可能。南北历史不同、文化不同、规制不同,不能一概而论的。”
他这话温文尔雅、不卑不亢,反击也很犀利,宋朝人都松了口气。
那耶律大林却笑容更盛道:“我大辽对于真正的人才,向来不吝超擢,哪怕他资历尚浅,也要放到重要的位置上磨练,以使他早担国家大任,断不会让明珠暗投的。”顿一下,语带嘲讽的望着陈恪道:“让一位状元郎,去判武学院,怕只有南朝这种‘人才过剩’的地方,才能干的出来吧。”
宋朝君臣又一次窘了,便听陈恪淡淡道:“是我自己坚持要去武学院的,朝廷能答应,便是对年青官员的厚爱和栽培。再说状元也只是说明某次考得好,与能力无关,贵国的那位状元郎,不是最好的例子么?”张孝杰连番躺着中枪,在千里之外连打了两个喷嚏。
“嘿嘿。”耶律大林笑道:“学士说得好听,但南朝文尊武卑异常严重,据说十几年前曾经设立武学院,但后来因为招不起生来,九十天就关门歇业,不知道学士这次能坚持几天?”
“我已经坚持一百天了。”陈恪微笑道:“况且我朝不存在什么文尊武卑,而是偃武修文,倒让北朝误解了。”
“偃武修文的话,还办什么武学?”耶律大林嘲讽笑道。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陈恪不卑不亢道:“恶邻在侧,我大宋安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学士说的‘恶邻’,是指我们大辽?”耶律大林冷笑道。
“我说的是党项。”陈恪淡淡笑道:“我听说契丹人最是信守承诺,如果能严守盟约,自然是友好睦邻了。”
大殿中的众人都看出来了,这耶律大林实在不是陈恪的对手。陈恪看似一直水来土掩、防御为主,却让耶律大林拳拳打在空处,回合一多,契丹人的挑衅就成了癞皮狗似的纠缠,恶行自现,而陈恪自身却不会被贴上好斗的标签。
“倘若我们不遵守呢?”耶律大林粗声道。
“我大宋军民日日北望燕云,心怀金瓯完整之念,但大宋乃君子之邦,既然有盟约在先,国内纵有怨气,亦会严格遵守。”既然升级到事关国体,陈恪也就理所当然出剑了,冷笑道:“要是北朝背盟,我朝自然也没有必要再被盟约限制,肯定会在第一时间,为辽主在汴京城,建一座符合身份的宅邸。”
“你……”耶律大林气坏了,瞪眼大笑道:“就凭你南朝也有那本事?”说着对萧峰道:“原来陈学士也是个大话王!”
“其实我们大辽,也曾商量过为大宋皇帝在中都城盖好府邸,只是我皇仁慈,见两国交好数十年,不忍让百姓受苦,才愿意与大宋睦邻相处。”事关国体,萧峰也只有搭腔道:“但真要开战的话,南朝拿什么,抵挡我北朝的百万铁骑?”
“请问贵使。”陈恪笑着夺过主动权道:“如今的辽朝,可有圣后、圣宗、韩德让、萧达凛那样的人物?”
萧峰只好摇头,那些高山仰止的人物,实在令后辈抬不起头来。
“六十年前,他们倾全国之兵南来,是个什么结果?要不是我真宗皇帝仁慈,不忍杀戮太重、让两族百姓受苦,恐怕就算那母子俩突围回去,也会死于内乱吧!”陈恪冷着脸,一字一句道:“贵国真有和我大宋你死我活的勇气么,我想贵使贵为枢密,应该比我更清楚!”
萧峰登时面色难看起来。因为眼前这个人,显然看到了辽国国家制度,最核心处的那个致命缺陷。
每个国家的开国者,都想设计出一种尽善尽美的制度,以求统治可以千秋万代。然而人的智慧有限,再好的设计也会有缺陷,如果不能妥善改正的话,终将会要了这个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