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明-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这脑袋,暂时寄着。”王承恩铁青着脸:“立刻全城缉拿逃跑刺客。。。。。。”
“是,是,下官明白。”尚海丰一迭声地道:“下官这就去缉拿刺客,并尽速查明这些人的身份。”
“谁让你去查了?”王承恩冷冷地道:“这些都是金虏派来的刺客,难道洒家还不知道?”
尚海丰马屁拍到了马脚上,当时再不敢吭一声。
王承恩点了点身边的丁云毅:“这位是澎湖的丁把总,为救洒家,几乎把命送掉,你赶紧去把杭州最好的大夫找来。”
“谢谢丁把总,谢谢丁把总!下官这就去把杭州所有大夫找来。”尚海丰跪在地上,一迭声地说道。
他是堂堂知府,却对着一个把总自称“下官”,又跪倒在了地上,也算得上是一大奇谈。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丁云毅这次非但救了王承恩,还救了杭州满城官员的性命,若是王公公在杭州出了事,那可是算着玩的?
“咚”的一声。。。。。。
众人被这一声巨响吓了一跳,再一看,原来是丁云毅浑身带伤,流血太多,再也坚持不住,从椅子上栽倒在了地上。。。。。。
。。。。。。
等丁云毅再次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床上。一睁眼,就见到王承恩正陪在自己身边。
“王公公。。。。。。”
“躺下,不要动。”王承恩急忙按住了他:“这里是尚海丰的家,我让他搬出去让给你和你的兄弟们养伤了。”
杭州知府的家?丁云毅苦笑了下:“这如何当得?”
“如何当不得?你救了洒家的命,便等于救了尚海丰的命。”王承恩冷笑一声,随即面色转为和缓:“大夫帮你看了,你是出血太多,这才昏厥,好在没有太严重的伤,调养几天便能下床了。”
“只怕要耽误去京城了。”丁云毅顺口道。
“不怕,洒家已经派人快马飞奔京城,去禀明皇上了。”王承恩安慰道,随即放低声音:“另外,我已经密调锦衣卫进入杭州,彻底查办此事。哼哼,靠那些杭州官员?不知几时才能查清。”
丁云毅点了点头:“王公公,我还是认为此事和金虏没有太大关系,一定是有人。。。。。。”
“公公知道。”王承恩接口道:“金虏不会如此大动干戈,派那么多的人来刺杀我这个废人的。若是果真如此,他们也不配与我大明为敌。哎,说到金虏,虽然他们和此事断然没有干系,只是的确为我大明心腹之患那!”
王承恩忧心忡忡:“想当年,**哈赤的外祖父,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万历二年叛明被辽东总兵李成梁诛杀。王杲的儿子阿台章京得以逃脱,回到古勒寨。万历十一年李成梁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塔克世进城去探望,因战事紧急被围在寨内。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在李成梁的指挥下诱阿太开城,攻破古勒寨之后屠城,觉昌安、塔克世也未能幸免,家中只剩**哈赤一人幸存,从此立下海誓山盟:杀死尼堪外兰。**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在败军之中,因仪表不凡,被李成梁的妻子放走。女人误国,女人误国那!若是当时没有放走**哈赤,焉有后来的这些事情?”
丁云毅默然不语。
是啊,如果当初就杀了**哈赤,哪里会有后来的金虏?
“七大恨?嘿嘿,七大恨!”王承恩冷笑连连:“万历四十四年,**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万历四十六年,**哈赤认颁布‘七大恨’,起兵叛明,从此后我大明便被他折腾的永无宁日那!”
“公公,其实我大明的主要威胁不在金,而在内!”丁云毅忽然开口说道。
“哦?”王承恩来了兴趣:“说说看。”
丁云毅想了下,把当日给唐定王朱聿键说的话原原本本说了一遍。王承恩听的非常仔细,然后一声叹息:“看来朱聿键说你是个人才,果然如此。”
丁云毅心中顿时一片明了,看来自己这次被宣入京一定和朱聿键有关了。
“洒家还有要事要办,不能久留杭州。”王承恩接着道:“我会去苏州,在那逗留上几日。你呢,好好在这养伤,伤好后便来苏州和我汇合,我带你一起去京城。”
“是,多谢公公。”丁云毅急忙谢了,试着动了一下身子:“我想这伤大概养上两三日便能活动,云毅一定尽早去苏州寻找公公。”
王承恩点点头,随即不急不缓地道:“项文,听雨楼里的那些刺客,就是金虏派来的,无论谁问起你都得这么说,明白了吗?”
丁云毅随即清楚,这是王承恩在那故布迷阵,疑惑敌人,好在私下里暗中查访究竟谁才是这些刺客的真正主谋。
以王承恩的性格来说,是要想他的命,到后来只怕是对方迟早人头落地。这人心狠手辣,除了一个崇祯皇帝,没有他不敢杀的人。
自己这次救了王承恩,结识了这位崇祯身边的大红人,也不知道究竟是对是错。
第九十七章 俸禄
“听雨楼”一战,丁云毅身带大小伤十三处,与部下叶大海、萧易风斩杀刺客十九人,护得大宦官王承恩无恙,一战名动天下。
丁云毅浑身带伤,所幸都不致命,他本身的身子骨又壮实,将养了两天便能下床活动。
杭州知府尚海丰、同知顾秉玉,知道自己这次闯下大祸,多亏了丁云毅出手相救,既感激着丁云毅的恩德,又顾念着丁云毅将来能在王承恩面前为他们说说好话,两天来,居然每天都来问安三次,好像把丁云毅个小小把总,当成了钦差大臣一般。
被人问前问后,日日请安,小心服侍,让丁云毅大不习惯。非但他是这样,他的一干兄弟也都如此。
这些人往常刀头舔血,日日奔波,忽然过上这样生活,却是怎么过也不舒服。
“一群贱骨头。”丁云毅笑着对自己的弟兄们说道:“看来咱们是过不了这样富贵生活了,王承恩已经去了苏州,临走时让我们尽快去苏州与他汇合,大家身上的伤能动不?”
“能!”
第一个回答的是秦云。
萧易风白了他一眼:“你个狗日的解元,身上汗毛都没有掉一根,当然能够行动。把总,没事,尽早走吧,那些知府同知的嘴脸,我是实在看不习惯。”
叶大海和阿湖也是一般想法。
当下把自己准备离开杭州的心思和尚海丰说了,尚海丰无论如何不肯,再三挽留几人在杭州多住一段时候。
丁云毅再清楚不过他的心思。
刺客案非但一点头绪也都没有,而且居然一个刺客也都未能抓到。这些杭州官员本身就已在戴罪立功,眼下再如此办事不利,万一丁云毅见到王承恩,狠狠地说上一通坏话怎么办?那这些官员哪里还有活命可能?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王承恩早就知道靠这些官员休想取得任何线索,不过是利用他们来迷惑敌人而已,真正的调查者锦衣卫早就已经秘密进入杭州。
丁云毅再三安慰保证,这才让尚海丰等人半信半疑,勉强答应。
尚海丰为他们换了几匹好马,又送上了三只大金元宝,说是当成路上花费使用。丁云毅想着反正这些人的银子来路只怕也不干净,自己无需和他们客气,当下收了起来。
临行那天,尚海丰、顾秉玉亲自带着杭州官员相送,场面浩大。知道的是在送个把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送什么朝廷高官。
“皇上原是好的,一心振作大明。”渐渐的离杭州远了,秦云叹息一声:“但下面的这些官员却一个个都腐败无能,贪污成风,把个好好的江山弄得如此。我大明洪武皇帝若是地下有知。。。。。。哎。。。。。。”
“洪武帝那会官员俸禄低了一些。”丁云毅顺口说道:“这也使得那些官员不得不靠贪污吧?”
“低?”秦云瞪大眼睛,似乎觉得丁云毅的话不可思议:“按照洪武皇帝制定的‘醒贪简要录’来看,这里面详细记载了洪武帝制定官吏俸禄标准。以七品县令的俸禄标准而论,年俸大米九十石,听起来是低了,但按照‘醒贪简要录’的算法,需要七十多亩地、五个农民专门为之生产,光是挑那些稻禾就需要走一千多里地。这九十石大米,虽然算不上极度富裕,至少也应该处在富裕水平。洪武帝制定的根本就是重禄了!”
丁云毅哑口无言,看来自己是在班门弄斧了。
从自己了解到的知识来看,从朱元璋开始明朝官员的俸禄就很低,这才造成了官员前赴后继,不畏剥皮砍头的贪污腐败,但现在听秦云如此说却根本不是如此。
可明朝官员为何总是哭穷呢?
当把这个疑问提出,秦云又叹了口气:“其实官员的俸禄原本不低,说来说去,而是在于这些官员的老婆小妾孩子一大堆,这才造成俸禄用度困难。”
一句话,把所有人的好奇都吸引过来,只听秦云说道:
“以清廉闻名天下的海瑞来说。海瑞任淳安县令一职的时候,俸禄经七折八扣,实际领到的是十二石大米、二十七两四钱九分银子和三百六十贯钞。钞很不值钱,可以忽略不计。仅以十二石大米、二十七两四钱九分银来算,若是放在一个寻常的五口之家,每年每户(日常生活所需口粮为十五石到十八石左右,合银十五到十八两。油盐、肉荤、菜蔬之类全年每户支出约银七两,用布支出约银三两,灯油等等每年支出约银三两。这样,全年支出为银三十两左右,海瑞的俸禄放到寻常人家生活应该算是不错的了。但是。。。。。。”
秦云说到这停顿了下才继续说道:“但是,海瑞家人口多,与老百姓一家五口没法比。海瑞在淳安的时候,除了老母、妻子之外,还有两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加上家仆、婢女、奶妈,总共有十来口人。十来口人用这些俸禄,生活就不免有些拮据了。因此,我大明官员哭穷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俸禄低,而是因为家口庞大。海瑞的家庭已经算是非常简单的,生活又相当简朴,但已显得捉襟见肘了,至于其他官员就可想而知了。”
忽然想起什么,又补充了句:“海瑞七十五岁离世之时,身边还有有两个小妾。纳一个小妾不会少于百两银子。这也是海瑞身居二品官员而死时没有多少银子的原因。”
说到这,丁云毅已经大致明白了。
明朝官员总说自己工资低,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在自身。
国家支付官吏工资,并没有理由连官员娶妾的钱都支付。自己那个时代也是如此。被查出的贪官包二奶、三奶,本来他们已经可以“工资基本不用”,之所以还要贪污,显然也不是因为工资太低,而是相对于包二奶、三奶的大笔费用工资才显出不够用的。
现实如此,历史亦然。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非是换个朝代就能够办到的。
第九十八章 桃花坞里陈圆圆
一路聊着大明局势和风土人情,也不觉得无聊,不知不觉中便进入到了苏州。
这是一座丝毫也不逊色于杭州的城市。
在这里,你完全无法感受到大明王朝的内忧外患,完全无法感受到局势的紧迫。这里的生活是精致而安逸的,是充满了世外桃源风情的。
这里没有人会急匆匆的赶路,所有的人都慢条斯理。或者也正因为如此,苏州才历来盛产才子和美女吧。
丁云毅一行人初入苏州,也不知该到哪里找王承恩去。随便找个家客栈安顿下来,想着苏州美景,出了客栈,一路信步游玩。
走了一会,问路人附近哪里景色好,那路人朝他们看看,又朝前一指:“前面就是桃花坞,但来苏州的外地客人没有不去那的。”
一口吴侬软语,听在耳中大是受用。
“桃花坞?”丁云毅抓了抓脑袋:“我倒想起一个人和一首诗来了。”
“三哥说的是唐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