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辉煌历史:重解长征之谜 >

第6章

辉煌历史:重解长征之谜-第6章

小说: 辉煌历史:重解长征之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刘英回忆的那样:“遵义会议改变领导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从家长制变成了民主制,‘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中央总负责人张闻天认为,长征落脚这样大的一件事,还是由中央做出一个决议好。
榜罗镇会议只开了几小时,形成了到陕北落脚的共识。当时有些领导人还希望下一步能将根据地发展到接近外蒙古的地区,不过中央确定还是先到陕北落脚再图发展。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又召开连以上干部大会,做了讲话,正式宣布:“我们要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去!”贾拓夫还奉命带领一个连并电台一部先行出发,去寻找陕北红军。
榜罗镇会议结束后,中央红军一直向东行军,于10月19日到达了属于陕甘根据地管辖的吴起镇。这个小镇虽然只有十几户人家,到达的红军却发现一孔窑洞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写着“赤安县六区苏维埃政府”,指战员都兴奋地欢呼起来。当时部队还穿着在遵义休整时被服厂赶制的一套单衣,大都已破烂,面临冬季来临无法御寒。陕北群众和苏区的被服工厂日夜劳作,很快为全体红军一人发了一套棉衣,伤病员又都能住院了。不少经过万里长征的指战员在穿上新棉衣并端起盛满小米的饭碗时都热泪直流,连说“到家了!”
【点评】偶然读报必然选择
中央红军进入甘肃哈达铺后看到报纸,确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过,即便没有看到报纸,也会了解到陕甘存在着红军和根据地,在困难的情况下一定会前往会师。此刻确定向陕北进军,是唯一正确的决策。若向河西走廊或宁夏前进,同马家军阀作战,后果将不堪设想。万里长征历尽曲折,最后以陕北这块土地为终点,主要原因是这里已有一块革命根据地,远征疲惫的红军终于找到了一个稳固的落脚点。全国各苏区相继失败后,陕甘苏区成了仅存的根据地,这里也成为中国革命走向新高潮的起点。

第七章 三万还是八万(1)

——长征后的红军人数之谜
红一方面军经过一年的长征转战,自1934年10月中央苏区出发时86万人,到1935年10月进入陕北时部队只剩6000人。当时,由师长改任由原三军团第十三团编成的第十三大队大队长的陈赓回忆说:“我当大队长,骑着马在前面走,不敢回头看,因为一看就把整个大队看完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周恩来面对部队严重减员,心情沉重地说:“我们红军像经过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留下树身和树根。”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陕甘宁,经历了长征的红军到底还剩多少人呢?
长征出发一个半月,人员损失大半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队伍是中共中央的所在,也是蒋介石集中重兵“追剿”的头号目标,加上长征初期的错误指导,部队减员最为严重。
1934年10月中旬,在夜色掩护下,中央红军从赣南的于都县突破敌军包围圈开始长征。出发前夕的10月8日,中革军委作了一个《野战军人员武器弹药供给统计表》,里面分别统计了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军委纵队、中央纵队,共计86789人。上述人员中除了红军部队外,还有中央纵队中的少量政府机关人员和几千名临时召集来搬运物资的民夫。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的武器弹药十分匮乏,全军共有枪4万支、子弹80万发,平均每支步枪只有十几发子弹,轻机枪才有百余发子弹。中央机关的许多人手里只有刀矛,长征队伍中年纪最大的徐特立(出发时58岁)为自卫,手里拿着一支红缨枪,有时还当拐棍用。
突围西进之初,由于领导人过分强调保密,事先没有做好动员,广大干部战士都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对于久经战斗考验的老战士来说,坚决服从命令已成习惯。但刚动员参军的一些新战士和民夫看到越走越远,开始出现思想波动,加上行军疲惫,陆续出现一些掉队落伍。
在赣南、粤北突破第一、第二道封锁线时战斗并不激烈,却减员13万人。通过第三道封锁线即湘粤边境的郴县至宜章一线时,发生了激烈战斗,减员8600余人。由于红军在经过粤汉铁路时动员了部分工人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四道
封锁线旧址之一:宜章
入伍,部队略有补充,接近湘江前还有近7万人。
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
最后一道封锁线旧址:湘江
11月下旬中央红军进至位于湘江附近的第四道封锁线,经九天血战才杀出一条通道,减员高达3万多人。特别是多由新兵组成的八军团下属两个师基本被打散,全军团仅剩1000余人。许多领导人后来感叹,长征前匆忙组建这种新部队,虽名义上增加了番号却缺乏战斗力,还不如把这些新力量用来充实久经战斗锻炼的老部队。
过草地,红一方面军5000人编入红四方面军
突破湘江后,中央红军只剩3万多人,不过大都是意志坚强的骨干力量。惨痛损失的教训,便全军认识到错误指导的危害,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推举毛泽东领导红军。随后,中央红军在云贵川三省转战途中虽陆续动员了近万人参军,然而这些新力量没有经过远途行军锻炼,在急行军中大都很快掉队。1935年4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时减至24万人左右,6月间同红四方面军会师时减至约18万人,重新改称一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刚同一方面军会师时,因刚刚离开根据地,又在川北开辟新区得到补充,部队有8万多人,显得兵强马壮。8月下旬,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通过水草地。当时一方面军因远征疲惫,指战员多体质衰弱,加上草地环境恶劣,减员很大。通过草地后,中央纵队和一方面军的主力一、三军团只剩8000人,在左路的五、九军团(此时改称三十二军)约5000人。
9月,因张国焘分裂红军,中央纵队和一、三军团单独北上,到达陕北只余6000人,而左路军约5000人的原一方面军部队编入四方面军系列,随同再过草地南下。四方面军南下的8万部队在川西遭到国民党中央军、川军的联合进攻,经血战后仍站不住脚,被迫于1936年初翻越雪山进入西康藏区。红四方面军在川康边补充粮食极为困难,因战斗、病饿和逃亡减员一半,到1936年夏天只剩4万人。
6000中央红军到陕北
与张国焘南下错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一方面军在北方却获得了新的发展。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会合了在当地的红军7000余人,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番号。当时陕北人少地贫,发展红军困难,于是1936年春红一方面军东征山西,扩大了红军8000人。
据彭德怀回忆,新参军的大都是由河南、山东流落到山西的人。此前部队经过长征大都成了空架子,一个团不过几百人,打仗缴获了枪还要请老百姓帮助扛。这时部队充实起来,红一军团就有1万余人,加上红十五军团,野战部队发展到17万人。此外,毛泽东还将中央红军的许多干部派到陕甘地区发展地方武装,地方红军也发展到近万人。至同年秋,在陕甘宁地区的中央军委直属队、红一方面军部队和地方红军相加,总数发展到3万余人。有了根据地依托之后,红军又走上了发展壮大之路。
留在川康地区的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得知一方面军在北方的发展后,纷纷议论说:“还是中央的北上方针是对的!”由于四方面军广大干部要求北上,朱德总司令、刘伯承参谋长和二方面军领导也坚决主张北上同中央会合,这就促成了三大主力的会师。
“3万”和“8万”,不同统计方法造成
“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
苦斗十年,终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抗战初期创作的《八路军军歌》前四句,概括了红军长征体现的坚定性和无敌无畏精神。红军经历过万里长征,虽然有严重减员,但保存下来的人是党和红军最宝贵的财富。毛泽东认为,长征后红军人数虽然减少,力量却比过去更强,这既是指党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已由错误转为正确,也是指红军的质量大为提高。
对于长征结束后红军还有多少人,过去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如果从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时的全体人数统计看,西北红军超过8万人。军委对下属各部人员的统计是:红一方面军和军委直属队共22万人(包括红军大学800人);陕甘宁地方红军8000人(另外在陕南有2000人);红二方面军11万人;红四方面军及总司令部直属队38万人。
三大主力会师结束长征后,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多人渡过黄河组成西路军,结果于1937年春基本失败,只剩千余人到达新疆或潜回陕甘根据地。这一时期,红军在陕甘地区又扩大了一些兵员。至1937年夏,军委统计在陕甘宁地区的红军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后方机关总计为74万人,其中总部为4000人,野战部队为42万人。同年8月红军改编时,野战部队编为八路军三个师,编制45万人。
在经历过长征的一些领导人的讲话中,又常说长征后红军只剩下3万人。这一数字也有其依据,讲的只是经过万里长征到达陕甘宁的人员,而不计算陕北红军及长征后扩大的人员,以及长征结束后西路军损失的人数。经历过长征而剩余的3万多红军指战员包括:中央红军到达陕北6000人;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3000人;红二方面军到达陕甘宁11万人;红四方面军在陕甘宁剩余人员14万人。
对长征后剩下的人数从不同角度统计,才出现这两种不同说法。事实证明,经过长征考验的指战员不仅在实际斗争中表现出坚定的革命意志,又有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多数战士都可以带兵当干部。红军人数虽减少,革命力量却增强,并终将发展成一支赢得全国胜利的大军。
【点评】军队有“根”损失才少
红军长征中出现数量减员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要发展壮大,离不开革命根据地。红军离开根据地远征陷入无后方依托作战,除牺牲外,会经受缺粮和病饿的折磨,伤病员难以随军和妥善安置,这都会造成较大损失,而且难以有效补充。红二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在长征中减员较少,主要是采取了走一段路休整一段,并在途中建立根据地进行补充的方式。中央红军长征在毛泽东领导下到达陕北后获得大发展,更是显示出正确路线的威力。


第二部分 领袖之谜

第一章 运筹帷幄(1)

——毛泽东成为领导核心之谜
邓小平曾说,如果没有毛泽东,我们可能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用这句话概括红军长征的历史,也恰如其分。在遭受挫败的危难时刻,毛泽东使党和军队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这一历史功绩在长征中体现得尤其突出。撤出中央苏区的红军,在突破四道封锁线后已经到了覆没的边缘,正是毛泽东走上领导岗位,才解救了危局。
毛泽东不知道要去哪里
1929年初,朱毛红军从井冈山突围东进,经过两年艰苦开拓,在赣南闽西建立起全国最大的中央苏区。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这一根据地的主要开拓者毛泽东众望所归,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成为中国革命力量名义上的最高领袖。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
从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中央苏区的大好局面,在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