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踪-第4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十九章 毫厘负千里
如果说有谁更了解兰迁和兰瑶,只怕并不是他们自己,而是永远在一旁那个本不该存在的兰吉,是他见证了兰迁和兰瑶所有的交集。当然这种见证并不可能给兰吉带来任何的快乐,只是让他感觉到犹如被毒蛇妖孽的痛苦,那种仿佛被毒药侵蚀了骨头的感觉。
兰瑶不喜安静而好动,虽然经历了被狼群包围的凶险,被兰穆狠狠责骂了一顿,还关了一个月不许出门,但是心中却丝毫没有留下一些阴影,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东游西逛,或者捉弄族民,或者偷偷溜出建木林。而与之前不同的是,她的身后多了一个兰迁。
兰迁当然不希望兰瑶再遇上那样的凶险,但是兰迁的脾气也很不同,他并不觉得兰瑶那样做有什么问题,也没有去向兰瑶做出任何的劝告,让她不要出去以免其他族民为她担心云云。他见兰瑶还是继续偷溜出去玩,而正好他又有空,就干脆跟在后面,暗中保护。兰迁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兰瑶要做她自己愿意做的事情,那自己就尽量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这样不久,兰穆族长就找到了兰迁,首先感谢他照顾兰瑶,但是也直截了当的提醒兰迁,他这样的做法,会让兰瑶胆子越来越大,走出建木林也越来越远,此后只怕遇见不可预测的危险,也许不是兰迁所能应付的,如果真的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的话,那么包括他在内的族民们都会为此难过。
兰穆族长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平和婉转,没有一点儿责骂的意思,显得语重心长。兰迁当时什么也没说,但是之后在跟着兰瑶出去的时候,到了一定时机,他就会主动告诉兰瑶一声自己要回去了,然后就真的回去了。兰瑶几次都以为兰迁再跟自己开玩笑,后来才发现兰迁是说真的。也不敢走得太远,每次只要兰迁一说他要回去了,兰瑶就会知道自己应该止步了,然后乖乖的回去。
兰穆族长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对兰迁的做法十分满意。但是他们都不知道,其实在兰迁的后面还有一个兰吉在跟着兰瑶。在兰吉所见之中,兰瑶出去玩的时候,跟在后面的兰迁却从不主动说话,而几乎都是兰瑶在跟兰迁说话。兰瑶几乎什么话都说。只要是心里想到的,就会在口里说出来,唯独兰瑶从没有说过的是喜欢兰迁的话。
兰瑶尤其贪玩,一出建木林外,看见一朵花就要凑过去闻闻,看见一只蝴蝶,就要跑过去追追,似乎外面的一切都是那么生动有趣,吸引着她。兰吉把一切都看在眼里,曾经试图想要记住兰瑶究竟对哪些事物有特别的喜好。这样将来或许能够投其所好,但是没过多久他就放弃了,因为兰瑶几乎是看见什么都会表现出同样的惊奇和喜欢。
比如,兰吉曾经想知道兰瑶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花,但是兰瑶对每一朵猜到的话惊喜的表情都是一样的,但是没过多久就会随手扔在地上。有时候兰瑶找到一朵小花,左看右看,好似喜欢得不得了,还不时摆弄插在头发上,一个劲问好看吗?兰瑶当然问得是兰迁。兰迁的回答则是从无例外。就是简单坚定的好看两个字,语气也总是波澜不惊,毫无意外的样子让兰瑶总是有些失望。兰吉见此倒是心里暗暗窃喜,想着如果是自己则会如何如何的变着花样的赞美兰瑶。一定能让她非常开心。
不过兰吉似乎没有注意到,虽然兰迁每次的回答都似乎在敷衍应付,但是兰瑶开始显得有些不高兴,但是没多久之后,还是会依旧去不厌其烦的地去问兰迁,好像之前的一切都没发生过一样。
除了这些。有时候兰瑶还会跟兰迁说过发生在族里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说着说着,自己就先笑了出来。但她所说的并不是什么好笑的事情,也不是在取笑其他的建木之精。在兰吉的记忆中,好像从来没有听见兰瑶说过族民的坏话,唯一经常取笑的,倒是只有兰迁。
兰瑶在说到兰迁的时候,会说他傻乎乎的,呆呆的,站在树上的时候就像一只傻鸟,是族里最笨的建木之精等等,说的好像有多么讨厌兰迁一样。但是兰迁却从不着恼火,只是静静的听着,偶尔发出哦的一声,然后说一句,今天逛的差不多了,我该回去了之类,好像出来玩的倒是他,竟是兰瑶在陪他一样。兰瑶则会失望的叫一声,然后无可奈何的磨磨蹭蹭往建木林回去。
兰吉当然希望听见自己的名字从兰瑶的嘴巴里说出来,也好让他知道自己在兰瑶的心目中究竟是怎么样的。不过,让他失望的是,兰瑶从来没有提及过他,哪怕不是专门说起,只是提及也没有。这让兰吉感觉无比的失望,曾经好几次想要不再做跟踪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却始终做不到。每当巡逻完毕或者没有其他的事情,他第一个念头就是跑去看看兰瑶在做什么,然后每次又都是失望而归。
因为每次兰瑶的身后,总是跟着兰迁。为什么会这样呢?兰迁身为护卫队长,每天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既要安排护卫队练习射箭,又要带领一众建木之精修建抵抗山鼠的各种沟壑和防御。相比兰吉可是要忙得多,但是每一次兰吉跟在兰瑶的后面时候,兰迁也总是在,一次都没有不在过,让兰吉疑惑苦恼不已。后来兰吉才发现,并不是兰迁凑巧,而是兰瑶是在兰迁有空的时候才会出建木林去玩,是她跟着兰迁,而不是兰迁跟着她,那自然每一次兰迁都是在的。
兰吉终于明白了,虽然自己跟在他们的后面,但自己始终就如隐身一样,根本从来没有进入过兰瑶的心中。也就是说,不仅是在兰瑶的眼中他是隐身的,就是在兰瑶的心中,他也是隐身的。种种的痕迹表明,兰瑶的心中只有一个兰迁而已。
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兰吉第一次放弃了跟踪兰瑶,失魂落魄的回到了自己的住所。他抓起建木弓一口气射出了三百支建木箭,每一箭都射在了靶子的中心,而且都是贯穿箭靶。几十箭之后,靶子就被他射得稀烂,箭支直接插入了靶子后面的建木之上。建木上流出了鲜红的汁液。
在建木一族之中,并没有不许箭射建木的规定,但是建木之精本身从建木之中化生繁衍而出,视建木犹如己身,更如父母,并不会无缘无故拿箭去射。只有在建木老死之后,才会被砍伐下来,用来搭建房屋以及制作成建木弓或者建木箭支。即便是射出去的建木箭,因为每一支都是经过法力炼制,坚硬如铁,所以建木一族对此也是珍惜爱护非常,每一次与山鼠战斗完之后,都会尽量将射出的箭支找回,清洗之后重复使用。
一口气射完数百支建木箭之后,兰吉兀自不停,但身体却渐渐起了变化,他一会儿觉得自己好像身处冰天雪地之中,浑身都失去了知觉,一会儿又好好像身处于烈日曝晒之下,连皮肤都发烫起来。到最后,他终于因为累得筋疲力尽,不支得倒在屋子边上昏睡了过去。
兰吉这一觉睡了整整一天,结果却错过了护卫队巡逻警戒的时刻。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因此兰迁亲自动身去找他,半路上正好碰见兰洪长老也去探望兰吉。于是他们一起来到兰吉住的小屋前,发现兰吉正躺在小屋外呼呼大睡,而手中还握着建木弓,远处的箭靶倒在地上,已经被射的稀烂,而箭靶的后面的一棵建木树上则密密麻麻插满了建木箭。
兰洪长老见此情形,以为是兰吉彻夜练习射箭,所以才会累得睡着了。于是向兰迁做出了求情,希望他不要惩罚兰吉。要知道在建木一族,首要的大事就是抵抗山鼠一族,护卫队担负全族的性命,职责无比重大。每个护卫队一员都有重要的安排,兰吉这样轻率,是有可能导致极为重大的后果的。
兰迁看了看躺在地上的兰吉,又看了看远处的箭靶,他没有立即回答兰洪长老,而是走到了那棵建木树下认真的看了看插满一树的箭,每一支箭的箭身都有一半插入了树干之中。练箭需要这么用力吗?兰迁伸手一摸树上已经凝结了的建木树汁,皱起了眉头,然后走回到了兰洪长老身旁,叹了口气。然后俯下身在兰吉的额头一点,用手指在他的眉心一按,手上的沾染的红色树汁顿时在兰吉的眉心留下了一个红点。
兰吉被这一按,顿时惊醒了过来,睁开眼睛的刹那正看见兰迁无比锐利的目光,似乎洞穿了一切。兰吉心口狂跳,一时愣在了那里。兰迁收回手指,道:“没有下次了!”说着,起身就离开了。
兰洪长老见兰吉一脸惊愕,劝解着兰吉,让他以后不可如此用功练箭,忘记了护卫队的职责。兰迁虽然严格,但也是为了建木一族好,让兰吉千万不要有什么别的想法。兰洪长老以为兰迁说的没有下次了是说如果兰吉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要将他从护卫队清除出去。
但是兰吉却分明感到,刚才兰迁的目光之中有着一种让他无比恐惧的了然,好像自己心中所有的秘密都被兰迁知道了一样。难道他知道自己在跟踪兰瑶的事情?兰吉听着兰洪长老在自己耳边喋喋不休,但是心里这个念头却像毒蛇一样咬住了他的心!(未完待续。)
第四十章 败叶终凋零
山林之中,相隔数十丈,随着说出那句话之后,兰迁突然一转身从树背后走了出来,无遮无挡,手持建木弓却没有扣箭,面色阴沉无比,双目如电,紧紧盯住了前方藏身树后的兰吉。兰吉很是吃了一惊,第一反应是想要躲闪,但是就在看见兰迁的刹那,手中早已瞄准的箭支已如流星一样冲兰迁射出。
建木一族之中,每当年长的建木之精教授年幼的建木之精射箭的时候,并不会在一开始就直接让他们射箭。他们总是让年幼的建木之精们先学习一段时间的持弓,就是平持弓箭在烈日下站立,而且往往一站就是一整天。
别看只是站在那儿不动,而且建木弓又轻巧,但是只要过半个时辰,那建木弓就会越来越沉,直到随着时间流逝,建木弓变成了万钧之重。那些年幼的建木之精往往一开始只能坚持半天,而且还会累得腰酸背疼,手脚抽筋。
日复一日的重复这样枯燥辛苦的练习,这样下来那些调皮倔强的建木之精就会生出种种抱怨和想尽千方百计偷懒,而其中性格沉稳的虽然老实得咬牙坚持,却也并不真正清楚坚持这样做的目的。这时候建木一族的长辈们往往都会用严厉无比的语气告诫他们,所谓弓射之道,关键不在于对于目标的瞄准,是用心去感应。只有学会用心,才会有正确的感应。感应对了,就一定能够射中,感应不对,再怎么瞄准也会出现差错。
而训练感应的办法,首先就要是要学会专心。要做到出之由心,箭箭清明。建木一族之中,自古相传的办法,就是持弓。站得越久,心神就会越专注。而在学会专注之后,在建木一族最为重要的每个月的建木祭祀典礼上,也同样要专注于与建木之灵沟通。将全身心与建木进行感应。如此感应才会灵敏清晰,才能在任何情况之下排除一切干扰,确保发出的每一箭都是清晰的。
有了这样的训练,所以建木一族在实际的战斗之中。心之感应所及,便是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