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虫甲 >

第5章

天虫甲-第5章

小说: 天虫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灯光映照之下,绣房正中的衣架上,挂着一件红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正是当朝皇帝大典用的礼服。

  这件皇袍以红色为底色,黄、蓝、绿、白各种色彩点缀。袍上图案众多,金线织成卍字、寿字、蝙蝠和如意纹,寓意“福寿万代”;前襟和后背有十二条团龙,龙身均用翠绿色的孔雀羽织成。整件衮服富丽夺目,华美绝伦。

  在三位捕头眼里,那云水翻腾之间,团龙舒展,鼓睛振鬣,呼风唤雨,挟雷曳电,齐舞龙爪攫来。

  三人惊恐万状,叫苦不迭,一顿翻爬跌扑,滚出了后院绣房。

  刘捕头叩头如捣蒜,“万岁爷在上,贱职若有冲撞,还望恕罪啊。”

  崔、范捕头醒事,对静立后院台阶上的沈大姑叩头道:“大姑大慈大悲,求您千万不要将我三人冲撞龙袍一事说出去……”

  刘捕头也转过来叩头道:“大姑大姑,您是观世音菩萨,我三人有眼无珠,什么都没见着,原谅我们这一回吧。”

  沈大姑对身边少女淡淡道:“回头把地再洗一遍吧,洗干净了,就当没人来过。”

  “多谢大姑!多谢大姑!”三人一边作揖打拱往外跑,一边吆喝差人官兵撤退。

  沈大姑挥袖让众绣娘散去,只与那少女站在空庭里。

  绣庄内外,越来越清静。忽然,沈大姑眼角斜睨,只见那后院绣房里钻出一条人影,霎那间越墙不见。

  “云裳,你这一趟来,针法学了几成?”沈大姑心里面叹了一口气。

  “大姑,”那少女云裳撒娇地拉住沈大姑的一只手,摇晃着道:“我就是学一辈子,也学不到大姑的一半呢。”

  “刺绣之道,在于心静如水,就怕你眼花心花。”沈大姑认真看她一眼。“云裳,今年要满十八了吧。”

  “嗯。”云裳点点头。

  沈大姑从心里头叹出来一口气。“十八岁,是女人最危险的年龄啊。”

  说罢,她自顾去了,丢下云裳一个人在庭院中。

  云裳想着她的话,看着丈高粉墙和墙头乌黑的墙瓦,还有上面几株花草,都在夜里辨不出颜色。

  “卖糖粥,卖糖粥……”墙外小巷里,飘来了骆驼担的叫卖声。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七节
杭嘉湖平原之上,有一地于东汉顺帝永建二年时陷为当湖,其后土脉坟起,陷者渐平,故名平湖。因富庶之故,号称“金平湖”,县治设当湖镇,属嘉兴府。

  又有东湖为“金平湖”的一颗璀璨明珠,水域数百亩,由九条河流汇聚而成,古时喻为“九龙港”,俯瞰犹如一幅“九龙戏珠”图。

  溯这九龙背脊尾梢而出,数条水道可达城外沈庄。

  暮色里水声汤汤,河上飞快地摇着一条双桨快艇。这快艇形如蚱蜢,唤做“水上飞”,顾名思义,可知轻捷。

  船上乌篷四合,漆黑一片,秋宝蜷坐舱中,上半身靠着一个软草垫,既不能反侧,更不能起立,颇为气闷。

  推开船篷,暗沉沉里两岸江村烟树,筛出数星灯火。

  操桨之人身形高大而又佝偻,纵然夜色里面目难辨,仍可见他一道刀疤从左边额头贯于右边下颏,而且眇了左眼,模样甚为丑陋凶恶。

  “小哥,你要去哪里?”

  秋宝闻言一怔,不知自己飘泊逃亡,去向何方。

  他眨巴眨巴眼睛,恳求道:“大叔,现在天色已晚,若不打扰的话,容我到你那儿借住一宿吧。”

  “嘿嘿,你搭我的船出城,也算是有缘。去我那儿住,倒说不上什么打扰不打扰的。只怕,你去了之后睡不着。”

  “大叔哪里的话,我又不是什么身娇肉贵的公子爷,你肯收留我,已经是感激不尽了。”

  秋宝苦笑着,自己这些日子以来什么地方没住过?野店、马棚、荒庙、废墟、乱草丛。

  “哈哈,”大叔笑了几声,带出一阵咳嗽,忙从腰间解下一个葫芦,接连灌了好几口酒。“小哥儿,你叫什么名字?”

  “我,姓王,”秋宝转着眼珠子,道:“叫王春。”

  “原来是春哥儿。”大叔放下酒葫芦,紧摇双桨道:“我姓吴,叫吴钩。”

  说话间,已经到了沈庄。快艇靠上一片平畴,吴钩点起一盏西瓜灯来,瓜皮上镂刻着鱼鸟,灯火忽闪忽闪,就见那鱼儿游动,鸟儿展翅起来。

  秋宝正看得有趣,吴钩在前推开好大一间茅屋的木栅门,带他走了进去。

  忽然间,一股冷气凉飕飕的,从秋宝脚心窜入,钻过脊梁骨,又从天灵盖冒了出来。

  这连着的数间茅屋里竟是堆满了黑魆魆的棺材,还有数排木架子上,竖满了灵牌。

  “吴、吴叔,这,这是……”秋宝吃惊,倒退了两步。

  “我回来了!”吴钩冲屋里灵位和棺材喊了一声,回头对秋宝笑道:“春哥儿,你放心。你打扰不了他们,他们也不会打扰你。这里是个义庄。”

  “哦。”秋宝略为松了一口气,问道:“吴叔,你没有家人吗?在这住了多久了?”

  “十五年了。我一辈子就只有屋里这帮伙计,一共四百七十一个。”吴钩叹了一口气,抱出一捆柴,就在门口点了一堆火,然后吊起一只铁锅烧水。

  秋宝借着光亮,去看那些灵牌上的字儿,只见落款时间均为嘉靖三十五年前后,有的姓名前头标着哨官、哨长等底层武职,更多的看来只是一个小兵。

  “吴叔,这些都是俞大猷将军的部下吗?”

  “是啊。”吴钩道:“我是俞将军任浙江总兵时麾下雁翎队的。”

  秋宝明白了,看见无数灵牌正中有一个极大的灵位,上书“大明左都督俞大猷之位”。 其时,俞大猷已于万历八年七月二十四日卒,终年七十八岁,朝廷封赠左都督衔。

  “跪下。”吴钩喝了一声,秋宝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

  吴钩从草堆里滚出两个西瓜,砸开了供在案上。又用烧热的水洗干净了脸,净手焚香,插在俞大猷灵前。然后,毕恭毕敬地叩起头。秋宝随之跪拜。

  “将军,您英灵不远啊,再过些日子就是您的周年,到时候,属下一定好好地祭拜您。”吴钩口中唠唠叨叨,祷祝一番。

  祭拜完毕,吴钩扔了一块西瓜给秋宝。“吃吧,这是虹霓堰戴家浜的‘三白瓜’。”

  秋宝吃着甜滋滋的三白瓜,心中却像打翻了五味瓶。

  他两眼虚幻,望着那盏西瓜灯,浮想联翩,心事浩茫。

  “吴叔,给我讲讲你们当年打倭寇的故事,好吗?”秋宝央求了一句。

  听得这句话,吴钩解下酒葫芦猛喝一气,一下子变了个人似的,独眼精亮,连脸上那道深壑般的刀疤里也放出光来。

  “那狗日的嘉靖皇帝老儿!”吴钩满嘴酒气,挺直了佝偻的腰背,大声说道:“嘉靖在位四十五年,终年不上朝,成天炼丹修道,幻想白日飞升,才有那严嵩、严世蕃父子玩弄青词,专权误国,朝纲大乱,军卫破坏,海防废弛,怪不得倭寇来打主意。”

  这吴钩说起来头头是道,颇有“撞金钟”沙金斗的风采,也因为他平日独守义庄,寂寞良久,今日里可是要竹筒倒豆子了。

  “‘壬子之变’后,倭寇剽掠东南,屡屡得手,朝廷点将用兵不当,左支右绌,败多胜少。嘉靖三十五年四月,倭寇受王直唆使,徐海作盟主,率领陈东、叶麻、辛五郎等贼酋,驾二十艘大船,从浙东登陆,攻陷了慈溪。浙直总督胡宗宪亲自率兵赶到,与浙江巡抚阮鹗互为犄角,仍被倭寇击溃。胡部堂退避杭州,阮巡抚被死死困在桐乡。徐海又派另一股倭寇侵扰破袭镇江、瓜州、仪真等地。丙辰上半年,偌大个大明节节败退,竟然对倭寇束手无策……”

  秋宝插嘴问道:“吴叔,倭寇真有这么厉害?”

  “唉,”吴钩喝了一口酒,长叹了一声。

  “倭寇一个个白布裹头,褐衣蔽体,上身直直的仿佛不动,而一双短腿移动如飞,身形诡异,犹如暗夜涛生。他们倭刀高擎,光芒白亮,那股凌厉无前的悍气,着实令人不可轻视。这种倭刀长为五尺,锋锐无匹,舞动起来,只见上下四方白光一片,不见其人,可以在一丈八尺的方圆之内锐不可挡,尽伤对手。加之配合默契,他们用大海螺传递协同信号,声如鬼哭狼嚎,令人战栗。还有一帮先锋,顶盔贯甲,头盔上饰以金银牛角,五色长丝,状如神魔厉鬼。我军士兵往往未经交手,便已为之气沮。”

  吴钩胸中梗塞,从草堆里翻出一个包裹,打开来时,却是一套残旧的绵甲。这绵甲其实也就是衬以零星小铁片的棉布袄。

  他粗大的双手撕开衣甲,从中掏出一把把搪塞在里面的纸筋。

  “看!这就是当年朝廷配给我们的装备,经不住娘儿们一把抓挠,如何去挡倭刀?嘉靖老儿只顾着搜刮民脂民膏修建宫殿,打造丹炉;朝廷官府贪墨成风,*盛行。大明自太祖传下来的规矩,便是重文轻武,节制军队,将士们出生入死,总是多方掣肘,后援不济。立下的战功再大,也抵不得一篇青词和风雅诗文。”

  秋宝伸手过去,轻轻摸着那套绵甲,果真是触手即破,不禁道:“那,军队失利,岂不是百姓遭殃?”

  吴钩声音哽咽,“昆山归有光先生曾有诗道:‘经过兵燹后,焦土满江村。满道豺狼迹,谁家鸡犬存’……”

  秋宝禁不住取过吴钩的酒葫芦,咕嗵咕嗵饮将起来,末了红着眼睛,问道:“那倭寇到底是些什么人?”

  吴钩闻言先呸了一声,恨恨地道:“扶桑本土本来已经进入战国年代,君弱臣强,诸侯争雄,疆土是四分五裂。而日本所需都产自于中国,上自天皇、将军、藩侯、领主、寺院,下至海商、武士、浪人,个个垂涎于中国的丰富物产,加之原来有红毛番,开启了倭患之端。到得后来,有中国海盗头目为首脑,以沿海通倭豪门势家为靠山,逃民逸贼、凶犯歹徒为虎作伥,倭奴以华人为耳目,华人用倭奴作爪牙,内奸外寇,互相依附。就说这嘉靖三十五年的倭寇盟主徐海,本是徽州歙县人氏,曾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号‘明山’,一副好样貌,一身好武艺。可恨他数典忘祖,认贼作父,伪号‘天差平海大将军’,却是除王直之外的古往今来第二号大汉奸。”

  秋宝闻言,夺过酒葫芦狂饮不止,直至罄底。

  “酒!吴叔,还有酒没有?”

  吴钩嘿嘿一笑,入了义庄,从棺材底下又掏了几个小酒坛出来。“来!小兄弟,酒只管醉,西瓜管饱。”

  秋宝又饮了一通,眼见那烧水的一堆火红黑相间,西瓜灯明暗不定,继续问下去:“吴叔,你前头说到当年徐海和倭寇围住桐乡,后来怎么样了?”

  “嘿!这里便要说到一人了。”吴钩一拍大腿,道:“便是当年的浙直总督,后来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并加少保的胡宗宪大人。胡部堂精通兵略,知人善任,广揽人才,招贤纳俊,俞大猷和戚继光将军都是他的部将,受其提掖,准练新军,才能够脱颖而出,屡建奇功。”

  这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人,在大明朝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任浙直总督后,总制七省军务抗倭灭寇,制定“攻谋为上,角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