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同命鸟 >

第13章

同命鸟-第13章

小说: 同命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麦子都种到地里,必须赶在落雪前把所有能种庄稼的地都深深的耕一遍,并且撒上上好的天然肥料,这样才能保证土地的肥力,庄稼长的旺盛。伙计们把所有能用的犁铧都摆弄好,轮番挑选了几头力大温顺的耕牛,套着犁铧,开足马力,天蒙蒙亮就下地,半晌午就收犁,这样既不影响耕地,也不影响整地,更是为了让耕牛好好的休息休息,不至于第二天缓不过劲。

  陈庚生也加入了犁地的行列,他没有驾过牛,更不知道他所驾的那头牛是所有牛里最不听话的一个,稍微不注意就会弹蹄子、撂蹶子。陈庚生赶着挂着重重的犁铧的牛,想让他听话的往前走,却不想这头牛一点也不配合,站在那里一个劲的晃头摆尾,好不容易走了几步,却是左右摇摆,富贵华扶着犁头不知该如何是好。但是陈庚生毕竟是陈庚生,他很快就摸透了这头牛的习性,并不向其他人那样抡着鞭子往前赶,而是大胆的摸摸牛头,抚抚牛背,还把兜里的几个馒头让牛吃。天地万物生灵一样,畜生也知道感恩,过了一个上午,这头不听话的牛尽然乖乖的拉着犁头,顺从的往前走,身后翻起了一道道黑油油的泥土。

  经过半个月五更犁地、晌午收工、下午整地的日子,所有的庄稼地都犁了一遍,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也好好的修整了一番,黑油油的泥土被犁成了大块一块,泛着太阳光明晃晃的。伙计们抓紧收拾平整的一大片地又种上了麦子,偌大的一片除了中间人工弄起的一道道土坝外平平整整,再也看不到沟沟壑壑。麦种播种到地里又灌溉了一次,清粼粼的水漫过平整的麦田,一直延伸到地的那头,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巨大的湖面,映满了蓝天与白云,充满了人们的期望和祈盼。所有这些活计都干完的时候,霜冻如约而至,轻轻地覆在刚刚耕耘过、散发着清香的松软的泥土上,覆在了孕育着麦种的大片大片的麦地里。阳光一照,霜冻化成了水,渗进了泥土里。陈庚生终于可以长长的舒一口气了,这段时间,每天忙着干活,几乎没有好好休息一次,尤其是那头黄牛,累的不想多走一步路。

  赵掌柜看在眼里,在最后一片庄稼地被犁铧翻起了片片泥土的时候,他吩咐管家杀了一只羊,宰了几只鸡,买了一大桶子散酒,他要好好犒劳一下辛苦了一年的活计。当然,一顿丰盛的晚餐结束后,这一年的活计也要划上一个句号。除了几个伙计留在赵家庄帮着放牛放马放羊和护院外,其余的活计都要领着一年的收成各回各家了。这是这一带用工的规矩。伙计们忙完春种秋收,就各回各家,来年春天再过来。这规矩绝大多数伙计是喜欢的,毕竟谁都有家,领着一年的收成高高兴兴的回家,和妻儿老小过一个有钱有粮的冬闲何尝不是一种乐趣,一种对夏季忙碌的犒劳。当赵家庄开始吃这顿散伙饭、感谢宴的时候,天已经黑尽,半个月亮悄悄的爬了上来,照着热热闹闹的赵家大院。吃饭的地方是赵家庄专门用来搞活动、庆典的一间房子。房子很大,除了在靠近边墙的位置盘了一个大土炕、支了一个火炉外,其余的地方还可以放置七八张四方大桌,大概害怕房梁不能承受屋顶的重量,房中间还一字立着三根粗大的用红漆漆过的园木桩与房顶相接,从而缓解了房梁的压力。

  随着管家一声“开饭了”,赵家庄的几个女人们立即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有大盘手抓羊肉、大盘辣子炒鸡肉、大盘酸菜粉条肉……偌大的桌子瞬时摆的满满当当。这大概是伙计们一年中吃到的最好的饭菜,也是三十多个伙计第一次齐刷刷的和赵掌柜还有赵掌柜的大儿子及管家坐在一起吃饭,永祥也在期间,赵掌柜说他来大家更热闹一些。还未动筷子,管家首先端起了酒杯,代表伙计们敬了赵掌柜一杯,感谢赵掌柜一年来对大伙的关照。一杯喝完,伙计们一一拿起了筷子,品尝着一年来难得吃到的美食。期间,伙计们一一举杯向老爷子一年来的关心帮助表示感谢,赵掌柜听着黝黑的脸上绽放出了温和的笑容,其实他心里最清楚,伙计们肚子里是怎么想的。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赵掌柜接着给在座的每一位伙计敬酒。这是他一贯的作风,尽管平日里因为庄稼地里的活太多,他对伙计们吆喝过、怒骂过,但是他从来不认为自己就比他们高人一等,凡事都是辛辛苦苦挣来的,伙计们辛苦是为了一家的生活,靠劳动吃饭的根本就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他敬酒是心诚意满的,不是做作,也不是表姿态,大伙辛苦了一年,表示感谢是理所应当的。陈庚生看着老板给伙计敬酒,心生纳闷,在他根深蒂固的意识里,老板是不会给伙计敬酒的,即使敬酒,也不会一个一个的敬,而且还喝的满满当当。

  陈庚生虽然当起了小工头,但是他来的最晚,而且比较谦逊,便坐在最下首的位子。赵掌柜向他最后一个敬酒,陈庚生看着赵掌柜端着蓝瓷边细脚小酒杯朝他举了举,他听到赵掌柜说能吃苦、会做事,一定会有好前程的时候,他感觉非常的不好意思,老板能对伙计说出这样的话不容易啊。他有点慌忙的站了起来,把眼前的酒杯赶紧举了起来,跟前的碗筷随着他身体的晃动当啷一声碰倒在桌上,茶水随即散落。大伙看着他紧张的样子,都觉得好笑但谁也没笑出来,陈庚生一手慌乱的摆弄茶碗,一手端着酒杯,连忙说着不敢当、不敢当,多谢老板收留之恩的话。其实他有好多感谢的话要对赵掌柜说,但是当着大伙的面,他怎么也说不出来。

  最后的晚餐结束了,伙计们基本都喝的七晕八醉,陈庚生也不例外,但他绝对的清醒,这是他的本事,他在眩晕中还记得扶着醉意浓浓的赵掌柜进了上房,还记得把喝的大醉的躺在土炕上的管家抗到了管家住的地方,还记得和富贵华有说有笑的回到了各自的屋里,还记得喝了春桃给他们倒的大碗浓茶,里面还倒了一点醋,喝起来酸酸的,酒醒的特别快。

  第二天陈赓生醒来的时候已经到了半晌午,听得外面有一阵阵的嘈杂声。他一骨碌爬起来想看个究竟。推开门,他看到伙计们都赶着牛车、马车一一的排着队,管家念到谁的名字,谁就便牵着马车过来,停在仓库门口,和其他几个人将几麻袋东西抬到马车上。其中一个伙计看到了陈赓生,让他赶快排队,等着管家给他们发粮食,男工每人三麻袋麦子、两麻袋玉米、两麻袋高粱、一麻袋黄米和一些现钱,女工减半。这里的伙计对这些早已熟悉,唯有陈赓生他们对此感到陌生。他跟在那个伙计后面,轮到他的时候,他借了其他伙计的马车把这些粮食送到了屋里。一年的辛苦,不仅得到了工钱,而且还有够一家几口一年吃的粮食,伙计们是何等的欢喜。领到粮食和工钱的伙计们各个眉开眼笑,不住的称赞在赵家庄就是比其他几个庄子好,不仅粮食给的多,工钱也给的大方。他们几个甚至约好改天到县城去转一转,买点东西,犒劳一下辛苦的自己,然后盼望着来年再到这里,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怀揣着同一个梦想。
  作者题外话:赵家庄是方圆最大的庄子,赵掌柜大任大德收留了陈赓生他们,并让他们在田地里秋收。陈赓生置身在这样的丰收的庄稼里,说不出的喜悦和满足。他卖力的干活,却得罪了工头,他机智勇敢,最终化干戈为玉帛,并在工头的推荐下也当上了工头。生活的稳定,远离着饥饿,结束了困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抗匪
赵家庄是方圆几十里最大的一个庄子。赵家庄的创始人、赵掌柜的爸爸原是甘肃兰州做皮货生意的。后来走过西口,再后来为了把生意做大,带着妻儿老小、跟着驼队又来到新疆干了几年皮货生意,积攒了一点钱,就在县城开了一家皮货店、开了一家干果店。后来又在乡下买了一大块地,种上了庄稼,收获了粮食。几年下来,生意越做越大,地越种越多,乡下的房子也越盖越多,尤其经过了几个小土匪袭击后,赵掌柜的爸爸带着五个儿子花大力气把赵家庄弄的结结实实,光是院墙就不知用了多少土,花费了多少工钱。

  现在赵掌柜的爸爸、妈妈已经归西,赵掌柜今年也五十岁了,在家里排行老大。他有一个亲弟弟、两个亲妹妹。他的爸爸还有一房老婆,生了两个儿子比他小几岁,生了一个女儿也比他小。这样算来他共有三个弟弟、三个妹妹。如今,他的弟弟、妹妹都成家了,三个妹妹有两个嫁到了另一个县城的大户人家,一个亲妹妹嫁到了县城里,弟弟们也娶了当地的大户人家的女儿,又生了一大堆儿女。现在老三在迪化做生意,家也搬过去了,老四上了学、参了军,现在已经是军官了,当然也不住在庄子里。现在住在庄子里的只有赵掌柜和他二弟一大家子。赵掌柜先后也娶了两个老婆,第一个老婆生下老二后就病死了,此时赵掌柜也不过二十七八,年富力强,又娶了一个当地小户家的女儿,就是现在的赵老太太,年龄比赵掌柜小十三四岁。这个女人又为赵掌柜生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二弟家人丁不够兴旺,一个儿子早夭,一个女儿嫁给了一名军官过得还可以。陈庚生认得赵掌柜的六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最大的和他年龄差不多,最小的和富荣年龄差不多,现在老四、老五、老六还未成家,一个女儿据说前两天嫁给了陈县长当姨太太,其他三个儿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陈庚生仔细的数了数,三家共有十个孩子,最大的比富荣大一两岁。

  赵家庄很大,分前院和后院两部分。一进门是前院,当头的是一排排大大小小的房子,约莫十几间就围成一个圈,每个圈里都住着几户人家,一共有十几个这样的小圈整整齐齐的排列着,陈庚生住的房子和所有伙计们的房子在一起。房子的后面也是房子,只不过这些房子有点特殊,不是围成一个圈,而是排成了一个排,赵掌柜安排所有的粮食之类的贵重物品都放在仓库。仓库很大,除了一个大大的房子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小房子,放着布匹、烟酒之类的东西。后院是杂货区,在后院的北面是牲畜圈,大大小小不下三百多头牛、羊、马,由三个人一起看管照顾,白天马夫们带着牛羊马出去,天黑了再一个一个赶进来。在牲畜圈的周围,堆满了一堆一堆的草料,有玉米杆、葵花杆,还有晒干的青草。后院的西侧是赵家庄的农具区,大大小小的农具都堆放在这里,大小犁头大约有三十来个,牛拉车、平板车、三轮车都停放在这里。前些天收拾院落陈庚生先前对这里的情况了解一些,但是当了护院以后,他每天都要到院子的各个地方查看一番,对这里的情况了解的更加详细一些。

  天气越来越冷了,广袤的大地上已经铺满了厚厚的风霜,远远望去象覆了一层皑皑的白雪。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带着西北风开始呼呼的刮过田间地头,刮过一个个农家庄子,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风寒的气息,告诉人们冬天即将来临。赵家庄农田地里的活计已经忙完,但庄子里还要为过冬做好准备,这样才能确保一大家子人冬天冻不着、饿不着。陈庚生和其他暂时留下来的伙计负责侍弄院落。他们根据赵掌柜和管家的吩咐,沿着厚厚的院墙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