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要懂点博弈学 作 者: 王宇-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活中,也有一些故意把自己伪装成糊涂人的人,他们为了既能快速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又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便让自己显得糊涂些,把自己的精明掩藏在浑朴与厚实里。糊涂还可以是一种权谋,给人消极、被动、傻的感觉,在形势与不利的情况下,都能利用这层伪装克敌制胜。做人就做糊涂的精明人,踏踏实实地工作,豁达淡泊地生活。只有这样,明天才会更美好,道路才会更宽广,人生才会更快乐。
为什么赌博发不了财?(1)
赌博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许多人之所以沉溺其中,是因为他们都将赌博作为一种生财之道,那么,赌博究竟能不能发财呢?从现实考虑,赌博其实是一种概率博弈,那么,最终谁会是赢家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听到有人说某某因为赌博而赚了一大笔钱,当消息传开后,一时之间很多人就跃欲试,想通过赌博大赚一笔。但是,赌博真的能赚钱吗?从博弈学的观点考虑,赌博其实是一种概率博弈。赌博就是赌概率,概率的法则支配所发生的一切。
对于赌者来说,每一次下注是输是赢都是随机事件,背后靠的仅为个人所谓的莫名的“运气”。从概率的表现形式考虑,赌博其实就是概率学中的独立性事件概念。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因为前面已经有了大量的“赢钱经验”,就会将另一次赌注下在赌场中,殊不知,每个人“当下的运气”都是独立与“以前或者他人的运气”,并不因为前面你赢了很多钱而多了这次赢钱的机会。
以概率的观点,就不会对赌博里的输输赢赢感兴趣,因为无论每次下注是输是赢都是随机事件,背后靠的仅是个人的“运气”。但是作为赌客整体而言,概率却站在赌场一边。赌场靠一个大的赌客群从中抽头赚钱。而对于赌客本身来说,如果不停地赌下去,必定会构成一个大的赌博行为基数,每一次随机得到的输赢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从概率学的角度考虑,赌博根本不能发财。
假如一个赌徒去赌场,随身带了500元,如果他赢了200元,这时要求他离开赌场可能没什么,但如果他输了200元,这时有人让他离开可能就很难。可能对于赌徒来说,700元与300元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一个它们与本金500元之差200、…200即赢200元还是输200元有关,即人们往往对财富的变化比较敏感。而支撑赌博的侥幸获胜心理与贪婪心理,就是一场找风险的博弈论。
再以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赌博方式即赌大小为例,对此,很多人推荐这样一种策略:首先下10元钱,如果输了,赌注加倍;但如果赢了,从头开始再下10元钱。也就是说,只要有一次赢了,你就可以捞回前面输掉的所有损失;反之成为赢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不错的投资方式,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最差的策略。因为这样做虽然胜率很高,但是赢得却很少,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倾家荡产,风险无限大。
所以,赌博不可能会发财,但是,由于个人的冒险本性和总希望有意外惊喜的本性,赌博可以作为个人的一种娱乐。如果将赌博作为一种发财的方法,就有可能嗜赌成瘾、贪婪、侥幸,如果带着一夜暴发的贪心进行赌博,那么在这场博弈中也就是最差的策略。
为什么要“把最胖的那个丢出去”?(1)
有人说,人并不需要熄灭别人的灯光以使自己更明亮。然而,在博弈场上,面对囚徒困境,却时时陷入两难的境地,当自己与他人、与集体或者与其他之间的利益产生分歧的时候,你会选择牺牲谁的利益?没错!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熄灭别人的光芒来照亮自己,这不仅仅是验证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论,也是人最原始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有这么一个包含博弈论道理的故事:有两个平时玩的比较好的同学相约去深山老林里玩,但途中却遇到了一只熊。当然,他们内心也都充满着恐惧,都感到十分害怕,这个时候,只见同学A迅速弯腰系鞋带,准备马上逃跑,同学B看见了,就鄙视他说:“你怎么能跑得过熊?”
然而,同学A却很平静回答说:“我不一定要跑过熊,只要能跑得过你,那么我就不用担心了。”一语惊醒梦中人,同学B顿时就明白过来了,于是他就开始犹豫着自己的到底要怎么抉择。不论同学A和同学B怎样选择,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同学A比同学B跑的快,那么同学B被吃,同学A生还。
如果同学A比同学B跑的慢,那么同学A被吃,同学B生还。
如果同学A不跑,则必定被吃,那么同学B则生还。
用表格显示如下
同学A跑的快同学A跑的慢
同学B跑的快跑慢或不跑的一方被吃B生还,A被吃
同学B跑的慢A生还,B被吃跑慢或不跑的一方被吃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种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每一个人都会第一时间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而不论是同学A还是同学B在这种情况之下,都得选择跑,否则死路一条。并且选择跑也符合博弈论的观点:让自己得到的利益最大化。那么A和B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我们假定同学A和同学B都没有跑,那么他们有可能会同时被吃,但这并不符合博弈中的纳什均衡论,更何况自私是人的本性,在遇到紧急关头,每一个人都会先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是否受损,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同学A和同学B谁也不跑并不现实,因为双方谁也不可能获得利益。只要不是傻瓜,都会选择跑。
另外两种情况就是,同学A比同学B跑的快,那么同学A就会有一半的生还机会,而B则会被吃,反之B则会有一半的生还机会,A则会被吃。
众所周知,背叛是“囚徒定律”里的基本精神,不管同学A和同学B最后做出怎样的策略选择,对同学的背叛都能够让自己获得收益,因此,在生死关头,他们必然要选择这一道路,那就是马上跑,且还得比另一方跑的快,否则还是死路一条。同学A和同学B的选择双方都跑,其实更符合纳什均衡论。
其实,博弈中的道理是相通的,生活中的博弈无处不在。话说有这么两个科学家,他们在同一个热气球上,一个是比较瘦的原子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原子战争,使地球免于遭受灭亡的绝境。另外一个则是比较胖的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地种植谷物,使几千万人脱离因饥荒而亡的命运。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以保持另外一个人的生还。
此时必须做出选择,既然热气球马上要坠毁了,是因为重量的问题,那么最胖的那个科学家就必定得丢下去了,因为这样选择是最安全的,不论选择瘦的科学家,还是胖的科学家,不能变的是热气球要坠毁了,因此,为了能让安全的那个人的利益得到最大化,就必须舍弃体重较重的那一个。
其实,这个故事中就包含了一个摆脱“囚徒困境”的策略,即淘汰最差者的原则。这就告诫人们当你处于囚徒困境的时候,如果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好办法能让自己既从困境逃脱、又能获得利益,就只能尽最大努力使自己不受侵害,尽量减少减轻自己的伤害。
为什么DVD格式各地区不同,而CD格式却到处都一样?(1)
对于影视产品,留心想想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大多为CD与DVD格式。可是令人疑惑的是,DVD格式在很多地区都不相同,而CD的格式不论到哪里都一样。这又是为什么呢?通过下面的例子可以分析一二。
有两个法国人,他们在拜访美国的朋友时带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在巴黎买的一张精装版的DVD。可是到了朋友家里才发现,这张DVD根本无法在美国的播放机里使用。同样的,如果他们在美国买一张DVD,到了法国也将无法播放。这种情况CD就从来不会出现。不论在哪里,只要是在地球上,不论从哪买、到哪播都是没有问题的。这就是CD与DVD两个厂商所采用的不同生产和销售方案,DVD采用了多格式的方案,而CD厂商却没有。那么,如果两者互换一下会怎样?或者皆同于一种方案会如何呢?
如果双方都改变自己原本的方案,就会损害到各自的销售利益,甚至会更严重。
如果单方改变方案的话,改方案的一方就会受到损益。
如果双方都不变,那么,双方会正常赢利,努力后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
DVD厂商采取它的这种生产方案,还考虑到电影制片厂向大众市场投放的两种产品,即电影院上映的电影和DVD碟片,而音乐公司只有一种,那就是CD。三种产品都是为了额外消费者提供的服务边际成本降到最低。电影院的放映常常会有多余的空座。而且制作好的CD或DVD者所花费的成本也就一张几分钱,而一张电影票却要40美元。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如何选择才是最划算的?对厂商来说,何种方案又是最佳方案呢?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由于DVD一般会在电影院上映数月后发行。所以,消费者中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宁愿等几个月,花3美元去租张碟看,或是多花几美元去买张DVD碟来看,也不要花40美元去看一场电影;另一种是,实在等不及,花40美元去享受电影院看电影的乐趣。
如果厂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就会发现,如果DVD的发行与电影院放映同步的话,原本利润就低的DVD会热销,但真正大利润的电影票销量会大减。有时还可能会出现零售出的情况。试想,一张DVD,一张电影票,一个3美元,一个40美元,看到的是同样的内容,那么消费者当然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那么利益受到影响的就会是DVD厂商。所以厂商就要针以此信息,在几个主要的国际市场错开电影的首映日。同样一部电影,可能美洲是6月,欧洲是4月,亚洲是1月。但如果DVD的格式都一样,一个地方发行,就等于全世界的发行,那么其他地区就会在电影院放映前看到电影,省下较高的电影费用。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所以才采用了不同国家,DVD格式不同的方案。
每个商家都希望顾客尽量多的购买自己的产品,CD厂商也一样。错开CD发行与唱片巡回演唱会的日期,可以双方获利。然而电影厂商可以从电影票和DVD的销售中共获利,而唱片公司却只能从CD中获利。因为演员乐队的演出,售票所得的钱直接进入表演者的口袋,唱片公司完全无利可图。如果CD的格式多样化只会进一步影响到唱片公司的直接赢利,因此,CD的自由国际化也就是唱片公司的最佳选择。
企业的发展方针并不能靠随波逐流,因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及优劣势,每个国家、地区以及世界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的境况。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利益只有在最佳方案中才能得到最大化。
为什么“零和博弈”中两个人的得益之和为零?(1)
零和博弈又称“零和游戏”,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和诸葛亮之间的华容道博弈就是一个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