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创业潮-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萌发创业的念头对我来说特别简单,我是浙江宁波的,家庭对我有很大的影响,你也知道宁波人爱做生意。我想自己做别的不合适,一个是我不太爱动脑筋不能去做科学家,还有不太会玩手段当不了政治家……比来比去好象做企业实在一点,既能做出点实际的东西出来,也能创造财富。
在大学里我一直想往这方面发展,后来本科毕业保送上研究生,当时我的本科成绩中游,能不能保送上研究生是一回事,我觉得读研究生挺好的,我本科念的是汽车工程,想念文科类的经济方面专业的研究生,最后就去了人文学院经济学研究所。
上研究生后,我的同学也是我的老乡来找我,比我高两届,他已经工作。当时两人瞎聊,后来说去办个公司吧。嘿,谈得挺投机,开始有了一些想法,然后,我跟他,还有我的另一个搭挡三个人一起运作这个事情。
没钱,就去了宁波找市长,那边很支持,说如果我们去宁波办公司的话,宁波市有专项基金拔款,可以拔几十万的款下去,跟宁波当地的企业合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成,但那次的尝试给了我以后创业很大的信心。
我一直有这么一个观点,学以致用。只为了学业而学,这是没有意义的。我的理想就是要做企业,而又遇上了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所以一切都顺理成章地过来了。
刚好那个时候清华出了个政策,说学生创业可以保留学籍停学,当时我还不想做第一人,刘颖和我也一样,都觉得这肯定要停学了,我俩都不想做第一,后来报纸上报道说邱虹云停学了,我跟刘颖一看,有人停学了,我俩赶紧打个报告上去申请休学,后来才知道“邱虹云停学”是媒体的炒作,实际上他并没有停学,这样,我跟刘颖就成了学校批准停学创业的第一人。
说到这里,鲁军喃喃自语:“其实我们俩都不想做第一。”我纳闷地问:“为什么?”他解释说:“做第一不好,没必要,我只想做些静悄悄的事情,没想做公众化的事情。”我说,现在回过头去看,机遇在你创业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呢?
机遇是比较重要的,但关键还是在于自己。我觉得在学校里上学时所做的基本上都是围着我这个目标,我对学业要求不是很高,如果好好学也能获得好成绩,这点应该比较有信心的。我的目标不是要有好成绩申请出国或者读研,所以我没有必要把某个学科研究得如何透彻,我看重的是在学习当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当然,我会去做比较多的社会实践,或者到外面去打工,或者组织学校里的一些活动……总之我比较喜欢跟自己打交道,所以从整个选择来说,还是比较符合自己的理想和志向。
很奇怪,有好多记者问我停学这事家里反对不反对,我家里可没怎么反对,我的导师也不反对,我身边的朋友也没有反对……只有,可能对我不是很了解的同学觉得不可理解。大多数人都理解我,支持我,这点我还是很幸运的。
在强调学以致用的知识经济时代,有人看好休学创业这条新路,有人担心矫枉过正,使年轻人急功近利。大学生休学创业已被炒成了时尚,于是有识之土疾呼:炒得越热,大家越要冷静,千万别冲动和盲从。
清华大学在1999年9月份开始,首次把“创业停学与复学”列入学籍管理规定,目的是想给有创业机会或经济困难的同学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前有病才休学,现在学生根据各自情
况提出申请,导师和系里同意,就可以办理停学手续,但停学期间不享受研究生待遇,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三年。
清华大学宣教中心的孙主任说:“媒体上总提休学创业,其实我们不想那样引导,休学的毕竟是极少数,大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非要开公司才能培养出来。”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杨东平研究员说:“像清华这样的学校,个别研究生休学创业,只有宣传价值,不具推广意义。休学创业的始终是少数,多数人需要按部就班的学习,在西方国家也如此,所以,制定普遍适用的灵活政策是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关键一环。在现行体制下,我们的学生要转换专业、学校或提前毕业,几乎没有可能,因为学分不能按需积累和转移,宿舍床位、成绩核定、户口、档案也都是问题。实际上这非常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真正的学分制,不但便于学生创业,而且能帮贫困生有效地自助。”
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以自己的优秀学子为荣,他说:“尽管有不少成功的创业者是在校大学生,但更多的还是学业有成者。清华2万学生,真正出来休学创业的只有10人,因此,在校学生应该克服浮躁,不要梦想百万富翁能够速成。”
FanSo的诞生是跟创业计划大赛密不可分的,清华和全国都在搞创业计划大赛,这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是绝好而空前的机遇。FanSo在第二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中脱颖而出,紧接着,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受到各方专家一致好评,在众多参赛团队中再次脱颖而出,一举夺得第一名的骄人成绩,从而引来大笔融资使公司走上良好的轨道。我问鲁军当时是怎么样组建这个团队的,他说:
最重要的是要找人,通过朋友介绍和自己打听,刚开始团队里面都没有刘颖,但现在刘颖是公司最重要的一员。刘颖当时办了个叫“化云坊”的网站,我可以说是慕名而去,找到他后谈得很投机,然后就结合在一起。那时我们几个人很多时间花在聊天上,谈理想,谈志向,谈公司的构想,谈为人处事……
公司的核心管理层有5个人,其中鲁军任总裁,童之磊任副总裁,刘颖任技术总监,其他两位因各种原因离开了公司寻求新的发展。
我问鲁军,企业有很多种,你为什么选择做网络公司这样的企业呢?
可以说,做网站,做互联网,做信息技术……都是一个偶然。我本身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我以前也没想过要做这么一个新行业的很时髦的东西。在大学里,我老在想的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没想过要做自己的企业。我在本科学的是汽车工程,我最想的是毕业后到一个大的汽车公司,能够从最基础做起,从一个螺丝螺母,从一个装配线上的工人,从端茶倒水……这样一步步做起。我最大的理想是,在30岁左右,能够当上一个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因为汽车公司肯定不是自己的,所以我没想过自己要当老板。
后来为什么走到今天的这一步呢?朋友特别重要,物以类聚嘛,我刚好跟几个专门做1T技术的人在一起,刘颖、陈曦,还有一位我的老乡,后来他中途退出了。其实,对我来说做什么企业无所谓,我并不在乎。
刚开始筹备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资金,大家都没钱,加起来就几万块钱,已经把腰包全掏出来了。网站的运行要维持,非常需要资金。我记得当时刘颖连吃饭都要用别人的饭卡,那个同学的饭卡被刘颖用完了,刘颖对那个同学说:“你往饭卡加点钱吧。”
缺钱缺得要命,连一台服务器都买不起,也没有办公地点,后来汽车系组织给了我们一个活动室,然后在那干活、睡觉。我主要在外面跑,找资金。很有意思的是,一说起投资,那些人都说:“好,好,好……”也不拒绝你,说我们不投了。真的,都说:“好,好,好……”那时候网络正热起来了,投资者持观望态度,要不就谈不拢。
拿到了投资公司成立以后,公司要朝规范化发展,团体要进行重组,这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但又说不清楚,这痛苦在哪?大家一块亲手缔造了FanSo,完后像兄弟一样要分家,当时闹了矛盾,到今天可以说外界所不知道的有关我们内部的风波过去了。
我们的团队最初有8个人,核心的有5个人,就是媒体上介绍的:我任公司总载;童之磊,现在在中文在线任CEO;刘颖,网站的总监;陈曦,负责技术的CTO,现在自己去做了一个公司;然后马云,他去一家公司就职。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结局是必然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创业之初,大家的理想是一致的,到公司具体运作上,理想就会有差距,可能每个人对公司有不同的想法,对自己有不同的想法。
说白了就是名利,是吧?有名利的冲突。分开了一段时间去想,其实当初所谓的矛盾都是很小的事情。现在我们5个人关系都很好,找到了自己最理想的位置,我们都还是好朋友,我觉得这是很满足的一点。
我说,在面临一个又一个困难当中,你受到的挑战是什么呢?
很痛苦的,因为自身不停地挑战,要对自身不停地否定,改造自己。做一个公司真的很不容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FanSo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司,在中国的这种政策发展中还是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甚至是政治意义,以致处于一个浪尖上的这么一个公司,所以面临的自我挑战会更大,要摆正心态,不能象媒体上说的那样你就好,或者不行。
清华创业园的罗建北老师跟我说了一句话,印象特深,她说:“你作为公司的领导者,公司出现的所有困难,你都不要找客观原因,都不要找别人的原因,就是要先从自己身上去找。即使有客观原因,有别人的原因在里面,你作为领头人必须自己去找。”在这个过程中是痛苦的,因为你会否认自己,甚至觉得自己太差。一旦这一步做到以后,对自己的能力就有极大的提高。
鲁军不止一次地念叨着“痛苦”这个词,往往这种刻骨铭心的痛苦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鲁军忽然话锋一转,拿我写作来举例,说要做一个很好的作家也会面临这样的一个过程,人的成才过程是相似的。
我拿一份《中国青年报》关于他的报道给他看,标题是“不撞南墙不回头”。鲁军解释说:
我当时对那个记者说的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对我们创业者来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只能撞,撞个头破血流,最后把南墙撞破冲过去,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肯定会有南墙的,创业过程中碰的挺多的。
我说,创业是如此的艰难,面临的挑战很多,你心目中有没有比较欣赏的成功创业者,或者说是知识英雄?
欣赏的很多,我觉得那些成功人士都有值得我欣赏的地方。比如说柳传志吧,这是我们1T界企业家的楷模了,我跟柳传志接触不多,在某些会议上打过招呼,请教过,说过几句话。他底下的员工都说,柳总,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我接触过的所有联想的人,都有柳传志的烙印,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企业家成功的地方,他的思想他的做企业的想法烙印在每个员工身上。每一个联想人一提起柳总,脸上就显露出敬仰的神情。
我深信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成功过,就有他优秀的地方。比如说中国企业界的名人,曾经叱咤风云后来又倒下去的史玉柱,他就有很多让我敬仰的地方。
我说,你刚才特别谈到联想总裁柳传志,我就想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意识,将来员工提到你的时候也充满敬仰之情,你是不是也想树立一个在他们心目中的柳传志形象?鲁军沉着地回答:“其实我最希望的是企业能做好,这是最重要的,其余都是次要的。”我想,别的都是随之而来的,就像柳传志,如果联想没有这么辉煌,联想员工还会把柳传志当作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来敬仰吗?虽然最后不能以成败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