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场-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三当兵的时候,他自己说刚好学到正负数。据说他爸爸给部队首长来过信,让部队领导严格管教,但这面的领导理解有偏差,以为要他们特别关照,遂推荐他去上军校,但没想到被他自己拒绝了。他有自己的算盘,上学可就不是混了,上学势必就要考试,一考试他就露馅了。他权衡了一下,认为凡事都要扬长避短,还是在部队混下去比较有利。他文化虽然不高,但头脑机灵,人缘好,还爱出点子,谁有困难都愿意找他,所以上上下下结交了很多朋友。
连长老婆探亲来了,但连长老在连队转悠不回家,他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事,于是问连长:
嫂子来了,咋不回去?
老二上长了个疮。
碍事儿吗?
咋不碍事?疼。
老三想了想,这事他没遇过,但他想起以前他屁股上生疮,涂点紫药水就好了,于是就说:
上点紫药水。
管用吗?
不试怎么知道管不管用?
他骑着连长的自行车,到卫生队要了瓶紫药水。
过两天连长老婆请他去吃饭,吃饭的时候老看他笑,他知道紫药水管用了。
无知的烦恼
自从“小铁梅”死后,格子走路总是绕开枇杷园。
现在,“强奸”是格子有限词库中最阴险恐怖的一个词。她认为“强奸”比“死亡”要可怕得多,如果哪一天,她面前只有这两条路可走,那她会毫不犹豫选择死亡。
金桂桂每次见到格子,总要端详个够,然后说:这丫头专往好处长,一天一个模样。
格子听后不好意思,心里却是欢喜的。
格子几乎是班级最后一个来月经的。斐斐发育早,十一岁时,突然发现自己下面流血,非常恐怖,但又不知如何对妈妈说,恹恹地像生病的样子。妈妈问时,不好意思直说,一会说头疼, 一会说肚子痛,一会又说发烧。妈妈一次次带她去卫生队看病,终是没有查出是什么病,后来妈妈发现了床单上的血迹,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是有前车之鉴的,所以格子乖乖地跟妈妈说:我来那个了!妈妈一听就明白了,转身就拿出了两个卫生带和一卷卫生纸,像是早就准备好了。
格子很自觉地把自己当成大姑娘了。伴随着身体的成熟,她越发惧怕异性,总以为他们对她是一种威胁。格子到底是不知男女之间是怎么回事,有些东西,因为不懂,所以畏惧。
路上看到对面有男孩走过来,老远就低了头。在学校,她甚至不坐男孩子坐过的椅子,她以为男孩的东西都是不可近身的。
暑假里,飞机场游泳池中午和晚上对学生开放。天气炎热,孩子们还没等到游泳池开门就已经拥到大门外了,为了能早一刻下水,已在家里把游泳衣穿在里面了,门一开,脱掉连衣裙就下水了。
有一个高二的男孩,和妈妈随军到部队没多久,刚学会狗爬式。孩子们一般欺生,把他拖到了深水区,他本来刚学会游泳,第一次到深水区人紧张,被水一呛,反倒不会游了,于是就挣扎着四处抓人,格子就这样被他抓住了。
两人在水里忽上忽下地挣扎着,男孩高大有力,格子在慌乱挣扎的过程中,非常清晰地感到男孩的手触摸了她的身体,于是喝了很多水,以为自己这下完了。
最终他们都被救了,男孩是被救生员救起的,而救格子的人竟是王晓生。
格子后来才知道,王晓生不但救了他,还给她做了人工呼吸。
格子非但没有感谢王晓生的救命之恩,倒反把他当成了仇人。
那个暑期格子几乎没有出门,在忐忑不安中度过。直到有一天她突然觉得自己恶心得想呕吐。她想来想去,决定去桂桂阿姨家。
桂桂看到格子吃了一惊,心想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一下瘦了这么多,人都蔫了。桂桂知道一定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格子突然满脸泪痕地问她:阿姨,什么叫强奸?
桂桂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着格子,半晌才问:格子,告诉我都发生了什么?
格子说:我不来那个了,是不是怀孕了?
格子脸色苍白,要虚脱的样子。
桂桂说:格子,说清楚,究竟怎么了?
格子哭着说:王晓生强奸我。
桂桂愕然,于是详细追问,格子就把那天游泳池发生的事讲了。桂桂阿姨听完,搂着格子的肩膀笑得透不过气来,说:你把我吓死了,我还当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情了。还是医生的女儿呢?什么也不懂。
你是说我没有……?
没有接触是不会怀孕的。
可是……接触了呀!
那怎么能叫接触?
那什么才叫接触?
桂桂没有说什么叫接触,只是说:结婚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爷爷的故事(1)
1976是很不寻常的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
年初,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一下死了三十四万人。也是在这一年,影响中国历史的三个巨人,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去世。
吴文翰、匡玉凤也是在这一年仙逝的。
格子的爷爷吴文翰相貌堂堂,虽然是农民,却有鸿鹄之志。
吴姓人家在匡家庄是外姓,据说是从云南迁徙而来。
村北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青石桥,桥造得敦实气派,桥身上刻着:滇军教头吴秉成捐资建造。
吴秉成是吴姓人家的先祖,据说是吴三桂的后裔。想必是先祖捐了银子,行了不少公德善事,才得以在匡家庄安居下来。
吴文翰年轻的时候,耍枪弄棍,干过许多冒险的营生,不但没有出人头地,反倒弄得家贫如洗。
财主匡文福家的地和他家的地挨着,春天播种高粱的时候,吴文翰开始和匡文福的女儿匡玉凤眉来眼去。
歇晌的时候,匡玉凤迎风站在地头,手臂高高地搭在前额上向这边张望,吴文翰这时总会被匡玉凤胸前两个鲜桃般的乳房搞得浑身燥热。
匡玉凤高挑妖冶,性格爽朗,没人的时候,玉凤便叫他到地头喝水。
高粱一天天长高了,满坡都是绿油油的,看上去像无边无际绿色的大海,他们的欲望和庄稼一样,长势喜人。高粱齐腰深的时候,他们顺理成章地在高粱地里开始偷情。
吴文翰是属于人穷志不穷的那路人,他只管欢愉,他自己欢愉,同时也尽力让匡玉凤欢愉,野蛮地获取,也野蛮地奉献。尽管两人搞得热火朝天,但他心里明明白白,他从来不和匡玉凤谈婚论娶。
秋天,高粱收割了,一片片高粱倒下了,眼看着他们的阵地越来越小,他们的好日子像秋后的蚂蚱。于是,他们像老鼠储存冬粮一样,加紧了交欢的频率……直到最后一片高粱收割完毕。
匡玉凤后来嫁到了北河那边的财主家。匡玉凤嫁人前对他说:我不是不想嫁你,是我爹瞧不起你家的穷。
匡玉凤的话好比铁锤敲在吴文翰的心头。
但匡玉凤的命似乎并不好,嫁过去的第三年男人就莫名其妙地死了,淹死在北河里。
男人死后,寡妇匡玉凤第二年就拉着一大车嫁妆回了娘家,她坐着她家叮当作响的大车经过北河时,让她爹把大车停在石桥上,她对着河水干嚎了两声,说:
死鬼,你冤哪!
她爹问:死都死了,还冤啥?
她不说话,上了车,然后就头也不回地让他爹赶车走了。大车经过地头的时候,她看到了吴文翰的儿子狗子。她下车搂着衣衫褴褛的孩子,哭得泣不成声,她既可怜孩子又恨那个不争气的男人……这一切,他父亲都看在了眼里。
没有这一幕,狗子就会被还乡团挑在刀尖上,那后来的事就不会继续了。
匡玉凤变卖了从婆家拉回的一大车嫁妆,那以后就失踪了。有人看到她在青岛大窑沟摆了一个馄饨摊子,也有人在青岛栈桥看到她给大鼻子洋人推着小孩车子。
匡玉凤嫁人后,吴文翰娶了一个佃户的女儿,穷人家的女人本来就像草芥一样,加上男人又不体恤,说死就死了,身后留下一双儿女。
吴文翰三十几岁就成了鳏夫。没有女人的羁绊,他更不着家,一会在青岛一会到烟台,谁也不知道他在外面干什么。偶而回来,唯一做的事,就是带儿子去店口集吃上一顿肉包子。
快解放时,吴文翰看出这天下是共产党的了。他回来闹腾了一阵子,分田地斗地主。还乡团杀回来了,点名要杀他,他和儿子一出门就跑散了。儿子一头冲进了匡文福家。他看到还乡团挑着明晃晃的刺刀进去,一下瘫倒了,像刺刀捅进了他的心脏。但他看到还乡团又很快出来了,后来他听说那天他儿子就藏在匡家门后,匡文福只要使一个眼色,他儿子就没命了。
就这样混到四十好几,吴文翰依然没看到出头的日子。
1956年,吴文翰彻底结束了窘迫的生活,扬眉吐气起来。
他逢人就说:儿子的肉包子到底没有白吃!
他把儿子坐在飞机里的照片,挂在黑乎乎的土墙上,叫村里的老老少少前来参观。
他用儿子寄回来的钱,翻新了老屋,草房变成了醒目的红瓦房。
他几乎不再外出混了。人们总是看到他坐在墙根底下,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向村口张望……
那个女人果然回来了,匡玉凤最终还是嫁给了他。
到人民政府办好结婚手续以后,匡玉凤就把吴文翰带到了青岛。
公私合营以后,匡玉凤的馄饨大饼摊改成胜利饭店了,她和她的伙计都成了拿工资的职员。
爷爷的故事(2)
吴文翰到来以后,负责照料饭店里的两只炉灶,他把炉子烧得火焰熊熊,看得匡玉凤总是眉开眼笑。
两人活到八十四岁,同一天合眼,死时脸上都带着满意的笑容,可谓寿终正寝。
红善姐姐(1)
吴文翰、匡玉凤去世后,红善被吴天翔从青岛带回丽园。
十六岁的红善已经亭亭玉立,但她因为沉浸在爷爷、奶奶离去的悲伤中,倒像一株带雪的梨花,清丽而又冷艳,越发地显得天生丽质。
吴天翔对苏青丹说,红善这孩子咋看都是匡玉凤的影子。苏青丹听到这话倒是一愣,问,像她奶奶咋了?苏青丹接着说:孩子就是这样,谁带脾气像谁。
红善回来后,家里的住房显然感觉拥挤了,吴天翔这才同意搬家。其实,他早就可以搬到师职房了,但他一直没有搬,一是觉得领导干部应当享受在后,二是怕麻烦。
新家仍然是平房,但一幢只住两户人家,很肃静,房子的后面有一条河,但河水不多,河堤上有一些防空洞,是69年“深挖洞、广积粮”时每家每户挖的。房子前面是一大片枇杷园。房子边上有一条不宽的柏油沥青路,路两边总是长着湿漉漉的青苔,旁边是修剪得整整齐齐的冬青树墙,冬青外面是一棵棵树皮斑驳的法国梧桐。路的那一面是池塘,水映着四周茂密的树影,看上去池塘总是绿色的。当中是一个袖珍的人工岛,岛上树木高大茂盛,栖息着各种鸟类,叫声悦耳。看过去,小岛在水面上突兀地形成一个丘,那些树木像是从水里长出的。听说这个池塘是仿照江南名胜南湖修建的。
清晨和傍晚,经常看到老飞们围着池塘奔跑。
吴副师长搬家的这一天,团里来了一帮穿黄夹克衫的年轻人。这帮人是刚从航校分来不久的新飞行员。吴副师长的家其实是很简单的,要搬的东西也就是几副床架、床板、棕绷,两个皮箱,两个炮弹箱,还有一些被褥和炊具,三轮车拉了几趟就拉完了。然后,苏青丹指挥他们把床一张张搭起来。桌椅板凳和衣柜都是营房股早就给配好的,她只是请他们给房间里的家具重新归了归位。
正是六月时节,枇杷都黄在树上,苏青丹就叫恹恹地闲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