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只有香如故 >

第17章

只有香如故-第17章

小说: 只有香如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爱情上至深的体味,艺术上极度的升华,生命里凄惨的收局,在他40年的升沉变化中分明是达到了“三最”的顶峰。
艺术与爱情及政治的神秘关系,自这里能为后人留下什么更深刻的启示么?我想,倘有启示,或许比《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要独开一面,沉重许多。
                  襟怀云水的草原“细娘”(1)
萧绰小名燕燕,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其父萧思温爱读史书,格外喜欢这个小女儿。年龄增长,萧绰逐渐出落得楚楚动人,她以独特的气质在草原上赢得了“细娘”的美称。在她15岁那年,萧思温看上了英俊潇洒的27岁的韩德让。萧思温与德让之父韩匡嗣同殿称臣,情意笃厚,于是萧韩两家便缔结下儿女婚约。
969年春,二人正待成亲,忽然辽穆宗被属下杀害,萧思温、韩匡嗣他们拥戴耶律贤(史称辽景宗)即位。谁也没想到21岁的辽景宗对“细娘”垂涎已久,一登上皇位,立即宣萧绰入宫伴驾,立为贵妃。萧绰虽然对韩德让心仪已久,忽然一下子又被耶律贤搂入怀中,她那心情自然是相当复杂的。可这个聪明之极的女子,牢牢地记着父亲萧思温在她入宫前的叮嘱与教诲,伴君如伴虎,善解君主意,致使辽景宗耶律贤龙心大悦,时日不久,又册封萧绰为皇后。
宫廷斗争风雨无常,耶律贤早在四岁那年,就因宫廷政变而被“藏积薪中,因此婴疾”,即位后身体一直不大好,一切朝政大事,“皆后决之”,交由萧绰处置。由是萧绰名声很大,甚至连老百姓也说,他们只知道萧皇后,而不晓得什么耶律贤。
幽云十六州(即今北京、河北及山西北部)在936年被后晋的石敬瑭作为献礼送给了辽国,此地即成为辽国的粮仓和聚宝盆。而北宋建国后,一直想收回这个战略要地,幽云十六州便成了双方战争的导火索及主要战场。969年、976年,北宋两次出兵进攻,皆被萧绰发兵挫败。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了后汉,乘着余威,转戈伐辽,包围辽之南京(即今之北京)。萧绰在援汉新败、易州刺史与涿州判官举城降宋、韩德让在南京死守待援的困境里,临危不乱,果断发兵,增援南京的同时,诱敌深入,然后集中突破与侧翼攻击相结合,在幽州西北部的高粱河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身中流矢,“仅以身免,至涿州,窃乘驴车遁去”。就在辽国大胜后的第三年(982年),时年35岁的耶律贤因病而卒,12岁的儿子耶律隆绪嗣位,为辽圣宗。景宗临终颁下遗诏:“军国大事皆听皇后命。”萧绰陪伴景宗14年,从此而临朝称制,更被推到了政治权力的顶峰。这一年,萧绰。
摆在萧绰面前的形势相当严峻。新帝年少,外敌觊觎,她便哭泣着向枢密副使耶律斜轸、南院枢密使韩德让他们讨教安国之策:“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二位大臣表示:“信任臣等,何虑之有。”由于萧绰“明达治道,闻善必从”,室昉、张俭、邢抱朴、马德臣、刘景、王继忠等汉族人士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臣僚们“咸竭其忠”,帮助萧绰将辽王朝治理得大有起色。对于刑狱大事,萧绰“犹虑其未尽,而亲为录囚”,凡是她所到之处,一时“人自以为无冤”。
                  襟怀云水的草原“细娘”(2)
由于10多年前曾有过婚爱之约,本为汉人的韩德让自然是萧太后最信任、最倚重、最密切的一个人。萧绰风韵正好,韩德让英壮当年,趁耶律贤葬礼之机,萧便对之表示愿谐旧好,要让幼主称帝后尊韩为继父。早欲重温旧梦的韩德让得闻此言,心花怒放。以后韩即出入宫中,昼为君臣,夜为夫妻,接见外来使节时二人并坐于一辆车上。萧韩之*韵事,在辽国传为佳话,但在中原,宋王朝则视为伤风败俗的丑闻。对于宋人的看法,萧绰一笑了之,988年秋,她在韩的寝帐中大宴群臣,公开宣布改嫁给韩德让。从此,二人名正言顺地成为夫妻。而中原呢?雄州知州贺令图早就向宋太宗上奏:“契丹主幼,其母把持朝政,与汉官韩德让通奸,深受辽人痛恨。大宋可趁机*。”赵光义大喜,经过数年准备,986年三月,向辽发动大规模进攻。
宋军此举,萧太后早有所料。宋军兵分三路;东路主力由曹彬统率,自雄州向幽州进发;中路由田重进统率,自飞狐出发;西路由潘美、杨继业统率,自雁门关出发。其战略方针是东、中两路将辽军主力牵制在幽州,西路乘机攻占大同,挥师东进,合围幽州。
萧太后集中兵力对付东路的曹彬,虚张声势、诱敌深入,继而夜半突袭,切断水源与补给线之后,对其实施前后夹击。激战之际,宋军淹死于拒马河中不计其数,其残部逃过沙河后,一支辽军又冲了过来,为首者正是一身戎装、长枪在手的33岁的萧太后,直杀得宋军掉头鼠窜,自相践踏,尸体塞满了沙河,导致河水一度中断。嗣后,萧绰又抽出身来对付西路军,潘美强令杨继业在朔州出战,杨被逼无奈,负气出攻,孤军死战,浑身几十处受伤,射落马下,被辽军生擒。杨继业从军一生,威镇边关,时人称曰“杨无敌”,这次败在萧绰手中,万念俱焚,绝食三日而死。萧绰对杨宁死不降的气节赞叹不已,特传谕在塞外古北口修建杨继业庙,塑像供人祭拜,受尊奉于异域北国。
这一次燕云大战时,萧太后出征,要求16岁的儿子圣宗同行,大臣们纷纷阻拦,为防万一,不让她携着幼帝上路。萧绰说道:我们是马背上的民族,连女人也御骑擅射,纵横千里,圣宗日后要独掌朝纲,怎么能不上战场,不懂军事!
从公元999年起,萧太后经常调兵遣将,攻入中原,几乎每次都是大胜而归。1004年,年逾半百的萧太后一身戎装,亲率20万大军,突然出现在黄河北岸的澶州(濮阳),对岸就是北宋的京城——汴梁。宋、辽几经争执,双方终于订立了《澶渊之盟》:圣宗称赵恒(宋真宗)为兄,赵恒称萧绰为叔母;宋每年给辽上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自此,契丹与中国114年间了无争战。
《杨家将》的故事被编成戏曲全国上下广为流传,其实,佘太君这个人物却虚虚实实,多采自传说故事,其间有的情节,时或流于怪诞,倒不如这个史有其人确有其事的萧太后,年逾半百犹马上亲征,反而来得真确可信;况且,杨继业绝食死后,她传谕为之立庙塑像、尊其气节,作为一个出自北地草原的女性,更属于难能可贵。
                  箭穿花蕊费疑猜
历史上的刀兵厮杀之后,胜方总是将败方的男子作为俘虏杀掉,而将女子作为战利品强行掳走,所谓的“马前挂男头,马边载妇女”,指的就是这么回事。女俘里最有姿色者,理所当然得送给胜方的首领或国王。而胜方之主若是未从败方得到绝色的女俘归己享用,心里便总会感到这胜利是不大彻底的。我国历史上500多个帝王里,似乎尚未有不好色者,尤其是从马背上打出天下的开国之君的后宫里,姿色拔尖的女俘当不在少数。
宋人笔记载:“徐巨璋献女于孟昶,拜为贵妃,号为花蕊夫人,谓花不足征其色,但如花蕊之轻也。又升号慧妃,谓如其性也。”宋太祖赵匡胤素闻花蕊夫人之名,派兵灭了后蜀时,不但将孟昶押解到汴京,而且指名要将花蕊夫人也送过来。
皇帝日理万机,一般人是无缘目睹龙颜的。作为女俘,花蕊夫人初次拜见宋太祖时,为了自己能够走出被歧视、被凌辱的黑暗牢笼,她自己在内心是做了充分的精神准备的。宋太祖面对这个绝色的美人,显然是问到了孟昶亡国的因由,而且分明是问到了“是否是因为沉溺于像你这样美丽的女人才荒政亡国的”。太祖假如不这样询问,一个女俘是不可能直接吟下这样的诗句作答的:“君王城头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是一首参透了人性本质的、阿谀得恰到好处的诗作,花蕊夫人如此巧妙的奉承之词,充分证明了她在宋太祖面前想成为一个自觉的、温顺的奴隶。后来有人认为,“更无一个是男儿”的责难会使宋太祖难堪、汗颜,也由于诗里抱怨蜀国的不抵抗主义,是要冒“触犯宋太祖之险的”。这种看法显然偏颇而肤浅。作为被特别护送到京城的一个高级女俘,她当然清楚自己在太祖面前意味着什么:对方的欲望是占有自己,只有火上泼油,设法更强烈地撩拨起对方的欲望,才能达到个人的目的。花蕊从切身经历中也参透了蜀地兵将的脆弱与空虚,成都的14万甲兵“更无一个是男儿”,这就格外有力地烘托出只有赵匡胤这位迫使14万人投降的胜利者才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与大丈夫。美女才女,天生是崇拜英雄的;而男人,惟是被人崇拜才会感到快乐。宋太祖听到一个极其美丽的女人竟用这样的诗句来归纳自己在战云中的得意之笔,赞颂自己的英伟气概,他能不眉开眼笑吗?一个美女如此地“善解人意”,宋太祖对她当然是宠幸有加了。实际上,花蕊此诗是依据前蜀王衍降后唐时的承旨之作改写的,王诗云:“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花蕊是个巧女,改动中更添神韵,实有再造之功。
工于心计的花蕊夫人,由这一首诗发轫,嗣后显然是深得宋太祖喜爱的,因为太祖起过立她为后的念头,后由于赵普的谏阻而中止。
春风得意的花蕊夫人,有一次在御苑里射猎取乐。她手持张开的弓箭,瞄准像是在逃跑、同时又忽闪着眼睛侧目注视她的一头小鹿,正欲放箭,冷不防却被一支从背后飞来的冷箭穿胸而过,跌倒在地,倒地之际,她那未合上的眸子与那只逃走了的小鹿同样的美丽……背地里扯弓射箭之人,是宋太祖的弟弟赵光义(后为宋太宗)。是弟弟见兄长宠幸这个妲己、杨妃式的女人,一旦荒政误国怎么办?还是这个女人太媚丽、太妖娆了,弟弟心里窝着另外一股嫉妒之火?笔者以为,射杀花蕊之后,弟弟会对兄长挑明这女人是个祸水,但其内心,嫉妒则是弯弓射杀的实质。
视美女为祸水,能招致一个国家败落垮台,这全是朝廷大臣们不敢直接责备圣上的含沙射影之词,而恣意享用美色的帝王们并不这么看,“祸水”式的女人能在史册上排出一长串(而且后宫佳丽作为后备梯队又愈排愈长了),就有力地证实着帝王们内在的想法与本意(封建王朝的圣上和臣下就这样上下其手地糟弄女性,这正是男权主义劣根性在政坛上的一大表现)。
与赵光义同时的南唐后主李煜(比赵年长两岁),是个有名的*皇帝,他有一首词,记述自己与小姨子(皇后之妹,后成为小周后)花园幽会的情景:“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帝王家居然将偷情视为一种新颖而别致的取乐方式,能与帝王偷情者,当然绝对是妙不可言的女人。多种史料记载,就是这个小周后,在南唐被灭时,赵光义“逼幸”了她。宋朝一前一后两个皇帝,兄长玩女人会误国,弟弟玩女色就不误国了吗?也就是说,赵光义之射杀花蕊夫人,只能是妒火中烧所致。花蕊夫人之横死马下,只是因为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