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国无疆 >

第313章

大国无疆-第313章

小说: 大国无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所有的军工企业包括张雨生等人,都未意识到,国之所以在后来的世界大战抢得了先机,就是因为国的军工企业们,有长期的订单生产刺激,其生产能力之强大,让各国纷纷惊叹于国不用进入战争状态便可打赢等规模战争的雄厚根基。追根溯源,军工企业们走向蓬勃成长,也正是源自于这一次经历太久和平之后,迎来的级刺激。

94o年,可不是通讯靠吼的年代,央商议决定事情很快让国防科工委传达开来,以国北方工业和南方工业,共和国两大常规武器装备生产集团公司很快得到了央的准确消息,随后国防科工委就把详细的生产任务书送到了两大集团公司。

和平时期里,极其罕见的庞大生产任务本应是难以完成的重任,但好在这两家大型企业本身实力就很强大,而且提前做好了准备,启动了一部分战备生产线、扩大了重要军工企业的产能,简化了生产物资采购和军工生产繁复监管的一系列可省略的步骤,生产任务下达之后,两大企业就很快飞运转起来了。

在云南昆明,有一家隶属于北集团公司的规模很大的弹药生产企业,张宇还曾到该企业里参观走访过,作为北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十六家大型弹药生产企业排行第三的它,自然接到了总部分来的生产任务。

基洛科夫斯基为他自己的四十万部队,准备了二十亿各型子弹,这样的一个弹药储备,放在另一个时空里都足够苏联打一场为期半年卫国战争了,卫国战争的究竟是何等惨烈?基洛科夫斯基为自己准备如此之多的弹药,从另一个层面讲,他自己也意识到武器弹药的重要性。

二十亿子弹平均分给四十万人,假设四十万人一个不死,持续不断的消耗子弹,那么每个人都得消耗五千子弹,可事实上一个士兵怎么可能在一场还未确定究竟会有什么样规模、何等惨烈程度的战争,单人平均消耗五千子弹?当然,如果基洛科夫斯基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那就另当别论。

而事实上,这样一种考虑的确是非常周到的。毕竟基洛科夫斯基的部队,不可能大量装备国的大宗先进武器,短时间内根本没法成熟掌握坦克、装甲车、飞机、自行火炮之类的,倒是普通的自动步枪、机枪、手榴弹、各种口径大炮等,这些武器装备倒是远东军所需要的,只要子弹足够多,红军部队的战斗热情再高,也得被铺天盖地的弹雨给灭了。

不管怎么说,远东军向国企业下的生产订单之各型枪支所用弹药,的的确确是二十亿子弹,其自动步枪子弹、轻机枪子弹、重机枪子弹,比例由高到低,由于方并未对远东军出售狙击枪,所以生产订单上没有专用狙击子弹,更没有枪榴弹,即便如此,对于昆明弹药厂而言,一亿多子弹的生产任务,已经是一个很巨大的挑战。

一家等规模的弹药企业,正常情况下,其年生产能力一般在5o万左右,更大的则具备5o万甚至是oo万左右的年产能力,也就是说北集团公司下属的大大小小十六家各种弹药企业,即便全部是生产子弹的,那和平时期的年产能力也就不到三千万,如果将共和国的战略储备计划之常规军事武器装备的储备弹药加上,那么北集团公司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用6家企业生产o亿子弹即便其四亿子弹由战略储备提供,那么每家企业也将生产整整一亿子弹才堪堪完成任务。

对于一个弹药企业而言,理想情况下,一亿子弹在九十天里制造完成,平均一天就要生产生产一百多万子弹,企业除了早早启动备用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之外别无他法,即便如此,不少型企业所有生产线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也难以完成生产任务。

所以提前得知消息的北集团,早早就和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沟通妥当,两大企业临时对部分下属企业进行了生产改造,将原有的弹药生产企业数目扩大了三倍,而为远东军生产枪支、火炮等的企业,同样是忙得不可开交。

所以,为了满足基洛科夫斯基和斯大林大打内战的需求,庞大的军火需求量几乎让共和国的军工企业,感受到了大规模战争时期的紧张生产状态,千金难买的难得紧张感。可事实上呢,最牛的却不是国,走向军国主义化的意大利、德国和日本,这三个国家在军事领域里,正创造着比国更惊世骇俗的成绩。

军工生产,随时都有,有大有小,有缓有急。

但难得一现的军备竞赛,却依然离世界始终不远……

第二卷中国崛起第九十三章谁敢抗议

更新时间:2011…8…184:10:01本章字数:13450

第九十三章谁敢抗议(大更,求支持)

共和国都朝阳区大街上,有一个巍峨的巨大建筑,不少人称之为汉白玉宫,因为那座气势恢宏的建筑,采用钢混框架式结构,以精心打磨的大理石修葺砖墙而成,大气的建筑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整条大街上都能看见,往来于这条大街的人,都尝尝观望这座大楼,因为它属于一个牛气的部门——共和国外交部。

94o年月5日,西方传统圣诞节这一天的上午八点过,共和国外交部外的小广场上,飘扬的红旗之下,聚集了一群不该聚集的日本浪人,身着武士服、脚踏木屐、手持武士刀的他们,冲破了武警岗哨的阻拦,来到了小广场上,在国旗的升旗台周围坐下,手里挥舞着日本的膏药旗,叽里咕噜的讲着听不懂的话语,大街上很快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国人。

接着,几个浪人掏出了准备好的共和国国旗,当着不少围观的国人面,将国旗扔在了地上,用着罗圈儿腿使劲儿的用木屐践踏了,其他二三十个浪人更是放肆的欢笑着,有一个脑袋上还系着月经布条的浪人,叽里咕噜的大叫着,冲上前去掏出了一把打火机,作势要将鲜艳的国旗点燃。

这时候,在街上的国人彻底被激怒了,平时畅通的双向十二车道彻底拥堵起来。临近外交部大门口,看见了一切的司机和路人们,纷纷停车涌向外交部外的小广场,而更远的一些车主更是车子也难得熄火,直接打开车门窜了出来,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外交部,如果不是门口的几位武警奋力阻拦,估计成百上千增长的国人会冲进去把那二三十个浪人彻底撕成碎片。

鲜艳的共和国国旗很快化为一团烈火,原本阻拦人群的几位武警不再阻拦人群,反而直接冲上前去,当场就把那几个焚烧共和国国旗的日本浪人,简单的几招擒拿格斗之后便死死的制服在地,紧跟着涌进来的共和国公民们很快将三十几个日本浪人团团围住,被武警制服的几个焚烧国旗的浪人也顿时失去了刚才的欢笑,取而代之的是呲牙咧嘴的摆出各种表情,仿佛在向周围的国人述说这什么——“打我啊,有种就来打我啊”。

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和一位日本翻译很快在两位武警的陪同下来到了广场上,接警的都公安也在很远地方就因级堵车而将警车、防暴车等弃下,全副武装的武装特警和手持警棍、防暴盾的防暴警察,徒步奔行数公里之后感到了现场,很快在激动万分的国人和日本人之间形成了一道隔离墙,天空传来了一阵嗡嗡嘶鸣声,紧急出动的空巡警的直升机赶到了现场。

………………

黎晓冉听到了丈夫无休止翻腾后的大喊,打开台灯后就看见了已经坐起来的张宇,满头大汗的他正木讷坐着,轻轻抚摸着张宇的后背,说道:“怎么了?做了噩梦?”

“对,几十年来的第一个噩梦”张宇说着,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颓然的倒下后,仰望着天花板冥思,很久之后才转过头来看了看岁月已经悄悄爬上额头的黎晓冉,岁月留下的皱纹已经显示曾经的花季少女如今已是韶华不再,擦拭了自己额头的汗水,张宇说道:“别担心,就是一个梦而已”

“梦到了什么?能和我说说吗?”黎晓冉抚摸着张宇的脸颊,温柔的说道。

“我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我梦见北京生了很大的一件事情,就在外交部,就在日之间……”

张宇断断续续的将梦里的场景说了出来,梦里他仿佛看到了国旗在烈火化为灰烬,看到了激昂的国人与故意挑衅的日本浪人,还有强压心头之恨与之沟通的外交部官员,还有那些一脸坚毅但拳头早已捏出汗水的武警官兵。接下来到底会梦到些什么,张宇已经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更希望这仅仅是一场梦而已,生活的纯属偶然罢了。

“那你是害怕了?”黎晓冉回想起刚才满头大汗的张宇样子,心里非常担心。

“怕,我那不是怕,我那时激动”挥舞着拳头,张宇义正言辞的说道:“梦里我只是一个不存在的旁观者,生的一切就好比一场电影呈现于眼前,任我激动万分也毫无用处。”

“这么说,你要是在梦里的现场,那肯定会更激动了?”黎晓冉笑呵呵的说道。

“那是必须滴”

俩人有说有笑之间在妻子的安慰下,张宇平复了心情后安静睡下,接下来再也没有做梦,一个好觉睡到了自然醒,简单洗漱之后用过早点的张宇,来到了属于自己地下基地里的办公室,而妻子黎晓冉则去了基地里的员工家属生活区,她在医院里当义工。

张宇上班这才没两个钟头,他正埋头研究于这些日子来,基地里打开的第一个大型集装箱,本来怀有极大好奇心的科研专家们,在箱子打开之后就更加激动了,但张宇却被气得无语了。原以为是一台三十世纪先进机器的他,却现重重防护之下的集装箱里,竟然装着一台二十一世纪期的一台大型数控铣床,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幸存下来的它俨然在三十世纪里变成了几百年前的老古董。

而如今,这机器却成了共和国科研专家们的香饽饽,他们纷纷惊奇于世界的奇妙,在外星人遗留下来的飞船上竟然现了如此先进,但却与他们身份不符的先进数控设备,他们无一例外再次相信了张宇的解释,就像当初张宇和他们说这飞船是外星人遗留在地球上的一样,所有人都坚信这艘飞船的主人,肯定是收藏家,否则不可能用那么有较强防护力的合金大型集装箱来装盛这么一台相比于他们落后几百年的东西。

无语的张宇正在审批着专家们拟定的拆解计划,在科研领域里共和国已经具备了另一个时空两千年左右的世界顶尖水平,这些可爱的科学家、科研学者们还在不断努力、不断进步,o5o年左右的高智能数控设备的偶然得到,在不能拆解宝贵的星际飞船前提下,肯定是宝贵的科研对象,整个拆解和研究计划,愣是被专家们讨论了不下十次,生怕以后的那些箱子都是空空如也似的。

对着计划书,张宇愣是狂笑了近五分钟,他正在经历的事情不得不让他好笑,他笑自己的飞船里竟然运载着那样的古董,要真是在太空时代里估计只能作为古董稍显价值不菲,要真是作为生产设备,那还不被人笑掉大牙。

但事实摆在他的面前,对于他那个时代已经过时的东西,在这个还是94o年的世界里,在科学水平已经在另一个时空千禧年里,已经是世界顶尖的共和国,也是宝贝级别的东西。用科研专家们的话来讲,这台设备的出现,必将极大促进共和国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机械工程学、材料科学、电工电子等领域的又一次长足进步……因此,张宇心里即便有万千的想法,也只能憋在办公室里长笑不已,其他时候自然还是继续鼓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