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 >

第60章

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隆景之第六军团驻扎碧蹄馆,打头阵的当然是他们;前四个番队由隆景指挥,其中:

  一番队:立花宗茂所部三千人马

  二番队:小早川隆景所部八千人马

  三番队:小早川秀包所部五千人马

  四番队:吉川广家所部四千人马

  秀家则率领其余各路人马以为后应:

  五番队:黑田长政所部五千人马

  六番队:石田三成所部五千人马

  七番队:加藤光泰所部三千人马

  八番队:宇喜多秀家所部八千人马

  汉城守备队:小西行长、大友吉统所部一万四千人马

  倭军总兵力达五万五千人,高出明、鲜联军两倍有余,在人数上可说是具压倒性优势。

  却说,当日晨七时许,宗茂手下五旬老将 十时连久、部将池边永晟及五百倭兵的先锋部队正与大受所部激战于砺石岭。辽东铁骑长年与女真、蒙古作战,骁勇异常,乃精锐中之精锐。不多时,明军便击毙连久、永晟及三百倭兵。大受本以为连久等人和以前一样只是侦察小队,怎料宗茂本队两千余众杀到。明军皆已疲惫不堪,大受无奈,且战且退,此时距开战已两个半时辰。

  晨九时许,如松行至砺石岭以北的望客砚,远远望见大受所部盔歪甲斜,带乱袍松,快马疾驰,身后奔来数百倭兵。如松分兵两翼,前往接应。合兵后,与追击倭兵展开厮杀,两军犬牙交错、你来我往,好不畅快。突然,山下出现无数敌军,满山遍野,如一团乌云压顶而来,此乃隆景麾下的两万倭兵。明军望见皆有惧色,如松再望更远处望去,岂料后面更有两万敌军向这边运动。此时再想抽身,已然不及,被宗茂所缠,如何退得了?如松所带辽东铁骑,无火器,皆持短刃,而倭军使用步兵刃,长三四尺,精利无比,明军因此吃亏不小。

  十时许,两万倭兵由隆景指挥,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吉川广家等随军出战,已杀上望客砚,粟屋景雄、井上景贞各率三千人马左右出击,本队则绕道山后,欲将明军围而歼之。如松不愧久经沙场,于乱马军中发现倭兵左路军势较弱,遂集中力量杀向粟屋景雄所部,景雄不敌,部下损失惨重。井上景贞欲挥队支援,谋士佐世正胜道:“且慢,敌军士气正锐,正面交锋虽有胜算,恐损失甚大。不若待其追击之时,后队空虚之际,一举袭之,则景雄公可救,敌将可擒矣”,“公言甚善”。

  果不其然,正在如松想趁追击左路倭兵之机,冲出包围之时,景贞所部急速行军,很快追到明军身后。如松措手不及,只得翻身应付背后之敌,惊魂未定的景雄逃至小丸山才松了一口气,心想:“吾这百十余斤差点丢在这荒郊野外”,明军愈战愈勇,景贞所部陷入苦战。正在这时,隆景本队六千余众赶到,与右路人马汇合,双战明军。明军右边又杀来宗茂所部三千人马,左路出现秀包、元康所领五千倭兵。但见倭军中杀出一骑,马上倭将金盔金甲,与如松斗在一处,此人名唤小野成幸,乃立花氏家臣。战至酣处,成幸惨叫一声,跌落马下,当场毙命,如松扭头一看,原来是弟弟李如梅张弓开箭,将其射杀。

  奈何明军三面受敌,怎能挡住?何况秀家麾下两万倭军正匆匆赶来,在心理上更是一种压力。多亏辽东铁骑训练有素,能杀贯战,他们且战且退,退至惠阴岭附近的山谷,如松同时派人向主力求救。骑兵于山地实难展开,更兼谷地水田泥泞不堪,马蹄陷入其中,很难拔起,长筱合战的惨剧历历在目。如松急中生智,令全队下马,骑兵改步兵,与倭兵肉搏。怎奈倭人武士精通格斗,火枪手更爬至山腰,居高而射,明军死伤甚众。

  猛将查大受、李宁、张世爵、方时辉、王问等各持刀枪,拼命奋战。突然,如松坐骑受惊,将其摔落马下。景贞见状,拍马挺枪,直奔如松。眼看如松性命不保,部将李有升冲上前来,舞动兵器将景贞挡住,如松趁机翻身上马,跳出圈外。对战良久,李有升力却,被景贞一枪挑杀,壮烈牺牲。倭军也损失不小,宗茂麾下的安东幸贞、安东常久、小串成重战死,秀包军中更有横山景义、桂五左卫门、内海鬼之丞、伽罗间弥兵卫、手岛狼之助、汤浅新右卫门、吉田太左卫门、波罗间乡左卫门 八将阵亡。

  欲知李如松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五十八回  遭败绩如松退平壤   借胜势敌军攻幸州
且说两军一直杀至黄昏,明军士兵不断倒下,人数愈来愈少。千钧一发之时,只听马蹄踏地之声由远及近,杨元的援军来了。虽只有五千生力军,毕竟给围困中的明军以极大鼓舞,杀得倭兵纷纷后退,怎奈终究寡不敌众,很快便处于下风。杨元命李宁的炮营轰击包围圈右翼,自己则抢占如松右方阵地,终于撕开一道突破口。

  突然,天边滚来一团乌云,须臾,暴雨倾盆。正月里,寒气逼人,淋了雨的士兵冻得手臂抽搐,刀枪皆舞动不得,攻势亦随之减缓。如松趁机率军猛攻,从右侧突破口处杀出,隆景惊讶于明军之猛,火炮之烈,不敢穷追,暂且罢兵,如松这才得以逃生。战斗结束,秀家所部两万倭兵仍未能赶到,实乃万幸。

  据中国史料记载,此战明军伤亡两千五百人,斩敌八千有余;某些朝鲜史料则称两军各伤亡五六千人,据朝鲜《宣祖实录》所载,明军参战人数五千左右,此役后,明军大势依在;而部分日本史料记载明军参战两万人,倭军斩首六千;另有满清编者道:“诸营上军籍,死亡殆二万”,各执一词,不知该信哪个。

  日暮时分,如松撤回坡州城,表面虽看不出吃了败仗,沮丧之情却溢于言表。半夜时分,想到跟随多年的部将、家丁战死沙场,忍不住痛哭流涕'1'。

  翌日清晨,如松下令全军撤到坡州以北、临津江北岸的东坡。柳成龙、右议政俞弘、都元帅金命元、巡边使李薲等急忙跑来,如松出账相应,诸将侧立左右。成龙道:“胜败兵家常事,当观势更进,奈何轻动?”,如松道:“吾军昨日多杀贼,无不利事,但此地经雨,泥泞不便,驻军所以欲还东坡,休兵进取耳”,成龙等人还想力劝,如松出示一道奏本草稿,写道:“……贼兵在都城者二十余万,众寡不敌,……臣病甚,请以他人代任”,成龙大骇,乃以手指点道:“贼兵甚少,何得有二十万”,“吾岂能知之,乃汝国人所言也”,成龙疑其乃托辞,明军将领中尤以张世爵力劝如松退兵。据《惩毖录》所载,成龙等人固争不退,世爵一面用脚踢李薲,一面厉声大吼,让他们滚蛋。

  此时,连日大雨,倭军又尽烧道边诸山,致使马匹无草料可食,又有马疫流行,数日便有万余战马倒殒。当日下午,明军渡过临津江,于东坡驿扎营。翌日,如松命诸营返回开城。成龙急得团团转,谓之如松,力争道:“大军一退,则贼气愈骄,远近惊惧,临津以北亦不可保,愿少驻观察以动”,如松道:“公所言极是,吾应允留守江北”,成龙大喜而退。不料,成龙刚走,如松便令诸营开拔,撤回开城,独留查大受、游击毋承宣等数百骑留守江北。成龙闻听,只得唉声叹气,不知朝鲜的将来会是什么样?成龙亦是倔强之人,留在东坡每日写信请求如松南下,但如松道:“天晴路干则当进”。

  可是,开城军粮不几日就被耗尽,只得从水路运粮,至江华,再经船过忠清、全罗两道,才至开城,由于路途遥远,粮草随到随尽。明军诸将皆以粮草接济不上为名,请如松撤回明朝领土,如松大怒,唤来成龙、户曹判书李城中、京畿左监司李廷馨。但见诸将跪于堂下,如松大声诘责,欲军法从事。成龙感谢不已,想到朝鲜国事已到如此地步,不觉痛哭失声。如松更为恼火,怒道:“汝等昔从吾征西夏时,军不食累日,犹不敢言退,卒成大功。今朝鲜偶数日不支粮,何敢遂言旋师耶?汝辈欲去则去,吾非灭贼不还,惟当以马革裹尸耳”,诸将皆不敢言,叩首而退。成龙告辞后,回去就将开城负责粮草的官员痛打一顿,责其贻误军机。不久,数十只大船运粮而来,解了燃眉之急。当夜,如松派张世爵召成龙相见,并安慰一顿,又商议了一些军事,这段插曲才算平息。

  不久,开城出现流言,说加藤清正在咸兴城整队待发,意欲经由平安南道之阳德、孟山,迂回袭击平壤,以断明军后路。如松本有退兵之意,但未得时机,这下他可逮到了机会,声言:“平壤乃根本,若弃而不守,大军无归路,不可不救,遂回军还平壤,留王必迪守开城”,并谓接伴使李德馨道:“朝鲜之军,势孤无援,宜悉回江北”,这个决定再次遭到成龙反对,但是他在东坡,马上派人向如松陈述不可回兵的五条理由:

  先王坟墓皆在畿甸,沦于贼薮,神人望切,不忍弃去,一也

  京畿以南遗民日望王师,忽闻退去,无复固志,相率而归贼,二也

  吾国境土,尺寸不可容易弃之,三也

  将士虽力弱,方欲倚仗天兵共图进取,一闻撤退之令,必皆怨愤离散,四也

  一退而贼乘其后,则虽临津以北亦不可保,五也

  如松听后默然,仍退回平壤,可他还不知道,清正已于当月廿九撤回了汉城。 

  倭军虽然以优势兵力击败明军,取得一胜,使其退回平壤,但江南仍有大批鲜军活动:全罗道巡察使权慄驻兵高阳郡幸州,巡边使李薲守坡州,高彦伯、李时言等在京畿道蠏踰岭,金命元在临津江以南。汉城周围亦有四支僧兵活动,倭军自始至终也未敢轻举妄动:二月初,汉城以西四十里处的慈城发生一起遭遇战,千余僧兵与一支倭军血战一场,双方皆损失不小。休静大徒弟惟政更攻占汉城东北二十里处的水落山,另一队僧兵约六百余众,虽死伤过半,仍攻克了二村驿。

  却说山城幸州位于汉城西北三十里,倚汉江,三面环水,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且居高俯视汉城、碧蹄馆一线,乃咽喉要道,欲纵兵南下需先通过此地。当时,听说明军欲南下进攻汉城,老将权慄渡江占领了幸州。不料,明军退去,倭军自然会选择夺回这个军事重镇,以打通南北交通要道。

  二月十二日晨,宇喜多秀家亲率三万倭军,领小西行长、黑田长政、小早川隆景等,杀气腾腾得直取幸州。权慄手下仅有两千三百人,与敌军相比,简直九牛一毛。兵士们听说倭军势大,皆有惧色,权慄想率军撤退,怎奈后有汉江滚滚,一时之间又无法全部渡过,眼见大军杀来,只得退于城内坚守。幸得休静二徒弟处英所领的数百僧兵亦急匆匆赶来增援,使守军人数得到些许扩充。 

  日出时分,守军望城下望去,倭军乌压压一片,将幸州城外塞得严严实实,他们各个满脸杀气,背后小旗随风扑喽喽乱响,更有很多士兵头戴狰狞面具,使人看了不寒而栗。秀家等倭将站在城下观瞧,只见城外竖有两道栅栏,内嵌壕沟,城上鲜军严阵以待,大战一触即发。

  晨六时许,战斗打响。由于幸州三面环水,倭军挤压于山坡陡峭处,无法展开。无奈之下,倭兵被分成十余队,轮番攻城,可这却分散了兵力,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