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 >

第3章

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骞娼渎桑踔辽菩蘖墩卟挥贸黾遥材芩篮蟪胛鞣骄煌痢S捎诮桃寮虻ァ⑿蘖斗奖悖幌蜃诤芸煸谌毡靖鞯胤⒄棺炒螅舜罅堪傩铡⑹勘拖录段涫俊R幌蜃诩π磐骄杩睿沟盟略旱牟聘缓屯恋卦骄墼蕉啵被够垦晌还刹豢珊鍪拥牧α俊G尊剿篮螅幌蜃谟址殖龊芏嗔髋桑渲幸员驹杆伦罹呤盗Α

  一向宗第七代法主本愿寺存如(当时在称呼寺院住持时,时常在法号前加上寺院的名称)非常喜爱庶出的本愿寺莲如,遂将法主之位传给莲如,但遭到其正室(正室:正房夫人,在那个年代,日本的和尚是可以娶妻生子的)的强烈反对,导致家中内乱,这给长期受一向宗压制的其他宗派创造了翻身的机会。宽正六年(1465),趁天下动荡和本愿寺内讧之际,作为天台宗总本山的比叡山延历寺攻入了东山大谷本愿寺,焚烧寺院,大开杀戒。莲如转移到室町,以“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十字名号约束信徒,将思想从私斗转移到“一向专修”念佛上。他设法与其它宗派消除误会,为以后布教减小了障碍。和法然一样,莲如直接深入农村,传播教义,信徒遍布日本各地,涵盖近畿、北陆、东海以及中国等地区。莲如于文明三年(1471)来到北陆地区传教,在越前(今福井县东北部)设立吉崎道场,发展了大量信徒。其传教形式以“讲”为基础,一讲少则几十人,多达数百人。参加“讲”的百姓则以“惣”为基础进行组织,它是一种自发性的农民联合。百姓们经常聚到一起讨论村里的大事小情,从而形成了“惣”。由于各地大名相互征战不休,闹得民不聊生。为了保护自己那点微薄的财产和土地,百姓以“惣”为基础自发组建农村武装。更有甚者,多个村庄的武装经常会联合起来,对抗地头(地头:负责管理庄园及公领事务,其责任有征收、上缴年贡,管理土地,维持治安等等),从而形成更大的“惣”。通过一向宗,“讲”中百姓相互成为教友,他们不但聚在一起讨论佛法教义,而且得到更多机会,相互发泄对社会的不满。

  此时,应仁之乱爆发,百姓忍饥挨饿,流离失所。他们忍无可忍,频频发动一揆。一揆者,暴动也。由农村百姓发动的一揆称为“土一揆”。战乱中,一些国人因利益受到波及而纷纷揭竿起义,这种一揆被称为“国一揆”。天文六年(1474),加贺(今石川县南部,又称加州、贺州)的一向宗信徒发动了大规模的“一向一揆”,他们不但烧毁房屋,甚至砸坏佛像,使得朝廷极为震动,惊呼之为“日月坠入泥土,前代未闻之无法无天”。国人众为稳定领地,派出兵马加以*。但他们发现一向宗信徒势力竟如此强大,以致于纷纷加入其中,欲借其保住领地,进而取代守护大名。素有军事训练的国人使得一向一揆众如虎添翼,力量更为壮大。正在北陆传教的莲如却反对一向一揆,呼吁信徒保持冷静,尊敬佛像,不得违抗守护、地头,不得拒纳年贡,并发出“王法为本”的口号。一向一揆众根本不听法主之言,拒交赋税,到处发动一揆,占领田地。在日本文献中,这样记载当时的情况:“驱走国务之重职,诽正法,毁佛像经卷,捣神社佛阁”。

  文明十年(1478)正月,莲如移住京都近郊的山科。在信徒 善从 的提议下,山科土豪 海老名五郎左卫门 将 野村西中路 的领地献给莲如以重建本愿寺。由于是将军夫人日野富子的同族,莲如顺利地得到了这块土地。富子还保证本愿寺的安全,饱受长期漂泊之苦的莲如真是悲喜交加,立即着手重建事宜。直到文明十五年(1485),整个寺院才大体完工。山科本愿寺比起之前的大谷本愿寺,规模更大、更华丽,寺外还有众多农民、商家、手工业者形成的聚落。在聚落之外还筑有三重土垒和护城河,山科本愿寺已不再是个单纯的佛教寺院,俨然一个可攻可守的巨型城堡。竣工之时,朝廷赠送香炉以示庆贺,富子亲自到山科本愿寺参拜,这意味着在莲如的多年努力下,本愿寺终于得到了贵族阶层的承认。本愿寺势力从此开始不断壮大,不仅发展教徒,还豢养僧兵,逐渐以战国大名之姿出现在世人面前。

  与此同时,加贺的一向一揆也发展得如火如荼,与幕府、守护的军队相互厮杀,展开拉据战。长享二年(1488),利用加贺守护富樫氏内乱之际,一向一揆众向能登(今石川县北部半岛,又称能州)、越前、越中(今富山县)的教友发出檄文,又以十几万兵力包围守护富樫政亲的本城高尾城。一揆众的援军封锁了越前、越中通往加贺的通路,使幕府及两国守护的军队无法增援。六月初九,高尾落城,政亲在破城后自尽。政亲堂兄弟富樫泰高被一揆众拥立为守护,实权却由有力国人代表与有中小地主身份的寺院住持联合掌握。借此机会,国人信徒把国内领地夺到自己手中,农民信徒的赋税也得到减轻,真是各取所需。农民皆喜道:“武家作地头事情难办,一向住持当领主可随心所欲度日。”(此语记于《总见记》)以农民信徒为依靠的寺院主持在势力上相当强大,妄图借一向宗力量完全掌握政权的国人信徒无法实现野心,加贺因此成为“百姓之国”。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回  源六郎遇刺糟谷馆  又四郎袭取富田城
村女应门未发辞,猎归逢雨乞蓑时。

  有华无实君看取,捧出棣棠黄一枝。

  ——  太田道灌

  且说远江(今静冈县西部,又称远州,因境内的滨名湖俗称「远之淡海」而得名「远海(江)之国」)守护由骏河(今静冈县中东部,又称骏州,古称珠流河)的今川氏初代今川范国、二代今川贞世、三代今川泰范先后兼任。但应永二十年(1413)后,因“应永之乱”中斯波义重*大内义弘有功而得到远江守护一职,此后便一直由斯波一族担任,但远江境内的今川氏势力仍相当强大。长禄三年(1459)八月,在与重臣越前守护代 甲斐将久 内讧中,斯波氏当主斯波义敏惨败。借此契机,远江的今川氏势力首领 堀越范将 率远江中部国人发动一揆,不久便遭斯波氏*,范将 败死,其居城见付城也被斯波氏阵营的国人领主 狩野七郎左卫门尉 占据,从此今川氏在远江一蹶不振,而斯波氏势力大兴。

  此时,应仁之乱爆发,斯波义敏败走周防守护大内政弘处避难,在得到东军统帅细川胜元支持和将军侧近 伊势贞亲 等人的帮助下,洗脱了自己的罪名。而此时,斯波氏当主已由幕府以涩川氏出身的斯波义廉补之。为保住家督之位,义廉加入西军山名宗全阵营。同时,为夺回远江,今川氏当主今川义忠与堀越公方(公方:意为将军)足利政知谈论后,一致认为“当同京都公方样(样:さま,sama,相当于「大人」)、细川右京兆胜元御一味”。于是,义忠带领小笠原、原、朝比奈、葛山等国人众千余骑,高举为将军足利义政防守御所之旗号加入东军。京都战乱基本结束后,义忠奉胜元、贞亲密令回师骏、远,以牵制远江的义廉派势力。

  文明六年(1474),义忠消灭远江的见付城守将 狩野宫内少辅,远江的今川氏大将 堀越贞延 率千余骑也开进浜松地方。翌年,今川军大破斯波军于小夜中山。文明八年(1476),东远江两大豪族 横地四郎兵卫、胜间田修理亮 进驻见付城,修复城寨,欲与今川氏为敌。义忠联合杉森、久野、冈部、三浦 等豪族五百人马,包围见付城,两守将在昼夜攻城之下被当场击毙。然而,同年四月初六,义忠于归国途中在远江的盐买坂遭横地、胜间田余党夜袭,中箭身亡,时年四十一岁。此时,义忠独子龙王丸乃一顽童,无法执政。以同族关口、濑名为首的家臣推举族中重臣小鹿范满为当主补之,而朝比奈、庵原、三浦、由比等家臣则坚持拥立少主,两方争执不下。由于范满外公乃是堀越公方足利政知的重臣上杉政宪,故而他在今川氏地位极高。范满一面以摄政为名召集今川一族到自己府邸理事,一面让上杉氏出兵相助。于是,其外公上杉政宪与扇谷上杉氏家宰太田道灌二人各带三百兵马布阵于骏河的狐崎和八幡山。迫于压力,龙王丸母子只得躲入家臣 长谷川政宣 家中避难。

  范满等人欺辱孤儿寡母,眼看家中大权即将旁落他人之手,今川家的食客、龙王丸舅父 伊势新九郎长氏 终于按捺不住,站出来为外甥出头。他独骑赶赴上杉军营,对政宪、道灌晓以利害,最终以三寸之舌使双方达成协议:龙王丸成年前以范满代政,但成年后范满必须还政。于是,范满以“当主名代”身份进入骏府的今川馆执政。新九郎一面使龙王丸母子移住丸子城,一面上书请幕府承认龙王丸继承权,文明十一年(1479)末,幕府终于下达御内书:

  慈照院殿 御判 

  亡父上总介义忠遗迹所领等事,任让状之旨,今川龙王丸相续领掌不可相违之状如件

  文明十一年十二月廿一日

  龙王丸从此正式成为今川氏家督,但仍由范满摄政。新九郎因成功化解了一场内乱而得幕府赏识,受命任职于京都。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世袭关东管领的上杉氏可谓历史悠久,本居于丹波(今兵库县东北部及京都府中部,又称丹州,古名旦波)上杉庄,当主上杉赖重乃室町幕府开创者足利尊氏的外公。南北朝时期,上杉氏辅助足利氏,屡立战功,受命兼任上野(今群马县,又称上州)、上总(今千叶县南部)、武藏(今东京、埼玉县全境、神奈川县横滨市、川崎市全境,又称武州)、越后(今新泻县)、伊豆五国守护,世袭关东管领一职,因此移居关东的相模(今神奈川县大部分地区,又称相州)。此后,上杉氏分成山内、犬悬、扇谷、宅间四家。宅间上杉氏很早便绝嗣,山内、犬悬两分家轮流担任关东管领,扇谷一支则势力弱小。犬悬上杉氏因上杉禅秀之乱而衰落,扇谷上杉氏则在太田资清、太田道灌父子的辅佐下势力大增,与山内上杉氏并称“两上杉”,而关东管领一职却由山内上杉氏一家垄断。受命干涉今川氏家政的道灌不仅是扇谷上杉氏的股肱之臣,更是关东平原上最耀眼的将星。

  太田道灌,幼名鹤千代,永享四年(1432)生于相模,元服后名为 源六郎持资,道灌则是出家后的法号。他幼时在镰仓建长寺学习,博览群书,此后又勤修筑城术和兵法,熟读“武经七书”。年轻的道灌不仅智慧过人,而且多才多艺,二十四岁便继任太田氏家督及扇谷上杉氏家宰。河越(位于今东京市附近,因当地产山芋而出名)、岩槻里两城便是精通筑城术的道灌所修,是当时关东地区著名的坚城。他还在江户地方修筑了江户城(今东京市),此城由子城、中城、外城三部分构成,城中布置二十座橹(橹:用以侦察、防御的高台)和五座石门,外围还有三道土垒及深堑。根据《尉缭子》中“兵以静胜”一句将城内的一座建筑命名为“静胜轩”。江户城扼守交通要冲,江户湾和荒川既可作为水运通道,又是天然屏障,攻守兼备。道灌大力开发城下町,为江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此,道灌便成为举世闻名的筑城专家。他不但熟谙兵法,更是“足轻战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