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感悟河东 >

第5章

感悟河东-第5章

小说: 感悟河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羼肌保魏佣笾荽淌贰!度剖反嫫涫21首,代表作为《奉城园闻笛》;王涯,字广津,河东道太原人,博学,工属文,其诗语言婉丽却有风 骨,题材上多写边塞戎旅、眷情归思,代表作有《塞下曲二首》《塞上曲二首》《春思》《秋夜思》等;吕温,河中(永济)人,与柳宗元、刘禹锡友善,深受称 重,擅长铭赞和政论,更能诗,代表作有《刘郎浦口号》。

  丰富的诗歌题材

  南宋赵孟奎《分门纂类唐诗歌》100卷,以天地山川,朝会宫阙,经史诗集,城郭园庐,仙释观寺,服食器用,兵师边塞,草木虫鱼等把唐诗的题材分成八类,每类又分若干类,详述了唐诗题材的广泛。

  河东诗人的笔触也深入到了现实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壮丽山河,优美田园,繁华都市,荒凉边塞,惨烈战争,中外交流,以及朝政的得失,国家的兴衰,阶级的对立,现实的矛盾,民生的疾苦,世态的炎凉,无不入诗,士人理想追求,愤慨不平,羁愁旅思,离情别怅,比比皆是。

  唐代河东诗人在题材上既有鲜明的时代感,又有强烈的现实性和社会性,更具诗歌的生活化、世俗化。如对亲情友谊的描写,就是唐代河东诗人笔下最常 见的题材,而且各篇佳句俯拾即是。表现思亲怀乡的,有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柳中庸《听筝》;赠别友人的,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柳宗元《与浩初上 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温庭筠《送人东归》,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也有展示唐人爱情生活的,如王维《相思》,崔颢《长干曲 四首》,王维《秋思赠远二首》等,都是情真景真,语浅情浓的佳作。这类诗中还藏有一些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苏颋《汾上惊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元首》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王涯《秋思赠远二首》

  成熟的风格流派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将“有唐三百年”所形成的诗风,记有24体,这里的“体”即作家成熟的风格。唐代的河东诗人也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与众不同的风格。

  初唐诗人王绩、王勃等,反对绮靡,主张文质并重,追求情思浓郁与气势壮大,形成富有影响的“沈宋体”(沈佺期、宋之问)和“王杨卢骆体”(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诗人王维、王之涣等追求昂扬浓烈的感情,雄浑壮大的气势,乐观爽朗的基调,形象玲珑的诗境。譬如王维的山水田园 诗,代表着“盛唐正音”,自成一体,为“王右丞体”,又因“诗中有画,静谧空灵”,与孟浩然一起,被誉为“王孟诗派”;王之涣的边塞诗,倾注了自己的满腔 热情和才华,既融风骨、形象为一体,又兼有意象与辞采之美,清新俊逸,意境高远;河东一大批诗人,尽管个人仕途大多落拓不遇,但所出边塞 诗个个豪爽俊丽,清刚劲健。沈德潜评价张说的古体《邺都引》“声调渐响,去王、杨、卢、骆体远矣”;王昌龄总以深刻的内涵,饱满的热情,突破了六朝以来乐府旧题敷衍的固有程序,使其诗独有生气。

  中唐诗人追求“笔补造化”的人工之美,以徘徊苦闷,哀怒惆怅,凄凉感伤为基调,气象内敛,境界狭窄。譬如河东诗人卢纶,其诗就有大历十才子的 “精工细密”,其边塞诗正是高适,岑参一派的余绪;这一时期,柳宗元的“柳子厚体”,与之而来的“刘柳诗派(刘禹锡)”“韦柳诗派”,都自成一体。

  晚唐诗人面对国家无法挽回的颓势,大多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难免诗坛会滋长华靡纤巧的颓风。因此,晚唐诗偏于个人主观感受的描绘,语言华美流 畅,且有浓郁的感伤情调,绮艳清丽的诗风。聂夷中等感愤时事,关怀民情,风格独具。

  由此可见,在唐诗发展的每个阶段,河东诗人总以勇于创新,风格独具,不蹈袭前人的形象显现,个性鲜明,与时俱进,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千古一河东
春夏之交,我行在大河之东,这里满眼的绿色、扑鼻的花香、肥沃的土壤、遍地的金黄、一个个富裕的乡村,一座座高耸的楼房,让我沉醉让我迷。这一座座镶嵌在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美丽的小城,闪烁着时代的光芒,这是一个让人崇敬的地方。

  这里是华夏民族的摇篮,生养在这人杰地灵的厚土之上,我的激情点燃的诗章,也拥有了一种沉甸甸的份量。河东,你是黄河臂弯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你是华夏历史上,一段不老的辉煌。你将厚重的根祖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繁华与富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中国运城,一座承载河东历史与文化的城市,一座黄河金三角魅力无限的中心城市,就矗立在这块土地上。

  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稼穑,这里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吕洞宾的仙气,柳宗元的才气、司马光的史评,关汉卿的元曲,这里是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关云长千里单骑、薛仁贵一箭定天山、裴氏的宰相将军的胸怀无与伦比,这里是忠勇与诚信的故乡;女娲氏抟土造人,卫夫人八阵书法、杨玉环无限妩媚,这里的巾帼不让须眉。翻开河东的历史,我看到华夏五千年文明,穿汉风唐雨,历宋韵元音,从这里一路摇曳着走来,凝铸成民族的人文精神,辉耀成河东的俊美华光。

  中条之风,千古不变;蒲州之腔,百载不衰。盐湖的卤水,抚育了千年华夏子孙;黄河的大浪,赋予了炎黄子孙的刚强。当我在舜帝陵前感受仁孝,当我在关帝庙寻觅忠义,当我站在中条山颠把《南风》高唱,当我沐浴盐湖领略死海神奇,当我在普救寺里久久地找寻爱情,当我攀上颧雀楼欲目千里,当我蹬上秋风楼瞻秦望鲁,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的千古绵长、历万载而不衰的真正缘由。 

  河东,壮美的河东,你是女娲补天遗落的一块五色石,你是七仙女织就的一块锦绣章,你是哑姑泉眼里喷出的碧玉,你是黄土里长出的白金。在你表里河山的热土上,繁衍着华夏民族最优秀子孙。你就像一只唱着和谐之歌火红的凤凰,从大河之东跃起…

  历史河东,文化河东,千古一河东。 。。

安邑: 第一王朝的背影
众所周知,中国第一王朝是夏朝,而夏朝至今没有见证物,所谓不可靠。口口相传,记录在华夏人骨子里的就是禹都安邑(运城)。走在运城,身在夏墟,每时每刻都为之遗憾。

  安邑,战国时期魏国都城,魏惠王31年时都城迁往大梁。秦汉时期为河东郡治所和安邑县治所。安邑县乃置于西汉,至北魏太武帝神嘉元年(428年),分为南北两县;太和十年(493年)北安邑县治所东迁、并改名夏县,至今不变;南安邑为安邑县,50年前合并解县为运城县(今为运城市盐湖区安邑办事处)。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还曾临时定都安邑,时近一年。

  古安邑遗址称“禹王城”其地称禹王村,位于近山西运城东10公里处。至今尚有城垣残迹,由于几度兴起,城址有年代不同的大、中、小三个城圈。大城属战国前期,地跨鸣条岗黄土丘陵和岗下平原,周长公里,作北窄南宽的梯形,墙基的宽度除西北城角有1公里的地段为22米外,其余部分都是10—12米。大城的中部,又有周长3270米的正方形小城,墙宽5—6米,地势高出周围地面1—4米,可能是与大城同时建造的宫城,但尚未找到宫殿基址。至于将大城西南部圈起的中城 垣,周长6500米,则可能是秦汉时期作为河东郡治时修筑的。

  禹王城内满布东周至汉代、两晋时期文化层,其堆积厚度2…3米遗存极为丰富。出土的大量遗物有陶范、汉五铢钱等,尤以五铢钱泥范最为珍贵,有“海内皆臣, 岁丰登熟,道无饥人”十二字篆文方砖和兽首瓦当为同时期遗址中所独有。一处遗迹禹王台,又称青台,为历代祭禹之所,50年前毁于战争,留一夯土高台,位于小城东南角,当地传说为禹妻的望夫台。它是国内现存战国-秦汉古称遗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翻开历史扉页,就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黄帝族后裔的一支夏后氏在河东崛起,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和私有制产生的基础上,一次巨大的灾难,让我们的民族在中原地区进入了文明时代。一场仿佛由天而降的洪灾遍及中原;夏禹治水成功的故事成为中华民族永不湮灭的传说,借助这次治水的成就,夏部落最后一位经原始社会推举而出的部落联盟领袖禹,开始向建立第一个中国奴隶制社会夏王朝的历史进程前行。禹的威望和夏族较其他氏族先进的生产力都使禹成为事实上的各族首领。 对那些阻碍夏族发展的势力如三苗,共工、禹都举兵征伐。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他的脚步,世袭制取代“禅让制”,阶级文明社会取代原始文明社会的钥匙就在他的手中,他正在揭开中华文明崭新的一页。

  那一年,据说在公元前21世纪,距今4000多年,这个历史性的转变就发生在古老的夏墟安邑。安邑在黄河之东,位于晋、冀、鲁、豫黄河金三角交会处,可谓是中华第一都。

  中国的原始文明社会,是由许多血缘氏族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各部落的首领组成类似议事会的组织,*推选出一位共同的领袖。他死后,根据他生前的提议,再*推选新的领袖,这便是史籍颇为称道的“禅让制”。居于河东尧、舜、禹,都是被这样推选出的贤主。

  然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夏族部落耒耜的普通使用,水利设施的兴修,原始天文历法《夏小正》的制定和实行,都大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私有制理所当然地发展起来,呼唤着新的社会制度。而冶铜业的初步形成,更为新的文明社会的到来铺下了物质的地基。

  铜器的出现和使用,是人类史上有决定意义的大事之一,有了铜器,人类才真正进入了文明的殿堂。中国夏商青铜文化就是早期文明的代表,这些锈蚀斑驳的铜器,穿越4000多年的风云向后人展示远古的荣光。距离安邑不远的中条山至今保留着许多古金矿洞,这都是古人发掘使用青铜器的记录。

  大禹是历史转折期的关键人物,他起初并没有把首领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启,而是沿袭旧制,拟将身后首领的座席禅让给东夷集团的伯益, 但是,时迁事移,旧的禅让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政治经济情况,他死后诸部族的上层集团纷纷“去益而朝启”,拥戴启为领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