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70章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70章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来都是这样的,守城比攻城容易,士气高涨,工事稳固,没有什么奸细,再占据一个不错的地形,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

  曹操这个人不得不佩服,不好听一些是大忽悠,其实人家也是一合格的心理医生,在许攸来之前就一直在对将士们做出心理辅导,后方的押粮官送来一点微薄的粮食之后,曹操都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人越多越好)和人家开玩笑:辛苦吗?小伙子?

  不辛苦!为人民服务!

  一个很客气的很程式化的回答。

  呵呵,以后就不会这么累了。

  为什么啊?

  因为在你下次来之前,袁绍已经被我搞定了!

  都说是胸有成竹,但是,这个时候的曹操还没有,不过,他还是要把这种自信传达给每一位士兵,让他们和自己一样,拥有自信。

  怀疑?当然有了,但是,这个时候就要看曹操的人格魅力了,人家的威信可不是靠祖上的阴德以及投机取巧累积起来的,那是实实在在的军功积累啊,大大小小这么多战役,除了一开始面对董卓的尴尬,基本上战绩都是不错的,所以,他们对他的老大有信心。

  民可使知之不可使智之,大头兵们想得太多反而不容易发挥部队的凝聚力,少想多做才可以凝成一股绳啊,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

  所以,面对曹洪率领的同仇敌忾的曹军,张郃与高覧有点一筹莫展了,根本就动弹不得,无法前进一步,曹操灌输的是自信,袁绍灌输的却是大意和麻痹,这二位根本就没有想到,这里的抵抗是如此的决绝!

  这边攻不下来,袁绍有点慌了手脚:怎么?难道曹营里面的才是真正的主力?那么围攻乌巢的是谁?难道只是策应部队吗?

  于是,在督促张郃赶快进攻的时候,心慌意乱的袁绍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增派乌巢援军,不能赢对方,也要保本啊。

  但是,气急败坏的袁绍忘了,而淳于环呢?虽说不错,但是比起曹洪来还是差个档次,在曹操的猛攻+熊熊大火夹击之下,终于顶不住了,屯有几乎全部辎重粮草的乌巢就此沦陷。

  也不要太责怪淳于环了,人家已经尽力了,手下的几位重要将领:督将眭元进、骑督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人战死沙场。

  淳于环本人也是重伤被俘(被割掉了鼻子),曹操得意的问他:将军,怎么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啊?

  看着这位昔日的同事,淳于环倒也是不失武将风度,不卑不亢的回答:胜负乃是上天注定,何必问我?

  凡是不贪生怕死的人都会让人敬佩的,曹操一时间动了恻隐之心,不想杀他了,但是一旁的许攸极力反对:这个淳于环是袁绍的死忠,留在身边终究是个祸害,而且这个家伙鼻子已经没有了,奇耻大辱啊,就算今天感激你,但是明天早上一起来,看着有残缺的脸,会就这样算了吗?

  曹操一想也对,斩草除根啊,于是就杀掉淳于环了事。

  淳于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尽力了,也没有变节投降,可以了无牵挂的去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死亡,一了百了,而活着的人则要陷入无尽的痛苦当中去了。

  这个痛苦的人就是袁绍,当得知囤积在乌巢的粮草被曹操烧得一干二净之后,他知道,大势已去,什么都不管了,和袁谭弃军逃跑,主帅的不负责也让部队最后一点斗志荡然无存,纷纷溃散,后队变为前队胜利大逃亡的时候,倒是当初顶在最前面,现如今殿后的张郃部运气好一些,直接投降了事。

  其他人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基本上没有漏网的,共计70000人因为主帅的庸碌而献上了宝贵的头颅,至于俘获的辎重、图书珍宝(你说说,带着这些东西干什么?)更是不计其数。

  袁绍跑得快,没有抓到,但是他的命运、袁氏家族的命运还有整个北方的大局已经随着官渡大战的落幕而尘埃落定了。也许他还咋呼了一段时间,他的那些不孝子们还不甘寂寞的闹腾一会,但是这些只不过是垂死挣扎,因为官渡大战刚刚结束,曾经表示“死心塌地”的效忠袁绍的冀州官吏纷纷投诚曹操。

  这些墙头草固然无耻,但是袁绍应该想到有这一天,当初公孙瓒大兵压境的时候,还不是举起公孙大旗,而在袁绍一战而胜之之后,一个个忙不迭的收起来入了袁氏一党。

  人就是很现实的动物,表面上看袁绍输得起,有很多资本,但是谁让他一下子全都押了上去?

13—11:含恨而终的袁绍(2)
袁绍的官渡惨败,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至少许都那边有不少人没有感觉出来,对曹操阳奉阴违,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写了不少马屁书信给袁绍,结果呢,袁绍跑的时候肯定没有像江姐那样从容,大量的文件没有焚毁,一件不拉的全都落在了曹操的手中。

  你是曹操你会怎么办?有人劝说他:看看都是谁写的,回去之后,一个不留全都处死,以儆效尤。

  估计这个人肯定是没有写信的,要不不敢这么说,但是曹操没有这么做,反而是付之一炬。

  人们很奇怪,这不是曹操的风格啊,之前处理董承他们那叫一个斩草除根,怎么现如今如此仁慈,难道真的是法不责众?

  当然不是,之后,曹操处理起对自己有二心的人都是丝毫不手软,这是他的风格,这次例外,曹操的解释是: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什么意思?袁绍那么强大,自己都没有把握保全自己,何况是这帮人了?没有必要为了我卖命啊,心里有点想法实属正常,不要再追究了。

  这句话并非是体现着曹操只为收买人心,这种因素有,担不是全部,毕竟曹操不是刘备,其实这番话里面更多的是体现了曹操如释重负的心情,取得了一场前途未卜的大胜,基本上将河北未来二十年(至少)纳入自己的蓝图当中,放眼望去,袁绍一蹶不振,刘备苟延残喘,已经没有威胁了。

  但是,这番话还是证明了即使是曹操在内,都没有想到可以赢得如此激爽,荀攸和荀彧还有郭嘉们无数次的政论分析无非是为了树立曹操的信心,并不是证明曹操可以一战而胜之。

  无可奈何花落去,袁绍还是输了,淳于环认为老天爷是罪魁祸首,真的是这样吗?不要忘记有这句话——七分天灾三分人祸。

  官渡大战的第一阶段属于试探性进攻阶段,开门红很重要,所以,袁绍拿出自己的两张王牌本身没有问题,沮授认为颜良难堪大用,不适合做统帅,但是事实证明,袁绍军团里面,不论是文丑还是淳于环,抑或张郃、高覧,谁完成自己的任务了?不能因为他有缺点就废掉不用吧?

  颜良和文丑的失败有着偶然和天意的成分,但是如果他们不是中了曹操的计谋,不是身边缺少一个称职的参谋,又怎么会遭遇如此的惨败?

  主要还是人为造成的。

  但是,及时颜良和文丑败亡,他们并不是导致官渡之战袁绍败亡的决定性因素,当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大家互有胜负,不过,总体来看,还是朝着袁绍这个方向发展的,曹操要速决,袁绍不上当,稳扎稳打,虽然被曹操烧了粮草,但是无伤大雅,当时已经抻到了十月份,入冬的季节,这个季节是需要大量的军备物资和粮草的时候,而这恰恰是曹操的软肋,二战时期,以闪电战闻名天下的德国装甲军团就是倒在了莫斯科的严冬之下。

  所以,坚持到了现在的袁绍已经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但是,恰恰在这个关键时刻,袁曹二人的命运发生了反转。

  导致袁绍崩溃的是许攸的背叛,他的出逃给曹操透漏了袁绍军的几乎全部军力部署,尤其是乌巢这个死穴,促使曹操做出了突击乌巢这一军事计划,焚烧掉袁绍十万大军的粮食储备。

  肚中有粮心里不慌啊,什么都没有了,你还让袁绍打什么?于是乎,占尽优势的袁绍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十万将士千里大溃败,或者被枭首,或者被俘虏坑杀。

  这把火点的偶然,如果没有许攸的出卖,袁绍不会如此落魄,但是这也不能全都怪在老天爷那里啊,袁绍如果不是避长扬短,改变持久战方略,拼命援救乌巢守军,而去死磕曹操大本营,也不至于败得如此之惨,要知道,曹操的突击部队只有5000人,填都填死了。

  但是袁绍不这么做,而是头脑发热的把仅有的两张王牌派到了前线,绝望的淳于环尽了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之后,官渡之战的惨败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这难道仅仅是天意所能概括的吗?

  话再说回来,许攸的叛逃也有一半怪罪到袁绍的用人不善的头上,不错,这个人的确是不咋地,后来跟着曹操混的时候,尽显小人得志的本色,逢人便讲没有自己就没有曹操的今天,说得多了,谁不烦啊,最后,估计是感觉贡献和所得不相符吧,大发牢骚,终于被处以极刑。

  这种性格不招人喜欢太正常了,袁绍虽然和他是旧识,也不把他放在眼里,但是对别人呢?沮授和田丰人品、才华还有忠诚度没有话说了吧?还不是落魄的收场——

  沮授虽然是跟在袁绍身边作战于官渡,但是他说什么袁绍都不听,已经被禁言了,最后溃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管他,结果当了曹操的俘虏,最后还尽忠了事,但是,看看他为何而尽忠吧:我的家人都在冀州,如果我跟了曹公的话,想必袁绍大人不会放了他们的,你还是赶快杀了我吧,到时候也不至于为难我的家人。于是,曹操只好杀他了事,虽然是老相识,这是第二个不想杀的了,第一个是陈宫。

  田丰更加郁闷,发表了一同和沮授相似的战略言论之后,连戴罪立功的机会都没有,直接关在冀州大牢里,说是得胜回来再处斩不迟。

  当袁绍狼狈回来以后,狱卒对田丰说:你得救了,袁大人以后一定会对你言听计从的。

  田丰呢?惨然一笑:如果得胜回来的话我肯定没有事,但是他输得一败涂地,我是死定了,咱们的这位老大啊,表面仁慈,其实是小心眼的很。

  果不其然,袁绍回来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杀掉田丰出气,可叹了田丰明知道这样一个老大还死心塌地的追随尽忠。

  有人才而不会用,不能人尽其才,你说,袁绍能不输吗?这个样子还怪老天?岂不是和项羽一个样子了?两大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没落贵族子弟有着近似相同的失败途径和临终感叹,并非是一种偶然现象——他们告诉了后人,在中国,一个流氓成功的几率远远大于一个矜持的贵族。

13—12:含恨而终的袁绍(3)
人终究是会死的,但是,有些人的死却是很不甘心,很郁闷。

  相比于弟弟袁术为了一点喝得而吐血而亡——不得不让偶想起这样一个场景,一个被惯坏的小孩子满地打滚:我要喝可乐的!冰的!!袁绍还算是个人物,建安五年惨败于官渡,直到建安七年的五月才发病吐血而亡。

  兄弟二人以同样的方法结束了自己的命运不得不令人唏嘘。

  但是人家袁绍还是做了一番努力的,虽然之后的仓亭一战再度败北,不过还是把冀州境内的异己分子清除干净,袁谭也好,袁尚也罢,没有留下一个烂摊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