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53章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53章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会是跌出来的,后来的事情证明如果不遭这几个月的罪的话,估计汉献帝这辈子都要被李傕蹂躏,被曹操抄底算是一种解脱了——当然了,曹操不是慈善家,只是要比李傕的素质高很多而已。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9—11:再度惶惶的长安(3)
事情还是郭汜先挑起来的,在他看来,反正也是要和李傕翻脸的,那就先下手为强好了,于是开始策划迎接汉献帝临幸自己的军营——说好听一些叫做迎接,其实就是绑架。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自己手下有人逃亡到李傕那里把这条信息给出卖了(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两个人平日里很团结的样子,其实一直分的很清,并且还在勾引削弱对方)。李傕一听就毛了:他妈的!郭汜,真是给脸不要脸啊,难得我请客请了这么长的时间,一顿不回请不说还要阴我?!你等着!

  李傕哪里知道自己的美食早就被人换包成毒药了,但是他不管这些,抢在郭汜的前面,派自己的侄子率领几千名士兵包围了皇宫,要把汉献帝给接走,当时杨彪在场,很是不爽,当场指责道:有没有搞错啊,自古以来哪有皇帝住在臣子家的?做事要考虑一下后果啊,大半夜的,扰民啊!

  李傕的手下们可不管这些,他们的眼里只有老大,没有皇帝,回道:不好意思,将军已经决定了,不会更改主意的。于是就强行给皇帝按上车,知道皇帝不可以没有女人,又让贵人伏氏上了一辆车,第三辆车呢?给了贾诩和另外一个大臣左灵——贾诩原来猫在这里啊,真是大隐隐于市啊,其余人呢,没有坐车的资格,统统的在后面步行跟着。

  当天晚上就让皇帝和下属凑合在自己的军营里面住一宿,第二天马上转移到了北坞,派人严密把守,弄得像个大集中营,几天以后,从皇帝到倒马桶的宦官一个个都营养不良了,一个个好像吃XX大学的食堂一样。

  皇帝带头受不鸟了,但是碍于面子又不好意思说,就跟李傕的手下解释:你看,我的下人一个个饿得多惨啊(士兵甲乙:哈哈,你更惨啊),可不可以给几斛米,再给几块牛骨?——怪不得不好意思说,弄得和狗一样。顺便还把自己弄得十分伟大,为下人着想。

  李傕根本就不把皇帝的话当作一回事,真把汉献帝看成是摇尾乞怜的狗了,丢了几块烂骨头过去,已经臭不可闻了,怎么吃啊。而且这简直是在挑战皇帝的尊严!汉献帝当场就毛了,发飙,摔东西,要出去和李傕单挑。但是被手下给劝住了,说些李傕是边地粗鄙之人不懂礼貌之类的话,献帝想想也是,而且单挑必输无疑,就算了。

  李傕的这个举动只会激化他和郭汜之间的矛盾,结果是立刻开火了,什么宫殿城门被摧毁的差不多了,李傕还一不做二不休,把宫里的好东东全都抢了回来说是给皇帝用(其实就是中饱私囊了)。郭汜一看,火更大了,加紧了攻击力度,时间一长,李傕有点吃不消,而且也不太想打了,就派杨彪他们去郭汜营中求和,以为很快就会和好如初。

  但是李傕气消了,郭汜还饱着呢,当着这群大臣就是一顿开骂:姥姥的,他想打就打想和就和,他是玉帝啊?!好!他抓皇帝,我就把你们给扣下来,你有质量,我有数量,看谁狠!

  于是这帮大臣就是有去无回了,杨彪可以说是十分郁闷:一个扣皇帝,一个抓大臣,什么事啊!难道大汉王朝气数已尽?

  杨彪在这里长吁短叹,那边还是打得不亦乐乎,几个月下来,死亡人数已经上万了。长期的消耗战对他们的属下也是一种考验和磨练,到底为了老大的一口气拼得你死我活值不值得啊,毕竟大家都是西凉军团的,前几天还在一起吃酒喝肉,现在就兵戎相见了。

  率先说不的是李傕的手下,杨奉和宋果策划谋杀李傕,以暴止暴的打算被识破以后,率领本部将士叛逃,这对本就损失惨重的李傕是个很大的打击,无缘无故的少了近万名士兵,更加支撑不下去了,于是就托老好人张济前来调停,郭汜呢?也是打不动了,就卖了一个人情,两人和解。汉献帝呢?也解放了,可以出来看看长安城的一片狼藉。

  但是哪有那么简单呢?没有几天又出事了。

09—12:再度惶惶的长安(4)
这一回捣乱的还是李傕,这厮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做人的信用,走了没有多远,又想把天子绑架到郿收为己用,汉献帝一看不妙,宁死不从,连夜跑到了杨奉的营头上寻求庇护,杨奉也是挺够意思,率领军队反击前来打劫的李傕,李傕没有想到杨奉居然敢插上一手,没有足够的准备,被打得一败涂地,跑到了南山躲避风头,杨奉看看没有事了,大张旗鼓的和将军董承迎接汉献帝的銮驾回师洛阳。

  但是杨奉有点低估自己的老上级了,郭汜和李傕都看到了分裂的后果,立马摈弃前嫌,合兵一处追击汉献帝,杨奉一看后又追兵,连忙加快进军速度,但是终究跑的比较慢啊,在弘农的曹阳被截住了,无奈之下,杨奉拼凑了一支八国联军抵抗李傕和郭汜——河东白波军首领韩暹、胡才、李乐。结果就是被一阵痛贬,四散逃跑,汉献帝的大批辎重部队和文武百官就倒了血霉,又是被一阵屠杀,混乱之中,汉献帝侥幸逃脱,“走陕,北渡河”,弄得自己很是狼狈,“失辎重”,车也没有了,只好步行,和当年长征一样,能扔的尽量扔掉,身边也只有皇后贵人一般女流了。

  这种境况一直到了大阳有了好转,后面的杨奉率领着残兵败将追了上来,在安邑有了落脚之处,汉献帝呢,也有了牛车坐,太尉杨彪和太仆韩融以及杨奉等人暂时把持了这个动荡的小朝廷,第一步就是派遣使臣去和李傕郭汜和谈,请求回到洛阳。李傕和郭汜闹不动了,也就同意了这个建议,并且放回了宫人和一些官员,并且还给汉献帝的小车升级,不用再做马车了。

  汉献帝这才松下一口气,开始和手下策划回师洛阳。但是漏船偏逢连夜雨,当时蝗虫四起,颗粒无收,搞得大家都在饿肚子,幸亏有张杨(当时还没有挂掉)给了一点粮食,帮助汉献帝一行渡过难关,回到了洛阳,雪中送炭啊,张杨一下子跃升为大司马——这个也算是抄底了。

  但是回到洛阳就是好事了吗?这个时候的洛阳也是一片惨象啊,“宫室烧尽,街陌荒芜”,文武百官只好放下架子,干着八万年前老祖宗们干的事情——披荆斩棘,并且随便在几处残垣断壁之处凑活着生活,各路军阀根本就不给任何实质性的援助,全都在一旁关注,结果时间一长,这帮养尊处优的大爷们都受不了了,“自尚书郎以下,自出櫵采,或饥死于墙壁间”——都这个时候了,还在论资排辈的干活呢,可见当官一定要当大的啊。

  患难见真知,也可以说鼠目寸光的人有,但是有真知灼见的人也不是绝迹,只是在他们看来之前还没有到进场抄底的时候。

  现在呢?到了,到了光明正大的把皇帝纳入自己帐下,还不用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曹操后来挨骂有一半是被罗贯中们给栽赃出来的)。

  这不,在这个重大的战略抉择面前,北方双雄袁绍和曹操都召集了手下的重要谋士们开起了圆桌会议,商讨是否扶持汉献帝的大计,三国的拐点到了,徐州争夺战的拐点也到了。

  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袁绍做出了一个让自己后悔一生的决定,之前的都不是致命的。 。 想看书来

10—01:曹操袁绍的抉择(1)
不能说袁绍对汉献帝是一个无动于衷的人,他早就改变了一开始对汉献帝是由董卓扶持起来的傀儡这一逆反心理的认识立场,否则他也不会大加赞赏沮授的迎接天子的主张,而且面对天子出逃,长安内乱这件大事,他也是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虽然没有派兵送粮,但是以郭图为首的观察使节团已经出现在了河东地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啊,袁绍就算是想把汉献帝接回来也想先看看到底有没有可行性,也算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来。

  但是,调查也就调查出问题了,在郭图回来以后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本来没有太多异议的事情结果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沮授还是坚持原来的意见,就是把汉献帝给接过来,并且更进一步,之前是“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现在则是要把汉献帝给接到邺城,真正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啊,后来的曹操就是这么干的。

  郭图和淳于琼则是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在他们看来,沮授的计策简直就是多此一举,作茧自缚,如果把汉献帝放到身边来,就必须要听话了,这样一来,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做,比如袭取冀州这种卑鄙的事情就必须装大尾巴狼和正人君子,忍痛割爱了。但是如果不听话呢?就会给自己招来骂名,和董卓、李傕之流成为一路人了。

  沮授的新计划因为举证和阐述的不是很详细,结果被郭图抓住漏洞,发出致命一击,而且作为观察团团长,一直在揣摩和分析汉献帝的现状,有着足够的证据支撑他的观点——汉献帝现在已经是没有任何希望了,大汉也没有前途了,说的不好听一些,这就是一个破烂,咱们有钱有人有地盘,没有必要当一个收破烂的啊,还是算了吧,精心发展自己地盘和实力才是重中之重。

  沮授也是意识到了自己的疏漏,如果再围绕着这一点辩论下去只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还不如逆向思维一下,于是指出——如果咱们不干的话,就会有别人去干,他们一旦捷足先登,就会占据舆论优势,一个强大的敌人将会被培植出来,言外之意就是不能让别人抄底,哪怕自己捂着也行。

  但是晚了,袁绍还是明显的倒向了郭图这一边,表示再看看,再思考一下接汉献帝过来以后的利弊关系,把沮授的建议搁置一边,这一放就是把机会放给了曹操,乱世奸雄终于有了一飞冲天的机会。

  看着曹操日后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袁绍肯定是不好受的,但是他真的是像荀彧们分析的那样,“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吗?

  恐怕袁绍没有这么简单或者说没有那么弱智,表面看他是犹豫不决,再看看情况,其实就是否定沮授的意见,支持郭图了。从结果来看,是便宜了曹操,但是不代表袁绍和郭图的计划就是一点都不对,接过汉献帝以后的坏处的确是存在的,袁绍做出这样的决定,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就像郭图提出这样的意见也是很不简单的一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0—02:曹操袁绍的抉择(2)
袁绍做出这种抉择,有一半是出于自己的本意,一半则是权衡现实的利弊和属下的集团利益而做出的,所以你不能说人家头脑简单,优柔寡断。

  首先来看袁绍的本意,虽说已经改变了对汉献帝的看法,但是还是不太积极,没有把这件事真正放在日程表上,而是一直是讨论讨论再讨论,明显就是不太热心,对于沮授的建议只不过是给予口头的支持和表扬鼓励而已,毕竟不能打击下属的积极性啊。

  但是汉献帝真的有这么大的用处吗?这是他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别看袁绍出身大家,其实还是很看重实际利益和小算盘的,白花花的银子和广阔的土地才是他最为追求的东西,甚至不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