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夷陵一战输的有多么惨,可是,汉中的魏延30000大军还是稳如泰山,坚决不动,魏国要想进攻蜀汉,必须从这里下手,尝不到什么甜头的。
综合以上两点,曹丕决定,舍弃已经损失惨重的蜀汉,不痛打落水狗,而是瞄准了刚刚取胜的孙权:
打着帮助孙权灭蜀的旗号,大兵压境,然后就顺势发动了江东攻势。
所以,孙权拒绝了潘璋等人乘胜追击刘备的方案,转而支持陆逊停战议和迅速回师PK曹丕大军的计划。
也正因此,刘备的蜀汉帝国才逃过一劫。
——这要感谢他打死也不用魏延这个棋子,要感谢曹丕的国际援助。
外患暂时解除之后,还要摆平内忧呢,不幸之中的万幸就是:之前趁着自己有点大势已去的尴尬境地起兵造反的汉嘉太守黄元此时也走上了末路:
兵败被亲兵擒获押送至成都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看上去两大危机都被暂时的遏制了,刘备这才稍微的松了口气:
到了嘱托后事的时候了,刘禅是自己的儿子,他明白,自己的儿子不是力挽狂澜之辈,蜀汉的国运可以维持多长全看那个辅佐之人。
唯一的选择只有诸葛亮了,一方面是他足够的优秀和忠诚,一方面同一级别的牛逼人士,比如法正,都死光了,别无选择。
所以——“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意后事”。
刘备的时代结束了。
蜀汉帝国很不情愿的用3年时光走过了它的第一个阶段,进入了诸葛亮时代。 。。
37—15:溃败,白帝遗恨(4)
下面,在讲述诸葛亮的故事之前,顺便补充一个属于刘备的小桥段,也算是我对刘备印象不错的原因之一吧(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原因):
“主公,您看是不是应该下令斩杀黄权全家以示惩戒呢?”当看见刘备眼巴巴的盼望着诸葛亮到来的时候,有人想给他找点事情干。
“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
一声叹息之后,刘备什么都不说了。
与此同时,曹魏那边已经在朝野上下谣传着黄权留在益州的家眷全部被诛杀的消息。
“公衡啊,”曹丕有一天试探着问:“用不用举办一个追悼会遥祭一下?”
“这是谣言,”黄权笑着说道:“臣与刘备、诸葛亮肝胆相照,推诚置腹,他们是不会干出这么狠毒的事情的。”
没有多久,传回来的真正消息——刘备善待了黄权的家属。这证明了黄权再一次没有看走眼。
历经刘璋、刘备、曹丕、曹睿四任君主,三大势力,黄权都可以高高在上靠的可都不是滑头滑脑的不倒翁精神,有的时候,运气好的话,说些实话,诚恳一些反而更混得开一些,所以,即便是司马懿也很看重黄权,在和诸葛亮的书信来往中特意夸奖了黄权的光明磊落和坦率。
黄权没有多久就从镇南将军做到了益州刺史,按照蜀国的历史纪年,延熙2年迁为车骑将军,3年病逝在异国他乡,或者说他的第二个故乡,其子黄邕无后,绝嗣。
终生没有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刘备的帝国对抗,也没有因此被魏国同僚鄙视,反而可以高升,黄权也算是实现了自己对刘备的承诺——你善待与我,我亦不会辜负与你,这就比潘浚强多了,这位在关羽败亡之后被孙权“费劲巴拉”的请出来的能人异士刚刚擦拭掉了眼角的鳄鱼眼泪,随即投入到夷陵战场中,虽然没有和刘备正面对抗,但是,也直接*了万余名在武陵一带响应刘备军的叛党,间接支援了陆逊等人。
因此,陈寿把黄权放在《蜀书》里面而不是《魏书》,把潘浚却塞进了《吴书》里面的重要原因。
至于黄权留在益州的家眷则是因为刘备的庇护和指示,没有遭到什么“黑五类”、“反革命家属”的待遇,而是茁壮成长中,并且间接的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收获:黄权之子黄崇拜为尚书郎,与诸葛瞻一起战死绵竹,也算是了去他的父亲带进了棺材的那份淡淡的遗憾吧。
有关对黄权的追忆就此打住,让我们伴随着刘备最后的托孤时光缓缓的进入诸葛亮时代吧。 。。
01—01:这世上不能没有女人
自从进入父系社会以后,女人扮演的角色就有一点边缘化了,但是,这个社会不能没有女人。
只不过老一辈搞历史的都是喜欢在探讨一个国家的灭亡根源时扯上女人点什么,远的商纣和妲己的故事就不要说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即便是那不堪回首的十年浩劫,也要说成是“女皇梦”,好像不找这个演员做老婆的话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事情。
这是国情,说多了要犯错误,点到为止吧。
其实女人不光是红颜祸水,没有这些红粉知己,那些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英雄豪杰休息的时候干什么?动力来自哪里?
所以,男人身边不能没有女人。
即便是这些驰骋疆场的三国大佬们,身边更是少不了,一说到女人,总是认为每一个失败的男人身后都站着一个败家的女人,即便是那个女人不败家,但是,一旦这位豪杰看上她了,也要倒大霉的。
言外之意,三国里面,成功人士都是离女性八百里远,而他们整日里都是忙着工作,日理万机,至于他们的孩子,都是体外受精,好像秦始皇每天看一百多斤竹简片子就没有时间泡妞一样,人家没少泡,藏了好几千,生的孩子也是论打的,一打一打蹦出来。
于是,这些理论家们就要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去搜罗罪证,好在的确是可以找出很多例子来的:
董卓荒淫无道,吕布淫*女,都是畜生中的畜生,袁绍生了不少不争气的儿子,老婆小妾的一大堆,干了不少丢人事,结果失败了,等等,所以,这帮好色之徒就只有失败,只有那些正人君子才会成功。
但是,本章节就是要和这种观点作对,吕布、董卓,哪怕是袁绍兄弟还有妻管严刘表同学统统不讲,专门拿这些成功人士开刀,看看这些正人君子们关起门来是如何和自己怀中的美女们过着翻云覆雨的性福生活的。
题目也许有一些意淫,不过放心,里面绝对不会涉及到*描写——估计因此会有很多人望而却步,这里保证的是尽量做到每一句引用的话都有根据,有史可查,在通俗化的同时还保持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这一准则。
因为我一直坚信:历史本身就是很精彩的。
所以,在这里,我们将看到性福的刘备,性格的曹操,日理万机的诸葛亮对性的需求和渴望到了什么程度,还有那位孙权。
这些都是成功人士吧?但是,他们生命中女人都是占了很大的分量,甚至因为他们是成功人士,所以,他们有更多的资本和时间去享受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去占有更多的女人。
所以,不能没有女人,也许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把女人和事业分得很清楚。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不能让女人背黑锅,更不用把这些床上生龙活虎的男人弄得和太监一样。
他们生活很*。
可是不妨碍他们是个英雄,是个成功人士。
一句话,平常心,平常心(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正在重温《士兵突击》,不好意思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1—02:性福之男人刘备(1)
刘备,世人贴上的标签无非就是大英雄,大汉皇叔,大伪君子什么的,其实,他还有一层神秘的面纱,只不过是被史学家们偷偷的摘下来扔在了角落里面,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很难发现:原来我的万人敬仰的万兽之王,还有着性福无比的一面啊,我不敢自居为第一个发现的人,实际上也不可能,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在这里随便侃侃,一旦在某些方面和某人撞车的话实属巧合,并非抄袭,毕竟史料就是那些,看你从哪个角度去整理和发掘了,废话不多说了,下面就要进入正题了——
我们都以为刘备的前半生是龌龊不堪的,一直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自己都朝不保夕,尤其是还在创业阶段,整日里为了拉拢人才,不得不和一大帮一身汗臭味的老爷们睡在一张床上,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都是有过这种待遇的,所以,始终处于逃跑、群居(和男性)状态的刘备同志应该是没有多少碰女人的机会吧?
结果呢,恰恰相反,即使是在这个最为艰难的岁月,刘备的生命中也是没有缺少女人的,就像某位伟人,在坚苦卓绝的抗战中一边操劳军国大事,一边和前任革命妻子接触婚约,而将某位名流罗致床上,要知道,睡到他床上的不光是书,但是,这个什么都说明不了,如果你认为同样干的刘备无耻的话,那么你就是等于承认某位伟大的人物无耻(哈哈,最无耻的是我,因为你不能说我不和谐,这番话我是几经雕琢的,你套在*身上也是符合逻辑的,没有任何漏洞),证据在哪里呢?虽然说《先主传》里面被掩饰的很干净,不过还是在《妃子传》里面露出了马脚。
这话是怎么说的呢?是在介绍甘皇后的时候,说这个甘皇后啊,是沛人,“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
这句话说明什么问题?甘皇后那时候还只是一个小的,是侧室,这就说明,大老婆已经有了,而且很有可能随军的军嫂不只是一个,有好几个,刘备也是人啊,再困难,也不能让自己的“弟弟”委屈了,三妻四妾,那是行军打仗的必备,凡是纳妾的话,那看的就不光是人品了(这个甘皇后,人品还是不错的,后来诸葛亮写的一篇文章就是专门提到了这一点,说甘皇后“履行修仁,淑慎其身”),还要有姿色,否则的话,也不会是闲着没事拿来享用了。
再者呢?就是一定要出身不咋地,贫寒一些,否则的话,就不会做小的了,比如这位后来被追封为皇后的甘夫人就是出身贫寒,《三国志集解》中引《拾遗记》说甘皇后“生于贱微”就是证明。
这位甘皇后漂亮到了什么程度呢?还是《拾遗记》,说是“至十八岁玉质柔肌,态媚容冶,先主召入帐中于户外望之,如月下聚雪”,可见这位甘夫人虽然是出身不咋样,但是长的还真是没的说,这段话就不用翻译了吧,真是皮肤白皙的好像得了白血病一样,但是,人家白的有味道,“媚”,“柔”这样的词汇就可以看出来,有女人味的。并非是“萝莉”类型,当然了,也暴露了我们刘备的一大爱好,那就是恋童癖:甘夫人才18岁就落入魔掌,他的历任太太都是以年轻貌美而闻名的。
01—03:性福之男人刘备(2)
如果光是长的好看的话,还不算什么,我们的国母甘夫人,之所以为国母,还是因为气质好,品德也过硬,后来,有一个人给刘备献上了一尊高三尺的白玉美人,刘备爱不释手,总是放在床上和甘夫人摆在一起观赏玩弄(由此可见,刘备性生活方面还有点变态和不良嗜好的),一会夸赞白玉,一会褒奖甘夫人和白玉一样美丽,总之,此时此刻的表现是和他亲生儿子刘禅的乐不思蜀有着一拼的,对于这一切,甘夫人没有因为受宠就沾沾自喜,而是劝说刘备千万不要玩物丧志,这就让刘备很是感动,于是,命人把白玉撤掉,也正因此,甘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