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小的威胁。
所以,结束曹操的葬礼,走上魏王宝座的曹丕还不能高枕无忧,必须摆平曹彰和曹植这两位胞弟。
——这真是*的悲哀,亲兄弟之间要来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亲情,被冷血的政治掩盖、代替了。
在中国,不,乃至在人类历史上,这样的事情都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34—15:序幕,曹丕上位(3)
曹丕的就任大典看上去风光得很,其实是暗流涌动,按照惯例,他继位之后,其他几位诸侯王都要前来报到一下,聚聚餐什么的。
但是,曹彰的出现时间不太对,“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
也就是说,曹彰的出现,并不是给曹丕捧场子,而是接受了曹操的召唤,曹操找他干什么?没有人知道,因为曹操先一步死去——也许只有曹彰自己知道。
这是一个很容易拿来发挥的借口,果然,按照《魏略》中的记载,曹彰开始行动了,他找到曹植,说道:父亲大人把我叫回来就是为了让我拥立你,推翻曹丕,这个时侯可不能心软啊。
很难想像,一直专注于战场厮杀的曹彰居然会对官场上的角斗感兴趣,而且是选择了父亲刚刚病逝,举国上下一片哀悼气氛当中的时候,实在是不合时宜。
这么干,第一个就是《魏略》在瞎编,诋毁曹彰的人格,第二是曹彰背后有人支招,那个人是亲曹植的,唯恐曹丕上台自己会倒霉,只有掌握兵权的曹彰撑腰,才会让曹植鼓起勇气和曹丕再拼上一次,第三,是比较骇人听闻的,纯属我小人之心,那就是曹操是被曹丕害了,或者临死的时候窥探到曹丕不好的一面,所以十分后悔,暗示曹彰前来护驾干掉曹丕,可惜晚了一步,但是曹彰不甘心,决定拉上曹植奋力一搏。
除了这三点,我暂时没有想到其他的可能。
《魏略》是鱼豢修撰的私史,并非官方修订,讲述的也是曹魏的事情,所以没有太多的禁忌和政治上的干扰,闲着无事编排这些事情实在是找不到一个合理的原因,所以,基本上可以排除鱼豢在忽悠,曹操被害的概率也是比较低的,如果要这么设想的话,整个中国历史都要重写,毕竟,这不是宫廷血案,而且,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曹彰和曹植也不会善罢甘休,浅尝辄止。
所以,应该是有人在背后撺掇,然后曹彰就很为曹植不平,进而拉拢他发动政变。
这个人是谁并不好讲,因为我们在曹彰身边找不到这样的智囊之士,而且,他是主动退出竞选的,在这样的主子身上投资有点得不偿失,赢了也是给他人做嫁,输了也许连命都没有,所以,据我分析,如果有人撺掇的话,那也是站在曹植身边的丁氏双“熊”。
但是,很遗憾,曹彰一时冲动,决定铤而走险的时候,他们却在真正的主角曹植这里碰了钉子。
面对曹彰的热情邀请,曹植说了这样一句令人沮丧的话: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
算了吧,二哥,我可不想让袁尚和袁谭之间的悲剧在我和大哥曹丕之间上演。
曹彰是不适合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同样的,曹植也不太擅长,要不然也不会经常性中招,之前在身边几位小弟的鼓动之下,老爸的鼓励之下,恃才傲物,的确是参与了一段时间。
但是最终得到了什么呢?
不是说他曹植是一个失败者才这么事后诸葛亮,因为即便是成功了,坐在魏太子的位置上也离他的理想生活过于遥远。
美酒、佳肴、吟诗作赋的半隐士生活,再加上在曹丕面前的屡战屡败,仅有的一点战斗意志也被消磨殆尽了,所以,曹彰再怎么鼓动也无法调动起他的情绪来。
更何况这个时机也不是很好,曹操的逝世,那是国丧啊,再说了,死的人也是我们的父亲,这就好比一位大富豪刚刚下葬,尸骨未寒,他的几个子女就不顾影响为了遗产打成一团。
曹植是个文人,其次才是政客,所以,还有点羞耻心,不想让自己的父亲死不瞑目。
——还有一个原因,反正也斗不过曹丕,说不定还会牵连更多的人。
所以,对于曹彰的这个建议,曹植表示:到此为止吧,我不想再斗下去了。
一场政治风波化于无形。
曹丕应该感谢曹植的这种“宽宏大量”,因为没有这位弟弟在自己大喜的日子里添堵,没有上演兄弟阋墙,外人看笑话的闹剧。
但是,这不代表曹丕就会因此而大发慈悲放过曹植和曹彰,高处不胜寒啊,当老大的都有点疑心病,更何况由于多年的争斗,这两兄弟本就没有什么情义,曹丕吃了不少苦头。
——因为曹操喜欢曹植多一点嘛。
所以,现在他们的小命攥在了自己的手中,我应该干点什么了吧?
就算不是为了出一口恶气,我也要防患于未然啊。
所以,曹丕先对曹植下手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34—16:序幕,曹丕上位(4)
要除掉曹植,就要先对他身边的狗头军师下手。
挂掉的就是丁仪和丁廙兄弟,这两位不仅仅是曹植一派的原因而遭遇到了曹丕的反攻倒算,其中丁仪还和曹丕有私人恩怨,正是曹丕阻挠了他成为曹操的乘龙快婿,才把丁仪给推到了曹植的小集团中,而如果丁仪不过去的话,丁廙也不会过去,亲兄弟嘛(当然了,这二位还是曹植的笔友),所以,曹丕一上位,首先就是要干掉这两位,既是为了削弱曹植的力量,又是报一下私仇。
千万不要以为曹丕是什么胸襟开阔的人,曹洪的地位够高的了吧?曹丕年少的时候经常是生活费不够花(不是嫖妓就是滥赌,文人嘛,总有一些变态的嗜好,不知道吸毒不),于是就舔着脸去曹洪那里借钱。
为什么跟曹洪借钱?这家伙是姓曹的里面最有钱的,曹丕借钱,就是不打算还,当然要找一个有钱的大爷。
可惜,曹洪有钱不假,但是为富不仁,吝啬的很,“家富而性吝啬”,所以坚决不借。
于是,曹丕就怀恨在心了,虽然自己上位之后表面上看对曹洪不错,接连拜为宿将军,骠骑将军,野王侯,封邑前后一千三百户,最后还拜为都阳侯。
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当曹洪的门客犯法之后,立刻被曹丕抓住把柄,“下狱当死”,大家不禁目瞪口呆,但是怎么劝说都不好使,最后,还得他的老妈出面,卞氏“恐吓”曹丕的新宠郭皇后说:如果曹洪被杀了,我明天就鼓捣我儿子把你给废掉,于是,郭皇后加紧了床上攻势——有点少儿不宜的画面,史书上说是哭泣请求,但是我不信,大家都哭了,连他老妈都不好使,凭你?肯定有别的办法。
最后曹洪何样结局呢?作为先帝功臣,被免官削爵,朝野一片震动,好在曹丕当的皇帝时间不是很长,死后,继位的魏明帝把曹洪又拉了起来——许是他有点过意不去吧。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来,曹丕不说是小肚鸡肠,也是差不多了,对待曾经不借自己钱的叔叔尚且如此,那么对待曾经水火不容的弟弟又会怎么样呢?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了吧?
还有一点,曹丕曾经摆弄出了一部《典论》,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他和曹植还都是文人,你说,他不整治曹植,不整治曹植身边的党羽,那可能吗?至于罪名,那还不是遍地就是?曹洪被处罚的罪名不就是很搞笑的吗?那还是个事吗?
搞定了丁仪兄弟之后,曹丕就要对曹植下手了。
虽然很想让曹植死,但是,一要有借口,而要狠下心来,考虑一下政治影响。
所以,综合考虑一下,曹丕上位之后,将这位弟弟、昔日的竞争者,日后称帝的属下臣子,选择了用钝刀慢慢折磨死的方式。
第一刀,曹丕进位皇帝的第二年,作为贺礼,曹植的监国谒者上告朝廷,说曹植醉酒不守礼法,甚至劫持威胁使臣,实在是恶劣的行为,请求治罪严明法纪,最后,因为太后的苦苦哀求(手心手背都是肉啊),以及七步诗的作用,曹丕才绕了曹植一命,贬为安乡侯,一年后才封为鄄城王,封邑2500户。
因为实在是没有找到曹植谋反的证据,所以曹丕大言不惭的说:我和曹植是一个妈生的,我可以容纳天下人(我呸),为什么无法包容我的弟弟呢?骨肉至亲,我舍不得杀他,所以,即便是犯了罪,触发一下也就可以了——曹丕真是一个成熟的政客,这么评价他不是贬义词,政治圈里混的都要有这个素质。
第二刀,一年之后,将曹植迁徙到了雍丘,就这么不停的变动,足可以摧毁曹植的脆弱敏感的神经了。
曹丕死的比较早,魏明帝继位之后,延续父亲的政治方针,依旧严格控制曹植的活动,依旧用钝刀折磨曹丕。
下刀方式之一是不停的改变封地,我们通常称曹植为陈王或者陈思王,就是因为他又被封到了陈。
下刀方式之二就是什么都不让曹植干,怎么说曹植也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是一世英雄曹操的儿子,不能就这么闲着吧?太和二年就上书说道:仁君不能蓄无用之臣,君无虚绶,臣无虚授——也就是说曹植不想成为一个光吃不干的公务员,虽然这是今天很多人的梦想。
曹植的要求当然被*,石沉大海,太和三年,曹植迁徙到东阿,又上了两道类似的折子,结果还是杳无音信。
曹丕传授的:憋死他。
下刀方式之三,就是在物质待遇上极端的刻薄,当时曹魏对这些同姓王很是尖酸,为了防止他们造反,所以,在军队部署上极为勤俭节约,兵员不过200人,而且都是“残花败柳”——“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
这是普遍的待遇,到了曹植这里呢?“事事复减半”,克扣的现象极为严重,总之,就是让你不爽。
如此的反复折磨和立体式下刀手法(简直就是在做松鼠桂鱼啊),您说,被做成了松鼠桂鱼的曹植会好受吗?长期的郁闷和不爽,终于导致了一代文学奇才的早逝——十一年中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
这一年,曹植才四十一岁。
这是曹植,虽然无比的郁闷,可是,还算是有个明确的死法,而且至少比曹丕活的更加长久。
到了曹彰这里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34—17:序幕,曹丕上位(5)
对曹植,曹丕用的是钝刀,相比之下,对曹彰这位弟弟用的就是快刀了。
刀使得快一些,就要趁人不备,一刀毙命,而最好的趁人不备的办法就是先给他一点甜头,麻痹他。
所以,曹彰一开始的待遇还是不错的,至少和被各种折磨的曹植相比,他一开始的待遇真的是不错的。
曹丕即王位之后,曹彰与其它诸侯均表示了举双手赞成(心里什么想法,背后什么动作那是另说,反正好汉不吃眼前亏嘛)。
因此,来而不往非礼也,对于曹彰,曹丕的态度是格外亲善的——“文帝诏曰:‘先王(指曹操)所行之道,是任用有功勋之员,亲近所亲的人,并为我带来母弟,开国承家,所以能够建树藩国以屏护大宗族人,守御外侮,折冲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