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谐语人生 >

第10章

谐语人生-第10章

小说: 谐语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研究问题必须广开思路,但是落实在文字上却要谨慎求索,来不得半点含糊。拿出的东西不稳妥就行不通,谨慎求索出的东西才切合实际。如:1979年政治教育改革时,让我们研讨一个当时的政治课为什么不吸引人的课题。怎样才能吸引人?我们搞了很多调查,发现当时教育不吸引人的原因,是由于过去部队主要是搞两条路线斗争的教育,路线斗争教育与大家关心的事离得太远。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吸引大家呢?大家广泛研究,大胆想象,提出“和自己利益关系最紧密的事,最能吸引人”,这个设想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了。能不能这样提呢?我们进行了谨慎的论证、求索,查看了十几种资料,最后感到是可以提的。因为,毛主席在同《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时,有句名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的传统。红军时期的政治教育,没有多少大课,为什么那么吸引人?就是六个字:“打土豪,分田地”。“分田地”与劳动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跟着共产党走,打倒了土豪,就能分到田地。农民的基本问题是土地问题,所以一下子就把千百万农民吸引过来了。因为跟着共产党走,就可以减少租子,减少利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也有个口号:“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保家保田保饭碗。”当时,解放区的土地都分了,保住家,保住田,是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所在。抗美援朝时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们为什么抗击美国、援助朝鲜?是为了保我们的国,保我们的家,如果让美国人打过鸭绿江,我们国亡了,家也就不存在了。以上这些口号,都把国家利益、阶级利益和家庭利益、个人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这些教育非常有效。但是在1958年后,由于“左”的影响,我们有些教育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搞得玄而又玄,所以就没有效果。这个问题说明,政治教育必须和群众的物质利益相结合,才能吸引人。我们搞了个试点,畅谈现代化的美景,为现代化献身,搞得非常热烈,《解放军报》给我们发了头版头条,事情过去十多年了,一直到现在印象还很深。前几天,熟人见到还谈起这件事。所以说我们研究问题,既要大胆,又要谨慎。
  二是逻辑推理和逆向思维的关系。逻辑推理就是在研究一个问题时,要层层深化,不断推理,使问题的层次有很强的逻辑性,很严密、很完整。这样当我们依据这个问题做出决定,制定出对策,或提出一个新方法时,才能严密完整,没有漏洞。在研究过程中,要对全面情况进行逻辑推理。但是在整个问题的研究思路上,却要逆向思维。也就是别人都说这个问题好时,你就不要顺着它好的方面去研究,而应该逆着大家说好的潮流,倒过来看看它有什么不好,有什么不足,这时我们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促进工作的不断发展。如大家都在强调文凭,都在搞文凭,认为强调文凭好,出现文凭热时,你不要顺着这股说搞文凭好的风去调查;应该逆着这个风;倒过来了解这样做有没有缺点,有没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促进工作不断完善发展。这就是逻辑推理与逆向思维的辩证关系。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笔下文章怎惊人(10)
三是“线”式研讨和“网”式论证关系。就是一般写东西强调面要窄一些,面越窄条理越清楚,越容易讲深讲透。头绪太多太乱,顾了这头忘了那头,有的就不容易说清楚,这是论述事物的规律。除了大的报告以外,一般的材料应是面越窄越容易讲深讲透,尤其是不少文字的东西,大量的是通过报纸、刊物和文件来反映。报纸是每天一张,刊物是半月或一月一期,如果一篇东西面面俱到,把问题都讲了,其他材料再说就容易显得重复了。由于在一般情况下,材料的面窄一些好,研究问题时就应搞线式探讨,顺着一条线往下深钻细研、一摸到底,这样才容易把问题搞深搞透。
  研究问题要线式探讨,但论证问题却要网式。也就是说要像网那样###、多向、多方面的广泛论证,使确立的主题严密无隙。如果不进行广泛的探讨,就容易有缺陷、漏洞或毛病,在实践中就容易出现问题。为什么主题研讨要线式,而论证却要网式呢?这是因为事物总是互相关联的,只有方方面面都论证到、论证好,写出东西才能稳妥。这就是宽与窄的辩证法。
  第四个环节是“博览”。就是要多看些材料。亲历广闻都是重要的,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都能亲历、广闻,因此还要靠间接的知识来武装自己,这就要多读书,多看各种材料。从别人的心得体会中间接得来的东西,也能得出很有用的结论。比如三国时的诸葛亮,他并没有到全国去调查,他就隐居隆中,靠接触各种人,看各种材料,了解研究天下大事。他在《隆中对》中给刘备出了个点子,最后造成了三国鼎立。他的看法之所以准确,就是靠研究大量的材料得出来的。所以说读书看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前段时间我们办了个新闻班,军报的杨子才总编给大家开了个书目,提出小说应看哪一些,古文要读哪一些,唐诗要读哪一些。搞政治工作的不一定能读那么多,但有些必须要看,如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著作、一些政论性的著作,如《资治通鉴》、二十五史的有关章节等都应看。读书有几个作用,一有继承作用,二有启迪作用,还有就是资料作用。
  同时,要多读些书,多看些材料。我们有很多东西经过几百年至几千年人类长期的总结积累,被写入书籍和各种材料、条例、制度、规定之中,已经有了很深刻的经验,很规范的语言,讲出来既准确,又简练。认真学习这些已有的东西,用时一套一套地就出来了,它既准确又简练,你半天说不清楚的意思,它几句话就说清了。
  第五个环节是“正心”。就是说必须端正指导思想。调查研究、分析研究问题要把思想搞端正,不要带着偏见去调查,否则是绝对调查不出问题、研究不出问题来的。图名图利,一心讨好领导或单纯为了见报、转发而揣摸编辑和领导的思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研究出的问题会带有偏见。因而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一定要建立在为国家、为民族、为部队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思想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东西来。“逢迎只有扬名一时,求实才能有用于百世。”只有在写讲稿时才可以揣摸领导的意图,因为这是代人立言,其他的文件材料,都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样才管用。所以要写出有用的东西必须树立正确的观点:一是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什么意义,也就是说起码让人看了有所启发,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二是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工作有什么指导、帮助和促进作用。这种指导思想越端正,探索出的问题越有意义,写出的东西越有影响。

笔下文章怎惊人(11)
三、怎样剖析问题才能使文字材料有深度、有层次
  正确剖析材料的层次,才能正确地区分好材料的段落。一个材料写得厚实不厚实、丰满不丰满,不仅取决于问题抓得准不准,而且取决于有没有层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没有深度。
  问题是区分为层次的,总问题由分问题组成,分问题由小问题组成。如同分子里面有原子,原子里面有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一样。因而,我们抓住一个问题就要往深里具体剖析,看看这个问题是由几个小问题构成的,也就是一个问题有几个侧面、几个层次,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有质量、有深度。海湾战争时,有位同志写了个材料,说国防工事伪装非常重要,萨达姆靠工事跟美国对抗,他伪装得好,美军空袭时看着把目标炸了,其实那是假目标,真的没有炸,这说明伪装训练很重要,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应该说这个问题是不错的,可惜没有层次、没有深度。
  怎样才有层次、有深度呢?比如可以分成三层:第一层讲,随着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现代战争中火力打击的准确率大大提高,只有有效的伪装才能躲过敌火力的袭击,而伪装一定要像,不像不行;第二层讲,伪装不仅要像,而且要和多少年以前的地貌像,因为现在卫星侦察很厉害,一看地貌变化了就知道你这里有伪装,因此不仅当前要像,而且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都得像才行,你要看几年来的卫星照片,根据这个来布置才行;第三层讲,你不仅要有假目标,还要有“真”目标,因为现在技术侦察很厉害,并不是单纯的靠外表看像不像,它还要通过仪器来测量你这个目标温度和电磁波等方面的情况,如你的假坦克群,他一测量发现温度不对,或测不到坦克乘员谈话发出的电波,知道这是假目标,就去打真目标了,因此必须想办法叫它的热度和真目标一样才行,另外还要使它能发射一点电波,这样敌人才会把你的假目标当成真目标。如果我们把问题这样层层分析,材料的深度就有了。
  文字的段落层次一般有三种:第一种就是纵深层次,也就是递进层次,就是一篇文章分几层,一段比一段深化;二是横向并列层次,就是抓住一个问题,从几个侧面来说明它,用横向并列的方法来说明。为了“好记”,有两篇古文大家可以看看。诸葛亮写的前后《出师表》,前《出师表》基本上就是递进层次的,全文六个段落,层层深入。后《出师表》基本上是并列层次,除了头尾,全文六个问题用并列的方法讲述出师的理由,从六个方面说明了出师有利的道理。三是过程层次,根据事物发展的过程区分层次,过去我们写过一个重视干部年龄结构的材料,国内动态清样和大内参都曾用过,主要讲当时干部的年龄有点“倒金字塔”型,根据事物的论述过程写了三段。第一段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数字,讲了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带来的问题。第二段是分析了矛盾形成的原因。第三段是解决方法。这就是过程层次。
  四、善于用了解分析问题的求实态度来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来了,层次也区分开了,还有个能够正确回答的问题,也就是能不能回答好提出的问题。现在有好多材料主题很好,立意也很好,但是由于回答得不好,使人觉得有骨头无肉,没有说服力,很肤浅。当前这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大,二是空,三是套。“大”就是大话,“空”就是空话,“套”就是套话。

笔下文章怎惊人(12)
所谓“大”,就是一篇东西具体实在的道理少,大话多,纲上得很高,而内容却很少。比如说,我们经常在好多材料里看到,某单位办了个学习班,“大家通过这次学习,明确了能不能坚持改革开放是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四化大业能不能实现的大问题,各种模糊认识迎刃而解。”这样写就是大,因为大家要知道的是你是用什么办法,通过哪些道理使大家认识到改革开放的意义。这些管用的方法没有写,而只写了些大话,可供借鉴之处就太少。再比如,有的还写“通过这次学习班,解决了政治上永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