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首富100位人物发迹史 >

第73章

世界首富100位人物发迹史-第73章

小说: 世界首富100位人物发迹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彼得森当学徒时,就不止一次地听老师卡辛说起哈特·梅辛格,一个最精明的犹太首饰商。当这个大名鼎鼎的梅辛格出现在彼得森的面前时,他简直有种难以相信和欣喜若狂的感觉。
原来梅辛格此次来找彼得森,是在知晓了彼得森的名气后,为他在纽约地区的销售网长期订货的,这正是彼得森梦寐以求的事情。当然梅辛格也是独具慧眼,知道卡辛的高徒彼得森的手艺,决不会有任何问题的。梅辛格对彼得森非常信任,授权彼得森以极大的自主权。他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按照自己的方式加工,不受任何条件的约束,生产出来的首饰梅辛格全部收购。梅辛格为充分发挥彼得森的聪明才智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源。从此,彼得森每星期起码可挣50美元。声名鹊起的彼得森,手艺也完全得到了上流社会的承认和赞许,找他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腾飞
这时一个念头浮现在他的脑际。回忆自己半生所做过的首饰不计其数,其中不乏价值昂贵的珍品,但都没有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偏偏是自己当初用15美元的本钱为未婚妻做的戒指,永远留在了他的记忆深处。
当看到妻子手上的那枚戒指,记忆里就浮现出妻子当时戴上戒指时那种兴奋、喜悦的眼神。其他人同样也会把结婚戒指作为爱情的见证而倍加珍惜。而且只要人们的经济条件允许,人们对购买作为爱情信物的戒指会慷慨解囊,因此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是,在当时的首饰生产经营者中,尚没有专门从事结婚戒指经营的人。灵感就这样产生了,他在和詹姆协商后,果断作出决定:成立一个生产订婚、结婚戒指的公司。
彼得森的构思固然新奇,他也为此兴奋不已。但是当兴奋过后,他还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资金短缺。他只得硬着头皮去银行申请贷款不料几次申请都碰了钉子,彼得森心灰意冷后,开始广泛发信招募投资者,但仍然无效。正当一筹莫展之际,他过去的一个顾客一家银行常务董事的妻子竟帮了他的大忙。这个女人曾经让彼得森加固过她的红玛瑙戒指,对彼得森的手艺非常赞赏,对他的忠厚品质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很钦佩满意。她认为银行把资金贷给这样老实厚道、勤勉进取的人绝对万无一失。她看到彼得森的信后,极力劝说丈夫贷款给彼得森。当然这样的贷款对一位银行常务董事来说自然是不在话下。彼得森终于得到了建立公司的注册资金。
第120节:装不下他的豪情壮志
作者 : 张剑
〃特色戒指公司〃在几经周折后终于挂牌营业了。既然是〃特色戒指公司〃,生产的戒指就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否则就是哗众取宠,名不副实。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彼得森在订婚戒指图案的表现手法上大动脑筋。因为象征着爱情的首饰大多以心形成构图,这已为广大消费者所公认所接受,彼得森对此传统仍然沿用。但是在构图的表现手法上,彼得森却匠心独具。他把宝石雕成两颗心互抱状,表现一对恋人心心相连,再用白金铸成两朵花将宝石托住,表示爱情的美好与纯洁;两个白金穗中各有一个天使般的婴孩,一个是男婴,一个是女婴,手中牵着挂在宝石上的银丝线,以此祝福新郎新娘未来美满幸福的小家庭。那条男女婴儿牵的银丝线更是别出心裁,那银丝线上有许多手工镂刻出来的皱纹,皱纹的数目可以随意增减,这样就为购买者留出做记号的余地,例如男女双方的生日、订婚日期、结婚年龄或其他私人秘密,都可以通过〃皱纹〃多少表示出来。
这一成功的设计果然使彼得森一举成名;〃特色戒指公司〃生产的戒指一炮打响,赢得了顾客的认可和赞誉,公司的生意日渐兴隆。经过艰难困苦的他在得了第一桶金之后,并没有就此停步,而是不断地探索戒指生产的新工艺、新方法,并于1948年发明了镶嵌戒指的〃内锁法〃。
一天,一个富商慕名来找彼得森,那人拿出一颗硕大美丽的蓝宝石,要求彼得森镶嵌出个与众不同的戒指,并且最好能够使蓝宝石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商人想把这枚特别的戒指送给自己的女友一个著名的电影明星。彼得森在图案上下功夫不会有什么惊人之举,惟有在那颗蓝宝石上打镶嵌戒指的办法,如用金属把宝石包托起来,这样宝石有近一半被遮盖起来,也就是说一块宝石料做成首饰后至少有1/3大小被掩盖。而商人的要求就是最大限度地体现宝石。他发明了一种新的连接方法内锁法。用这种方法制造的手饰,宝石的90%暴露在外,只有底部的一点面积像果实与芥蒂相连接那样。
商人出了高价满意离去,彼得森再次声名远扬。他从心眼里对那位富商表示感激,如果没有他〃苛刻〃的要求,就没有在戒指镶嵌工艺上巨大影响的〃内锁法〃的诞生。这项发明很快获得了专利,珠宝商们争相购买,彼得森赚取了大笔的技术转让费。那个女影星也成了彼得森的义务广告宣传员,从此,那些崇拜电影明星的太太小姐们,得知这枚戒指出自彼得森之手,便不惜花大价钱请他做首饰,她们以拥有彼得森亲手制作的首饰为荣耀。
1955年,彼得森又发明了一种〃联钻镶嵌法〃,采用这种方法把两块宝石合在一起做成的首饰,可使1克拉的钻石看起来像2克拉那样大。这种大轰动效应,使人们纷纷抢购这种戒指,而珠宝商们纷纷购买这项专利。彼得森凭借自己多年卧薪尝胆积累的经验,最终成为〃钻石大王〃。
085香港实业巨子
郭鹤年
糖的甘甜,抹不去他心中的苦涩;无限的市场空间,装不下他的豪情壮志。
糖王
2004年〃糖王〃郭鹤年重新登上大马首富的宝座,他的财富从去年的801亿马币,跃升至1419亿马币,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马、新加坡及香港股市保持活跃。郭鹤年现年81岁,〃大马糖王〃的美称早是家喻户晓,其实,郭鹤年不但控制本地白糖业,也是酒店业、船务、保险和传媒等领域巨擘,企业王国早已步出国际平台,是世界富豪榜的〃常胜军〃。
郭鹤年,1924年10月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祖籍福建福州。郭鹤年的父亲于1909年来到柔佛,和兄弟一起在新山创办〃东长〃公司,专营大米、白糖、大豆等农副产品,事业兴旺,成为当地富商和侨头。由于家境较好,郭鹤年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毕业于当地最好的柔佛新山英文书院和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毕业后,他曾在父母的〃东升〃公司任职,1947年,23岁的郭鹤年到新加坡以10万马币做资本,创立了〃力克务〃公司,经营商务、船舶经纪及杂货业务等。这是郭鹤年创办的第一家公司,也是他日后事业发展的开端。1948年,郭父逝世。郭鹤年继承父志,同年在新山成立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从事大米、面粉、蔗糖的进出口及经纪业务。
50年代初,马来西亚当局急需发展进口替代工业,以走上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郭鹤年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发展良机,毅然于1959年在槟城创办国内第一家炼糖厂。此后,郭鹤年开始大举向食糖业进军。在整个60年代,他不仅参与食糖的生产和提炼,同时积极从事国际糖市交易和经济活动,不但很快占领了马来西亚食糖市场,而且在多边贸易中每年控制的食糖总量达150万吨左右,相当于当时国际糖市贸易额的10%,赢得〃亚洲糖王〃的美誉。
多业并举
从60年代开始,郭鹤年以糖业为基础,开始多元化经营。70年代后便走上国际化道路。郭氏兄弟集团发展成为经营工业、种植业、矿业、航运、国际贸易、酒店、房地产、保险、证券、建筑等行业的多元化集团,公司遍布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韩国、中国大陆及香港、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智利、法国、德国、斐济等五大洲众多国家和地区。
郭氏兄弟集团控制着100多家公司,其资产十分庞大。据估计,集团资产逾50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及香港有32亿多美元;在马、新、泰上市公司所占股份分别约值554亿美元、195亿美元和12亿美元;在菲律宾的地产、酒店投资达22亿美元。
香格里拉
郭氏兄弟集团属下的香格里拉酒店是一所具有世界影响的连锁酒店集团,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尼、中国大陆及香港、斐济等亚太地区,拥有24家酒店。因此郭鹤年又被誉为〃酒店大王〃。
此外,郭鹤年在香港的一项重要投资是在传播媒介上,他在上市公司香港〃电视广播〃(市值386亿港元)和〃电视企业〃(市值1008亿港元),各拥有33%控股权。他收购香港的南华早报,入主该报并担任主编。故称郭氏为香港电视传媒大亨亦不为过。
郭鹤年于1989年2月25日被马来西亚公司董事学院推举为马来西亚最杰出的企业家,并获院士奖状。他热心公益事业,造福桑梓,深受乡亲爱戴,在一、二届福州十邑同乡大会上均被推选为民办福州十邑同乡总会名誉主席。在香港回归的过度期内,郭先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分别出任港事顾问和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
第121节:健康和家庭最重要
作者 : 张剑
086〃收藏〃豪华宾馆:卡尔·海因茨·基普
他是经营家,他是收藏家。然而,他的收藏品不是在豪宅密室里,而是在名胜古迹之间,青山绿水之畔。这个亿万富翁不那么如雷贯耳,但在德国《经理》杂志的名单里排在第27位,在2004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榜里甚至也排到了第94位,净资产达46亿美元。瑞士最好的宾馆是他的,纽约曼哈顿也有摩天写字楼归他所有。他的大名是卡尔·海因茨·基普。
购买玛萨小店
基普的豪华宾馆卡尔·海因茨·基普1924年出生在普法尔茨一个农产品贸易商之家。他自己说,〃小时候想当个开肉铺的〃。1948年,年仅24岁的基普买下了特里尔的服装与带子商店阿尔弗雷德·玛萨。据说,他支付给玛萨家寡妇的〃购买金〃是几千瓶葡萄酒。
一开始,他经常开车下乡,向葡萄农家的女人们销售内衣内裤。几年后,他开始生产纺织品。1965年,基普开出了他的第一家玛萨商场,提供的商品中最吸引人的一是服装,二是新鲜肉类。他小时候的梦似乎圆了。
从此,他的自选商场连锁店顺利成长。上世纪70年代,他的玛萨商场以〃战斗性的价格〃令竞争对手们心惊胆战,吸引着广大顾客蜂拥前来他那平地新建的面积巨大的商场。他被人们称为〃玛萨先生〃。
上世纪80年代初,困难开始露出苗头。依靠低廉的价格,基普还能让他的玛萨们增加营业额,但企业的利润却在不断地消失中。然而,企业家基普先生却深谙其中之道。1986年,他把他的家庭企业改制成一个股份公司,分两次登上了股市。该年春天,玛萨股票已经达到每股225马克,冬天时,甚至达到了515马克。高手基普一步一步地把他的股票售出,最后一批约30%于1987年卖给了后来融入麦德龙集团的阿斯科股份公司。
基普抽身退出。他选择的退出时间,实在是天才的手笔。1997年,当麦德龙向玛萨剩余的股东们收购最后的玛萨股时,出价仅每股150马克。而这个价格还被视为相当的慷慨。
收购豪华宾馆
麦德龙出手的时候,基普一家早已舒舒服服地定居在瑞士童话般的山水之间了。
卖掉玛萨集团后,基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