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如何实现美国梦:美国那些事儿 >

第8章

如何实现美国梦:美国那些事儿-第8章

小说: 如何实现美国梦:美国那些事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6节:美国人活得自在吗?(7) 
其三,这也是一种竞争压力。中国人口太多,竞争是全方位的,美国虽然是崇尚自由竞争的国家,但比起中国来说相对人少,竞争制度却更完善,人才管理和发展目标明确,而且可选择的生活领域范围广,生存难度自然降低了。中国却不是如此,能高不能低,能上不能下,人际关系,左右邻居,真让你面子上过不去。所以,在美国竞争力强者,到中国却未必。在中国竞争力强者,到美国一般也差不到哪去。
其四,在中国生活变化太快了。可能你认为错误的东西也可能会被人们接受,也就是说,你会产生一种不安定感,而人的本性却是寻求相对稳定。我想从近代以来,中国就没有绝对安定过,相对安定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个变革和狂飚突进的时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建设新中国并在短短几十年里迅速崛起的原因。美国保守主义从越南战争后盛行了几十年,现在也被美国人民所厌烦,当奥巴马提出“改变”的口号时,就能把他送上总统宝座,因为美国人也感到自己太保守、太压抑,过于被“精英”误导了,他们不喜欢战争,可战争总是不断,这是他们选择自由时没有想到的。布什打伊拉克时,美国民意测验支持率达到67%,和今天反对伊拉克战争的人数差不多,当时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支持布什总统,他的行动必定会受到制约,现在一起把责任归到布什名下,这难道也是自由选择的吗?美国人民的选票真的能改变这种政治倾向?多数选票真的就代表正确的选择吗?美国政府的决策真的能代表大多数民意吗?
你说美国自由不自由?
                  第27节:万圣节感受美国人的鬼神意识(1)
第27节:万圣节感受美国人的鬼神意识(1) 
9。万圣节感受美国人的鬼神意识
西方的“万圣节”就是指天黑了以后出来的“鬼”,这种不分良莠,一律以“鬼”论之的做法显然异于中国古人对神鬼世界的理解。
记得还在读大学本科时,听美国著名华裔学者袁小园讲汉字改革时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简洁优美的语言,最能表情达意的文字。她的话当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但并没有什么感觉。30年后我来到美国,这种感觉忽然产生了,而且是在万圣节。
来美国一个月后,我们遇到的第一个大的节日就是万圣节。每年10月31号半夜,各路鬼魂就要来到人间问候活人,所以,节日前几天,关于万圣节的商家广告和人们准备的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就开始宣传起来。起初,我对这个节日全然没有感觉,觉得大概就像中国的清明节,我们这些他乡异客,过什么万圣节。
一天,我接到尕乐就读的学校打来的电话,说有事情找我商量,我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学校从来没有专门打电话找过我。我急忙赶到学校,接待我的是负责学校杂役的一位女士,她说:快过万圣节了,所有的孩子在那一天都要穿节日服装,考虑你的孩子刚来美国,没有准备,所以我们找了一些过节用的服装,你帮助孩子挑一挑。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把尕乐从班里叫过来,这位女士从一个纸箱子里先拿出一件“鬼袍”,尕乐一见,急忙摇头,又拿出一件“死裙”,尕乐更不愿意。她看出尕乐的顾忌,说万圣节的服装主要是表明你是什么身份,并不见得非要“鬼味十足”。她忽然拿出一个木制棒球棒和棒球帽对尕乐说:这个不错,今年肯定没有棒球手。尕乐接受了这个纯粹没有一点“鬼气”的角色。
在随后的几天,尕乐越来越兴奋。她急切地盼着“鬼节之夜”的到来,原来她的同学们都在说去年他们在那个夜晚收获了多少巧克力糖,有的居然说他背回家整整一口袋。
31号那天,尕乐打扮成一位棒球手的样子去了学校,而很多孩子的穿戴绝对是专业的化妆水平。下午接尕乐回家,路上已经看见一些人家门口摆放的南瓜灯开始亮了起来。尕乐开始抱怨她的服装不“专业”,而且她没有足够大的装糖的口袋。
回到家,我赶紧帮她想办法:一是在她的外衣外面套上我的肥大的篮球圆领衫;二是腾出一个装大米的口袋;三是准备了一根竹杆用来挑着那个口袋,再加上棒球帽。尕乐总算基本认可这套装扮。
到下午5点,天刚有一点暮色,尕乐就装备好要去敲邻居的门,我说应该再等一等,起码天黑了再去不迟。好不容易又等了一刻钟的样子,突然传来敲门声,尕乐跳起来说:“看!看!别人早就行动了。”果然,一开门,外面站着几个“武装到牙齿”的小鬼,大喊“万圣节、万圣节”,我们赶紧拿出准备好的巧克力递给他们,孩子们欢快地走了。尕乐拿起她准备装糖的口袋,像旋风一样跑了出去。我心里暗自好笑,还是孩子。一回头发现她忘记带帽子,我也赶紧旋风般追了出去。
远远地看到家家门前都亮着灯,尕乐在对面一户人家门前正说着“万圣节”,她回过头看见我,就赶紧跑过来兴奋地说:看,大巧克力!还有两颗花生。我赶紧把帽子给她带上,说:“体会一下就行了,小心狗。”这个地方家家都养狗。
她说:“不行,这是我第一次在美国过万圣节,我要把口袋装满!”
虽然这个口袋不是很大,但我还是后悔给她配备了这只口袋。我没有说什么,从她坚定的表情和着急的口气中,我第一次感到孩子不完全是在玩,而是真的想让她的口袋变得沉一些。我只好远远地望着她,平时白天从别人家门前走过都脚步匆匆,现在黑灯瞎火居然毫无畏惧地挨个敲陌生人家的门!
在大约走了一个街区的样子,随着收获的增加,尕乐又要去另一个街区,我的确感到有点不安全,就过去劝说她:“真不得了!真的收获巨大!我看差不多了,我们可以打道回府吗?”她说:“不行,早着呢。”这时,大约有6、7个美国孩子刚好“扫街”过来,为了安全,我让尕乐和他们一起去敲门,我则跟着他们的父母在后面聊天。
                  第28节:万圣节感受美国人的鬼神意识(2)
第28节:万圣节感受美国人的鬼神意识(2) 
一位年轻的母亲说:万圣节就是让孩子们高兴,因为他们可以得到糖,但只有门口亮着南瓜灯的人家才欢迎小鬼们敲门,有时即使不开门,但只要亮着灯,你就会发现门口有一个碗,里面装着糖,孩子们也绝不会把所有的糖拿走,一般只拿一块或者二块。
“万圣节”,多么好听的名字!我特别想给他们讲一讲中国翻译过来的“万圣节”的真正含义,但我发现根本讲不清楚。汉语里的“圣”是一个十分灵活的词,《西游记》里的孙大圣,使“圣”包含的范围十分广,好的妖魔鬼怪也可以成为圣。古人认为,当你不好确定对方身份时,就可以用“何方神圣”来提问,这样一般不会得罪人,如果真是一位大圣,那么正好。如果碰巧是一位小鬼,那他也会自觉被人提高了一等而感到自豪,起码不会当下露出“鬼脸”。那位把西方的“Helloween”翻译为“万圣节”的老兄真乃神人也。西方的“万圣节”就是指天黑了以后出来的“鬼”,这种不分良莠,一律以“鬼”论之的做法显然异于中国古人对神鬼世界的理解。所以,“万圣节”3个字给你意识里留下的印象是:这是一个敬仰神灵的节日,而不是像美国人那样都打扮成魔鬼样。
大概那些孩子觉得糖要的差不多了,准备各自回家,尕乐也只好十分不情愿地和我往家走。她跟我说:“有一家出来一位老大娘,不但给了糖,还给了两颗花生。”她把这两颗花生从裤子兜里拿了出来,说:“爸爸,这两个花生,你一个,我一个。”看来,除了给糖,更古老的万圣节可能主要是给类似花生这样的农产品。我说:“太好了!先吃了这花生,我们就会心明眼亮,就不怕鬼了。”
回到家,尕乐一边数她的收获,一边说那几个孩子的口袋好像比她的沉,她还想出去。我赶紧说:今天你的收获已经非常可观了,而且现在天太黑了,你要是觉得不够,明天我给你买“万圣节”专用巧克力。她终于答应了。
第二天早晨,我打开网络浏览新闻,赫然发现一则最新消息:昨晚美国一个城市,一位23岁的年轻人用冲锋枪向站在门外敲门要糖的孩子们扫射,当场打死一个孩子,另外一个孩子和他的父亲重伤。我震惊之余,庆幸昨晚没有再让尕乐出去。不过,我的确感觉到西方“万圣节”晚上人鬼不分的境界,如果换上中国式的“万圣节”,恐怕就是另一番各路神圣的演义,而不会真的闹出人命来。
                  第29节:感恩节感受美国人(1)
第29节:感恩节感受美国人(1) 
10。感恩节感受美国人
美国人是我发现的最注重细节的民族,他们在观照任何一件事情时,充分的细节安排和效果照应都绝对下功夫。
美国的历史虽然短,节日却特别多。学校便有很多的假日休息。在大学,学生们可以借各种节日的名目举办活动或者外出郊游。中学我不太清楚,小学基本是有“节”就休。比如10月,校历上标出的节日就有7个,加上星期六、星期日,差不多一半时间放假。11月,除了4号是每四年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日外,校历上标出的节日有两个,一个是11月11号的美国退伍军人节,也叫纪念阵亡将士日(Veterans),另一个就是感恩节了(Thanksgiving)。
11月11日,在中国民间被称为“光棍节”,从这个节日的起源你就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汉字的独特性。汉字绝对不只是一个文字系统,它还体现是一整套思维方式,掌握并应用汉语和汉字的人,其行为举止、思维节奏、处事方式都会带有“中国式”。我曾经讲过汉文化的巨大包容性和独特性,正如发明手机短信的西方国家无法推进这一业务,而在中国却突飞猛进,因为,汉字系统的形象表意远远超出拼音文字。不过,中国的“光棍节”远没有美国的退伍军人节阵势浩大。在这几天里,美国的电视台播放一个广告:一个穿着美国陆军服装的精干小伙,站在他父母亲身边,他们的身后是一辆拖拉机,背景是一片农场,父亲正在自豪地赞美自己的儿子。
11月27日是感恩节,有一点外来人和当地人和谐相处的意义。据说1620年9月,英国的清教徒为了寻找一个不受他人制约的自由发展环境,远渡重洋,来到美洲,他们乘坐的木船叫“五月花”号,然而,他们到达的季节却是冰天雪地,就在他们吃不饱、穿不暖,面临灭顶之灾的关键时刻,当地印第安人伸出了援助之手。给他们送来了许多生活必需品作礼物,派来了最有经验、最能干的印第安人,教给移民们怎样在这块土地上生活,教他们捕鱼、狩猎、耕作以及饲养火鸡等技能。第二年,风调雨顺,再加上印第安人的指导和帮助,移民们获得了大丰收,终于闯过了生活的难关,过上了安定、富裕的日子,就在这一年秋天,这些把当地变成自己领地的英国人举行盛典,感谢上帝的眷顾,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个感恩节。当然,他们没有忘记救他们于危难之中的热情、好客、智慧的印第安人,特地邀请印第安人前来参加节日庆典。
今天,在美国人心目中,感恩节或许比圣诞节还要重要。除了一个长达4天的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