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看破西游便成精 >

第24章

看破西游便成精-第24章

小说: 看破西游便成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调不听宣”是何意?意思就是只听态度好的命令,不听态度不好的命令,一个噱头而已,说好听点是藐视天庭,说不好听点便是自我安慰、自欺欺人,“宣”和“调”,换了一个词而已,结果却是一样。
恐怕这也是孙悟空初见二郎神时,言语中有许多鄙夷情绪在的原因。或许在孙悟空看来,二郎神这种被迫反叛且反叛不彻底的人,是不配和自己较量的。
或许有很多读者会质疑笔者,问笔者凭什么就断定二郎神主观上不想反叛天庭?难道就凭一句“听调不听宣”?
仅凭那一句话当然不够,笔者还有足够的证据。

仅凭那一句话当然不够,笔者还有足够的证据。
首先,玉帝差大力鬼王去给二郎神传达调兵的旨意时,真君庙把门的鬼判传报至里道:“外有天使,捧旨而至。”二郎神立即与众弟兄出门迎接旨意,焚香开读。等听到旨意上说“成功之后,高升重赏”,真君就大喜道:“天使请回,吾当就去拔刀相助也。”
如果内心真的不满天庭,如何会在听到天庭调兵的旨意和封赏的许诺后会大喜?而且满口应承“就去拔刀相助”?天使来时,出门相迎,焚香开读,大喜过望,满口应承,甚至都不征求自己兄弟们的意见便一力承担,二郎神的言语做派无一不说明了他建功心切的态度。
其次,二郎神出战孙悟空时,被问及来历,二郎神就喝道:“你这厮有眼无珠,认不得我么!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王二郎是也。今蒙上命到此擒你这造反天宫的弼马温!猢狲,你还不知死活!”由此可见,二郎神还以自己是玉帝的外甥、受玉帝的敕封、执行玉帝的命令为荣,这哪是藐视天庭的作风?
再次,玉帝曾许诺二郎神降服孙悟空成功之后,给二郎神“高升重赏”,而真当二郎神得胜之后,四大天王与李天王诸神俱收兵拔寨近前向小圣贺喜道:“此小圣之功也!”二郎神却谦虚道:“此乃天尊洪福,众神威权,我何功之有?”如此谦卑之语如何像是叛逆之人说的出来的?而玉帝所谓的“高升重赏”只不过是“宣二郎显圣赏赐金花百朵、御酒百瓶、还丹百粒、异宝明珠锦绣等件,教与义兄弟分享”,哪有任何高升的意思?对于这种明目张胆的欺骗,二郎神居然半句怨言也没有,“谢恩回灌江口不题”。
这种性格与其说是叛逆,不如说是软弱。或许是天庭对二郎神施行的冷落政策凑了效,让二郎神明白了孤独、寂寞和被无视的痛苦,以致于二郎神原本叛逆上天、藐视纲常的性格渐渐被磨消,去的无影无踪了。
二郎神听到上天调他除掉孙悟空,他会“大喜”,这大喜的心情,除了是向上天表明自己服从和配合的态度之外,恐怕也有一种“我终于有事可做”的解脱心情吧。
等二郎神率领兄弟及部下来到花果山时,与李靖和四大天王相见毕,问及胜败之事,天王将上项事备陈一遍,真君笑道:“小圣来此,必须与他斗个变化。列公将天罗地网,不要幔了顶上,只四围紧密,让我赌斗。若我输与他,不必列公相助,我自有兄弟扶持;若赢了他,也不必列公绑缚,我自有兄弟动手。只请托塔天王与我使个照妖镜,住立空中。恐他一时败阵,逃窜他方,切须与我照耀明白,勿走了他。”
李靖说起战败的事情,二郎神笑,这个笑也别有深意,天兵天将无能,孙悟空厉害,自己自信,这都是可以笑的理由,但最多的恐怕就是“天庭遇到如此高手,终于又不得不用我”的心情宣泄吧!
与其说居住于灌江口是二郎神不与天庭为伍,不如说是其被天庭冷落的无奈。终日无事的二郎神只得和众兄弟们游山玩水,四处打猎,以消遣生活了。
因此,二郎神是小圣,孙悟空是大圣,二人虽然都是七十二般变化,但是二郎神在《西游记》中远没有孙悟空神采飞扬的多。以至于最后,二郎神捉住孙悟空的情景也很是胜之不武,先让梅山六兄弟搞人家猴子猴孙,扰乱孙悟空心神,然后又伙同梅山六怪、哮天犬以及太上老君的帮忙,一群人蜂拥而上,把孙悟空给捉住了。
二郎神并不叛逆,他叛逆的精神已经将要被消磨殆尽,只剩下一个“听调不听宣”的口号,在苦苦维持真君的独立特行。

当他看到叛逆到底、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时,心情会如何?愤怒、恐惧、羡慕还是迷茫?或许最多的是找到了似曾相似的感觉,惺惺相惜吧。
从后来书中的描写也确实可以看得出,二郎神对孙悟空是极为照顾的,他没有对孙悟空的猴子猴孙斩尽杀绝,而是为孙悟空留了一脉,把花果山起义群妖中的重要成员都放回去了。
这么说是有根据的:
第一,孙悟空的猴子猴孙都是被梅山六怪以及帐下的一千二百草头神抓住的;
第二,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时,被唐僧驱逐,回转花果山时,猴子猴孙尚有千余众,而且领导人物马流二元帅、奔芭二将军都在;
第三,在第六十九回,孙悟空在降服九头虫时与二郎神在见面的时候,其乐融融,一伙人晚上一块吃饭喝酒赏月,白天齐心合力除妖,很是亲密无间,而且梅山六怪都称孙悟空为“哥哥”,孙悟空则对二郎神说了这么一番话——“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须之报”,这里面的“莫大之恩”肯定不是二郎神搞定自己而是对自己猴子猴孙手下留情的恩义。
或许有人会说,花果山是二郎神烧的,猴子猴孙也被他杀了一半,这又是为什么?
笔者想说,二郎神是奉玉皇大帝调遣去降妖除魔的,这种秀必须得做,他不做就会有李靖等人做,而李靖等人去做,必然会斩尽杀绝,寸草不剩。
二郎神烧掉花果山,杀掉一半猴妖,一是为了让花果山群妖短时间里恢复不了元气,不至于酿成大乱,一是为了让玉帝和李靖看清楚,山场已经烧毁了,猴子也杀干净了,你们就不用动手了吧。
二郎神江湖混迹已久,早已学会了圆滑。

二、真君惨淡处境之因
从书中看,二郎神不是天庭的常客,虽然本领高强,神通广大,但是蟠桃会却没有他的名额。二郎神也不是神仙们的座上宾,别的神仙呼朋引伴,到处交游,二郎神低调的居住于灌江口真君庙,自己的兄弟们甚至连天禄都没有。别人不请二郎神,当然也不去真君庙,三界众仙、诸菩萨三山五岳、四海六洲的串门,到处喝茶、谈天、下棋,二郎神却只能和自家的兄弟四处打猎。灌江口好像就是一个被与世隔绝的地方,如果不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二郎神或许就被人们遗忘了。一个连自己的舅舅都想不起来的人,内心该是多孤寂?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二郎神的惨淡处境?
或许就是那一句“听调不听宣”惹的祸。
一个独立特行的人,或许会受到他所在阶层之外的人喜欢,但却永远融不到他所在的阶层,无论他如何优秀,他总是会被排斥,甚至是越优秀,越被排斥。
即便是有神仙想接近二郎神,也会有诸多顾虑,一怕二郎神看不起自己是听宣的人;二怕同伴们看不起自己接近听调的人;三怕天庭怀疑自己也要叛逆。
于是,也只有孙悟空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才会对二郎神有朋友情谊。
所以说,你要么完全对立,要么完全融入,弄一个“听调不听宣”,看似有个性,其实很暧昧。把自己置于一个超然独特的地位,就要付出代价,不是别人孤立你,而是你自己孤立自己。
不要独立特行,负责烦恼无尽,孤寂无穷。

第四卷 国之殇
第一章 心浮气躁之殇——乌鸡国
一、沉尸井底缘起
乌鸡国国王流年不利,在有生之年遭遇了文殊菩萨,于是就开始了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
文殊菩萨何人?
法力不知几何,智慧不知几何,但若说人品,笔者认为在《西游记》中,文殊菩萨可谓是十二大菩萨里人品奇差的菩萨了。
文殊菩萨的第一次登场在乌鸡国。
文殊菩萨有一个全《西游记》中最特殊的坐骑,观音的坐骑金毛犼很笨,但是最起码身体器官完整,但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却是个太监。
吴承恩用心很歹毒啊,笔者对此笑而不语。
第三十九回——这大圣纵祥光,起在九霄,正欲下个切手,只见那东北上,一朵彩云里面,厉声叫道:“孙悟空,且休下手!”行者回头看处,原来文殊菩萨,急收棒,上前施礼道:“菩萨,那里去?”文殊道:“我来替你收这个妖怪的。”行者谢道:“累烦了。”那菩萨袖中取出照妖镜,照住了那怪的原身……行者道:“菩萨,这是你坐下的一个青毛狮子,却怎么走将来成精,你就不收服他?”菩萨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旨差来的。”行者道:“这畜类成精,侵夺帝位,还奉佛旨差来。似老孙保唐僧受苦,就该领几道敕书!”菩萨道:“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行者道:“固然如此,但只三宫娘娘,与他同眠同起,点污了他的身体,坏了多少纲常伦理,还叫做不曾害人?”菩萨道:“点污他不得,他是个煽了的狮子。”
这一段话中,让我们彻底拜服如来和文殊的人品了,这种睚眦必报、小题大做的作风,真是值得我辈膜拜啊。

从小说原文可知,乌鸡国国王是个好人,而且是个礼佛的好人,也就是因为如此,如来佛祖才会派文殊菩萨去度他归西成正果。
但是就算是乌鸡国国王很好,很礼佛,但是他只是一个凡人,如来佛祖为什么会派一个大菩萨去度一个凡人?
这个应该也有深层次的原因。笔者在前文已经说过,佛教势力不如道家,取经路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是崇道不礼佛的,就连如来佛祖所在的西牛贺洲也是如此,这好不容易有个礼佛的国王,容易吗?
笔者猜测,如来佛祖必然是为了加大宣传力度,让普天下的人民都看一看礼佛的好处,所以就不惜降贵纡尊,让文殊菩萨去度化这个乌鸡国国王了。
文殊菩萨是谁?文殊菩萨可是十二大菩萨里排名很靠前的菩萨啊,在文殊菩萨看来,让我这么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菩萨去度一个凡人,真是有损我的面子。
因此,以文殊菩萨的小肚鸡肠,心中难免就会有些不爽,所以文殊菩萨决定先摆个架子,捉弄捉弄这个凡人国王。
于是,文殊菩萨就变成了一个衣冠不整近似要饭的和尚,去面见这个国王,于是故事就开始了。
笔者推测,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文殊菩萨心想,你不是号称礼佛吗?那就让本菩萨看看你的佛法有多高深。
于是,文殊菩萨就开始风言风语地和乌鸡国国王展开了一翻激辩,文殊菩萨虽然人品不行,但到底还是个大菩萨,佛法那是绝对是高深的,乌鸡国国王虽然是个礼佛的国王,但是礼佛可能仅仅是一种爱业余爱好,佛法不一定钻研得透,更不会比文殊菩萨钻研的透,一不小心就落了败,心里那个不痛快啊,立即就翻脸了,文殊菩萨也就悲剧了。

事实上,乌鸡国国王的恼怒是合情合理的,你想想我堂堂一个乌鸡国的国王,败在你一个臭和尚嘴里,情何以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