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

第5章

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第5章

小说: 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那个所谓的歌坛折腾之际,一位真正有才、有德的艺人出现了。
是他,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
因种种原因,我不便提他的真名,在此我姑且以“老师”尊称吧。我觉得他无论是在做人,还是在作词、作曲的才华方面,都堪称我的老师。前面说了,我的第一张专辑只发行了500张,但就是这么少的数量,还是被这位可敬的“老师”淘到了一张。
他听了我的专辑后,对我非常欣赏,于是便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我。与我谈了几次,听了我的故事后,他鼓励我别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因为在他看来,我这样的好歌手,放弃了实在是太可惜了,他甚至说若如此便是未来歌坛的一大损失,也将是他的遗憾。他真诚地对我说,他不愿看到一颗新星殒落,因此愿助我一臂之力。
不久,他就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经他推荐,我进了一个电视剧组,为这部正在拍摄的电视剧唱起了主题曲。这部电视剧播出后,红遍了大江南北,我也因唱了主题曲而一夜成名,以火箭般的速度,从一个无名小卒迅速蹿红为一线歌手。
成功很难,特别在演艺界,有的人无论怎么努力,奋斗一辈子都不会成功;成功也很容易,运气来了山也挡不住,昨天还是一个蹲在地铁口唱歌的无名歌手,今天就有可能成为一位“著名歌星”!
这就像有人问那英“要成为一名成功的艺人要具备哪些条件?”那英不假思索地就把运气摆在了第一位。对那英的这句话,我举双手赞成。最成功的艺人不一定是实力最好的人,但一定是运气最好的人!对艺人来说,运气实在、实在、实在太重要了!
第二章
春暖花开,前行的路上有爱相随(1)
“要挣钱,去深圳,要成事,去北京。”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这人不甘寂寞,我要成就一番事业,于是我来到了北京,成了一名“北漂”。
刚到北京,它就给我一种闲人多、闲聊多、闲事多的感觉,这种感觉虽历经数年风雨,至今却仍未磨去。这种感觉,很像19世纪的艺术之都巴黎给人的感觉。北京有那么多名胜古迹,那么多小胡同,又有那么多搞艺术的。这一点,和巴黎是极为相似的。
巴黎人干别的事恐怕不行,但跟搞艺术沾边的,他们便有极高的天赋,这多少得感谢巴黎满街的咖啡馆和整日泡在里面的巴黎文化闲人们。正如一位哲人所说“闲暇生艺术”,巴黎的咖啡馆实在是孕育法国文化的温床。
后来,当我事业有成时,我有幸去了趟巴黎。在巴黎,无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张张独脚的小圆桌组成的露天咖啡座,在彩色缤纷的阳伞下,闲人们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叫上一杯咖啡或其他什么,一泡就是一天半日。尤其是巴黎的文人,他们对咖啡更是情有独钟。
与巴黎比起来,我们中国除了北京,还有上海、广州两个城市也有可能成为艺术之都,可惜的是,上海居住条件太差,广州的繁华则容易使人浮躁,只有北京,才最有条件成为又一个世界艺术之都。
北京,我爱你!虽然,我也曾一度憎恨过你,但这丝毫不减我对你的热爱。是的,我爱你,就像爱着生我养我的母亲!
如果说,我选择做画家与凡·高有关,那么我选择到北京做一名“北漂”,则与圆明园画家村,与北京对我的这种诱惑有关。
早在念初中时,我就读过由欧文·斯通撰写的《凡·高传》。凡·高一生都在贫困和饥饿中度过,如果没有他善良的弟弟提奥的倾力相助,他的生活将会更加狼狈不堪。他当然不会想到,在他死后的第97年,在著名的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他的画卖出了3990万美元的高价。
凡·高的一生都在渴望爱情,可不幸的是,没有一位女子能爱上这样一个丑陋的生活的梦呓者。无数次的失败伴随着他,当他割下自己的耳朵,洗净后送给一位他认识的妓女后,他被爱情、也被生活彻底地抛弃了。
而这,并没有减弱凡·高对生活、对爱情的热爱,相反他以更加高涨的热情赞美生活、赞美女性,他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向所有他爱过但却不爱他的女子表达了他的真诚,他在他的绘画中把他所有的悲欢爱憎,堕落与挣扎,渴望与追求,融入其中。
可以说,凡·高的作品之所以能成为不朽,能成为后世顶礼膜拜的圣物,皆源于他的这种热爱,源于他对生活、对爱情的渴望与激情。是激情毁灭了他,同样的,激情也造就了他。激情在毁灭一个俗世的凡·高的同时,却给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天才的凡·高。
正是在凡·高精神的激励下,我爱上了绘画。随着绘画水平的不断提高,读高一时,我瞒着父母,参加了全市的一次美术比赛,没想到竟获得了一等奖,这激发了我献身绘画艺术的野心。高考在即,我又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偷偷地报考了美术专业,并很荣幸地被省美院录取。
一切都遂了我的心愿,只可惜那是一个让人不容乐观的时代。那时的中国整个美术市场都很混乱,美术作品老百姓买不起,国家也不收购它们,若收购也只是象征性地给点钱,于是只有卖给外国人,于是便形成了外国人的口味、外国人的金钱控制了整个美术市场。
在这种大环境下,美院当然也不可能是圣殿。美院根本不会去考虑学生的出路,在校4年画4年的素描,拿到社会上去一点儿用处也没有。这是一种畸形发展着的艺术,这与我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如果说美院还有一点让我留恋的话,那么我就不能不提一下一个叫水儿的女孩。水儿来美院比我们早一点,她是一位农村女孩子,家里很穷。先是在美院一个老先生家里做保姆,她的年龄比老先生的女儿还小两岁,后来,据说是在师母的强烈反对继续雇佣的背景下,那位老先生动员水儿到学校去做模特。
她有很白的皮肤,能看出皮肤下面蓝色静脉的流动。而且,有一般模特没有的眼神,再加上她非常配合老师上课时的安排,因为一堂全身人体课要将近3个半小时,中间每隔30分钟休息5分钟,如果摆一个比较强烈的动态,体力的消耗其实非常巨大。水儿做得很卖力。不知怎的,我挺同情她的,我甚至想娶她做老婆,如果她愿意的话。可是,遗憾的是我产生这个念头没到一个月,她就莫名其妙地失踪了。有人说水儿被人强暴了,自杀未遂,也有人说,她被一位大款看上了,成了一只金丝鸟,谁知道呢?总之,我心里真的对她很怀念。
美院不“美”,甚至也像惟利是图的整个社会,滋生出了许多让人憎恨的丑陋。很快,我厌倦了这种呆板无趣的校园生活,没等毕业就离开了学校,跑到北京做了一名“北漂”。我自然有过心理挣扎,可在理想面前,这些挣扎通通被无可遏止的激情所代替。
固然,这种激情有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动因素,但我相信无论今后的道路上横亘着多么大的艰难险阻,我都不会后悔当初的抉择!是的,我不后悔!
春暖花开,前行的路上有爱相随(2)
那是1994年的秋天,距离现在已经整整10年了,我也由一个桀骜不驯的热血青年,被生活驯化成了一名成熟而稍显世故的“艺术长者”。在无数个黎明黄昏,亦或辗转难眠的夜半,回首这些年所走过的路,我不禁感慨万端。
我家住在杭州,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可是我却对它没什么留恋,或许是熟悉的地方没风景吧。我决定北上,没有人为我送行,只有一只行囊和一个画夹陪伴着我踏上这变幻莫测
的孤旅。
第一次来北京,像所有第一次出门远行的人一样,一路上我瞪大双眼,好奇地望着车窗外陌生的世界,让我失望的是,直到临近北京城,我看到的都是一派破败的景象。这与我对北京的想像出入颇大。
汽车到站后,我打消了逛一逛北京城的念头,直接拦了辆出租,让司机把我带到画家村去。出租刚一启动,我就闭上了眼睛,我想像着一睁开眼,便会来到一个像巴黎那样充满着艺术气息的村落——艺术之村。
不料,画家村也让我大失所望。所谓画家村竟是一个看上去十分脏乱的村落,垃圾任意撒在路上,虽是秋天,也有苍蝇成群飞舞,时不时有脏水从门口毫无防备地泼出来;房子破败的居多,来来往往的人衣衫不整、垂头丧气。这哪里是北京呀,分明是个偏居一隅的小山村。
让我又好气又好笑的是,刚走近村口,我就碰到了两个头发凌乱、穿着劣质衣裳的青年男子,他们向我走来,压低声音问:“哥们儿,要不要碟片?看了很过瘾的哟,买几张看看吧!”
我吓了一跳。见我惊慌,其中一个青年嗬嗬地笑了起来,另一个则向我解释说:“哥们儿,买几张吧,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可以便宜点给你,外国的中国的都有。”
说着,他亮出一个蛇皮塑料袋,摸索半天掏出一张VCD光碟,把外面的封套亮给我看,我瞥见是一个全裸的外国女郎,一双大腿向着画面外张开。
我虽然在美院时见过几次女模特的裸体,但光碟上的全裸女郎仍把我吓了一大跳。我满脸通红,心扑扑直跳,不敢看他们的脸,转身就走。两个青年哪肯放过我,追在我后面大叫着:“哥们儿别走呀,便宜点卖给你,30元,30元随你挑——哎哎,傻×!”
我背着画夹,摆脱了这两个苍蝇似的人后,开始挨家挨户找出租屋。让我失望的是,每走过一个小院,都见门上贴着一张“本院落无房出租”的告示。无房出租,还写广告干吗?不过,这反倒证明这一带有房出租,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我沿着村中小路绕了好长的圈子,可是并没有发现哪个院门贴着“有房出租”的告示。而这里的院门又大多是关闭的,一时也很难找人来问。我踌躇了一阵,终于鼓起勇气决定问一问过路的人。
正想着,见一位老者拎着鸟笼向我走过来。我满脸堆笑,叫住这位老者:“大爷,向您打听一下,这一带有房子出租吗?”
“这一带都是出租房子的,不过最近有没有空房我不知道。今天几号?”老者停下来,晃着他手里的鸟笼说。
“23号。”我想了想答道。
“那可就麻烦了。”老者说,“一般月底才有房子,因为那时会有许多租着的人退房。23号嘛,还早。”
恐怕得住几天旅馆了。看看太阳已缓缓西沉,我感叹时间在这个时候过得好快,真是该快的时候太慢,该慢的时候却又太快。我决定先定下旅馆再说,于是以最快的速度出村,往北大后门走去,想着北大的招待所可能会实惠些。
到了北大后门口的那条流向清华的大水渠旁,正要找人问进北大的门在哪儿?招待所在哪边?一眼却瞥见了电线杆上的租房广告,可惜后面的电话号码让人撕掉了。我立时领悟其他电线杆上也会有这样的广告,忙奔向另外的电线杆,确实每一根电线杆上都有,只是通通被撕过了,没有留下一个电话号码。
我摇头苦笑,放弃了希望,然后找了一个在公交站牌下等车的小姐,问北大怎么进去,知道招待所吗?小姐笑了笑,抱歉着说不知道,她对这边也不熟。正在这时,我在站牌的背面,发现了一个租房启事。我于是拨通了那个电话,按照对方在电话里告诉我的路线,我很快找到了他家的那个小院,看了看房,觉得还不错,最后以65元的价格租了一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