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2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理论。比起这个时代,后世的管理学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而在表面上,这套后世由日本人开创的《稻山管理法》,日进却被关于了《刘氏管理法》的名头。而刘氏重工的发展历程,也将成为工业发展史上最为传奇的经历之一。
没有人知道,这些事情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普通的民众,只会看见那些被允许他们看见的东西。
手中拿着管理计划书,看着里面实施的质量管理的群众性、管理手段的科学性、管理体制的合理性的《刘氏管理法》,刘浩然便知道这将成为工业式管理的典范,是20世纪世界经营管理发展史上的不可或缺的一页。
这些闪烁着光芒的管理要诀,凝聚着无数代人的智慧,让心气颇高的刘浩然,大为赞叹。同时也在感慨,将这样的利益和名望,拱手送给自己,那个神色从容的男子,心性之浩大,才是最让人琢磨不透。
古文会的事情,陈炯明并不十分了解,他目前还没有正式加入古文会。所以钟泱的存在,他也并不知情。仅仅认为对方是一个靠着陈泽和刘浩然的照拂,而在才能上比较一般的普通人。
走在刚刚完成第一期工程的生产车间,看着崭新的设备和管理团队正在有条不紊的运转着,刘浩然的内心之中,一股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就连站在身旁的陈炯明,也是双目放光,看得一阵欣喜。
就在这时,钟泱来到了两人面前,带着温润的笑容,看着在在自己面前的刘浩然和陈炯明。尤其是陈炯明,这个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悲剧的奇男子,一个生错了时代的政治家。
以他的秉性和才干,如果生在治世,绝对会成青史中治世之能臣的典范。只可惜,乱世横空,空负才学,只能在**的浪涛之中,被狡诈残酷的时代所掩埋。
对于这样一个人,钟泱经过了自己的观察,认可了对方的人品和志向,吸收进入古文会的核心阶层,也只是时间问题。
见面之后,必定是诚挚的问候,双方以前也曾见过,不过那时彼此地位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陈先生,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超世之杰。”钟泱性情冷漠,但对于真正有才能的人,却也从来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
以陈炯明当初主政地方的成绩,的确也当得上这样的赞许,这是一个能够做事的人。
钟泱在观察着陈炯明,陈炯明又何尝不是在观察着钟泱。原本自己心中的看法,在这次见面之后,便彻底改观,钟泱的言谈举止以及精神气势,都让久经宦海臣服的陈炯明大为惊叹。
他也是有着丰富的政治阅历,在交谈之中,一直观察着刘浩然和钟泱,自然能够隐约的察觉出两人的气场强弱。
他惊讶的发现,以刘浩然的身份,居然是处于客位,气势上矮了钟泱一筹。这里面的内情,就很值得玩味了,特别是对于陈炯明这种想要有所成就的政客而言。
不是想要玩弄什么阴谋诡计,而是为了日后的政治地位铺路,明白谁才是整个华联的第一梯队领头者,这对于任何一名政治家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选择。
如同此前刘浩然发自内心的感慨一样,才能和努力,都不及选择要来得重要。站错了队伍,无论怎么奋斗,都意味着悲剧的结尾,因为结果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虽然如此,那也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对方不提,以陈炯明的为人性格,也不会可以巴结。他想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元首,而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傀儡,这是他内心之中的坚持。
说起这次钢铁工业的发展安排,古文会内部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默契,如今正式公布,也是将之公开确定下来。
早在担任‘八幡‘总经理之前,刘浩然就亲自访问过欧洲和美国,积极引进各国的先进技术。经过多方考察,他认识到了中国目前的炼钢技术和设备都比起欧美差得太远。
别说是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就连满族国内需求都还远远做不到。以中国的资源丰富和市场前景的广大,刘氏重工只有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老旧的生产工艺这一条道路。
所幸的是,他得到了来自钟泱的全力支持,新设备、新工艺流程,都已准备妥当。唯一欠缺的,是大量技术熟练的行业工人。而为此事,三年前就开设的技术工人学校,总算是让其他人明白了钟泱的远见卓识。
机器可以通过智能工厂来设计并制造,工艺也可以由专业的研发团队,凭借着虚拟数据库的强大功能完成技术研发。
但技术工人的培养,才是一切的关键所在。没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根本就不可能开展生产活动,比起机器,人的智慧和技能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就连殷向洲带领着第二研究所不眠不休弄出来的纯氧转炉炼钢技术,钟泱也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刘氏重工展开了合作,并在这个企业组织中占据着20的股份。
管理和经营的权力,钟泱也不干涉,只是让第二研究所参与利润分红。尤其是那些作出了成绩的科研工作者,更是享有着属于他们的经济利益。
这样做,才能激励其他的人,也保证了科研体系的活力和争心。没有利益的探索,始终无法长久,这是凡人世界的法则,因为生存的残酷。
“纯氧转炉炼钢”是今年三月份才研究成功的一项新技术,这时用的平炉炼钢要六七个小时,而纯氧转炉只要30分钟,效率提升幅度非常惊人。
因为本身的金属加工技术基础薄弱,发展时间也还很短,因此这项技术有着不少不完善和不成熟的领域。甚至比起当前世界钢铁界的常规工艺,都并不具备着绝对的优势。
但最终在商议过后,刘浩然还是毅然决定使用这项技术,在柳州这里建起第一座氧气顶吹转炉。
经过了半年多的实验和改进,这项新技术已经日益完善。而在这里,也将是刘氏重工的第一家钢铁生产厂,光是第一期工程建设完毕,产能就达到了惊人的年产量五十万吨。
并且在未来三年内,等到前三期的建设全部完成,开足马力的生产线预计年产量可以超过五百万吨
这是一个何等惊人的数字
并且按照兴华社未来十年内的投资计划,这样级别的钢铁生产厂,还将开设九个
这将使中国的钢铁技术迅速发展,产量猛增,创造数之不尽的财富,以及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奠定不可动摇的坚实基础。
钢铁生产,决定着华联的未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性工业指标。第二研究所也在金属加工领域,不断进行着深入细致的技术研发。
正在与德国合作开发的真空升降脱氧装置,还有自主研发的带钢轧制技术、连续铸钢技术、高炉吹重油技术、高炉高温技术等,都是需要大量经费投入的基础研究计划。
单靠某个人的努力,是绝对难以完成的,工业时代,需要的就是制度化的集体力量,这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所在。
………【第二百七十六章 英国记者】………
第二百七十六章英国记者
艾尔?乔纳森一名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为一家小报社工作,每周的薪水,仅仅勉强足够他糊口。
但是接下来的这一篇报道,改变了他的一生。或者说,直到十年后那一场波及全世界的毁灭战争发生之时,整个人类社会,才真正意识到他这篇文章的价值。
他原本正在度假,目的地选择在了香港,因为这里的消费比起英联邦的其他殖民地,要更廉价一些。而且对于在贸易上愈发展露出过人之处的中国东南地区,他也有着一定的兴趣。
这个正在不断繁荣起来的地方,让他身为记者的敏锐嗅觉,开始变得蠢蠢欲动。恰好在这个时候,发生在桂省柳州的记者招待会,吸引了他的目光。
到场的记者其实并不稀少,尤其是中国国内其余省份的报社记者,或者有着日本官方身份的自由撰稿者。他们都睁大着眼睛,以专注的神情,审视着正在这里所发生的一切。
惊奇、赞叹、不可思,甚至是那若有若无地担忧以及恐惧,都让同样身为新闻工作者的艾尔感到非常有趣。他敏锐地觉察出来,在这里的许多记者,动机其实都有问题,并非是纯粹的为了寻找具有价值的话题,而是在想着挖掘更深层次的资料。
不过对于这样的举动,艾尔也并不理会,这些人的来意是什么,和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他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已经足够了。
拿着刚买来的笔记本,艾尔搭乘轮船,来到了广州,这座整个中国东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这个三十岁出头的外国人眼中,他惊奇的发现,在这里似乎并非如此。广州和经济繁荣的南沙相比,居然没有显现出任何的优势。
到处都是还在兴建的大型基础设施,医院、警局、学校等等,民众也都形色匆忙。这是一座还在建设之中的城市,让艾尔想起了当年的伦敦,工业**开展的时候,也是这样一副景色。
城市集中了相当多的人口,这些人之中,绝大部分都是等待就业或者已经就业的技术工人。穿着寒酸的衣物,脸上带着深深的疲倦,那是因为长时间的加班所导致的精神消耗过度所致。
在这个时代,保障工人权益还没有发展到连工作时间都进行严格规定的地步。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并不是什么很稀罕的事情。
粗粗的游览过一边还与留着残败气息的老广州,艾尔便选择了前往此行的目的地,正在进行工厂招商引资建设的柳州。
坐在舒适的长途大巴里,艾尔充满好奇的观望着四周围的一切。如果不是因为建筑风格迥异,外加上到处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身影,他还真的以为自己回到了那个充满工业气息的曼彻斯特。
虽然这里还显得很不完善,正在施工的地段比比皆是,可那种明显洋溢着的工业时代气息,是任何人都能轻易感受得到的。
穿着制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熟练的操纵着各种大型器械,型号各异的运输卡车更是让艾尔眼界大开。只可惜他没有带着相机,不然肯定会将这里发生的事情,用胶卷将之真实的记录下来。
他在笔记中写到:在我的工作经历中,给我印象很深刻的国家,并不是我的祖国,而是这个古老的中国。
他原本带着可有可无的好奇之心而来,但当看到这让人惊异的事实之后,他深深地迷恋上了这片土地。
虽然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一个叫做解明宏的自由记者,盛情地邀请了艾尔,一起参观着已经初步修建完毕的大型拖拉机生产厂。这是一家由天宇集团投资承建的私人军车生产工厂,并且目前还是在处于军用状态。
艾尔在他的笔记中,用包含赞叹的语气,描述这眼前所看到的一切。英国人第一个完成了坦克的设计和制造,但艾尔却惊讶的发现中国人已经掌握了自主研发的坦克系统柴油机动力。
艾尔答应了解明宏的要求,打算暂时一起为一家私人投资的报馆工作。优厚的俸禄吸引了他,不过在试用期结束之前,他还并不愿意放弃原本的工作岗位。
在这家中国私人的企业工厂车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