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为何不考虑招揽他呢?青帮门徒数十万,虽然未必有着多少战力,但这种暗中的影响力和情报收集以及传递能力,正好是我们所急需的”早在几年前,张峰圆就以经商的名义来到了上海,这座名字响彻世界的东方魔都
可连续数年的打拼和积累,情报工作的展开依旧举步维艰,大大的势力盘根错节何况这里并非南联治下,没有政治势力和军事实力的照拂,仅仅靠着这么点人马与时间,就连立足都很困难
看着下属脸上的苦闷,钟泱当然也明白情报工作的难度何况,日本军部的第一阶段军事行动很快就要展开,钟泱留给吴福宁和张峰圆他们的时间也实在是太少了这种急切与紧迫,确实让不少人难以适从
“以我个人而言,当然很愿意与杜月笙这种性格的人做朋友,甚至让永兴商行与青帮开展合作亦未尝不可但说道招揽,却绝无可能”
“大人的意思是?”张峰圆还是没想明白,他主要的注意力,依旧停留在尽快打开情报局面这件事情上
“你说呢?福宁”转过头去,微笑着盯住吴福宁的双眼,钟泱的话语中意有所指
“据下属判断,大人是顾忌反客为主?”吴福宁公瑾的回答着,他虽说出身福利院,但却是极其聪敏之人并且于福利院内部的秘密学堂处,受过专业的情报知识训练,不仅仅是武力卓,是有着不俗的智慧和谋略
从钟泱的这一番话语中,他很轻易地就分析出了一些信息,以及钟泱的想法和态度
“差不多就是这样,青帮的实力,对于地宫而言,显得过于强大而且杜月笙这人,野心和抱负都极大,并非甘于人下之辈加上黑道出身,青帮实力错综复杂,把这样一个群体吸纳进入南联,纵然可得一时之利,但遗祸无穷”
在这种事情上,钟泱看得很通透黑帮这种地下势力团体,当然是难以杜绝的,但必须尽量压制住它们的规模青帮出了个杜月笙,门生党羽遍布中国,甚至即使是国外,也有着不少这些人的影子
钟泱可不希望与这样的势力关系太深,这和杜月笙爱不爱国没关系,这是彼此利益立场尖锐对立的缘故靠着黄赌毒起家的杜月笙,黑帮烙印太深,即使是原本的历史上,也没能摆脱黑道教父的身份
爱国之人,未必就是一个好人南联需要构建一个全的社会体制,像上海三大亨这种带着浓厚旧时代气息的枭雄,天生就互相排斥
眼见钟泱的态度坚决,张峰圆也不好多说什么作为下属,他固然应该提出合理的建议,尽到自己的本分可这作出判断和选择的,始终是要以上级的态度为主要知道,地宫并非一个官方机构,而是一个私人武装组织
这样一个组织,天然的只为一个人的意志而存在,那就是钟泱
一连五天,钟泱和吴福宁都在为情报站的建设而忙碌着人脉网络和信息渠道上的欠缺,钟泱打算以科技的力量来填补,以那些远这个时代技术力量,在这里为自己争取生存的空间
就在来上海一周后的傍晚,钟泱刚从张家吃完晚膳出来,吴福宁作为司机,早就等候在门外许久
因为入秋,天色昏暗的比以往要早,低垂而沉闷的夜幕,也逐渐笼罩住了上海这座旧交替的大城市晚风之中带着凉意,而钟泱的身上,也披了几件黑色的风衣
刚一上车,便听到吴福宁向他汇报着情况:“大人,与台湾人反日组织的人联系上了不过从那些人的态度上,似乎对我们并不信任,而且对于我们在经济和军事物资上的支持,态度也并不迫切”
自从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之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失去了台湾那个富庶的海岛,以及周边地区一些列岛群从此,中国便缺少了一艘永不会沉默的“级军舰”,在面对列强的海上威胁之时,海防压力大增
来到这个时代之后,钟泱也曾仔细思量着如何拖日本人的后腿,以便于让自己有着多的成长时间北方的问题现在还暂时插不上手,那里的势力根深蒂固,并非可以施展拳脚的地方
这思来想去,却盯上了台湾,这才让地宫的情报人员注意这方面的信息果不其然,就在上海,吴福宁他们找到了一群台湾的反日势力代表这还得多亏日本大使馆和日本特务机构的帮忙,把这些台湾自治份子已经逼到了绝路上
要不然,也不会轻易地选择和吴福宁他们接触
“他们怎么想,还需要你自己去谈,这件事情我不插手”本来就没期望那些人能做得成什么大事,只不过是想方设法在给日本人找麻烦罢了毕竟现在**党这么闹北伐,国内各大军阀的实力早就虚弱不堪
日本陆军的第一次试探性进攻,也不会很远了尤其是那群目中无人的日本关东军,那种自大成性和狂妄无比的思想作风,早就让整支军队失去了应该有的理智一群毫无远见的底层军官,正在以无知者无畏的勇气,焚烧着他们自己的气运
似乎和苏俄一样,日本自身内部,赤化也在体制中不断蔓延着陆军本部畸形发展,已经将势力扩展到了社会的其他阶层,以“下克上”的暴烈方式,诛灭着那些持有不同政见的稳健派人士,尤其是文官
这种情况,早在山县有朋当政时期,就已经深深的埋下了伏笔
1909年伊藤被韩国刺客安重根给搞死后,山县终于成了日本军政界的头号巨头,俨然一**者,简直可以说是一手遮天经常以元老身分操纵政界,明治天皇在位时他还老实点,到了大正天皇时期他就变得无所顾忌,就连皇太子裕仁选妃他都得管一管
所以当时的大正天皇特烦他,见到他那副老脸就腻味得茶饭不香1922年2月1日,这位对近代日本历史影响至深的“皇军”大头目在田原古稀庵中去世,终年84岁著有《山县有朋意见书》等他培养的那些“皇军”后辈们却还继续在日本军政界活跃着、疯癫着
这一群人,主导者日本和中国的全面战争,并且将整个东方文明最后的一丝气数,投掷到了熊熊燃烧的战火之中,焚毁殆尽中国失去了镇压赤化的机会,华夏道统断绝,而日本也从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变成了美国养的一条狗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赤化理念的根本性错误,在地球上,还真的无法找到推行赤化体制而又能对国家产生有益效应的例子所到之处,就是杀戮、抢夺、毁灭,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破坏,是精神文化上的摧残
早23年,钟泱就命周华着手收集关于台湾的情报正因为知道一些事情,所以才对于那些来自台湾的反日分子兴趣乏乏,将此事交给吴福宁去处理,就表明了他的态度
1895年建奴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后,台湾人成为法律上的‘日本人‘0年日韩合并以后,朝鲜人也成为法律上的‘日本人‘日本对台湾、朝鲜等殖民地的统治方法,和英法等国的欧洲式殖民地统治方法是有极大不同的
英国人并没有想把印度人改造成为英国人,而日本人却试图把台湾人、朝鲜人改造成为日本人因为同化统治的需要,日本对台湾人、朝鲜人都采取了差别对待的政策但战后台湾人和朝鲜人对日本的态度却有很大不同朝鲜人的反日情绪十分浓厚,而台湾人却表现出相当的亲日情绪
而且自从5年活动于山岳地带的武装游击队完全被日军剿灭之后,台湾人便转而开始以‘合法‘的方式进行抵抗这种大的政治民意趋势,是很难扭转的,除非钟泱愿意不计代价对其进行支援
可要是那样做,无异于现在就与日本全面开展,毕竟对方的特务机构也不是光会吃饭的饭桶到时候盛怒之下,海陆空三军齐动,对于年轻的南联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输掉战争或许未必,但近十年来的基业,定然要毁于一旦,为他人做嫁衣
这并不是南联所需要的,不是钟泱所需要的所以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事若可为,当然会追加投资,事情如果出了纰漏,那地宫肯定要抽身离开,置身事外的
台湾反日情绪的低落,钟泱其实也都理解无论在道德舆论上怎么谴责,日本人对台湾人,的确比建奴一族对待当地汉民要好上许多所谓同胞,在这个时代不过是一句狗屁,建奴何尝把汉人当自己人?
甲午战争以前,日本并没有奢望从建奴那里夺得台湾所以对于突然到手的台湾,日本并没有及时制定出治理台湾的统治方针不过最后的事实证明:建奴集团的智商,是没有底限的
《马关条约》最终还是签订了,将台湾拱手与人,从此两岸相隔,百年无期
这在刚刚获得宝岛台湾的早期,比较开明的日本人提出采用美国和德国的联邦制,将台湾作为日本的一个自治联邦;比较保守的人提出将台湾的当地居民全部赶走,把台湾变成纯粹的日本人居住的土地日本政府一时也无法确定台湾的统治方针,只好采取‘无方针‘的走一步看一步的摸索政策
经过了后藤平的裁统治,现在的台湾,在斗争上基本已经难以用武力的形式,面对日本的残酷镇压,不得已而选择了为“和平”的举动
那就是在政治地位上谋求台湾的自治,但考虑到完全的自治要求,势必会引起日本的强烈反应,引来严苛的镇压,对台湾人的民族解放反而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其政治运动的重点,就放在争取台湾人的参政权上,要求日本政府给予台湾人和日本人一样的平等待遇
这些温和的改革派,当然并非钟泱所争取的目标,他所想要鼓动的,是那些激进的反日分子即使十数年来,在空前的军事力量打击之下,上点规模的起义军都难得一见可这并不代表,那里就没有着想采用武力对抗的个人或者组织
在异民族的殖民统治下,被统治民族的文化被破坏,政治被压迫,经济被榨取,出现抵制和反抗是必然之事而在台湾人之中,必然有着想要以武装暴动的方式对日本的统治进行抵抗的民族主义者
这些人,才是地宫要资助的对象只不过这种事情还只是开始,规模和性质,都还未到需要钟泱亲自出面的程度况且现在人才匮乏,钟泱也认为需要培养一些有才能的人吴福宁,就是其中之一
之所以选择吴福宁,正是因为他本身就担任着地宫上海分部的干部职位而上海,正好是台湾爱国志士开展反日活动的大后方
就在吴福宁和钟泱在车上商议着资助台湾反日组织的相关事宜之时,位于上海的“日本租界”里,一群来自北方的恶狼,也正好抵达了虹口北伐轰轰烈烈,中国北方的军事和经济力量,都大为削弱
面对着这样的时局,贪婪无度的日本军方也开始了他们想要鲸吞中国的野望内心之中那犹如烈焰的欲念之火,使得这批凶狠狡诈的狼群,再也按耐不住心情,开始蠢蠢欲动
上海日租界,不同于天津日租界、汉口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和重庆日租界这5个正式的日本租界,实际上仅是现今的中国单方面对上海公共租界的北区和东区,主要是虹口和杨树浦两地的日本势力的一种习惯称呼
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巡捕房设立日捕股,11月20日,30名日本巡捕到位,接管虹口地区的公共治安事务到了1925年5月30日,五卅惨案爆发,日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