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厨娘难为-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里这么想着,就听到林俊彦对林婶道:“娘,我有件事想要跟您和玉瑾商量一下,就是关于咱们做的那个手套的事。”
柳玉瑾一下回过神来,想起了刚才在回程的马车上她和林俊彦说过的话。果然,林俊彦在考虑过手套的新鲜感的重要性后,还是决定想要多去几次镇上了么?
柳玉瑾赶紧正襟危坐,认真地看着林俊彦。林俊彦让她的严肃的表情逗乐了。他笑了一下,马上又收敛起笑容,对着林婶道:“娘,我刚才回来的时候跟玉瑾聊天的时候说到了手套在镇上很受欢迎。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手套其实并不是什么难做的东西,如果咱们等到下次赶集的时候再去卖手套,也许人家手巧的已经自己做出来了,就不会买咱们家的了。再有就是玉瑾说那些布庄也有可能会自己做一些手套拿来卖。他们有门面,手套又不占什么地方,万一做多了,也不怕一时卖不出去。要是这样的话,咱们的生意可就没了。”
林婶低头深思了下,对林俊彦说道:“说得是,还是你们两个年轻人想得周到。那你的意思呢?”
林俊彦低下头,似是不愿意将下面的话说出来。他嗫嚅了半天,才抬起头看着林婶道:“娘,如果要是想继续卖手套的话,儿子的意思是,过几天再多去几趟集市。但是,这样的话,娘和玉瑾就会非常辛苦的。所以……”
林婶打断了林俊彦的话:“今天的手套卖得很好么?”
林俊彦道:“嗯,很好的。三十文钱一双,二十双全部都卖掉了。除去买了些棉花和棉布的钱之外,还剩下三百文。”他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将三串串好的铜钱拿了出来,放在了桌子上。又从一个小口袋中拿出了一些散的铜钱,跟成串的铜钱放在一起,推到林婶的跟前。
林婶没有看桌子上的钱,而是对林俊彦说道:“看来卖手套比平时卖粮食赚得钱多多了。这都是玉瑾的功劳啊。既然你说镇上很多人想要买手套,又怕过几天大家买不到就自己做了,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多做些手套赶紧拿去卖呢?眼看着这天就越来越冷了,再去卖手套的话,一定会有很多的人愿意来买的。”
林俊彦着急地道:“可是你的身体……”
林婶道:“我好着呢,你不用担心。就是得辛苦玉瑾帮我裁布料了。”
柳玉瑾忙道:“不辛苦不辛苦。我在家也做不了什么事儿,能帮上忙真是太好了。”
林婶摸了摸柳玉瑾的头道:“好孩子,那真是谢谢你了。”她说得真心实意,让柳玉瑾一时说不上话来,只是盯着林婶,用坚决的目光表现着自己的决心。
林俊彦见二人如此坚决,也不再说什么了。只是默默地将碗筷都捡了下去,然后擦干净桌子,将今天买好的布料和棉花拿来给林婶过目。他的眼光很好,挑的布料都是花纹淡雅而又质量出挑的,林婶摸着布料,点了点头,便拿出一截粉笔似的东西,开始在布料上画出手套的基本形状。柳玉瑾自觉地跑去拿来了针线筐,挑出用得顺手的一把剪子,打算帮林婶剪裁布料。
林俊彦见二人已经开始忙活做手套的事,便走到窗户边,打算借着还没落下的太阳的光线再读些书。他心里明白,要去卖手套必然会耽误些背书的时间,所以他只有加倍地抓紧剩下的时间读书。这次的进士他是势在必行的。
柳玉瑾看了看林俊彦在窗边的专注的背影,脸上不禁露出了一抹微笑。她一边拿起一块已经画好的布料开始剪裁,一边小声地对林婶道:“林婶,我想问问,咱们家地里种的那些作物的种子都是长在哪里的啊?”
林婶一愣,没想到柳玉瑾会问这个,便诧异地道:“你怎么想问这个了?”
柳玉瑾生怕林婶会起疑,只能嘴甜地哄着林婶道:“我就是问问啦,以后帮您种点菜啊什么的,也不至于什么都不认识啊,您说是不是?”
林婶让她逗笑了。她道:“哪能就让你去种菜了啊,这么嫩的小手儿,也不怕握着锄头磨坏了。上次你非要去树林里,看把手磨得,都出水泡了……”
柳玉瑾看林婶越说越跑题,忙接过林婶的话头,缠着她一定要她给自己讲种地的那些事儿。林婶拗不过她,也只当是小姑娘好奇,便给她讲了一些种地的常识什么的。比如什么时候翻地啊,什么时候下种啊,如何除草施肥之类的。
柳玉瑾对这些不感兴趣。她有神奇的空间,林婶给她讲的这些常识对于空间来说并不是需要担心的事儿。所以她换了个问题,问林婶那些常见的作物都长什么样子。
第二十七章 不能离开家!
林婶犯了愁。她只是个没读过书的农村主妇,不知道该怎么跟柳玉瑾形容那些植物的样子。柳玉瑾想了半天,最后决定用“你问我答”的方式,总算是问出了一些她想知道的问题。
林婶道:“玉瑾,你问这么多关于种田的事情,是想要自己种些什么吗?”
柳玉瑾心头一跳,还以为是林婶发现了什么。可是她细细打量林婶的表情,发现她只是无意中问了这个问题,并不是想暗示什么。她这才放下心,对林婶道:“嗯,是有这个想法。林婶,我不可能一辈子住在你家,这样太给你和俊彦哥哥增加负担了。我有自己的愿望,也有养活自己的能力……”
林婶急急地打断了她的话:“什么?你的意思是要一个人生活?不行!我们都说了会养着你的,说什么负担不负担的?你一个小姑娘怎么能一个人生活呢。还是说,你觉得我们家太困难了,你住得不舒服……”林婶的声音越来越小,到最后几乎都听不清了。
柳玉瑾叹了口气,就知道说出来会是这个样子的。她伸出手放在林婶的胳膊上拍了拍,小声道:“林婶,我没有住得不舒服。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是,我总有一天要离开这里的啊?”
林婶没有说话,扭过头去。柳玉瑾借着窗外的亮光,看到林婶的眼睛里竟然隐隐约约有泪水。她的心顿时酸楚地揪成了一团,没想到她说的话会让林婶如此伤心。她有点手足无措起来,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将求助的眼光投向了看着她们两人的林俊彦,希望他能来帮她说几句话,让林婶不要伤心了。
林俊彦走了过来,坐在林婶的身边道:“娘,你别多想了。玉瑾的意思是她早晚是要出嫁的啊,难道你希望她不出嫁,陪在你身边一辈子,做个老姑娘么?”
林婶道:“当然不是了。可是听玉瑾的意思,她是想要一个人出去的啊,不是嫁出去。”
林俊彦忙对柳玉瑾使眼色,想让她说点什么。虽然柳玉瑾知道这是在帮她,可是她不想说出这违心的话来。她话里的意思林俊彦应该也很清楚,根本不是他说的那个意思。可是事到如今,她还能坚持地说下去么?她只能将话默默地咽到肚子里,强挤出些笑容放在脸上,对林婶说道:“林婶,您别伤心了,我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我……”她说不下去了,扭过了头。
林俊彦打圆场道:“娘,你听见了?玉瑾她不是这个意思的。咱们这不是做手套卖钱呢么?等咱们赚了钱,明年秋天我考中了进士,就能当官啦,俸禄足够养咱们三个人的了。”
林婶用手抹了抹眼睛,没有再说什么。柳玉瑾也低下了头,默默地剪着手中的布料。一时之间,房间里安静极了,只能听见林婶手中的小粉笔画在布上的呲呲声和柳玉瑾手中的剪刀的咔嚓声。
冬天总是天黑的很早。很快,屋子里就暗了下来,就要看不清书上的字了。林俊彦去厨房里拿了一只小小的煤油灯出来,点燃了放在饭桌上,三人就着这小小的一豆灯光,各自忙着手中的事。不知是不是因为刚才的事,三个人谁也没有说话,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尴尬的气氛。
柳玉瑾有点别扭,不知道这样的状态什么时候能过去。可是她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有一直用眼睛瞥着林俊彦和林婶。
这时,院子里的门被拍响了。伴随着有人喊林婶开门的声音。柳玉瑾如获大赦,忙跳起来打算去开门。林婶拿起桌上的小煤油灯,用手挡着风,跟柳玉瑾一起走出了房门。
“是谁啊?”林婶问道。
“是我,你刘嫂。”门外传来一个谄媚的女声。
林婶好像不是很愿意开门的样子,磨磨唧唧地开了门。刚开了个缝,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就顺着门缝钻了进来,站在林婶和柳玉瑾的眼前,看着柳玉瑾,尖细的嗓门大声道:“哎呀,这就是你家俊彦捡回来的漂亮丫头吧?还真是名不虚传啊,嘿嘿嘿嘿。俊彦他娘,我有事跟你说,我们进屋说怎么样?”
林婶平时就很讨厌这个女人。她是村里有名的媒婆,最擅长东家长西家短地搬弄是非了。有很多事从她的嘴里说出来就完全变了味道,让村里很多人都不喜欢这个女人。可是这女人非常自来熟,最喜欢在村里的各家串门。林婶平时很少与村里的人来往,但都知道这女人的事,可见村里的人对她的意见有多大。
林婶不太愿意让刘嫂进门。她知道,要是今天让她进来了,明天村里就指不定有什么不好的话传出来,而且都离谱得要命。可是刘嫂已经挤了进来,她也不好把人赶出去,只好说了一句“这边”,将人带了进来。
刘嫂自来熟地坐到桌子前,见桌子上放着的布料和棉花、针线等物,便不客气地拿起来观看,一边嘴里说道:“俊彦他娘,你这是做那个,什么东西来着,手套是吧?我在陈婆婆家看过她带着,挺好的啊,是咋做的啊?你教教我呗?”
林婶没有答话。柳玉瑾莫名地就有点生气了。她觉得,这是她想出来的东西,就算是林婶一家做出了手套出去卖,那也因为她将他们视为家人。如果别人家自己做出手套来也就罢了,就算做出来了拿出去卖也就罢了。现在明目张胆地来他家问手套的做法,那是不是太过于不要脸了!
柳玉瑾气哼哼地没有说话。林婶的脸上也是一副不太乐意的样子。可这个刘嫂却像是没有看见两人面上的不虞之色,还是兴致勃勃地追问着。
林俊彦这时候开口了。柳玉瑾第一次听到他用这么严肃的口吻说道:“刘婶,对不起,这是我家玉瑾想出来的主意。没有她的同意,我们谁都不能告诉。”
林婶看了一眼林俊彦,又看了一眼柳玉瑾。玉瑾清清楚楚地看到她眼中赞同的神色。
第二十八章 往事(上)
刘婶却像是没听到林俊彦的话一样。她拉着凳子往林婶的身边凑了凑,很是“严肃”地压低了嗓门道:“你就告诉我吧,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林婶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她寡居多年,一门心思将林俊彦拉扯成人,根本就没有与这种八卦的妇人打交道的习惯。而且她因为以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对这个刘婶的印象非常不好。现在想起来,还会为这个女人的多事和恶毒而生气。
事情是这样子的。那时候林婶的丈夫刚刚因病去世,家里因为给他治病,不仅家徒四壁,还欠下了很多的债务。村里的人都很同情这刚失去顶梁柱的孤儿寡母,不仅帮他们处理了林叔的后事,还只字不提关于还债的事儿。林婶和林俊彦在村里人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