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御用闲人-第3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当呼延灼不留屋面地讽刺着朱武的时候,林冲听不下去了:“行了。少说两句吧。”待呼延灼闭嘴之后,又转向朱武说道:“先生,此时撤兵。无论对圣上,对将士,对国人。本帅都无法交待。先生足智多谋,必有良策。”
朱武听后,沉默良久。如果他是元帅,他肯定有办法,可问题是,现在坐在大元帅位置上地,是一位大燕国举足轻重的人物,军队地统帅。
“先生。不必顾虑,元帅诚心请教。这也是为国尽忠,不分彼此,先生不要有负担。”岳飞在一边看到朱武面露难色,赶紧劝道。
终于下定了决心。朱武正色道:“元帅,办法倒有一个。但兵行险着,如果有半点意外,后果将极为严重。这也是卑职不愿意提出来地原因。”
林冲大喜过望:“先生快快讲来!”
“元帅请看,我军目前的位置大概在这里。东,南,西三面蒙古人不可能设伏。只有北面,我军还未到过。卑职猜想,蒙古人的主力部队有可能就在离我们不远地地方。而且焚烧我军粮草的蒙古军队,一定还在我军后面。就等我军进入包围圈,然后前后夹击。卑职的险着,就是将计就计,派出一部,作为诱饵,继续前进,蒙蔽敌军。再分兵一路,远远跟在主力后面,待战事一起……”朱武说到此处,作了一个握拳地动作。
在场的都是久经战阵之人,一听之后,都明白了兵行险着,“险”在哪里。险的还不是分出去作后援地部队,而是诱饵的这一部。
这支诱饵部队,将会承受蒙古大军第一轮最猛烈的进攻,而且极有可能身陷重围。说得白一点,这支部队就是拿出去牺牲的,以小搏大。谁摊到这个任务,你就得作好马革裹尸,在北京皇宫先贤楼挂一口钟的准备。
中军大帐好一阵没有人说话,朱武这个办法虽然凶险,恐怕也是眼下唯一可行之计,否则只有撤兵一条路可行。
“就这么办!”林冲一锤定音。他是王钰亲自封的河北兵马大元帅,有节制大燕河北所有军队的权力,也就是说,大燕帝国河北六十多万军队,王钰都交到了他手上。对他的信任,可见一斑。
大将军既然决定下来,那接下来地事情就是分兵布置了。岳飞抢先一步站起身来,拱手对林冲说道:“元帅,卑职请缨,率部作为诱饵!”
呼延灼一见,自己岂能落于人后?遂抢道:“哎,既然是要作诱饵,那就得装像了,我去比较合适。”
“呼延大人,此行太过凶险,您位高权重……”岳飞不肯相让。
“哈哈,我是刚刚犯了过错的人,正好借这个机会将功补过。再则,本将虽年迈,这为国杀敌,还是当仁不让的。鹏举啊,你还年轻,前途远大,圣上也对你极为器重,不要再争了。”呼延灼笑道。
岳飞还想再说,林冲却制止了他:“都别争了,本帅亲自去,引蛇出洞。”
两人都大吃一惊,同声说道:“万万不可!”
此时,监军宋大人发话:“元帅,您统率大军,不可以身涉险,若有个差池……”
“哎,宋兄,宋大人,此次作战,圣上动员了半个国家。如果不能取胜,我们这些当兵的有什么脸面回去见圣上?既然要作诱饵,有谁比本帅更合适?好歹林某也还有点虚名,此次由我挂帅,能打掉我,岂非是蒙古人朝思暮想的?希望您不要否决才好。”监军一直是由文官担任,虽然原则上不能干涉军事长官地指挥,但拥有最后裁定之权。这次事情,如果宋监军不点头,林冲去不了。
宋监军一时无言,的确,如果林元帅作诱饵,效果应该是最好地。但危险也最大,元帅一旦有失,莫说整个军队将会震动,恐怕大燕整个国家,也会震惊万分。这事干系实在太大了。
“元帅,兹事体大,不如上奏朝廷……”
“如果等上奏朝廷,恐怕就迟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帅对此次行动的一切后果负总责。”林冲说罢,不由分说,开始安排。
“呼延灼!”
“卑职在!”
“你率本部兵马,
部队西南方向尾随。如果蒙古人的夹击部队出现,不开他。放他过来。”
“卑职遵命!”
“岳飞!”
“卑职在!”
“你率本部兵马,再从我军中抽调五万精兵,供你指挥。于主力东南方向尾随。注意不要暴露行踪。一旦战事起,你马上冲过来,死死拖住。这一次,要打就打大地,一战定乾坤!最好能把忽图刺这个蛮子干掉!至于我,你们不用担心,我手下的将士们,都是百战余生之辈。以一挡十,绝不夸口,蒙古人奈何我不得!”
林冲豪气干云,听得众将热血沸腾!恨不能立刻挥师猛攻,把蒙古人斩尽杀绝!
安排完毕之后。林冲笑着对将军们说道:“行了,去吧。明日清晨,埋锅造饭,让将士们吃一顿好地!几日之内。我们将为大燕打掉最后一个强敌,完成统一大业!诸位将军,必将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目送麾下将军们离开之后,林冲神色恢复了平常,在原地呆站了好大一阵,才发现宋监军还在帐内。
两位老兄弟共事多年,情深义重,互相之间十分了解。林冲浅笑一声,对其说道:“兄长,这一次,你就不会跟我一起了,留在后方吧。”
“自古以来,文死谏,武死战。这次何妨开一个先例?老臣受圣上知遇之恩,无以为报,这一回我这个文官也忠烈一次吧。再说了,南府军是吃干饭的?蒙古人想吃掉我们,我还怕他没有一副好牙口。”宋监军笑道。
是夜,多少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燕军终于尝到了与游牧民族作战的滋味,来无影,去无踪。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随时随地可能有伏兵。要是这次能干掉蒙古人,普天之下,还有谁敢跟大燕作对?到时候,就真地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寒气逼人,远离故土的士兵们身不解甲,枕戈待旦。但在大营一处,却是守卫森严,威武的士兵时刻警惕着,任何人也不许靠近。
“统制大人!”卫兵挺直腰板向一个人行礼。这位少年将军可是大大地有名。他出名一则是因为他是元帅林冲的长子,二来是他家学渊源,无论武艺兵法深得其父真传,为南府军勇将之一。当初灭金之战,就是这位少将军枪挑金兀术,立下大功。
圣上曾为此事专门嘉奖他,说“虎父无犬子”,“林渊终可继承其父衣钵”。皇帝的话当然可以解读为一种对臣子,对后辈地鼓励。但也可以看了圣上对林渊的期望很高,希望他有朝一日,可以继承林冲的衣钵,甚至是爵位,职务。
“嗯,弟兄们辛苦。”林渊全副铠甲,进入营中。营帐之间的空地上,摆放着数十堆不知名的东西,上面都盖有幕布,远远望去,倒好似粮草一般。
林渊来到一堆东西前,轻轻掀起幕布一角,里面露出一截黑色的管状物体来,在月色下,泛着清冷的寒光。
没错,这就是燕军火器中最厉害的一种,金轮风火炮。由幽州造办局研制,京师造办局地轰天雷凌振凌大人亲自指导,刚刚装备南府军。此炮,重逾两千斤,最重的超过三千五百斤,四匹马方才拉得动。射程达千步之远,一炮下去,金石尽裂。
由于其造价太过昂贵,且未经实战检验而没有大规模生产,所以此次只带得十五门来。被元帅视为撒手锏,国之利器,绝不轻易示人。
“元帅!”正当林渊仔细检查之际,身后响起呼声。回头一看,父亲正踏着月色而来。
“父帅!”林渊上前迎住。
“你也在。”林冲抚摸着冰冷硕大的炮管。燕军中火器一直是重要力量,但一直以来,火器都用在守城防御上,像这次远征大漠,带火炮出战,还是头一回。骑兵战中,火炮能不能派上用场,还需要实战检验。
“父帅,您何必亲自上阵?贵为元帅,应该坐镇指挥,而不是以身涉险……”林渊终究还是不放心日渐年迈的父亲遭遇凶险。
“胡说八道,将有必死之心,而士无贪生之念,这你也不懂?”林冲怒喝道。
“可您也没有必要……”
“住嘴!你给我记住,你父亲是身上有污点的人,当年落草梁山,作了贼寇。如果不是圣上知遇,你老子就得背一辈子贼寇地骂名,哪有今天统率三军,为国尽忠的机会?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报答,现在机会来了。我要一劳永逸地解决圣上的难题,让他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哪怕搭上我这条老命,也再所不惜!”林冲斩钉截铁的说道。林渊再也无话可说,忠君爱国,这是人臣地本分。
可林冲似乎忘了,蒙古一次打不下来,还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要是名震天下的林大将军没有了,王钰又从哪儿去找一个可以统率三军的元帅?
第两百九十碗 草原大战 赤龙之吼
色渐明,号角声在大营中回响,久久不绝。训练有素贯而出,井然有序的忙着自己的事情。打了几个月,蒙古人应该死得差不多了吧?年前我们应该能回到内地,难度春节吧?
“开饭!开饭!排好队,你们这些小王八羔子,吃饭啦!”伙头军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在军中服役多年,资格老,将军级别的人见了他,虽不说也是恭恭敬敬,至少不会太傲慢。
士兵们到伙食帐前排起长龙,准备领取食物,一边闲聊着。军中生活十分枯燥,而且随时要准备承受兄弟袍泽战死沙场的悲哀,一段再普通不过的拉家常也能给战士们带来莫大的乐趣。
“发现没,人少了。”一位拿着海碗的士兵小声说道。
“岂止是少了,一大半的部队不见了,不知道上头又怎么安排的。”另一回答道。
这时,一个个子矮小,但显得十分精悍的士兵上前插话道:“听说了吗?后面粮草被蒙古鞑子给烧了。那个负责运粮的将军,听说来头很大,让圣上给免职发配到我们南府军中当小兵。”
这话立刻引起了旁边许多兄弟的兴趣,纷纷凑了过来,小声而又热烈的谈论着。虞允文其实就在队列里,他们说的话听得清清楚楚。几百年才出一个的文武双状元,沦落到跟这些小兵一起排队领饭的地步,虞允文的心情可想而知。
“娘的,你要不要?不吃滚蛋!”年老的伙头兵大骂一声。几个人才停止谈论,上前领取食物。一大碗热气腾腾的肉汤,每人四个大馒头,两块肉。非常丰富。那泄密地士兵看着手里比碗口还大的馒头,震惊得无以复加。这是干什么?以后不过了?馒头蒸得跟人头一样大,还有两大块肉?
虞允文领过食物之后,站在原地呆呆的出神。不对。这远远超过伙食标准,就算南府军是天下第一军,待遇也不可能到达这种地步。林元帅他们在谋划什么?
当将士们吃过这顿难得的早餐之后。命令下来了。全军启程,火速往北推进。虞允文大感意外,北方极寒之地。一向被视为燕军地禁地,怎么大元帅还下命令往北推进?他去求见林冲,想陈述自己的意见,可元帅是不会接见一个小兵的。
五万多精锐骑兵,雄纠纠,气昂昂往北出发。除了军中少数几人,恐怕没有谁知道,他们正在以身涉险。这支大燕帝国最精锐地部队在扮演诱饵的角色。
仅仅一天两夜,南府军看到了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