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士笔记-第5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蔡云也灵肉分离,从**里走了出来,我们相互点了下一头,我抖了一下铁链说:“鬼王花子,走吧,带我们回你老家,不过一路上要老实点!”
鬼王花子陪着笑脸说:“二位阴差,放心吧,我不会给你们惹事儿的。”
阴山派那位老爷子一脸严肃的对我说:“小道友,你只要抓紧铁链,它是跑不了的,记住,千万不要松手!好了,你们带它还阳吧!”
第1002章 鬼王还阳2
我听了老爷子的嘱咐之后不敢掉以轻心,毕竟这个是个鬼王,随时都有反噬的可能,现在它只是良心发现,找到了初心,回到了从前青涩少年的模样,所以我一点也不敢大意。
我牵着铁链跟着这位青涩少年,和蔡云一起离开了阴山,我们现在都是灵体,自然不能和常人相比,也不用从原来的路返回,而是从另一条路离开了阴山。
走了一阵之后,少年忽然越走越慢,两天腿就像灌了铅了一样,步伐越来越沉重,感觉走不动路一样。
我觉得有些异常,就质问道:“你怎么回事儿……磨磨唧唧的干什么呢?这可是你轮回转世的机会,你可要好好把握!”
少年一脸难堪的说:“快到我们老家的地界了,能不能把铁链取下,我保证不会跑的……否则让乡里熟人看到了多丢人啊!”
我笑着说:“你放心吧,你现在是鬼魂,我们也是元神出体,人们看不见我们的,自然也看不见铁链的。”
“是啊,你没想想阴差抓人的时候有谁能看得见?”蔡云说。
那位少年听了我们的解释,不由自嘲的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说:“唉,我都忘了我已经是死去的人了。”
我看着少年这一身行头,在四五十年代应该是很潮的服装,于是好奇的问道:“看你这身打扮应该是大户人家的少爷吧?”
那位少年苦笑道:“我哪里是大户人家的少爷哟,我给那些少爷提鞋都不配!”
蔡云一脸不解的说:“你不是少爷怎么会穿成这样?这明明是过去少爷的打扮嘛!”
我和蔡云虽然都不是那个年代的人,但是民国的影视剧看过不少,像那些有钱人家的少爷要么穿一身白西装,要么穿一身浅灰色的中山装,像这位少年穿一身蓝中山装的,在那时候应该是学生装,也算是有家底的人。
那时候不像现在,现在连大学都快普及了,那时候能上大学的都是有钱人的子弟,非富即贵。
普通老百姓的子女是根本上不起学堂的,这位少年最不济也是土财主的儿子,土财主的儿子也是少爷,他怎么说自己不是少爷呢?
“我家真的不是你们想想的那样富有,我家也算是穷人啊!”少年见我们一脸疑惑,就说起了他们家的情况。
原来这少年的确不是大富之家,连小富都算不上,住在一个叫张家堡的偏僻山村。
张家堡的村民没有外姓,全部姓张,村里有一个打铁的壮汉叫张铁匠穷得叮当响,四十大几了还是一个人。
那时候铁匠活计少,只能打个锄头家具什么的,光靠打铁是糊不了口的,于是张铁匠闲时打铁,忙的时候就给村里的张大户扛农活儿。
张大户是张家堡的首富,有几百亩肥田,可以旱涝保丰收,还有几十亩山坡薄田,家里还有几十头牛羊牲口,养着十几个长工常年给他干农活,那日子过的是倍滋润。
张大户没事儿就喜欢拿着黄铜水烟袋,一边吸着水烟,一边满村的溜达,可是他有个毛病,无论走到哪里,想解手的时候就一直憋着,不管是大便小便,他都能一口气憋到自己田里,然后舒舒服服的排泄出来,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一日,张大户又在村里溜达,忽然肚子咕噜一响,不好,要跑肚子,张大户急忙捂住肚子向自家田里跑去。
大概是憋的太急了,到了自家田里看也不看,扯开裤带就蹲下解手,谁知道刚蹲下就感到屁股上一阵刺心的剧痛,伸手一摸血糊糊的,回头一看肩头上趴着一个毛茸茸的爪子,一个浑身黄毛,似狼非狼的家伙,正张着满嘴利齿准备咬他的脖子!
“我的妈呀,黄兵来了,黄兵来了……救命啊!”张大户提起裤子就跑,一边跑一边大呼救命。
黄兵是个什么东西呢?这个东西我小时候听赵家村的老人说过,据说是二郎神的兵,非常邪性!
它是一种似狼非狼的东西,比狼的个头小,但是要比狼凶悍的多,根本不怕人,经常攻击大型动物,据说村里的好几头大公牛都被抓的遍体鳞伤,有头大公牛逃回村里肠子都露了出来,可见黄兵是多么凶残。
因为黄兵长一身黄毛,长得像豺狗,但是又不是豺狗,很少有单个出现的,经常成群结队,袭击大型动物,如果饿急了连人都跟踪袭击!
因为老人们传说它是二郎神的兵,村人都对黄兵心存敬畏,虽然经常伤害牲口,但是却无人敢攻击它。
村里的人不敢攻击它也有原因的,是不是二郎神的兵谁也不知道,但是都知道这东西报复心极强,那时候民兵手里都有枪,有个二杆子民兵不听老人劝告,心想什么二郎神的兵,纯粹是扯淡,我就不信它不吃枪子!
结果一枪打过去,把那只黄兵的一条腿被打断了,地上流了一滩血,黄兵不见了。
几个月后,那个民兵晚上到茅房拉屎,裤子解开刚蹲下,就发出了一声毛骨悚然的惨叫,顿时把周围的人吓了一跳,有人看到一个瘸腿的黄兵从茅房里出来,一闪就不见了。
大家赶到茅房一看,那位民兵倒在茅房中,屁股上有个血肉模糊的大洞,肠子内脏流了一地,人已经当场死亡。
所以乡下村民见了黄兵如见鬼神,从来没人敢对黄兵不敬,张大户被一只黄兵攻击,田里一群干农活的长工却没人敢去救东家,因为谁也不敢得罪黄兵,只有张铁匠拿着扁担冲了过去,一扁担向黄兵劈了过去,黄兵一看来人凶猛,只好舍下张大户跑了。
张大户当场被吓瘫在了哪里,浑身冰凉没了反应,张铁匠把他背回家,几位姨太太连忙给他烧了一碗姜汤红糖水,张大户把一碗姜汤喝完,才压住惊缓过神儿来。
“铁匠啊,今儿要不是你我就没命了啊……你可是我的大恩人啊!”张大户拉着张铁匠的手说。
“老爷,可不能这么说啊,你是福大命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张铁匠虽然是一个粗鲁汉子,倒是挺会说话。
张大户见张铁匠这人很实诚,就说:“铁匠,你也老大不小的,也该娶门亲事儿了。
第1003章 鬼王还阳3
张铁匠说:“老爷,你说笑了,我头顶没有半片瓦,脚下没有半分田,连自己都养不活,哪里还敢娶妻啊?”
张大户亲切的拍着他的手背说:“铁匠,这有何难啊?我有几十亩薄田,虽说靠天吃饭,养活一家人不成问题,至于媳妇嘛,这个更好办,我这府上帮厨的丫头随便你选,你看上哪个了,给我打声招呼,我就把婚事给你操办了。”
这个张大户倒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不但把几十亩薄田送给了张铁匠,还帮他娶了一房媳妇。
张铁匠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得了这般好处,成家立业之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张贵生,长得憨实敦厚,二儿子叫张贵宝,长得聪明可爱。
张大户处于感恩的心态,将这两个孩子和自己的小儿子张守义一起送进了私塾学校,让这三个孩子一起进学堂读书。
张铁匠自然是感激不尽,可是自己这两个儿子只有小儿子张贵宝能够学进去,大儿子憨厚,脑子笨,学东西太慢,张大户的儿子张守义是不爱读书,他说一读书就脑瓜子疼,虽然这三个孩子年龄相差无几,也只有张铁匠的小儿子张贵宝最爱读书,学习成绩也最好。
整个张家堡的人都觉得这个孩子将来必有出息,不但张铁匠喜欢自己的小儿子,就连张大户也对这小子青眼有加,有时候对张宝贵的照顾甚至比对自己的孩子都好,这让他自己的几个儿子非常不满。
张宝贵从小就集多方宠爱于一身,可是好景不长,就在张宝贵十七岁那年,张大户庆祝五十八岁生日,不知道什么原因,张大户在接受众人的敬酒中,一杯酒喝下忽然翘了辫子。
张宝贵今年十七岁,如果不出意外,就也要跟张大户的小儿子张守义一起到省城读书了。
可是张大户一死,这件事儿就没了着落,他的大儿子张守财就当了家,他早就看不顺眼张宝贵了,于是当掌柜的第一天,就断了张宝贵读书的经费。
没有了张大户的供养,张铁匠夫妇如何能供养张宝贵到省城上大学?那笔学费对穷家小户来说可是天文数字啊!
张宝贵看着张大户的小儿子张守义穿着崭新的蓝色中山装,在管家的伺候下,提着藤条编制的箱子,坐着马车到省城去上学,张宝贵的眼泪直往肚子里流,感觉一颗心都被腌成了咸的,他这才意识自己是穷人,张守义才是真正的少爷,哪怕他一读书就脑瓜子疼,也不影响他的少爷身份,自己只不过是他家佃户的儿子。
“儿啊,你是我老张家最有出息的人,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会让到省城读书的!”张铁匠说。
赵宝贵没好气的说:“爹,算了吧,咱家是穷人,到省城上学要很多钱的,你就是把锅砸了也卖不了几个钱。”
张铁匠想了想说:“实在不行我就把几十亩薄田卖了!”
可是这那几十亩薄田本就是人家张大户的,又能卖给谁去,总不能再卖给张大户的儿子吧?
结果张铁匠问了一圈儿,谁也不愿意买,因为卖田就是置业,那些薄田都在人家张大户的山上,根本就没法买。
张大户的大儿子张守财听到了这个消息,就对张铁匠说:“这田本是我家祖产,当初我爹只是可怜你们才送给你们种的,你怎么可以随便卖呢?”
张铁匠陪着笑脸说:“嘿嘿,少东家,当年我救了你爹,他为了感谢我就把这几十亩薄田送给了我……现在应该是我的薄产了。”
“啥……你的薄产,笑话!当初我爹只是把那几十亩薄田送给你种,不让你交租子而已,可不是连田一块送给你的!”张守财说。
张铁匠急忙辩解道:“少东家,话不能这么说啊……咱得有良心啊,你爹当初说得清清楚楚,是把这几十薄田送给了我,而不是送给我种,怎么到你这里就反悔了呢?”
张守财冷笑道:“这么大的事情儿,有随便送的吗?你口口声声说我爹送给你了,有证据吗?有地契吗?”
张铁匠一下愣住了,当初张大户很豪爽的说送给他了,但是的确没有没有立下字据,张大户突然一死,这事儿还真说不清楚了。
“虽然没有地契,当初你爹的确是这样说的啊!”张铁匠机械的解释道。
张守财抽动了一下嘴角说:“空口无凭,没有地契怎么能算给你了,这可是我们家的祖产,你想想……我爹怎么可能送给你呢?”
张铁匠觉得有些不妙,后悔当初没有立下字据为证,现在这张家的少东家显然不认老东家的账,既是不收回薄田,恐怕以后也得缴租子了。
果然,张守财接着说:“是的,当初你的确救了我爹,全村人都知道,我爹为了感谢你,才把几十亩薄田让你白种了十几年,这十几年来你们可没有给我们家缴一粒粮食,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