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路线图-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代职场中,即时表达能力对抓住机遇、展示自我极有好处,比如你参加应聘面试时、遇到平时接触少的大领导恰巧问你某个具体问题时、你参与会议发言时、你管理团队时,等等,没有足够的平时积累,表达水平将是此时的瓶颈,而很多所谓的机遇就是在上述情景中突然降临的或失去的。
进步需要艰苦的训练,训练需要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来自高水平的培训。
培训能够改变性情和处事风格。我上中学时人送外号“林黛玉”,因为我敏感、内向、不圆滑、见棱见角、不会掩饰自己和妥善地处理问题。这么多年过去,现在同事们说我像宝钗和凤姐儿的集合体,如果大家的感觉准确的话,谁说禀性难移呢?
在职场上我们常会遇到:反感的人,不喜欢的环境,尴尬、气愤、无奈、羞涩的场合,这时表露真我还是以规范大气、坦然得体、不卑不亢、圆滑机智的言行过渡呢?当然是后者,除了天生会做人的人之外,培训能够重塑一个人。
我们对待培训应该采用扬弃的办法,把理论和自己的风格天衣无缝地糅合起来,那才是上佳的培训效果。
有一段时期平安很崇尚台湾前辈公司,个别培训师为活跃课堂气氛和锻炼学员心理承受力,模仿台湾寿险培训习惯,不时讲些黄色笑话。我极其反感,但在那样的氛围里表现出不悦只能是自讨无趣,只得强迫自己去忍受。后来发现这段经历对我不无好处,遇事我比过去镇静和坦然,提高了包容程度。
欲使培训有效果,必须用心体会、努力效法,融汇于身心,才能形成自己的特点。
公司内部除课堂培训外,还有两种培训更具实操价值:1.参与重要项目,在工作过程中接受新理念、新思维、新技能、新素质的临阵培训;2.在本职岗位上与高手共事,虚心学习,勇于改善自我。
1996年圣诞节,世界顶级的战略管理公司麦肯锡进驻中国平安深圳总部,展开为期数年的麦肯锡…平安人力资源诊断与管理项目。
据说管理方案全面推出前,首先在深圳总部小试身手,得到公司高层肯定。改革从最容易显现效果的点上开始:改革小组为总公司管理成本减肥。按照惯例,总部领导出差带随员,改革后削减随员比例,仅此一项措施,月度财务统计数据显示出明显效果。1998年5月,总公司以空前的重视程度,向全国几十个分公司推广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培训的力量(4)
当时所有的项目成员都和我一样,毫无相关基础,必须接受强化培训。“头脑风暴”“PPT使用”“EXCEL技巧”“突破思维定式”“时间管理”“演讲技巧与口才”“领导力培养”“团队管理”“平安礼仪”“职业生涯发展”“招聘管理”“组织岗位与设计”
“企业文化建设”“薪酬设计与报酬管理”“绩效管理”“销售技巧”等等,即使在今天,这些课程仍是培训机构的高端课程,当时确实给我们很大教益。同时,我们参与专业访谈、参与管理方案设计、站在公司管理层角度思考问题。
这些为我们未来职业发展带来巨大价值。1999年初,海外麦肯锡公司的一名顾问曾说:中国2000年初将开始爆炒人力资源。我听后不可理解,心想:做工资、管考勤、签订劳动合同、整理档案才是各单位人事部门应该做的事,会做这些事务工作的人才有更多的出路。离开平安哪里还需要麦肯锡的人力资源五环管理?除了平安大张旗鼓地推行,没听说哪个单位也在做。殊不知,先进的理念和操作方法正因为不被全社会所知,掌握它的人才被市场追捧,才是“人才”。业内称中国平安是保险业的黄埔军校,各保险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绝大部分出身于平安,其实何止保险业,多家著名大企业的HRD都是从麦肯锡—平安项目组走出去的。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史见证了那句预言,1999年随互联网的兴起,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各种性质的组织的第一要务,资深HR的身价持续看涨。
离开平安的港湾去大海中求生存和发展,才恍然明白:相对其他许多人,自己有稳定的心态、懂得识别航向、会游泳、学习能力强,深切体会到公司的“培养”对自己的重大意义。平安出来的员工都对董事长*充满敬意,深怀感恩。
集团人力资源部徐剑(后任深圳著名通讯企业华讯的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为我们这些负责在各分公司推广“人员发展计划”项目的种子员工做“有远大理想,才能成就理想”的培训,他举了一个例子:一名小护士考入某跨国企业,每天为大老板打扫整理办公室,她暗下决心,自己有一天也要坐到这张豪华的大班台后面,做大老板这样成功的人。经过艰苦努力,她果然实现了理想,成为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这是个非常震撼人心的传奇故事,留给我极深印象。上天的安排就是这样奇妙,整整一年之后我成为这名传奇女老板的首任人力资源部经理。
事实和我听到的故事有出入,因为当时她仍在掌管微软中国公司、尚未写出洛阳纸贵的《逆风飞扬》一书,不过她的传奇经历已在国内广为流传。
后来,我亲身见证她的励志人生激励着无数怀有职业梦想的普通人。我经常为她挡驾因仰慕她闯进来渴望看她一眼、梦想追随她的崇拜者。我辞职离开她以后,有一天突然想起徐剑讲的这个例子,我能在职场上进步,是培训潜入我心中,冥冥之中指引着我啊!
很多通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先进企业工作几年后,增值极大,这就是岗位培训的作用。
自悟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有心人应主动汲取同事尤其是前辈的经验,从细微之处观察、学习、揣摩他人做法,博采众长,进行扬弃——学习并发扬、克服并摒弃,把适合和益于自己的部分变成自己的,使自己不断强大起来。
我刚成为HR时,通知下属机构人事专员开会,有人问我:“什么内容?”我随口答:“嗨,不就是钱的事嘛。”
部门经理严肃地批评我:“你怎么能这么说话呢?根本不像人力资源部的人。”
我不明白我错在哪里,郁闷好几天。几年后,终于明白,我错了,我应该说:“下午开会讨论薪酬的事情。”这是件小事,但反映出职业素养水平。和高手共事在细节中打磨自我,让自己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
我先后有过12名助理,他们在原来的小公司里仅做底层行政事务,有的甚至没有接触过HR。如今,这12人已是著名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经理、总经理。
我将离开平安时,我原来单位的处长约我见面:“我们准备进行体制改革,你给我们讲讲人力资源吧。”
我们俩相隔四年,在西苑饭店顶层旋转餐厅重逢。针对他单位的现状和愿景,我提了几条诊断意见和行动方案。我说完,他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停住手里的筷子,重新打量了我一番,大惑不解地问:“平安是个什么地方啊?仅仅四年,能让一个人这样彻底地改变?!”
他的惊叹是客观的,当时我并未意识到自己几年间的巨大变化,但平安给我的升值是现实存在的,从那一刻起我的职业前程起飞了!
社会上的培训指短期或专项培训以及学历教育。
短期和专项培训如参加外语速成、网络管理员、网页制作、人力资源实战等,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初学者会有明显进步。
我见过不少原来在工厂或层次很低的小企业打工的人,他们辞职出国学习或全职进入国内著名学院读学位,毕业后换的单位基本都能提升一个档次。这是学历教育对职业生涯的贡献。
我在某外企工作的时候,外国总部派来一名CFO,中文名字像20世纪农村女子名,叫阿香,所以她只用英文名字。她原是钢厂的工人,辞职去外国拿下硕士学位,人近中年时,职业环境焕然一新。
前些年我数次动过出国读书的念头,因为回来的洋博士即使能力、业绩平平,工资也是我们Local的数倍甚至十几倍。
在平安有句关于培训的名言“可以接受的是锻炼,难以忍受的是磨炼”。当年,麦肯锡项目组成员都累得住进医院,那是职业责任感和学习的愿望激励着我们比别人付出更多。多年来,我常怀感恩之心,感谢培训带给我的江山之变,给我的发展机会!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的动因不因年龄、地位、阅历而不同,没有进步就是退步,很资深的人原地踏步三年一样会被淘汰。
人在职场,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培训是我们永远保持上进的手段,因为培训的力量直接影响职场格局的改变!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按照路线图行动(1)
二十岁进入工作状态,六十岁退休,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在职场中度过,不论我们是哪个年龄、处于职场中哪个点位上,如何度过每一天,下一步怎么走,向哪个方向前进,都是我们日常思考的课题。纵观职场中人,做法分为两类:一是,随意而为,过一天算一天,走一步看一步,走到哪儿算哪儿,没有计划性,即感性职场;二是理性职场,就是有意识地按照事前的严密规划行事,在每个拐点处进行理性的预测、判断,决定下一步方案。职场上理性的人按照大标的箭头方向前进,经过的每个步骤对大目标都有价值有意义,不是废棋。
职场上成功者比例很少,而理性职场原则将帮助更多的人走向成功,极大地缩短到达目标的奋斗进程,最大限度地少走弯路,贯彻理性原则的办法即按照路线图行动。
战争中,各级指挥员的手中少不了作战图;出门旅游,失去导游图岂不迷失方向,很多时间浪费在错误的行程中。按照路线图行动,可以不断激励我们向着大目标进取,避免于无谓之处浪费宝贵的时光和精力,从每段经历中都有所收获,从而使一生过得精彩和欣慰。
目标是什么?什么是成功?不同的人标准不同,如果尚未想过,那么现在为自己写一份墓志铭吧,上面所写即你的人生目标。
很多人没有相关意识,因而按照路线图行动的人少之又少。那么有了意识后,如何去行动呢?有三项锦囊之计:(1)设计一款适合自己的路线图。(2)节点处综合各种因素预测并判断,选择下个步骤。比如,如果判断自己在此处发展已到头,无论怎样被挽留,都应离开,然后按照自己的路线图指示方向走。(3)果断的行动力,职场不偏爱优柔寡断、一团糨糊的人。
综合纷繁复杂的各种因素思考判断,难度巨大,谁也不可能每次都正确,因为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事件,很多事件类似多棱镜,具有多面性和假象,准确判断谈何容易!何况感性、惰性和侥幸心理经常跳出来左右我们的思想。因此理性职场的发展路径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居多。
Monster,我的同事,是典型地按照路线图行动并完满实现阶段性目标的人。
临近新年,我去中国电器集团看望做高管的朋友G,办公室里他正和一位三十几岁身材魁梧的人谈话,这位就是Monster。
Monster是世界著名通讯公司